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京地区农村住宅的砖木结构具有两种典型的结构类型,分别是木柱支撑加木屋架和砖柱支撑加木屋架形式。为了了解这两种典型砖木结构农村住宅结构的抗震能力,根据调研结果,设计了两个典型砖木结构单层三开间农村住宅2/3缩尺的振动台试验模型。并按照北京地区8度抗震设防的要求,分别完成了模型在设计小震(0.072g)、中震(0.2g)和大震(0.4g)条件下的振动台动力试验,量测了模型的动力响应,记录了不同激励水平下模型的开裂情况。通过比较分析两个振动台试验结果,发现此两类结构类型的前纵墙由于门窗开洞,其抗侧刚度与后纵墙明显不同,导致前纵墙的纵向地震反应远远大于后纵墙,且两侧山墙出现明显的平面外弯曲破坏。结果表明,木柱支撑结构的抗震能力优于砖柱支撑结构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2.
农村夯土类建筑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农村地区大量现存的墙体承重类夯土结构房屋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子空间迭代法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型;通过地震反应谱分析探讨了此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变形特点.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在纵向地震作用下位移最大;纵横墙连接处,尤其是檩条和墙体连接处是结构的脆弱部位,这些部位的失效将会导致屋盖的破坏甚至是整个结构的倒塌.文中的研究结果将为此类房屋的建造和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秦氏旧宅是研究河南传统民居的样本。堂楼作为院落的核心建筑,建造形式复杂、庄重,具有豫中传统民居的特色。以秦氏旧宅堂楼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获得了结构的频率和振型,了解了结构的动力特性;通过时程分析法,沿纵横向输入地震波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探讨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横向刚度较弱,且扭转效应明显;横向地震作用下,纵墙出现明显的弹塑性变形集中,纵墙顶部梁架与墙体交接部位、第三层窗洞口处及底部墙体开裂严重,是结构的薄弱部位;纵向地震作用下,墙体开裂破坏程度较轻,抗震性能优于横向作用情形。研究结果可为秦氏旧宅堂楼及同类传统民居的修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多孔砖砌体开窗洞纵墙片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DS1,DS2型多孔砖砌体,模拟大开间设进深梁房屋的纵向开窗洞墙体。试件采用不同的窗洞尺寸,并在窗间墙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部分墙片配有水平钢筋。试验结果表明,开窗洞纵墙片窗间墙处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及加配水平钢筋可以增强纵墙的抗剪强度和变形能力,改善墙体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分析了干摩擦板-复位弹簧隔震系统的隔震性能,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结构无隔震系统、地下室顶板与基础顶面分别设置隔震系统地震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公式。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结构设置减震系统后楼层位移、层间位移、速度及加速度明显减小。在基础顶面设置隔震系统比地下室顶板设置隔震系统具有较好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速铁路路堤中WIB(波阻板)的减隔振效果,构建了简易的铁路路堤原理性试验模型,获得了在WIB底面与路堤顶面垂直间距不同时、在路堤面上的简谐荷载作用下引起的振动波在模型表面的传播衰减规律,分析了铁路路基中WIB底面与路堤顶面垂直间距不同时的减隔振效果;构建了高速铁路路基三维动力数值仿真分析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试验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在高速铁路路堤的基床底层中设置WIB,越靠近路堤顶面,减隔振效果越好;在基床底层的顶面设置WIB的减隔振效果优于在基床表层设置WIB。  相似文献   

7.
