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系统梳理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区5.1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小震高频、中等地震成组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主要为电磁和流体异常,短期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100 km范围内;③震后回溯:北京及周边震前存在地震发生率异常,利用其他综合方法主要识别出年尺度异常。此次唐山5.1级地震发生在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余震区,而7.8级地震序列地震活动呈非均匀衰减特征。此次唐山5.1级地震震源机制为走滑型破裂,截至7月31日,序列b值为0.70、h值为1.8,序列参数基本正常。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较显著,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占比明显偏低;震前对该区域出现的中期和短期异常有所察觉,但短期异常的预测强度偏低,震后总结时按震前异常预测的地震强度为4—5级,接近实际发生地震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郭培兰 《高原地震》2006,18(1):28-35
通过对广西及邻区(以下简称研究区)地震活动的背景,包括研究区地震活动特征、断裂带的分布、主压应力轴方向与强震发生的主体地区、地震活动时空扫描异常特点、强震发生的时间特点进行了分析,说明该地区存在发生中强震的可能。并对2004年广东阳江4.9级2、005年云南文山5.3级、2005年广西平果4.4级地震前的异常进行了分析,说明研究区地震活动特征显著。同时获得了区域中强以上地震前的主要异常指标,对今后地震预测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该地震的发生,标志着东南沿海地震带已经进入第5活跃幕。在收集北流地震前广西及邻区地震地质和地震活动资料基础上,较系统地分析了此次地震序列和测震学指标异常的特征,结果显示:北流5.2级地震属前-主-余型地震序列,震前存在地震活动性异常。为广西地区强震震后趋势判断、震前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2013年云南洱源5.5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发现地震前震中附近长达8个月M≥3.0地震平静,云南地区2013年2月4级地震连发,在震前一个半月内快速形成M≥3.0地震条带,地震当天在震中东北方距离约30 km处发生前震序列.结果表明,洱源地震的孕育、发生与大区域应力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2011年8月11日新疆阿图什、伽师交界5.8级地震基本参数、地震序列特征,分析了震前震区周围及相邻构造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5.8级地震发生在柯坪断裂,震源断错类型为逆冲型;(2)该地震序列为主.余型,余震衰减较快;(3)地震活动表明震前存在4级地震围空、地震平静、中等地震增强、地震学参数时间扫描异常等中期异常和小震群活动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971年以来宁夏南部及邻区4.9级地震前2.3级以上地震的平静、时空特征和同心窗信号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发生4.9级地震前都存在1年以上的2.3级以上地震平静现象,平静结束后,如果2.3级以上地震出现活跃现象,且同心窗发生信号震,则宁夏南部会发生4.9级以上地震;若平静结束后2.3级以上地震未出现活跃现象,且同心窗没有发生信号震,则宁夏南部邻区会发生5级以上地震。以上得到的发震统计规律,可以为宁夏南部及邻区今后的地震中短期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20年1月25日,藏东昌都丁青地区发生5.1级地震,尽管此次地震发生在监测能力较低地区,但震前仍监测到小震调制比高值、低b值等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文中系统总结了地震构造背景、震源物理参数、序列特征以及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发现:震源机制解显示为拉张型破裂,最近断裂为巴青—类乌齐断裂;序列活动特征、序列h值和b值计算结果显示,此次地震为主余型地震序列。目前,藏东地区仍存在一些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表明该地区存在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强震背景,丁青5.1级地震的发生未能缓解该地区强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聂晓红  李莹甄 《内陆地震》2010,24(4):330-339
介绍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4级地震的基本参数、震区周围应力场背景及构造、地震序列特征等,分析了震前震区周围及相邻构造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对比分析于田序列和其后发生的汶川8.0级和乌恰6.9级地震的关系。结果显示,于田7.4级地震发生在阿尔金断裂与西昆仑断裂的交汇部位,可能是阿尔金断裂发生左旋扭错,牵引其西南端位于阿什库勒盆地的分支断裂发生张性破裂的结果。该地震序列为主-余型,最大余震为MS5.8,余震衰减较快,且具有一定的成丛性。震源机制解和震中分布可以看出,该地震具有单侧破裂特征。地震活动表明震前存在明显的中期和中短期异常,但未有短临异常出现。在汶川8.0级和乌恰6.9级地震前,该序列出现显著增强活动,具有一定的窗口效应。  相似文献   

