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闽南漳州沙建温泉区的微震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2年9-12月,在漳州温泉区布设了台网进行微震观测。结果表明,在漳州及其以北的沙建温泉区一带均有微震与小震群活动,震级为Ms=-1~1级,震源为3-14km。用震源的分布、震源机制解和微震综合断层面解的结果,研究了地质断裂的现今活动性及其与温泉的关系。认为区内东西向与北东向断裂是控制温泉分布的主要构造,而北西向断裂则是温泉的涌水构造。经探明,在有浅层热储的漳州市以及地质断裂发育的沙建地区,地震波速与介质泊松系数均低于正常值。此外,台网尚观测记录到一些异常的振动现象。根据地震的综合信息,探讨了研究区微震活动与水热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现代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以山东地区为例 ,推断了该区的现今构造应力场 ,分析了区域构造应力场整体与局部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区域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甘肃龙首山地区,曾发生过1954年2月11日的山丹7(1/4)级破坏性地震,而现今小地震的活动也较为频繁。笔者等过去曾用二维平面应力问题的有限单元法对该区的构造应力场进行过数值模拟,为进一步了解该区地震活动与现代构造应力场之间的关系,为工程建设和未来地震趋势预报提供定性的指标,本文在过去所做工作1)的基础上,选取了其中的最佳模型所计算出的结果,主要讨论了该区现今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与1970年以来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並通过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对该区局部构造应力场影响的研究,分析了本区今后十年中的地震背景,对区内某些地段的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盛泽  高国英 《地震学报》1992,14(7):612-620
根据新疆及其邻近地区1931 1990年122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研究了区内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表现为:(1)应力场有明显的分区特点,主压应力 P 轴方位有3个优势方向,北东(0——10),(30——50),北西(10——20),说明区内不是单一的近南北分布的压应力;(2)P 轴仰角平缓,说明区内现代构造应力场是以水平挤压为主.区内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印度板块北移并同亚欧板块碰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塔里木、准噶尔块体的挤压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渤海盆地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强震活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海位于北华北新生代裂陷盆地的东部,是一个晚第四纪形成的内陆海盆. 渤海盆地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动强烈,交会于渤海中部的NE向营口——潍坊断裂带北段、庙西北——黄河口——临邑断裂带及NW向北京——蓬莱断裂带是主要的活动构造带,将海区分成4个次级新构造区,成为现代应力场作用的构造基础. 综合研究38个震源机制解和75个井区应力场等资料,以及构造应力场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渤海及其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压应力方向为NE60~90,张应力为SN——NW30;以水平和近水平应力作用为主;不同构造区主应力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 现今渤海地区地壳发育以NNE——NE和NW——WNW走向的共轭剪切破裂为特征,是控制地震活动的主要构造.   相似文献   

6.
山东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现代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推断了山东地区的现今构造应力场,分析了区域构造应力场整体与局部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区域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都在致力于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研究,试图根据现代构造活动特征来探讨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本文根据光弹模拟实验研究了我国中部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的特征,根据实验中的最大剪应力集中区,对本区未来强震的活动趋势作了初步的估计。  相似文献   

8.
利用哥伦比亚大学 GCMT 目录给出的祁连山中东段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资料,研究较大区域(34°-41°N,100°-106°E)的应力场;利用该地区布设的中法微震数字监测台网多年监测资料和甘肃数字监测台网资料,使用 P 波和 S 波初动及振幅比联合反演方法,反演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发震应力场。结果表明,地区构造应力大致为北东40°-45°水平向压应力;景泰地区主压应力方向约北东45°,绝大多数地震为走滑型。天祝-古浪地区有相当部分的逆断层地震分布,主压应力方向约60°,P 轴仰角在10°左右优势分布,大致为水平应力场。这与大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断层实际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利用哥伦比亚大学GCMT目录给出的祁连山中东段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资料,研究较大区域(34°-41°N,100°-106°E)的应力场;利用该地区布设的中法微震数字监测台网多年监测资料和甘肃数字监测台网资料,使用P波和S波初动及振幅比联合反演方法,反演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发震应力场。结果表明,地区构造应力大致为北东40°-45°水平向压应力;景泰地区主压应力方向约北东45°,绝大多数地震为走滑型。天祝-古浪地区有相当部分的逆断层地震分布,主压应力方向约60°,P轴仰角在10°左右优势分布,大致为水平应力场。这与大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断层实际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渤海海峡及邻区现代小震震源机制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震源机制解资料推演并分析了渤海海峡及其周围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总体特征、分区差异及地震破裂性质。认为构造应力场在某些局部与大区域之间有一定差异,而主张应力轴方位参数一致性稍好些,约在330°~360°之间,取向为北北西;构造应力场存在分区差异,尤以南北纵向差异明显;由于研究区内包含了地质构造和新构造活动性质各异的多个构造单元,地震破裂方向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郑中华  陈永顺 《地震学报》2006,28(3):323-328
地震震源机制解是分析岩石圈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基本资料,直接反映了地壳断层结构的活动特征.因此,整理统计并不断更新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及其反映的现今构造应力场状况,并进行构造分析是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宁夏地震台网观测资料,讨论了宁夏区内七个地区的区域应力场,并且给出了16次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大地形变测量资料分析认为,宁夏北部银川平原的区域应力场以北北东方向的主压应力占优势。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固(原)地区的区域应力场以北东方向的主压应力占优势。南部和北部两区域的分界带在中卫、中宁一线。中卫附近的主压应力方位为165°,与其南部、北部地区都不相同。本文研究结果认为,现今宁夏构造应力场的格局与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共同作用有关,其中印度板块的推挤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地貌分析法确定了云南省通海—石屏地区第四纪中的地表垂直构造形变。应用这个形变资料,根据弹性位错理论求得区内几条活动断层的错距,其中曲江断裂的右旋水平错距为5公里。指出本区在第四纪中主要受北北西—南东东方向的压应力作用。根据地震裂缝、三边测量、定点基线测量和震源机制资料,求得本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作者发现它与第四纪构造应力场是相似的。由曲江断裂的平均5—7毫米/年的水平运动速度去估计,通海7.7级地震平均复发周期为300—400年。作者还指出通海地震前400年内,地震活动形成空区。并利用围空地震资料,求得空区内地震震级M与围空地震的断层总面积S之间存在经验关系, M=1gs-3.8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最著名的西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分布在欧亚地区,区内的某些地方也可以观察到强烈的板内地震活动。由于本区现代构造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区内曾发生过各种类型的构造地震,所以这是一个研究地震构造很理想的地区。本文根据许多地震和地质资料,应用板块构造观点研究了欧亚地区的地震构造。文中简要地描述了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新生代板块构造及其活动特征,以及地震构造带和区的划分,并试图对地震活动、板块运动和区划构造应力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15.