低周反复试验中短肢墙应变分布演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短肢墙是指肢长与厚度比值在5-8之间的抗震墙,这种结构体系广泛应用于10-25层的住宅工程中。工程设计中应用的商品化软件只能进行弹性分析。低周反复试验可以揭示短肢墙从弹性应力状态逐渐演化,直至破坏的全过程。通过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的对比,给出了肢长与厚度比值为5的条件下,有翼墙和无翼墙2种工况下试体应变演化全过程。结果表明:相对于弹性分析结果,短肢墙存在着明显的应力重分布;无翼墙结构墙肢底截面的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当肢厚比为5时,无论有无翼墙,都是墙肢底部纵筋先于连梁箍筋屈服;连梁两端箍筋应变发展快,并最终导致结构破坏。上述结果可以为制订短肢墙构造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碹窑作为张家口市特有的建筑,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碹窑窑鼻与外墙为夯土结构,窑脸与窑顶为土坯结构,不同部位之间的构造差异使得碹窑整体性能削弱较大,无法抵御地震灾害。针对碹窑民居的结构缺陷,提出螺栓连接、预应力钢绞线拉接、窑顶钢板条支撑等加固措施,用以提高结构抗震性能。本文采用爆破地震模拟自然地震,分别对加固前后的碹窑进行原位爆破。试验结果表明:未加固的碹窑在地震作用下,土坯窑顶与夯土窑鼻加速度差异较大,二者临界部位为结构薄弱部位;针对碹窑结构体系缺陷提出的加固方法可有效提高其抗震性能;随着爆破位置逐渐靠近碹窑民居,爆破荷载逐渐强烈,加固结构对于土坯窑顶与夯土窑鼻之间的协调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
根据汶川地震后对萝卜寨的考察,介绍了地基基础的破坏、结构体系不规则引起的生土结构房屋的倒塌、生土墙开裂破坏与屋面破坏等震害特征,为提高生土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提出建议:⑴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平面与立面布置;⑵生土墙的土料中掺入砂石、麦草、石灰等可以改善生土墙体受力性能的掺料;⑶应该对门窗洞口尺寸加以限制,门窗洞口宜采用木过梁;⑷宜采用双坡屋面,不宜采用单坡屋面,屋面采用轻质材料;⑸降低山墙高度,加强生土墙转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的连接;⑹设置木柱与木梁(竹梁)可以加强生土结构房屋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昭通巡龙2022年11月—2023年5月多次重型地面平整机施工和小震级天然地震事件的记录特征及差异后认为:昭通巡龙强夯土事件的P波初动向下、持续时间短、衰减快、P波与S波最大振幅小于天然地震,强夯土事件波形记录的频谱特征与天然地震差异较大,天然地震P波与S波震相明显,强夯土事件震相不明显。可以利用Pg/Sg谱比、交叉Pg/Sg谱比实现强夯土非天然地震和天然地震事件的分类识别。分类结果表明:当频率大于5 Hz时,Pg/Sg谱比判据基本实现天然地震和强夯土事件分类;交叉Pg/Sg谱比判据对应的分类识别正确率为天然地震事件91.3%,强夯土事件90.7%。交叉Pg/Sg谱比判据比单一频带谱比判据能更好地反映天然地震和强夯土事件的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11.
王赟  冯映雪    张波  杨勇 《世界地震工程》2021,(3):104-110
为了提高村镇承重夯土墙体的抗震性能,对2片竹片网水泥砂浆加固墙体和1片未加固对比墙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其破坏形态、水平承载力、滞回性能和耗能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与未加固夯土墙体相比,加固后墙体的受力性能、变形性能及耗能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同等加固水平下:斜放竹片网对夯土墙承载力的提高显著,相比对比试件峰值荷载和极限荷载分别提高82.58%和76.97%;正放竹片网加固的墙体滞回曲线更加饱满,骨架曲线下降更加平缓,变形能力和耗能提高更加明显,相比对比试件峰值位移和极限位移分别提高63.33%和327.69%,耗能提高了781%,且正放竹片网加固施工方便,可提倡应用。总之,竹片网水泥砂浆加固方法生态经济,可明显减轻墙体的破坏,有效改善墙体抗震性能,研究成果可对村镇夯土建筑实地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甘肃典型夯土民房承重墙体加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都是甘肃省典型夯土民房使用地区,研究其夯土民房的抗震性能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在试验中,使用武都当地常用土料,完全按照其施工工艺夯筑4片夯土墙体试件,利用伪静力方法研究了素土墙体与使用铁丝网加固墙体的抗剪强度。结果显示:①在竖向荷载10 kN条件下,加固墙体试件较素土墙体试件的水平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分别增长了73%和38%,在竖向荷载18 kN条件下,加固墙体试件素土墙体试件的水平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分别增长了76%和5%;②随着竖向荷载从10 kN增加到18 kN,素土墙体试件的水平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分别增长了217%和359%,加固墙体试件的水平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则增长了223%和249%;③在水平往复荷载的作用下,夯土墙体始终沿着夯土层间的水平和垂直接触裂缝产生破坏,最终碎裂成块体。  相似文献   

13.
