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基于富营养化阈值的松花湖水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松花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绝对优势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单藻株生长与磷、氮定量关系的室内模拟研究,得出松花湖富营养化发生的阈值为:总磷浓度0.065 mg/L,总氮浓度0.843 mg/L.利用风险分析理论和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方法,在分析2002-2004年松花湖水体中总磷和总氮浓度实际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湖、库总磷和总氮水环境容量的不确定性方法.通过对松花湖磷、氮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得出松花湖流域总磷和总氮的最大允许排放量为2123.78 t/a和7018.82 t/a,为了使松花湖富营养化发生的概率在0.001以下,总磷和总氮需要分别削减3208.34 t/a和18648.91 t/a.  相似文献   

2.
滇池沉水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滇池沉水植物的分布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滇池沉水植物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6年4-11月对滇池24个典型点位沉水植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共发现16个调查区存在9种沉水植物,以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微齿眼子菜(P.maackianus)、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马来眼子菜(P.wrightii)等为主,沉水植物主要分布在近岸3 m以内水域,盖度在10%左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总氮、总磷、悬浮物、化学需氧量和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沉水植物种类和生物量的主要因素,透明度是影响沉水植物盖度的主要因素;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滇池沉水植物的分布主要受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和化学需氧量的影响,穗花狐尾藻和轮叶黑藻对有机物和藻类的耐受能力较强,马来眼子菜和篦齿眼子菜适于生长在高营养盐的环境.滇池沉水植物恢复初级阶段的关键是降低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抑制藻类的生长,其次是控制水体营养盐浓度.按照"一区一策"的原则,草海东风坝内和外海南部适于进行沉水植物恢复,外海北部实行控藻治理,外海东部需改善水体有机物浓度和营养盐条件,外海西部以沉水植物自然保育为主.  相似文献   

3.
云南抚仙湖鱼类资源现状与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了了解漂浮植物(凤眼莲和大藻)的大量生长对水口库区水体环境造成的影响,于2001-2002年、2004年6月、9月对福建闽江水口库区水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监测.结果表明:漂浮植物的大量繁殖造成水口库区水体的透明度、硝酸氮、氨氮、总氮、总磷、细菌总数指标均有明显的升高,而库区的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明显下降,浮游生物数量减少、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降低,浮游生物种群结构发生变化,浮游植物优势种类和浮游动物主要种类呈现小型化.  相似文献   

4.
富营养化是现今各国面临的主要水环境问题,其中蓝藻水华暴发是全球富营养化水体最常见的现象之一.蓝藻水华将产生大量的蓝藻碎屑,其对水质及生物的影响还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向中宇宙系统添加微囊藻碎屑,分析其对水体不同形态营养盐及水生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囊藻碎屑加入后,水体不同形态的营养盐浓度均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其中水体总氮和总磷平均浓度最高分别达到3.86和0.36 mg/L;浮游植物生物量(用叶绿素a表示)在前9天随营养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后逐渐下降至实验初始水平.此外,附着藻类生物量在微囊藻碎屑加入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这可能与浮游植物快速增殖引起的水体透明度下降有关.微囊藻碎屑加入后,水丝蚓生物量随微囊藻碎屑的分解持续增长,在第20天达到生物量最大值.本研究通过模拟太湖梅梁湾生态系统,探讨微囊藻碎屑对水质及水生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蓝藻水华对水生态系统影响的途径及机理,为富营养化湖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珠江流域东江干流水体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2年6月(丰水期)和12月(枯水期)对东江干流进行采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东江水体叶绿素a含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其全年变化范围为0.84~14.93μg/L,整体均值为3.60±2.45μg/L,丰水期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枯水期;而丰、枯水期叶绿素a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上游河段显著低于下游河段.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水体中总氮浓度、总磷浓度、有机物含量、水温和水流流速等都是影响东江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其中以总磷的影响最为显著,表明磷可能是东江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6.
