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研究某核电工程桩筏基础抗震性能,设计缩尺筏基振动台实验。试验模型使用ABAQU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以验证试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依托该实际工程,实验缩尺比例为1/200。地震波选用国内外核电厂结构相关技术文件和规范规定,采用R.G1.60标准反应谱拟合的人工波进行输入计算。结果表明:桩间土输出加速度越往模型上部越大;桩顶部位移比桩低部大;筏板加速度与位移均小于桩体。分析成果可为振动台试验的改进提供指导并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郑州市轨道交通7号线侧穿箱基框架结构工程为背景,开展了室内振动台缩尺模型试验,并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不同工况进行数值建模,将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基于验证后的模型,分析隧道侧穿箱基框架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1)隧道或箱基框架结构的存在均会降低整个体系的自振频率;(2)箱基框架结构的存在会降低隧道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同时减弱隧道结构所受到的弯矩,而对其所受剪力的影响不大;(3)隧道结构的存在会减弱箱基框架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和位移响应。箱室的存在会改变地震波的传播路径,且当箱基框架结构高于三层时,楼板加速度响应随楼层高度的增大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AP1000核电厂基底隔震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为1/40的AP1000核电厂模型结构,进行了AP1000核电厂模型基底隔震振动台试验。试验中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进行隔震,并选取RG1.60人工波、El Centro波和Kobe波作为地震动输入。本文从加速度响应、楼层加速度反应谱、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减震率等方面对隔震与非隔震核电厂结构的地震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隔震能明显减小上部结构水平向加速度响应和加速度反应谱峰值,而在隔震频率处隔震模型加速度反应谱有所增加;隔震模型由于摇摆效应在隔震频率处的水平向楼层加速度反应谱随楼层高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在三向输入地震动作用下,隔震和非隔震AP1000模型各楼层在竖向基频附近的竖向加速度反应谱较竖向输入的地震动放大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ABAQUS建立12层剪力墙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利用该结构1/5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时预留试块的材性试验结果及相似关系,确定相应原型结构材料的性能参数,将试验参数和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给出的混凝土单轴受拉/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相结合,确定ABAQUS模型中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所需的应力-应变参数;将试验参数和张劲公式法相结合,确定ABAQUS模型中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所需的损伤因子参数。对比有限元分析结果和振动台试验结果,验证参数设置的有效性。ABAQUS有限元分析和振动台试验所得原型结构前三阶振型和自振周期相差很小,说明ABAQUS模型和参数设置能够反映并用于计算实际结构的弹性响应。ABAQUS有限元分析得到的结构损伤情况与试验模型的损伤情况基本一致;结构的顶点加速度曲线和滞回曲线等响应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基本吻合,但由于振动台试验累积损伤的影响,两者的差异随着地震波幅值的增大而逐渐增大;ABAQUS有限元分析得到的位移包络曲线与剪力墙结构弯曲变形的特点相符。以上弹塑性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了ABAQUS模型和参数设置能够很好地模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核电站设备的振动台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进行了核电站设备(IS型单级单吸清水离心泵)的动力特性测试和振动台试验,使用自由振动衰减法、白噪声激振法和半功率点法分别测出了水泵在三个方向上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给出了楼板加速度时程的模拟方法。根据本文给出的模拟方法和楼板反应谱,模拟了楼板加速度时程,并进行了水泵的振动台试验。振动台试验是在水泵工作状态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基础隔震结构模型动力相似设计是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对基础隔震结构的模型动力相似机理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结构层面的相似设计方法,聚焦于隔震层的恢复力特性,侧重于保证整体结构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全过程相似。根据提出的模型相似设计方法,对某3层砌体结构进行1/4的模型设计并对模型结构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结构与原型结构自振频率、加速度反应吻合度较好,实现了较好的相似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一实际长输管道悬索桥跨越工程为原型,制作了缩尺比例为1:8的试验模型,对试验模型的模态、抗震性能进行了白噪声和不同强度的El Centro波输入下的试验研究以及有限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模型的自振频率随地震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最大降低20%;试验模型的最大地震反应为塔架顶部的纵向振动,加速度达1.75g,折合原型为1.62g,动力放大系数为5.47。管道的地震反应以横向振动为主,最大加速度达1.21g,折合原型结构为1.12g,动力放大系数为2.63。试验过程中,输入的最大横向和竖向地震反应加速度折合原型均超过0.4g,但模型构件未发生破损,结构体系保持稳定,表明悬索跨越结构具有抗御地震烈度9度而保持使用功能的能力。不同强度的地震动作用下,钢索与管道的内力分配改变,钢索具有调节结构体系构件受力的重要机能,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测得了猴子岩高面板堆石坝缩尺模型坝的动力特性参数,包括大坝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比和振型系数等;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坝体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根据模型试验相似率推算得到原型坝的相应动力特性参数。研究表明:大坝结构有相对稳定的振型;坝体的动力特性参数值受激振白噪声强度和振动历史等因素影响;水库蓄水使得模型坝结构自振频率小幅提升。这些试验结果和研究结论,可以为该坝的动力分析提供基本资料和定性参考。  相似文献   

9.
