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长周期形变波及其所反应的短期和临震地震前兆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断裂力学和流变介质中波的传播理论来研究震前长周期形变波的波动源以及这类波传播的一些主要特征,在理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多次较大地震前观测到的短临地震前兆进行了剖析,并从中识别出一些可能与长周期形变波有关的短临地震前兆.首先,从粘滑与破裂这两类主要地震机制出发,提出了粘滑前的预滑与破裂前断裂的预扩展(亚稳态扩展)可能是产生震前长周期波的两类波动源的看法,并着重从理论上讨论了后一类波动源.其次,以地壳流变介质模型为基础,对长周期形变波的传播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选用地壳的广义流变介质模型,求解了所述的两类波动源在这种流变地壳介质中引起的长周期形变波传播的动力学问题,从理论上得出了长周期形变波在地壳内传播的某些一般特征.然后,专门分析了我国多次大地震前实际观测到的短期和临震地震前兆资料,并着重讨论了唐山地震的短临前兆.在这些不同类型的短临地震前兆中,我们得出地下水位、地倾斜及潮位自动记录曲线等的某些振动式及阶跃式短临地震前兆与长周期形变波的理论探讨结果基本相符,因而可以认为它们属于由长周期形变波所反映的地震前兆.在理论研究与实际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归纳了由长周期形变波所引起的短临地震前兆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传播速度、衰   相似文献   

2.
YRY-4型钻孔应变观测抽水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泰安基准地震台YRY-4型钻孔应变仪仪器受不同位置抽水的影响,就地下岩石含水变化所产生的地形变干扰,简要分析地下水与地下岩石间的相互作用。这对地震前兆的研究有重要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东形变固体潮数字化资料的干扰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希亮 《高原地震》2008,20(3):36-41
利用山东省数字化形变观测记录到的固体潮资料,分析了气压、雷电、洞室装修、仪器故障及环境等干扰因素对数字化形变固体潮记录的影响,总结了1次地震前的异常特征,为利用数字化资料及时识别干扰、准确捕捉短临地震异常提供了可参考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由于采样率的大幅度提高,从数字化形变资料中能挖掘大量短临前兆异常信息,如地震前短周期的脉动、突跳、转折等。本文以2012年6月24日宁蒗5.7级地震为例,通过研究丽江、云龙台站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对宁蒗5.7级地震前的形变短临前兆识别与分析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形变前兆异常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1976以来华北地区Ms≥5.0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和地下水位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了地壳形变短临异常与地下水位短临异常间的关系,假如把相距不超过70km的一组形变与水位异常称为一个异常对次,则有:①临震异常对次远远小于短期异常对次;无论是短期异常还是临震异常,形变异常开始时间大部分早于水位异常开始时间;②住短期异常过程中,变形压或压缩与水位升、变形张或膨胀与水位升的异常对次所占比例不高;变形压或压缩与水位降、变形张或膨胀与水位降的异常对次所占比例较高,且变形张或膨胀与水位降占优,在临震异常过程中,变形压或压缩与水位升的异常对次所占比例远远大于变形张或膨胀与水位升的;③地壳形变短临异常与地下水位短临异常的关系可表示为Y=a0x+a1,其中y和x分别为地下水位和地壳形变短临异常规测值。最后提出了判断短临前兆异常的新方法,即异常放大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徐州地区现有的3台体应变仪不同程度受到气压影响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2个台的体应变资料受气压影响大,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仪器探头与钻孔耦合得不好造成的。为了减少气压对观测资料的干扰,就需要在仪器下井时做好仪器耦合的基础工作,否则仪器产出的数据将会影响观测资料的使用,受气压严重干扰的资料甚至会误导我们对地震前兆异常的分析和判定。  相似文献   

7.
收集整理了肃南台DSQ水管倾斜仪自观测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气压、雷电、洞室进人、仪器故障及附加载荷等干扰因素对数字化形变记录的影响及其机理。为利用数字化资料及时识别干扰、准确捕捉短临地震异常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地形变强震前兆指标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薄万举  华彩虹 《地震》2001,21(1):25-32
在多年形变前兆研究基础上,对形变应变前兆的复杂性进行了讨论,并对典型的形变应变短临前兆实例进行了总结,找出其共性。以描述其共性特征为目标,给出了异常指标K的计算模型,似可用该指标结合资料背景和实践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对某些6级以上强震作出中短或短临阶段的预报。  相似文献   