王琼  卢聪  范志平  李法云 《湖泊科学》2017,29(2):297-307
通过对太子河流域46个采样点溶解性无机氮、溶解性无机磷、总氮、总磷、电导率、p H、溶解氧和叶绿素a浓度及相关环境因子的测定,分析氮、磷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回归分析判别氮、磷与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性,冗余分析判别河流水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初步评价太子河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氮、磷浓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上游浓度较低且变化较平稳,辽阳段浓度逐渐上升且波动增大,鞍山段浓度最高.冗余分析显示氮、磷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方式、海拔、河岸缓冲带宽度、植被多样性密切相关.叶绿素a浓度与氨氮、硝态氮、溶解性无机氮、溶解性无机磷、总氮、总磷和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营养盐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浮游藻类的增长.太子河流域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综合指数显示,太子河流域"中"营养状态点位有27个,占58.7%,"富"营养状态点位有19个,占41.3%,没有"贫"、"重富"和"极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7.
2005-2017年北部太湖水体叶绿素a和营养盐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国家生态观测网络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对北部太湖14个监测点2005-2017年的营养盐和叶绿素a浓度逐月监测数据,分析了北部太湖2005年以来水体营养盐和叶绿素a变化特征,探讨了叶绿素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年以来,北部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呈现显著增高特征,特别是5-7月的蓝藻水华灾害关键期,水体叶绿素a浓度增幅更加明显;营养盐方面,氮、磷对治理的响应完全不同:水体总氮、溶解性总氮、氨氮的降幅很明显,甚至在春末夏初的蓝藻生长旺盛期出现了供给不足的征兆;但水体总磷降幅却不明显,加之蓝藻水华的磷"泵吸作用",近3 a来水体总磷浓度反而有升高趋势,溶解性总磷浓度也无明显下降趋势.不同湖区的营养盐变化也不相同:西北湖区溶解性总氮、溶解性总磷浓度显著高于梅梁湾、贡湖湾和湖心区,而且后3个湖区的水质呈现均一化趋势.统计分析表明,北部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颗粒氮、颗粒磷、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溶解态氮呈负相关;5-7月水华关键期北部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上半年(1-6月)逐日水温积温、总降雨量、年平均水位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北部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波动很大程度上受水文气象因子的影响;2007年以来太湖流域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虽然明显降低了湖泊氮浓度,但由于流域和湖体的氮磷本底较高,磷的缓冲能力大,致使水体营养盐水平仍未降到能显著抑制蓝藻生长的水平,年际之间的水文气象条件差异成为蓝藻水华暴发强度差异的主控因素.为此,仍需加大对太湖流域氮、磷负荷的削减,使湖体氮、磷浓度降低到能显著影响蓝藻生长的水平,才能摆脱水文气象条件对蓝藻水华情势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太湖梅梁湾1992-1999年的连续监测资料为基础,运用多元逐步回归统计方法,选择水温等15项环境理化因素与藻类叶绿素a、藻类总生物量和微囊藻生物量等3项生物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找出与生物因素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方程,预测梅梁湾藻类生物量的变化情况,初步进行了梅梁湾蓝藻水华的预测预报,结果显示,水温和总磷为梅梁湾藻类总生物量的显著相关因子,水温、硝态氮和总氮为微囊藻一物量的显著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9.
玄武湖是典型的城市富营养化湖泊,2005年夏季暴发了大面积微囊藻水华,其后以粘土法为主,对微囊藻水华进行了应急治理。为了解应急治理后玄武湖水生态状况的变化,通过分析治理后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变化以及重要理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应急治理对湖水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通过对比治理前和水华暴发期的监测数据,发现治理后浮游植物数量减少,种类增多;湖水总磷和叶绿素a的浓度都明显降低;水体透明度大幅提高,湖水总氮浓度随浮游植物的密度和菹草的生长而出现波动。  相似文献   

10.