风电塔是一种顶部有较大偏心质量的高耸薄壁悬臂结构,以某1.5MW水平轴三叶片风电塔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风电塔振动台试验缩尺模型设计。根据量纲分析理论和相似条件,基于模型质量分布和刚度分布等效原则,设计模型塔筒截面及附加质量,保证模型与原型结构自振频率和振型相似。通过对比分析模型动力特性测试结果与原型实测结果,验证了该模型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可为同类型风电塔振动台试验设计提供参考与依据。针对该柔性对称高塔模型在动力特性测试中出现的正交耦合振动及拍振现象也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抗震研究中模型试验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相似理论对超大冷却塔进行了欠质量试验模型设计,介绍了缩尺模型的特殊施工工艺,根据地震动三要素确定12条地震动用于冷却塔试验模型地震动输入,对超大冷却塔1∶30的模型在5m×5m的震动台上进行了试验。试验测试了超大冷却塔的自振频率,利用振动台模拟7度、8度设防烈度对超大冷塔模型进行了动力试验。应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冷却塔试验模型的地震效应,对比了试验测试结果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试验结果与分析结果表明,冷却塔有较宽的频率带宽。时程分析解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采取梁柱模型分析超大冷却塔能很好地模拟冷却塔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混凝土框架-钢柱换流站阀厅结构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根据原型结构特点及试验室现有条件设计和制作了1/8满配重模型缩尺模型,选定了三种适用于不同场地类别的地震动进行逐级加载,在每级地震动加载前后,均对结构进行了白噪声输入.研究了阀厅结构地震响应(包括加速度放大系数、索的动拉力等)、结构固有频率变化、结构阻尼比和...  相似文献   

12.
村镇隔震砌体结构振动台试验方案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使铅芯橡胶支座隔震技术应用于村镇砌体结构,将隔震层设置于地坪以上,本文给出了隔震构造的具体做法。选取典型村镇2层未设构造柱的砖砌体结构房屋为试验原型,按1:2缩尺,设计有隔震层和无隔震层的振动台对比试验。首先采用反应谱分析方法,对隔震和非隔震结构分别选取三条地震波,然后通过数值分析,研究隔震和非隔震结构在输入不同地震波时的地震反应规律,根据数值模拟的分析结果设计结构振动台试验中的传感器布置和加载方案。本文设计的砌体隔震振动台试验方案已试验成功,可为振动台试验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量纲分析理论,提出地震作用下环行吊车缩尺模型动力响应的相似准则,确定核环吊原型和实验模型之间动力响应的相似关系。根据抗震规范要求和相似准则,采用El Centro 1979地震波作为实验台地震输入,对振动台震动输入进行调幅处理,水平地震输入幅值为0.3g,竖向地震输入幅值为0.2g,地震输入的时间缩尺为4。核环吊抗震实验结果表明,与实验台地震输入峰值相对比,吊车大梁跨中水平加速度峰值增加了56.0%,跨中竖向的加速度峰值增加了119.0%;环轨水平加速度峰值增加了66.7%,环轨竖向的加速度峰值增加了43.5%。研究表明,当水平地震波的输入方向与吊车大梁轴线相垂直时,吊车大梁跨中水平加速度峰值最大;当水平地震波的输入方向与吊车大梁轴线相平行时,环轨的水平加速度峰值最大;环轨的垂直加速度峰值受水平地震波的输入方向影响不显著。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核环吊没有发生跳轨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不同再生骨料掺量的中高剪力墙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再生混凝土剪力墙的动力性能,进行了3个1/3缩尺的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的中高剪力墙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其中1个为普通混凝土剪力墙、1个为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剪力墙、1个为全再生骨料混凝土剪力墙。试验过程经历了剪力墙弹性、开裂和破坏阶段,实测并比较分析了各剪力墙在不同阶段的动力特性、动力反应及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中高剪力墙具有和普通混凝土剪力墙相近的抗震性能,其墙体开裂时台面加速度输入降低9.7%,其弹塑性位移角达到1/120时台面加速度输入降低5.8%,经合理设计,可用于建筑结构。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study, a series of shaking table tests are carried out on scaled models of two seismically isolated highway bridg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ocking motion and vertical acceleration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esilient sliding isolators. In addition, performance of RSI is compared with system having solely natural rubber bearings. Test results show that variation of normal force on sliders due to rocking effect and vertical acceleration mak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sponse of RSI systems. In addition, analytical response of prototype isolated bridge and the model used in experiments is obtained analytically by using non‐linear model for isolation systems. It is observed that for seismically isolated bridges, dynamic response of full‐scale complex structures can be predicted with acceptable accuracy by experiments using a simple model of the structure.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Sefid‐rud concrete buttress dam with a height of 106 m was damaged during the devastating 1990 Manjil earthquake. The dam was repaired and strengthened using epoxy grouting of cracks and the installation of post‐tensioned anchors. In a previous study,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highest monolith with empty reservoir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through model testing. A geometric‐scaled model of 1:30 was tested on a shaking table to study dynamic cracking of the model. As a result of the similarity between model and prototype cracking pattern, the model