9.
大地震在主破裂前往往行成地壳变形,高应力作用下进入峰值后的变形阶段,常有大量介质破裂及裂隙间的粘滑产生,反映到地倾斜记录仪上,表现为固体潮形变异常。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发现,远场前兆往往出现在对应力、应变变化反应灵敏的特殊构造部位。佳木斯地震台可能处于这种特殊的构造部位,其前兆异常对1000km以外的日本及日本海域的地震有明显短临前兆反映。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我国地震预报面对的问题和困难。认为只有加强以形变为主地的前兆观测,才能作出地震的短临预报。目前前光观测的主要总理2在于可信度差,应把重点放在仪器探头上,只有探头提供的信息“源”可靠了,后续的采集、舆预报的“流”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我国现在建立以形变为主的前兆台网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建议建立全国高精度的高、中、低频衔接的前兆物理信息观测网络。  相似文献   

11.
张北—尚义地震的短临预测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MS6.2地震前,正式提出过较为准确的短临预测意见,但没能实现短临预报。该文回顾了地震预测的过程,总结了时间预测与地点判定的新的科学经验。为了使首都圈地区未来的地震短临预报工作取得成效,提出了调整科学思路,建立预报工作规范化与改进十大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起伏加剧、临界慢化和起伏加剧时段所显示的复杂系统宏观有序性是现代统计物理学中突变事件发生前的临界指标.将上述指标应用于中、强地震短临预报研究.研究表明,上述3项指标在短临阶段(主震前1~2个月)地震活动性资料中同样存在.用前2项指标可以预测主震发生的几个可能日期,用后1项指标可以确定未来主震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王筱荣  魏若萍 《内陆地震》1991,5(4):330-338
通过对库尔勒、阳霞一线1987年11月至1988年12月S-P≤28秒的地震记录进行分析,发现:1988年5月26日库尔勒Ms5.2级地震前,该区P波初动一致性分析、振幅比、尾波持续时间比、尾波衰减系数、S波分裂等项测震学手段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这表明,利用地震波参数对重点地震监视区进行短、临动态跟踪,有可能成为解决地震预报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北-尚义地震前地下水物理动态异常与短临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清钟  谷元珠 《地震地质》1998,20(2):15-112
张北-尚义地震前塔院、太平庄两井的水位、水温出现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笔者利用这些异常并结合其它测项的异常,震前曾提出了一定的短临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15.
均数理论在确定未来震中位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祥 《华南地震》1997,17(4):55-61
应用MDCB方法确定未来的发展地点,主要是用多台MDCB型仪器测出的异常方位角进行交汇。如何确定哪个交汇点有可能发展是关键的问题。应用均数数学理论中对从偶数求解的逆向运算方法,可为地震短临预报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澜沧—耿马地震短期和临震阶段的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月君  陆远忠 《地震》1994,(5):78-83
本文主要分析了澜沧-耿马地震震前短临阶段的地震活动特征,包括b值、震群、临震的小震活动等,文中也简要回顾了大同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特征。同时探讨了地震系列的算法复杂性在实际震例中应用的可能,表现为在时间分布上强震前大小地震的有序性增加,随机性降低的过程。目的是寻找强震前一定时空范围内,中期向短期阶段过渡及短临阶段普遍存在的地震活动图象的演化信息。  相似文献   

17.
伽师—阿图什6.7级地震阿图什地倾斜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 年3 月19 日新疆伽师—阿图什地区发生了6.7 级强烈地震。震前阿图什地震台倾斜仪记录的中短期和短临前兆异常特征为:中短期趋势性异常的方向向背离震中的方向倾斜,持续了13个月;震前两个月趋势异常出现短期恢复,之后加速异常;临震前5 天异常快速恢复,并伴有观测值的临震突跳现象,地震发生在异常的恢复之中  相似文献   

18.
应用四川地磁台"十五"观测仪器GM-4磁通门磁力仪Z分量分钟值观测资料,研究了四川地磁Z分量分钟值空间相关特性,给出了运用分钟值空间相关法在四川地区的异常判别指标。6级地震震例研究表明,地磁Z分量分钟值空间相关法是捕捉短期、临震异常的方法之一,连续异常和单日异常的有效结合,是短临地震信息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9.
汕头台地下流体正常动态与地震短临异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永芳 《华南地震》2000,20(1):48-51
地震前兆观测异常信息识别是前兆研究的基础.分析了汕头观测站地下流体各测项如水位、水温、气氡和气汞等观测资料,对其正常动态和短临异常信息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上述各测项能够较有效地反映出某些中等地震前兆的短临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20.
地震电磁辐射观测对短临预报非常有意义,讨论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化观测系统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给出了实际观测系统的设计方法。数字化系统具有观测灵敏度高,便于观测信号的实时分析识别,便于应用算法提取短临预报的有用信息和便于观测台网间数据交流与处理等优点,基于对观测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的比较,给出干扰信号与异常电磁辐射信号的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