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地震地质工作,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与江苏省地震局联合召开了“地震地质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讨论会”。会议于1983年4月19日至25日在南京举行。来自我国各系统的7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丁国瑜主持了会议,并在会议闭幕时作了总结发言。江苏省地  相似文献   

2.
第二届全国活动断裂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8—12日在北京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召开,会议并于13—15日组织了部分代表到延庆—怀来—涿鹿盆地进行活动断裂野外考察。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邓起东研究员致开幕词并主持了会议,在开幕式上,丁国瑜研究员代表中国地震学会致贺词并作了题为《中国活断层的习性特征》学术报  相似文献   

3.
在海原8.5级地震发生60周年之际,中国地震学会于1980年9月7—17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召开了“中国活动断层与古地震专题讨论会暨中国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除国家地震局及所属的研究所、队和各省、市地震局外,还邀请了有关单位的同志,共112名。中国地震学会付理事长马杏垣、丁国瑜及高文学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会议期间,代表们对中宁古地震剖面、海源地震形变带及红果子沟长城错动遗迹等,进行了考察,他们  相似文献   

4.
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晓非副主任:许忠淮李小凡丁志峰秘书:许忠淮(兼) 王彦宾委 员:丁志峰 刁桂苓 王彦宾 王培德 冯 锐 刘启元 陈九辉 陈天长 陈运泰 陈 虹 陈晓非 陈祥熊 李 强 李清河许忠淮 吴小平 吴忠良 吴建平 赵志新 赵荣国 赵根模 赵新平 周云好 周仕勇 顾瑾平聂永安黄忠贤 程万正臧绍先魏东平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邓起东副主任:张培震 刘百篪 江娃利 闻学泽秘书:刘惠敏委 员:丁国瑜 于慎鄂 马宗晋 马宝起 邓起东 王 健 冉勇康 田勤俭 安卫平 安晓文 朱世龙 任金卫 江娃利 何文贵 吴业彪 吴建春沈军 张庆隆 陈群策 杨铎杰 李 …  相似文献   

5.
郝记川 《地震学报》2000,22(1):110-110
庆祝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于1999年12月29日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会、中国地震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局京区各有关单位、中国地震学会会员单位和各有关全国性学会的代表约250位来宾参加了大会.参加大会的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曾庆存院士、中国地震局局长陈章立同志、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运泰院士、中国地震学会前任理事长丁国瑜院士、秦馨菱院士、曾融生院士、马宗晋院士、陈颙院士、马瑾院士、许绍燮院士等.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邹其嘉在…  相似文献   

6.
由山西省地震局、临汾市政府、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联合筹备的“1 30 3年山西洪洞 8级地震 70 0周年纪念暨陆内盆地与强震活动研讨会” ,于 2 0 0 3年 9月 1 7日~ 1 8日在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召开 ,9月 1 9日~ 2 1日进行了野外地震地质和 1 30 3年地震遗址考察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 ,山西省副省长梁滨 ,临汾市副市长高清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国瑜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坪以及来自全国的近 1 0 0位科学家参加了研讨会。在 1 30 3年洪洞 8级地震纪念会上 ,邓起东、高孟潭和苏宗正等 3位研究员就1 30 3年洪洞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12月6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大陆地震构造及地壳动力学学术讨论会”.24名委员和来自全国的10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119篇学术论文或论文摘要,全部在会上进行了宣讲.主任委员丁国瑜主持会议,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马杏垣在会上讲了话. 马杏垣指出,这次专题学术讨论会是邢台地震以来的一次盛会,众多的学术论文反映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国委员会的统一安排,中国的“全新世古地震”工作组于1991年10月建立,并且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全新世古地震工作组组长由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马宗晋,工作组成员由丁国瑜、张培震、方仲景、刘万篪、钱洪、卢演俦组成。工作会议上回顾了我国古地震研究工作的现状,讨论了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不论是工程建设还是地震危险性预测,都需要知道沿一条活动断裂带上地震的重复周期。大陆内部地震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学会第五届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主任扩大会议 ,于 2 0 0 3年 2月 2 4日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本届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顾问出席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第五届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主任高孟潭同志主持了会议。会议分析了历史地震专业发展的现状 ,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与会专家结合各自的工作经历和亲身体会 ,从不同角度对专业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高孟潭主任宣布了本届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的组成 ,传达了与山西省地震局、临汾市地震局、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1 30 3年山西洪洞 8…  相似文献   

