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维复杂速度模型的交切法地震定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建超  赵爱华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10):3347-3354
地震定位是地震监测与减灾研究重要基础.基于均匀或横向均匀介质模型,利用震源轨迹确定震源位置的交切法具有稳健和效率高的优点,但定位精度较低,特别是震源深度.为提高震源定位精度,我们提出适用于三维复杂速度模型的地震定位交切法.将地壳速度模型由均匀或横向均匀介质模型扩展为三维复杂速度模型;均匀或横向均匀介质模型对应的原假设为球面或双曲面的震源轨迹通过最小走时树射线追踪技术予以确定.确定震源位置的震源轨迹以到时差作为约束条件;将震源定位于震源轨迹交汇最密集的点处,即总的到时差残差(RDT)最小的点处.定位结果的不确定性可通过RDT值较小节点的空间分布予以定性表示.考察了准确速度模型、扰动速度模型、扰动观测到时及地震在台网外等4种情况下改进方法的地震定位效果,结果表明改进的交切法可用于三维复杂速度模型的地震定位;综合利用P波与S波的到时差信息,可明显改善震源位置约束;使用多条震源轨迹进行定位,有助于减少由随机因素导致的定位误差.  相似文献   

2.
复杂速度模型的地震交切定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切法是最基本的地震定位方法之一,该定位方法具有稳定性强、速度快的优点。由于速度模型假设为均匀或水平均匀介质,与实际介质有较大偏差,因此定位精度较低,特别是震源深度。为克服传统交切法的缺点,我们对其进行了改进。在改进的方法中,震源轨迹不再假设为圆形或双曲线形,而是利用最小走时树射线追踪方法进行精确计算。数值模型计算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可用于复杂速度模型的地震定位。  相似文献   

3.
传统地震定位方法利用震源轨迹确定震源位置,但基于均匀或横向均匀介质模型必然导致定位误差。为此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发展适用于三维复杂地壳速度模型的地震定位交切法。利用最小走时树射线追踪技术,以离散方式准确计算三维复杂地壳速度模型中的震源轨迹,将震源定位于震源轨迹交汇的密集点。将该方法应用于云南地区地震重定位,得到较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Hypocenter和Hypo2000地震定位法对2008年8月30日至2008 年11月30日四川攀枝花-会理发生的地震序列进行精确定位,就两种定位法的震中分布、深度剖面、地震震中平面距离差、震源深度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ypocenter地震定位法与Hypo2000地震定位法定位结果比较吻合,定位效果较好.从Hypo2000方法给出的定位结果可以看出震中集中和收敛更清晰地勾画出了地震断层的空间走向.地震序列震中呈近南北方向分布, 总长度约37 km..地震序列主要集中在元谋断裂带,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在5~15 km之间, 平均震源深度为9.7 km.  相似文献   

5.
冉慧敏  马宝柱 《内陆地震》2008,22(4):369-377
利用台阵分析软件、“十五项目”地震分析软件,结合新疆强震台网数据与新疆地震台网数据的交切法和俄罗斯科学院提供的比什凯克科学站地震数据、新疆强震台网数据与新疆地震台网数据的交切法,对2008年10月5日乌恰6.8级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分别采用4种方法进行定位,对定位结果进行比较与讨论。分析后判定,2008年10月5日乌恰6.8级地震类型为主震余震型。并利用新疆地震台网清晰震相对6.3级余震也进行了定位。  相似文献   

6.
对帕米尔东缘区域中深源地震与浅源地震进行波形对比,并使用交切法和Hyposat地震定位方法进行地震定位对比,从不同角度探讨该区域中深源地震特征.  相似文献   

7.
前言精确可靠的震源位置数据是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提高地震定位精度和可靠性也是提高地震台网监测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 ,研究地震台网的地震定位方法和提高地震定位精度是多年来地震工作者努力奋斗的课题。为适应辽宁遥测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需要 ,针对现有软件对网缘地震定位可靠性较差、对地震序列定位精度较低的情况 ,本项研究中编写了 LN-ZHDW-1综合定位软件 ,将原来在 DOS环境下运行 ,用 BASIC语言编写的交切 -中线法地震定位软件 ,移植到 SCO UNIX系统下运行 ,并且在吸收原定位系统优点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利用玉门5.9级地震震区临时台网和甘肃数字台网监测资料,用两种方法对地震序列进行了定位,并对结果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双差法"可以大大提高定位精度特别是震源深度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震定位方法确定震源深度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新疆地震台网地震观测资料,采用 MSDP 系统单纯型、Locsat、Hypo2000、hypoSAT 等4种定位软件和经典直观的中线法、石川法、交切法作图法及 BLOC86速度模型计算定位方法,对2010年1月18日19时35分呼图壁 ML 4.0地震分别定位。将各自确定的震源深度、震中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单纯型定位方法确定的震源深度太浅。  相似文献   

10.
京津唐地区中小地震重新定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湘伟  陈运泰  张怀 《地震学报》2010,32(3):257-269
利用华北遥测台网和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112个台站记录到的1993—2004年发生在首都圈地区3983次地震的P波绝对到时资料和相对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首都圈地区的地震震源参数,给出了2809次地震的重新定位结果.经地震重新定位后,P波绝对走时均方根残差由初始的1.2s降为0.3s,定位精度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重新定位后的地震震中更集中分布在断层带地区,条带状更为清晰.在唐山地区的唐山—大城断裂带,地震主要集中在断裂带内,两侧的地震比较稀少.从重新定位后的震中分布可以看出,研究区域内的地震活动带呈现更明显的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的条带状分布,说明这两组方向的断裂最为活跃.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得到的唐山地区的地震震源位置,沿北东方向剖面在深度上呈现明显的3个小震群的特点,震源最大深度为25km.唐山地区地震重新定位结果的对比性研究表明,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得到的震源参数的精度高于常规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和双差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