武都是甘肃省典型夯土民房使用地区.试验中使用武都当地常用土料,完全按照当地施工工艺夯筑两片夯土墙体试件,利用伪静力方法研究墙体抗剪强度.结果显示:(1)上覆荷载对夯土墙体的水平承载力和变形影响较大,随着上覆荷载从10 kN增加到18 kN,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分别增加了217%和359%,极限顶点位移则降低了30%;(2)在水平往复荷载的作用下,夯土墙体始终沿着夯土层间水平和垂直接触裂缝处产生破坏,最终碎裂成块体.最后提出了使用铁丝网来加固现存夯土民房承重墙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22年1月8日门源M6.9地震造成山丹明长城局部破坏。为研究此次地震作用下夯土城墙的动力响应与破坏特征,基于地震现场考察结果,采用振幅等效处理后的记录地震波为输入地震动,开展双向地震荷载作用下夯土城墙的动力响应数值分析,研究不同位置测点的最大位移、峰值加速度与墙体应力分布特征,探讨地震导致夯土城墙破坏的主要内因。研究结果表明:双向地震荷载作用下,墙体位移和峰值加速度(PGA)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加,但距墙体底部0.5 m高度范围内PGA放大效应不明显,最大位移、加速度均出现在墙体顶部裂缝位置处;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墙体的地震动响应更为显著;墙体的最大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均出现在有裂缝处的底端掏蚀悬空部位,墙体裂缝、夯筑搭接、掏蚀悬空处应力集中明显;裂缝对夯土城墙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在一定高度范围内表现为弱化作用,但随高度增加逐渐过渡为强化作用;裂缝可显著增强墙体顶部地震动响应,可能是本次地震诱发城墙破坏的主要内因。研究成果可为古城墙遗址的加固修缮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大理地区乡镇一带存在大量内部由榫卯结构相连接的穿斗式木结构,外部则是用土坯或夯土的方式修筑外墙。漾濞6.4级地震中只有少量震中附近的穿斗式木结构房屋有倒塌或局部倒塌现象,但是大部分穿斗式木结构房屋由于选材不当、落后的施工工艺流程和年久失修等问题,遭受到了不同程度震害,随着烈度的提高受损越严重。通过对现场调查发现:大理地区的农村民居加固主要是针对木构架节点及木构架抗侧力的加固,墙体、屋顶以及老旧木构件的处理往往被忽视。基于对大理地区穿斗式木结构的破坏机理,给出了和对现有房屋加固修复的措施建议,对使用穿斗木结构地区的房屋震害预防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静力作用下夯土遗址根部掏蚀失稳机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部掏蚀是土遗址坍塌的主要因素。关于土遗址掏蚀失稳机理已有众多研究成果,但主要基于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比例进行根部掏蚀实验的研究较少。基于夯土遗址掏蚀调查研究,制作1∶1夯土墙体模型,通过墙体根部掏蚀实验和数值模拟对其失稳机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掏蚀深度小于20%时,墙体应力变化很小;掏蚀深度大于20%时,墙体出现偏应力,并且快速增大;掏蚀深度为45%时,墙体发生倾倒破坏。在实验过程中,墙体应力重分布主要发生在掏蚀阶段,掏蚀稳定后应力变化不明显;墙体倾倒破坏过程非常迅速,整体表现为刚性倾倒,从夯层根部层界面拉裂是主要破坏模式,其应力应变特征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研究成果可为夯土遗址根部保护和夯筑支顶加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建立了玉门关段汉长城结构的三维动力分析模型,其中以长城墙体结构中的夯土层、芦苇层和芦苇绳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了该段长城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在自重作用下,芦苇层与夯土层变形机制相互补充,芦苇绳的拉结作用明显,整个墙体变形合理;从墙体底部到顶部,地震波的高频成分减少,低频成分增加;在强震作用下,墙体芦苇层的最大应力远小于单根芦苇纤维的抗拉强度,处在比较安全的状态;采用格栅单元和锚索单元分别模拟芦苇层、芦苇绳是合理的。研究成果可为河西地区土遗址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velocity pattern of a slow‐moving earth flow containing a viscous shear band and a more or less rigid landslide body on top. In the case of small groundwater fluctuations, Bingham's law may describe the velocity of these slow‐moving landslides, with velocity as a linear function of excess shear stress. Many authors have stated that in most cases a non‐linear version of Bingham's law best describes the moving pattern of these earth flows. However, such an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fails to describe the hysteresis loop of the velocity, which was found by some authors. These authors showed that the velocity of the investigated earth flows proved to be higher during the rising limb of the groundwater than during the falling limb. To explain the hysteris loop in the velocity pattern,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role of excess pore pressure in the rheological behaviour of earth flows by means of a mechanistic model. It describes changes in lateral internal stresses due to a change in the velocity of the earth flow, which generates excess pore pressure followed by pore pressure dissipation. Mode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a hysteresis in the velocity pattern, which was measured on the Valette landslide complex (French Alps).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1月22日,木里、盐源交界处先后发生Ms3.4、Ms 4.1及Ms3.7级地震,地震造成当地自建房屋破坏,震中区建筑类型主要为土木结构、夯土墙结构及木结构。本文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建筑物的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地震烈度图,分析了建筑物破坏原因,指出土木结构及夯土墙结构是农村自建房屋中抗震最不利建筑,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相对较好。房屋抗震性能不佳是此次地震震害较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夯土长城墙体掏蚀失稳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基于明代夯土长城甘肃山丹段的野外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建立了夯土长城掏蚀墙体稳定性分析模型和动力时程分析模型,计算分析了夯土墙体在自重和地震作用下墙体的稳定系数和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自重作用下掏蚀墙体稳定系数是掏蚀深度的二次函数,山丹段墙体在自重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墙体最大掏蚀深度为0.778 m;山丹段墙体掏蚀深度小于极限掏蚀深度,仍能抵御8度地震作用;夯土墙体峰值加速度最大值出现在墙体掏蚀部位顶侧,比墙根峰值加速度大1.28倍。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河西地区土遗址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