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李秋香 《地球》2012,(4):146-147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数字显示,全世界有21亿人口居住在沙漠或者旱地中,其中90%属于发展中国家。全球44%的可耕地为旱地,30%的耕植作物生长在旱地上。土地是地球的骨骼,如果骨骼患上疏松症,后果可想而知。荒漠化影响着世界上36亿公顷的土地,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5%,110个国家面临着土地退化的危险。由于上地退化和干旱,全世界每年大约有750亿吨肥沃土壤流失,每年有1200万公顷土地消失,这些土地可生产2000万吨粮食,每年由于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420  相似文献   

2.
徐峙 《地球》2011,(1):76-79
在土地的所有形态中。沙漠是最让人类痛苦的一种。但人们“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彻底改变了沙坡头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形态,让人类在与沙漠的千年博弈中难得地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3.
干旱沙区土壤空间异质性变化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李新荣 《中国科学D辑》2005,35(4):361-370
许多涉及草地荒漠化或退化过程的假说及概念模型认为,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地植被灌丛化是草地发生退化或荒漠化的显著特征, 即原来以草本植物为优势的群落被灌丛群落所替代, 该过程增加了草地原生植被土壤资源的时空分布异质性, 使土壤-植被系统的生物过程愈来愈多的集中在灌丛植冠下的沃岛范围内. 大量的研究支持了这一针对荒漠化或草地退化过程的生物生态学解释.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缀块状分布的灌木植被也是草地恢复或荒漠化逆转的基础, 并且在我国沙漠治理的实践中得到了证明. 沙坡头地区人工固沙植被近50年的演变与区域生境的恢复就是荒漠化逆转的理论范式和成功的实践例证. 该地区人工植被的建立是以设置防风固沙沙障和种植旱生灌木而开始的. 在降水不足200 mm的无灌溉条件下, 由于灌木植被的作用, 使原来质地相对均一的流沙发生了资源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变化, 促进了土壤成土过程, 为沙土表层隐花植物(藻类、苔藓和地衣)结皮的形成和一年生及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入侵与定居创造了条件. 而这一过程却减少降水向土壤深层的入渗量, 使固沙植被区灌木主要根系分布层(100 ~ 300 cm)的土壤含水量减少, 导致了灌木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和盖度降低, 土壤资源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程度也相应地减弱. 固沙植被趋于以草本植物为优势的、与邻近草原化荒漠和荒漠化草原类似的原生植被类型演变和恢复. 通过对沙坡头地区近50年固沙植被演变监测数据的分析, 提出了干旱区植被恢复或草地荒漠化逆转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4.
刘艳 《地球》2014,(7):68-71
今年的6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主题是“绿化荒漠,美丽中国”,旨在唤起全社会保护和改善荒漠生态的意识,凝聚更多力量投入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1994年12月,第四十九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5年起,每年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呼吁各国政府重视土地荒漠化这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问题。20年来,我国政府领导沙区各族人民群众积极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正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一大热点和难题。今年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监测显示,自2000年以来,每5年监测一次,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已实现连续3个监测期缩减。然而,全国仍有4亿多人口在遭受着风沙的危害。荒漠化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是国家沙漠公园建设的根本目的。从2014年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沙漠——库木塔格沙漠,正式挂牌"中国国家沙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0,(2):24-25
研究人员发现,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所必需的氮。而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土壤中残存的可怜的一点氮肥也不断变成气体挥发到大气中。土壤中氮的不断流失,导致能够生存的植物也越来越少。沙漠的零星绿色将逐渐被气候变暖所扼杀。沙漠的未来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7.
萧山农业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实施可持续战略,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是一个核心问题。通过对萧山土地资源的分析与评估,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为目标的技术措施,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疆艾比湖湿地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虎  高俊峰  王晓峰  吴焱 《湖泊科学》2005,17(2):127-132
新疆艾比湖湿地是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最低洼地和水盐汇集中心,在我国内陆荒漠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性和较高的保护价值.本次研究通过对不同时相的多源卫星数据进行配准与复合分类处理,结合野外调研,解译分析各类荒漠化土地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艾比湖地区的荒漠化以土地盐渍化和风蚀两大类型占绝对优势,其动态变化特点是风蚀减少盐渍化增加.2000—2002年风蚀荒漠化的面积减少了403.06162km2,减少幅度达53%.盐渍化面积增加了183.7km2,比重由54%上升为70%.就荒漠化的程度而言目前是趋于下降.很多重度风蚀及盐渍化转为了中度,复合型荒漠化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9.
有土斯有田     
刘凯 《地球》2020,(3):18-21
土是土壤,田是农田,陆地覆盖了土壤才成为土地,而土地在人类的耕作活动下成为了农田。有土斯有田土是田的物质基础,自古都毫无疑问。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中对“土”的解释是:土者,地之吐生物者也。现代土壤学也把土壤描述为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这都公认了土壤是提供植物生长的基本物质。  相似文献   