洱海叶绿素a浓度的季节动态和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对洱海叶绿素a的季节动态、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变化范围为4.11~24.30μg/L,年平均值为10.4±6.5μg/L,最小值出现在2011年3月,最大值出现在2010年9月.叶绿素a浓度在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在空间变化上,叶绿素a浓度在南部湖区最大,其次是北部湖区,中部湖区最低.Pearson相关系数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洱海叶绿素a浓度在不同湖区中与水温和透明度均呈极显著相关.总氮在北部和南部湖区与叶绿素a浓度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总磷与叶绿素a浓度在南部湖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据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洱海综合TSI值为50.6,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东巢湖沉积物水界面氮、磷、氧迁移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巢湖近城市湖湾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沉积物氮、磷营养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沉积物柱状芯样静态释放模拟法定量评估研究区域沉积物—水界面氨氮、溶解性活性磷酸盐营养盐释放潜力,利用微电极非损伤测定技术获得沉积物—水微界面溶解氧(DO)剖面分布及微界面DO消耗和扩散特征.结果表明:东巢湖近城市湖湾沉积物氮、磷污染物蓄积量较高,受TN、TP污染程度较重.沉积物内源氨氮、磷酸盐释放明显,平均释放速率分别达到32.44 mg/(m~2·d)和1.25mg/(m~2·d),区域内沉积物已成为水柱中氮、磷营养盐的污染源.研究区域上覆水体处于好氧状态,沉积物—水微界面平均DO穿透深度(OPD)达到5.3 mm,平均DO扩散通量为4.56 mmol/(m~2·d),表现出良好的DO扩散能力.沉积物内源氨氮和磷酸盐释放能力与表层沉积物TN/TP物质含量及沉积物—水微界面DO穿透深度有关,在沉积物氮、磷污染较重的情况下,DO穿透深度越低越有利于氮、磷污染物从沉积物向上覆水体释放.  相似文献   

12.
溶解氧对低洼盐碱地鱼塘物质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淮海平原低洼盐碱地鱼塘中溶解氧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池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取决于水体中藻类的光合作用及其它生物的耗氧作用扰动的方式时间可显著改变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池塘水体中异养细菌的数量变动除与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含量等有关外与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密切相关. 尤其在底泥中这种变化更加明显. 池塘水体中的氨化作用强度磷的转化强度明显地呈现出受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影响. 当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增加时导致细菌的现存量及活性的增加使得氨化作用强度磷的转化强度也显著增加这种情况在底泥中表现的更加明显. 池塘水体中反硝化作用强度反硫化作用强度的变化则与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相反. 当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减少时水体中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反硫化作用强度反而大大增加. 这种作用在底泥中表现得也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太湖梅梁湾水体及沉积物中微囊藻毒素(MC-LR、MC-RR、MC-YR)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于2018年5月采集梅梁湾6个点位表层水、上覆水、混合水、间隙水以及柱状沉积物样品,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样品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表层水、上覆水、混合水以及间隙水)MC-LR、MC-RR、MC-YR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1.80~1297.14、2.50~818.40、1.80~176.00 ng/L,表层水、上覆水以及混合水中MC-LR的浓度高于MC-RR和MC-YR,MC-RR和MC-YR之间差别较小,而间隙水中MCs三种异构体浓度大小顺序为:MC-LR > MC-RR > MC-YR;垂向分布上,间隙水中MCs异构体(MC-LR、MC-RR、MC-YR)浓度均远高于表层水、上覆水以及混合水,表层水MCs异构体浓度略高于上覆水,混合水MCs异构体浓度介于表层水和上覆水之间.对沉积物的研究发现,1~10 cm表层沉积物中MC-LR、MC-RR、MC-YR含量范围分别为0.60~26.95、0~0.90、0~8.10 ng/g,且1~10 cm层中MCs三种异构体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MC-LR > MC-YR > MC-RR,其中MC-LR、MC-RR、MC-YR的检出率分别为100%、70%、92%;垂向分布上,MC-RR含量较低且变化不大,而MC-YR和MC-LR含量均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水和混合水中MCs与总磷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总氮浓度无显著相关性;上覆水、间隙水以及沉积物中MCs与总氮、总磷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香溪河初级生产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3 2014年采用黑白瓶测氧法对香溪河不同站点(上、中、下游及其支流库湾)和不同水深(0.5、1.0、2.0、5.0和10.0 m)的初级生产力进行原位测定.结果显示:(1)三峡水库蓄水后香溪河水域初级生产力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支流和上游的总初级生产力大于中、下游,下游的初级生产力水平最低;初级生产力随着水深增加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2)初级生产力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春、夏季显著高于秋、冬季;(3)光照强度、水温和天气对初级生产力有显著影响,水体叶绿素浓度与初级生产力极显著相关.结果显示,蓄水后改变的水文情势将香溪河的初级生产划分为明显不同的两个区域,水动力条件成为影响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子;依据初级生产力判断香溪河为富营养、自养代谢型水体.  相似文献   

15.