9.
对尼勒克、巩留交界MS6.0地震序列特征、震源机制以及震前震中周围地区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本次地震序列为主-余型,震源机制为逆断型,发震构造为阿吾拉勒山南缘断裂。震前中期阶段存在4级地震空区、4级地震条带、小震群累积月频次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等异常;短期异常出现了3级地震空区、3级地震平静、地震窗和地震波振幅比等异常。此次地震前出现的部分异常与2007年特克斯5.9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图像具有类似特征。  相似文献   

10.
聂晓红  李莹甄 《内陆地震》2010,24(2):116-123
简要介绍了2008年8月30日新疆和静MS5.6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特征和局部构造应力场等,分析了地震前震源区周围及相关构造区域出现的中、短期地震活动异常特征。结果显示,该序列为主-余型,余震活动呈间歇式,衰减迅速,震源断错性质为走滑型。震前震源区东侧存在长时间4级地震平静、3级地震围空及多台地震波振幅比的异常等现象,同时在地震发生前1~3个月出现了短期异常,表现为振幅比异常的回返、空区瓦解和地震窗的异常。依据多种异常变化,在震前对该地震做出了三要素准确的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1.
2004年阳江MS4.9地震震源参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康英  杨选  吕金水  叶繁英 《地震》2005,25(3):109-114
利用广东数字地震台网的资料计算了2004年9月17日广东阳江Ms4.9地震的震源机制为:节面走向57°,倾角47°,滑动角69°,主压应力方向342°,倾角0°,主张应力方向252°,倾角75°,属逆断层性质;地震矩为1.69×1015N·m,应力降为1.7 MPa,震源半径为876 m.根据阳江地区震前22个ML>2.5的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得到一些经验关系.S波拐角频率随时间的变化显示出Ms4.9地震前有下降趋势;阳江序列P轴方位角的变化显示出震前4个月应力开始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2.
沈峰 《华南地震》2006,26(2):72-79
2004年9月17日02时31分广东省阳江市发生MS 4.9级地震,造成14个镇的57个行政村共1620多间房屋(主要为老旧民房)遭受轻微破坏,受影响居民21195户,经济损失2300多万元。震后进行了地震影响场调查,绘制了这次地震的等震线分布图,并对其发震构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利用重复地震研究广东阳江地区地壳介质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秀薇  闻则刚  刘锦  杨马陵  胡秀敏 《地震》2008,28(4):103-111
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广东阳江地区的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 提高走时精度以达到观测地壳介质变化的目的。 文中计算了阳江地区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ML≥2.0重复地震序列经射线追踪法校正后的P波走时差。 结果显示, 在2004年阳江4.9级地震前信宜台、 湛江台、 肇庆台的记录观察到该地区短期的地壳介质速度明显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2001年4月阳江ML4.7地震前后的地震活动性和前兆异常,并对该区地震活动特征和未来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2004年阳江5.2级地震前地震视应变场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锦 《华南地震》2009,29(3):104-110
利用阳江周边地区的地震资料研究了1999年至2004年该区地震视应变的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视应变的时空变化与阳江地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2001年在阳江5.2级地震前出现视应变异常区,并且地震视应变总体上逐年增加,逐渐靠近震中,地震就发生在地震视应变异常区附近。  相似文献   

16.
李强 《山西地震》1998,(2):30-33
研究了南黄海61级地震前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的变化,诸如S波、P波频谱的峰值频率,拐角频率,相对频带宽度,相对频谱峰值,波速比,P波初始部分波形的时间线性度及P波初始段平均半周期等。结果表明:震前地震波动力学各特征指标均有一定的异常变化,且大多能较好地反映出约05a左右的前兆异常。指出地震预报中同时使用这些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阳江地震发生的情况、震源区地质背景、外因的调制作用,对阳江6.4级地震成因进行了讨论。文中提出地震沿着北东东向断层发生,主要作走滑错动,在南偏西的方向上有较强的纵波发射。区域构造应力方向为南东东方向,同时迭加有震源底部垂直作用力。文中分析了震区地质背景,指出地震应力积累单元长约40公里,地震发生后,断层上盘发生陷落,造成震中区地面下沉、余震机制倾滑分量增大等现象。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 8.1地震前的缓慢地震事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8.1地震前发生了缓慢运动事件,新疆地震台网记录分析结果表明,这次事件在大震前3.5天开始出现,长周期前驱波持续约47小时,波列呈现规则的正弦波形,视周期约为8.8秒。笔者认为,该慢地震事件是M8.1大震前中昆仑断裂临震预滑动引起的。事实表明,慢地震的观测与研究对深入了解断层失稳过程和实现地震短临预报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显示了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网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