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多分量的应变固体潮观测结果,可以计算出固体潮的主应变方向、主应力大小数值或剪切应变值,这些参数对研究地震触发、短临信息、断层活动和断层破裂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断层气氡进行地震监测预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许秋龙  王瑞平 《内陆地震》1997,11(2):160-167
概述了断层气氡观测点的地理位置,地质环境和观测条件,用最优周期谱持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曲线具有“冬高夏低”的年动态变化和固体潮变化特征。其中固体潮变化是断层气氡进行地震监测预报的力不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斯奇  张怀  石耀霖 《地震》2013,33(4):190-195
钻孔应变仪的观测过程中发现潮汐应变响应存在方向各向异性, 推测是受到台站附近断层影响导致的。 我们对此展开数值模拟研究, 讨论软弱断层对潮汐变形传播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软弱断层的存在确实能够产生能够观测到的各向异性现象。 同时我们还发现其各向异性变化对断层弹性参数较为敏感。 观测到的部分地震震前反映固体潮应变各向异性的潮汐因子"玫瑰图"变化有可能是由于台站附近断层在震前的性质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潮汐波最优谱分析法,对武山观测点断层气Rn、Hg时值资料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断层气Rn、Hg时值序列中存在着与理论固体潮相一致的半日波和日波分量,说明上述两种气体组分浓度的变化能够反映地壳岩石的应力、应变。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用断层气预报地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应变固体潮观测及其长时间序列的调和分析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应变固体潮观测的现状,计算并给出了1988年以来我国实际应变固体潮长时间序列的调和分析结果,从资料分析的角度对我国十年来的应变固体潮观测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6.
断层气日变化及其和固体潮关系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断怪气的日变化,探讨地下浅部气体和固体潮的关系,在怀来后郝窑地热区进行了试验和观测。研究了地下气体H2,CO2Hg等的日变化以及气温、气压、风速等对其影响,探讨地下浅层气体和固体潮的关系,认为H2,Hg等地下气体的和固体潮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研究固体潮与地震发生的相关性的物理机制出发,探讨了用观测固体潮的方法来预测地震发生的可能性.首先,根据地震发生的物理力学过程,给出了地震产生所需要的应力应变条件.实验室岩石力学实验结果和地震应力的观测以及计算结果给出,完整地壳岩石的强度界于10~103 MPa之间,断层介质的强度界于1~10~2 MPa之间.其次,将固体潮所引起的全球地壳变形在某个活动断裂带附近产生的形变值与地震触发的应变值进行对比,讨论了固体潮触发地震的可能性.计算分析表明:固体潮在地表对应的应变在10~(-8)的量级,对岩石介质所引起的应力最高可以达到1.6×10~(-2)MPa量级,这样的载荷水平不足以引发地震.最后,本文结合固体潮观测资料表明,地震活动性与固体潮的周期性变化无明显相关性,固体潮对于临震前的含有活动断裂的岩体在某个方向发生地震可能有触发作用,但是由于这种触发作用与地震发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关系的不确定性,从而无法用来作为地震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跨断层测量是研究断层活动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台站短基线观测,通过刚体模型、弹性体模型和组合模型确定断层或断裂带附近应变的方法,并以唐山地形变台资料为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同时间段的位移和应变时间序列的变化幅度和趋势特征,认为组合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同时,分析了多条测段不同组合情况下的模型计算结果,探讨了跨断层观测资料与区域GPS数据计算结果之间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基线过渡桩更可能位于断层东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张群伟  朱守彪 《地球物理学报》2019,62(12):4706-4717
断层两侧介质物理性质的差异(bimaterial contrast)会对震源破裂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而地球介质的各向异性十分常见,但对于断层两侧材料的各向异性对断层破裂动力学过程有何影响,目前不甚了解,而国内外也未见相关研究报道.为此,研究中利用有限单元法,对断层两侧材料存在各向异性时的破裂行为进行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断层两侧材料的各向异性性质对断层破裂动力学过程有重要作用,并且材料性质与破裂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对于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当断层两侧各向异性材料主方向上的杨氏模量不同时,特别是当平行于断层走向的材料其一侧杨氏模量显著大于另一侧时,断层出现不对称的双侧破裂,成核中心一侧的位错显著大于另外一侧,破裂长度也是一侧显著大于另一侧(亦称单侧破裂).沿着断层走向的材料主轴方向上的杨氏模量对于破裂过程的影响大于垂直于断层走向的杨氏模量,但随着各向异性材料主轴方位的变化,这种影响也发生相应地改变.模拟结果表明材料主轴方向的变化对破裂过程的影响也很显著.此外,通过模拟还发现,若断层两侧材料为相同的各向异性介质时(即断层两侧为同样的各向异性材料),则不会影响断层破裂的空间对称性分布;而当其中一侧的各向异性材质主轴方位发生变化时,断层破裂的空间对称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其影响很小;然而,随着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剪切模量的增加,断层破裂会被终止,无法产生特大地震.可见,本研究对于深入认识震源动力学过程及地震灾害评估等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四川姑咱台洞体应变和钻孔应变同步观测数据为例,对地应变的应变潮汐参数(最大主应变、最小主应变和最大剪应变)进行解算,并分别与应变理论固体潮值解算结果对比。就计算结果来看,洞体应变观测值计算的主应变及面应变结果与应变理论固体潮值计算主应变和面应变结果较为符合,两者相关系数在0.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