10.
经中国地震学会批准,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1月3日在昆明成立。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委员共32人,其中,闵子群任主任委员,晏凤桐、时振梁、李裕彻任副主任委员。专业委员会挂靠云南省地震局。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委员及代表共50人出席了成立大会。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运泰发来贺电。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历  相似文献   

11.
《地震》1987,(4)
▲松潘、平武地震l O周年地震预报学术 讨论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马宗晋同志在纪念 《地震》创下0 20周年茶话会上讲话▲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主任梅世蓉同志在主持会议▲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运泰州志在纪念 《地震》创干U 20周年茶话会上阱活▲地震工作者们在听取学术大会报告 ▲地震工作者们在野外进行考察 (郭宗福摄)松潘、平武地震10周年地震预报学术讨论会纪念《地震》创刊20周年茶话会剪影  相似文献   

12.
《国际地震动态》2004,(1):47-47
第六届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研讨会于 2 0 0 3年 1 1月 1 6~ 2 4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 :“十五”期间地震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方向和任务 ;网络环境下如何有效地拓展地震科技信息的服务功能和领域及地震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等。出席此次会议的有第六届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震局地震信息中心刘志远主任、第六届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地震局杜甫来副局长、第六届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地震局地震信息中心网络部王宜主任…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4月17日至21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与会代表80余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曾融生先生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参加会议的还有水电部、航空工业部、建筑科学院、大专院校和地震工程、地震地质、地震前兆等专业委员会的同志.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65篇,其中122篇收入会议的“摘要汇编”,大会宣读的60余篇.会上组织了半天关于潜在震源区划分问题的专题讨论,约20位代表在讨论中发了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暨历史地震学术讨论会于9月11日至23日在湖南大庸市举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丁国瑜研究员亲临会议,并做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首次召开的“构造物理与地壳形变学术会议”于1985年3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地矿部、煤炭部、石油部、化工部和高等院校等24个单位的代表共97人。提交大会的论文90余篇,其中以中青年作者的文章居多  相似文献   

16.
《地震地质》2001,23(1):1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地质学家马杏垣先生 ,于 2 0 0 1年 1月 2 2日在北京与世长辞。中国失去了一位卓越学者 ,广大科学工作者深感痛惜 ,以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科学大师的光辉生涯和非凡业绩。马杏垣先生 1919年 5月 2 2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1935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 ,1938年加入由周恩来亲自领导的中共南方局地下党 ,同年考取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 ,194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 ,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应聘到北京大学地质系任副教授 ,195 1年晋升为教授。 195 2年院系调整时 ,他转入北京地质学院 ,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副教务长、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1978年调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兼地质研究所所长。他曾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先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首批博士生导师 ,1980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 )。马杏垣院士先后担任过国际地震危险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岩石圈委员会执行局委员、第六协调委员会“喜马拉雅及其邻区分委会”副主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0月23日—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国际岩石力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第6届亚洲岩石力学大会上,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召开理事会议,正式批准地壳应力与地震国际专业委员会成立。该国际专业委员会挂靠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委员会主任由地壳应力研究所谢富仁研究员担任,委员包括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现任主席Hudson教授、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四川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凉山州地质学会,于1981年10月23日至27日在西昌联合召开了“安宁河一则木河断裂带地质构造特征与地震活动性学术讨论会”。现将部分发言,整理摘编于后,  相似文献   

19.
《地震地质》1986,8(1):68
在著名的<宁镇山脉地质>发表5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的地质、冶金、煤炭、石油、地震、有色金属、建材、核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及有关大专院校等六十余个部门的180余人,云集南京,参加了于1985年10月18—25日,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石油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推覆构造及区域构造研究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国地震预报战略研讨会于1996年1月13—15日在太原市召开。28个单位近70名学者和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马宗晋院士代表中国地震学会宣布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第2次会议关于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更名为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任命罗灼礼为主任的决定。罗灼礼主任宣布了本届委员聘任名单。会议共收到专题报告摘要60余篇、会议报告40余篇。马宗晋作了从全球应力场寻求场源关系的报告,梅世蓉论述了板内强震孕育模式与物理预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