丰水期鄱阳湖水体中氮、磷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以2011年7月份鄱阳湖实测数据为参考,对鄱阳湖丰水期总氮(TN)、总磷(TP)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鄱阳湖氮、磷营养盐结构特征及其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鄱阳湖氮、磷含量已经达到了发生富营养化的条件,且TN含量呈现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TP在几个主要的采砂区,尤其是南北湖交界处污染最严重.鄱阳湖以磷限制为主,氮污染相对比较严重,且氮、磷不是鄱阳湖藻类生长的限制性因素.TN同时受悬浮泥沙和水流作用的影响,在上游航道受水流影响较大,在入江水道则主要受陆源污染的影响.TP含量则主要受悬浮泥沙和采砂活动的影响,受水流作用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入库河流与水库存在空间上的连续性,河流污染物输入是水库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对大伙房水库及其入库支流61个采样点的水质状况进行调查,并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大伙房水库及入库支流的水质空间特性和主要污染物进行分析.聚类分析显示,按照水质相似性将大伙房水库及入库支流水质可分为上游区、下游区和库区3个典型空间区域.分别对3个区域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入库支流上游区和下游区水质主要影响因素为氨氮、总氮和化学需氧量,库区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为温度、p H值、浊度、溶解氧、电导率、氨氮和总氮.对上游、下游和库区水质均有显著影响的因子为氨氮和总氮,上游区、下游区和库区氨氮浓度均值分别为0.06、0.10和0.19 mg/L,总氮浓度均值分别为0.13、0.16和0.26 mg/L.入库河流下游区对水库水质影响较大,受社河和浑河污染物输入的影响,大伙房水库水质在空间上呈现社河入库区水质优于浑河入库区水质.并且库区氨氮和总氮浓度均与距岸边距离呈负相关,溶解氧和p H值均与距入库口距离呈负相关,表明入库河流污染物输入和环库区面源污染均对大伙房水库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洪泽湖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绿素a浓度是衡量藻类生物量及评价水体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基于洪泽湖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的水质监测数据,利用统计手段分析湖区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究叶绿素a浓度与各项水质理化因子的响应关系.从时间维度上看,洪泽湖叶绿素a浓度季节变化规律在不同湖区有所差异,东部湖区叶绿素a浓度随季节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分别在3月和8月达到峰值.北、西部湖区叶绿素a浓度在春季变化平缓,并在秋季达到峰值.从空间维度上看,3个湖区之间叶绿素a浓度在春、冬两季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季节差异不显著.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洪泽湖不同月份、不同湖区叶绿素a浓度与水质理化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的响应关系.本研究为探究洪泽湖藻类时空异质性原因、宏观掌控其营养状态以及制定相应水质改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太湖水质时空特性及其与蓝藻水华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张晓晴  陈求稳 《湖泊科学》2011,23(3):339-347
以太湖2005-2007年的连续监测资料为基础,运用聚类分析和自相关分析方法,针对总无机磷,总无机氮、水温等环境理化因素与叶绿素a进行时空序列分析,初步归纳了当前太湖水质指标变化的空间特点、时问周期性及其与蓝藻水华暴发的关系.结果表明,太湖水质的空间分布大致分为三个人湖河口、四个湖湾、湖心区、西部湖区、东部湖区等十个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