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灾害预测与地震灾害等级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根据我国近几年的震害经验,提出了一个概率型的地震灾害预测方法。该法给出了一幢建筑在给定期间内或确定地震强度下的震害预测方法,还给出了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建筑群体在给定期间内或确定地震强度下的震害预测和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的分析方法。文中还研究了几类主要建筑的抗力概率密度分布类型和地震灾害等级的划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地震危险性估算的一种概率统计方法.这一方法,主要根据历史地震资料.通过对地震指数γ、地震危险度E等指标的统计,找出研究区域重现期为T年一遇的地震强度,进而汁算其在预测期为N年内发生的概率.作为应用实例,本文对丹东市(城市)及辽宁南部地区(辽东半岛)的地震危险性作了估算.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马尔科夫模型的方法对呼和浩特—五原地震亚带的危险性进行了估计。认为该地区从1984起,十年内至少发生一次M_s≥6.3级地震的概率为50.1%;至少发生一次M_s≥6.0级地震的概率为88.1%。  相似文献   

4.
多次强震单个发震概率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中国地震》1995,11(4):397-400
本文提出了应用复杂记忆概率预测模型,对预测时段内发生多次地震的各次概率的计算方法。对华北北部地区(39°─41°N,114°─117°E)1995年至2005年10年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概率进行了预测,结论是发生一次大于6级地震的概率为0.85;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计算第一次地震后发生第二次6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0.24;第三次6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概率为0.01。  相似文献   

5.
山西地震带历史地震序列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美煊 《地震》1993,(5):40-46
在工程地震工作中需要知道某地震带或某地区未来100年内的地震活动水平,以便适当选择历史地震的统计时段,从而得到和地震活动水平相适应的不同潜在震源区的各级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 本文利用极值理论、最大熵原理、马尔可夫模型的方法、莫尔纳方法和伯努里模型方法计算了山西地震带未来100年内中强震的年平均发生率、平均重现期大于等于某级地震的个数和发震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山西地震带未来百年内将发生≥6.0级地震3次,发震概率为0.94左右;将发生≥6.5级地震1—2次,发震概率为0.84左右;有可能发生≥7.0级地震,发震概率为0.53左右;发生≥7.5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发震概率为0.32左右;发生≥8.0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发震概率为0.15左右。  相似文献   

6.
华东地区未来中强震的概率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概率统计方法 ,对华东地区 1 999~ 2 0 0 5年发生不同震级的地震概率进行预测 ,结果表明 ,该地区仍处于地震活跃时段 ,发生 5级地震的概率不断增加 ,到 2 0 0 0年发生 5级以上地震的平均概率为 0 .5左右 ,但近 1~ 2年内发生 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发震概率仅为0 .1 5。  相似文献   

7.
中国台湾地区和大陆西北地区都是破坏性地震活动发生较为频繁的地区.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这两个地区100年来破坏性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进行探讨,当台湾地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活动后两年内,大陆西北也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95.08%;两地7级以上地震活动时间间隔的置信度为90%的区间估计都为2~4年;通过对两地7级以上地震活动时间间隔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王琼  曲延军 《地震研究》2008,31(2):109-113
通过计算分析新疆北天山地区、南天山东段地区、南天山西段的柯坪块区及喀什-乌恰交汇区中强震前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的变化特征,给出了各区中强震发生时间和强度基于Rt值的判定指标.Rt≤0.89可作为北天山地区1年内发生5.1~6.0级地震的指标;Rt≤0.79可作为南天山东段1年内发生5.4~6.0级地震的指标;Rt≤0.85可作为柯坪块区1.5年内发生6级地震的指标;Rt≤0.88可作为喀什-乌恰交汇区1年内发生6~7级地震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对广东省境内的地震活动时空强作了预测,认为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地震不属于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地震,因此两个活动周期的分析仍然符合实际情况,目前仍处于剩余释放阶段,未来十年内不会有7级以上地震发生。又据三种方法的时间预测,北部湾地区未来十年内再次发生6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小概率事件的发生。预测下一个活动幕发生6级地震的地点依次是:珠江口外(一级危险区)、湛江与珠江三角洲(二级危险区)、潮汕  相似文献   

10.
辽宁地区M≥5.0地震前4级地震集中活动的震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辽宁地区4次M≥5.0地震和3次典型的ML≥5.0地震前小震活动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辽宁地区M≥5.0地震前均存在4级地震集中活动的现象,且预期的5级以上地震83%发生在最近1次4级地震后的半年内,震中大部分位于N41°以南,发生在营-海-岫地区的概率超过80%,震级可通过E、T、R三个参量的拟合计算来预测。  相似文献   