闫坤  王伟君  王琼  杨峰  刘宁  寇华东 《地震》2019,39(3):43-60
北天山地震带地处中国大陆强震高发区, 孕震构造复杂, 近年来陆续发生了2016年呼图壁MS6.2地震和2017年精河MS6.6地震。 由于测震台网相对比较稀疏, 该区域微震监测能力较弱。 本文主要采用波形模板扫描法对北天山中段(43.5°N~44.5°N; 85°E~87.5°E)进行微震事件检测, 并反演精细的一维速度结构, 重新定位地震; 深入分析该区域的地震活动性和孕震构造特征。 经过微震检测, 得到该地区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57902个地震事件, 是原地震目录的10倍, 完备震级从1.2降至0.5。 结果显示, 北天山中段地震十分活跃, 主要分布在北天山山前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背斜带南翼的浅部和南玛纳斯—齐古背斜带深部, 呼图壁地震震后地震活动性有增强的趋势。 研究期间沿背斜构造带走向地震分布不均, 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背斜带西段地震活动多于东段, 南玛纳斯—齐古背斜带东段地震活动显著强于西段。 经过重定位, 发现研究区的地震事件主要发生在褶皱内部的“盲断层”上, 这些隐伏断裂与区域活动断裂和背斜构造共同组成的断层系孕育了北天山山前活跃的地震活动, 并可能成为未来强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6.
安徽北淮阳构造变形带特征与应力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安徽北淮阳构造变形带变形特征和活断层作用的基础上,利用该区现代中小地震资料,采用近震直达P波、S波垂直向最大振幅比方法、震源机制的系统聚类和统计分析法,反演部分地震震源机制,并分析现代中小地震活动特征及应力场状态。结果表明,北淮阳构造变形带上主要断层现今处于活动状态;现代中小地震震源总体较浅,在2次6级地震震中附近形成小震密集区,可能反映了震源区介质相对破碎。震源机制的系统聚类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区断层以走滑或斜滑型破裂为主,但存在倾滑的逆断层;区内应力作用方向以水平为主,也存在部分垂向力作用;主压应力P轴的优势分布为近EW向,其中既有华北应力场,也有华南应力场作用;有少量近NS向应力场作用存在。反映该区处于应力场过渡区,因此将其作为华北、南华地块区的边界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燕山-渤海地震带的现今构造应力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分析了燕山-渤海地震带现今构造应力场总体与分区特征.分析发现,该带现今构造应力场总体方向为:主压应力轴方位大约为70~80°,主张应力轴方位大约为340~350°;该带现今以水平、近于水平兼有一定斜向作用的主压应力为主.同时,结合有关资料分析了该带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8.
王立平 《地震》1993,(1):10-15
本文利用有关作者对中国及四川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的研究成果,根据《四川地震台网观测报告》(1982—1988年),挑选出震中落在四川紫坪铺(ZPPS)区域内(29.5—32.5°N,102—105°E)的M_L≥2.0,且精度在C类以上的小地震的初动符号,然后分4个工作区,分别求其平均应力场。结果表明,虽然这4个工作区内的平均应力场比较复杂,但其P轴却都接近水平,而且每个工作区内的平均应力场又都与各该区内较大地震的发震应力场比较一致。此外,这4个工作区的构造形变似乎也有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本区主要构造断裂演化发展历史及各个时期地壳运动时的构造应力场特征以及它们的生成时间,通过对伊兰—伊通、龙江山字型、绥化—逊克和孙吴地堑四大构造体系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指出本区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是近东西向水平挤压,南北顺时针、东西逆时针对扭的应力场源。同时对有历史记载以来的地震活动性和构造断裂存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四大构造体系控制本区地震发生,特别明确龙江山字型构造体系是本区发震的起到主导作用的活动性特殊构造,并明确本区几个发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地质、地貌、地震等综合方法研究第四纪构造应力状态。本区第四纪主压应力为北东东—南西西方向。在这种应力作用下,区内南北向断裂呈压扭方式活动,东西向断裂以张扭方式活动,北西向构造强烈隆起。现今小震活动多沿东西向断裂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