was retrofitted according to prototype retrofitting plan after the Manjil earthquake and re‐tested on shaking table to estimate the current safety of the prototype. Experimental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t‐tensioning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dynamic responses in terms of crest displacement and measured strains of the retrofitted model in comparison with its corresponding responses at the first test. No cracking was observed in the retrofitted model when the base motion peak acceleration exceeded a value that was 22% higher than the one caused cracking in the first model. This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e efficiency of prototype post‐tensioning system in evaluating the seismic safety of Sefid‐rud dam.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地震动参数对斜坡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诱发斜坡地质灾害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了明显的高程效应和岩性效应。本文采用上硬下软和上软下硬两种典型岩性组合斜坡模型,完成了1:100比尺的振动台试验。文中重点分析了地震波类型(频谱)、激振方向和地震动三参数对斜坡模型水平向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水平单向激振时,15Hz正弦波和汶川地震波作用下的高程放大效应主要体现在斜坡模型中上段,两者在上软下硬组合斜坡模型中产生了近乎相同的水平向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原因主要在于两者的卓越频率接近。(2)模型对合成向汶川地震波的放大作用依次超过单向水平向和竖直向汶川波的作用,且合成向与水平单向汶川地震波的作用规律基本相同。(3)随着振动强度增加,模型对低频波的放大作用增强。(4)在合成向汶川地震动作用下,随着振动强度增加,模型各高程处的水平向加速度峰值(PGA)逐渐增加,其相应的放大系数在模型中上段逐渐降低至2.0以下,最终趋于平缓,表明模型沿高程向的放大效应逐渐减弱。此外,各参数对模型的水平向加速度响应因模型自身的岩性组合结构而异,随着振动强度增加,上硬下软斜坡模型中上部的水平向速度响应值基本保持在1.0~2.7倍于上软下硬斜坡模型中上部的水平向加速度响应值这一水平。  相似文献   

18.
弹塑性位移谱法的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弹塑性位移谱法求解结构在指定强度地面运动作用下的位移需求是一种简便合理的方法。本文将弹塑性位移谱法就具体地震波计算的楼层位移需求、层间位移角需求与一比例为1/10的12层钢筋混凝土模型框架振动台试验结果作了比较。设计的12层钢筋混凝土模型框架结构在振动台上经历了7种强度等级地震波的作用,输入峰值加速度依次为:0.090g、0.258g、0.388g、0.517g、0.646g、0.775g和0.904g。求出了弹塑性位移谱法计算的楼层位移和层问位移角需求与振动台试验结果的比值,研究了二者比值的均值及方差沿楼层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弹塑性位移谱法的计算结果与振动台得到的位移需求值吻合较好,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混合结构体系高层建筑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随着现代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混合结构体系在超高层建筑中逐步广泛应用,因此对该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和抗震性能展开深入的研究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本文对一混合结构体系复杂超高层建筑进行1/35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分析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和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加速度、位移和应变反应,然后根据相似关系推算出原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反应,研究其在各水准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和破坏形式,最后对原型结构设计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four 1/5 scaled shaking table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ecycled concrete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recycled aggregates replacement rates and concealed bracing detail. The four tested structures included one normal concrete model, one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concrete model, and two recycled coarse and fi ne aggregate concrete models with or without concealed bracings inside the shear wall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dynamic response and failure mode of each model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Finite element models were also developed and nonlinear time-history respons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he test and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concrete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 is slightly worse than the normal concrete structure. The seismic resistance capacity of the recycled concrete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by setting up concealed bracings inside the walls. With appropriate design, the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concrete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 and recycled concrete structure with concealed bracings inside the walls can be applied in build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