11.
定义了描述东北地区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的3个参量E、T和R,并对东北地区11次M≥5.0地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辽宁地区和嫩江断裂以西地区M≥5.0地震前均存在4级地震集中活动的现象,且预期的5级以上地震大部分发生在最近1次4级地震后的半年内;嫩江断裂以东地区5级地震前没有中等地震集中活动的特征.ETR方法在中等地震活跃后判定未来5级地震的震中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79年7月9日,江苏省溧阳县西部发生6级地震,使溧阳农村建筑遭到严重破坏。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县房屋倒塌十四万五千三百五十五间,严重开裂九万八千四百七十二间,轻微破坏十万九千七百余间。溧阳西部五年内曾发生二次中等强度的地震,每次地震都使溧阳县房屋遭到很大的破坏。为了避免今后再遭受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用四川地区近20年来多次强震、中强震总结出来的6种地震学预报方法,分别计算每一种震兆异常出现时发生地震的条件概率,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几次已发生的地震前不同预报时间和范围内地震发生的综合概率及概率增益,以及1970—1986年鲜水河地震带北1/2部分每半年时段发生M=5,6,7地震的综合概率曲线,在震兆的相互独立性不完全清楚时,这种曲线对发震可能作相对估计是有用的。在上述震兆条件下,似乎可将半年内6、7级地震综合概率曲线超过0.5作为预测地震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复杂高层结构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法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增量动力分析法(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是一种以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为基础的参数分析方法,计算结构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作用下的响应,能够反映结构体系随地震动强度的变化,经历弹性、弹塑性直至倒塌的全过程性能.而建筑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是指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结构达到或超过某种极限状态的条件概率.因此,增量动力分析的结果提供了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所需的数据.本文在增量动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易损性分析,提出基于IDA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某复杂超限高层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得出该结构在3个地震水准下,超越5个极限状态的概率.研究表明,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易损性分析结果,可为预测重大工程结构的地震破坏和损失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强震活动的特征,结果是:地震活跃期为230—250年,平静期为130—150年;喜马拉雅南缘、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强震与本区强震明显相关,喜马拉雅南缘与缅甸北部地区发生强震后本区发震的概率分别为87.5%和66.7%;本区7级地震分带交替发生,最先发生的两个6级地震对预测未来7级地震发震地点有一定意义;中强震在8级地震前不活跃,而在7级地震前比较活跃,且青海北部与西部发生6级地震后,甘肃东南部或甘青川交界有5级地震活动。据此判断本区未来10年内存在发生7级强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Lomnitz提出的MRI理论,用"累积地震矩(CSM)"算法对全球1900—1999年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了处理,试图通过分析大震前CSM图像的变化,来判断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对不同地区的6个地震震前CSM图像的分析表明:7级以上地震的CSM图像在震前5到10年内会改变,大部分地震发生在CSM的高值区或次高值区。通过实际运算发现:在不同的地区应使用不同的值可获得较好的结果,用于计算的地震数越多,获得的结果越好。有些大地震前CSM异常区域不是唯一的,往往会出现几个,这可能与研究区域的地震活动性有关。因此,笔者认为:若要获得可靠的CSM图像,除应当考虑不同地区的小震活动水平外,还应考虑地震断层对震后能量分布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在目标地震发生后,下一次地震在空间上发生在原地及2度距离范围内的概率较大,在3度以外区域发生的概率相差不大;在时间上,发生在原地区震后1年内的概率最高,这可能与余震活动有关;在5年的时间里,下一次地震发生的次数占到全部地震的70%以上。因此,要注意大地震后,目标地震附近有地震能量进一步释放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高频低强度现象与全球7级大震活动和中7级强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球7级强震活动弱时,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就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出现后的第1年中国台湾附近寺区发生7级大震的概率较大,第2年中国大陆地区发生7级大震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8.
许俊奇 《华南地震》1994,14(1):33-37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分别对陕西地区和汾渭地震带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强度进行了预测。得到:陕西地区1993年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为ML=3.5级;汾渭地震带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发生5.5级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最大熵谱分析的方法和最大熵原理的方法,对汾渭地震带1200年以来发生的Ms≥5.0级地震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汾渭地震带历史上Ms≥5.0级的地震存在着250±10年的卓越周期以及今后50年内,发生5.0≦6.0和6.0≦Ms<7.0级地震的概率分别为0.979和0.604,发生Ms>7.0级地震的概率较低,仅为0.199。而5级、6级地震的复发周期分别为12.9年和53.9年等。  相似文献   

20.
历次地震震害表明,底框砌体结构在遭遇大地震时破坏严重。本文比较了《GBJ11-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该类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参考某地一个实际底框砌体结构建筑设计资料,分别按上述两版本规范设计了2个具有代表性的底框砌体结构。采用层间剪切模型基于IDA方法对结构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按两版本规范设计的底框砌体结构的破坏均出现在过渡层;在设防地震作用下,按《89规范》设计的结构达到中等破坏的概率最大,使用功能受到影响,按《01规范》设计的结构达到轻微破坏状态的概率最大,使用功能基本无影响;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按《01规范》设计的结构发生严重破坏和毁坏的概率比按《89规范》设计的结构明显降低,抗震能力明显提高。本文提供的结果可丰富底框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数据,为区域地震风险评估、震害预测等研究提供更加精细的易损性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