10.
通用的土壤水热传输耦合模型的发展和改进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倩  孙菽芬 《中国科学D辑》2007,37(11):1522-1535
一个既真实又简化、且适用于湿润与干旱、冻土与非冻土和均质与非均质多种情景下的通用土壤水热传输耦合模式对于陆面过程的模型发展研究至关重要. 研究首先通过量级估计和模型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 发展了简化且精度较好的土壤水热传输耦合统一模型. 为了克服该模型计算过程中由于需预估冰水相变速率项产生的误差造成的不确定性, 进一步对该简化的统一土壤模式进行变量变换, 以土壤总焓和土壤水总质量替代温度和体积含水量作为方程预报量, 建立了新的通用土壤模型统一体系, 并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省时的数值计算方案. 此模型既可用于一般情况下的裸土, 也可用于较为难处理的非均质土、冻融土壤和干旱土壤等. 与观测结果相比, 改进后的统一土壤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出在湿润与干旱、冻土与非冻土和均质与非均质土壤中的水热传输过程. 且由于它的简化, 也适应当今陆面过程模式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张福锁  王方浩 《地球》2009,(1):64-65
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周礼》(郑玄注)中就有“万物出生焉则曰土,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曰壤”的记载,这种把土与壤联系起来的观点是最早对土壤概念的朴素解释,即“土”指自然土壤,而“壤”指农业土壤。  相似文献   

12.
马云川 《地球》2012,(9):82-85
2012年8月,万众瞩目的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伦敦顺利闭幕。大牌的球星,精彩的赛事和裁判的判罚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你是参加比赛的球员,还是来观看比赛的观众,当你踏进奥运场馆的那一刻,可否想过,你脚下的土地曾经是被污染了上百年的,有毒的,废弃的土壤,可谓是史上"最脏的"一次奥运会。  相似文献   

13.
蓝颖春 《地球》2012,(7):31-32
寒地黑土,是寒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原始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均腐殖质层的高寒黑色土壤。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10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世界上共有三大片黑土,其一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其二分布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其三分布在我国东北松辽流域,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土地沙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重要的环境问题。联合国大会1975年以3337号决议,通过了“向沙漠进行斗争行动计划”,并在1977年召开世界沙漠化会议,沙漠化问题正式作为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已为世界公认。土地沙漠化,也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的国土整治问题。一、沙漠化的概念及分布  相似文献   

15.
表土颜色和气候定性至半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杨胜利 《中国科学D辑》2001,31(Z1):175-181
通过中国现代土壤的颜色测定, 发现土壤颜色与成土过程和现代气候因子之间有良好的函数关系, 土壤红度和黄度主要与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含量密切相关, 与气候的关系在热带-暖温带湿润区表现最好, 而明度与有机质积累、腐殖质过程和碳酸盐化过程等密切相关, 与气候的关系仅存在于温带湿润-干旱区. 土壤的湿度和表面糙度对土壤颜色有较大影响, 野外土壤颜色的直接测定有较大误差. 同时, 对经典黄土剖面进行的千年尺度和万年尺度颜色气候记录的分析表明, 颜色气候记录在这两个尺度上均可很好地再现亚洲季风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 并表现出了磁化率在相对湿度较高的地区所不能指示出的成土过程和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用艾青的这句诗来说明中国人浓厚的土地情节也许再合适不过了。自古以来,人类的生存与土地息息相关,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耕地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人类与土地的关系也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6月25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  相似文献   

17.
操庆  谢丽强 《湖泊科学》2016,28(5):925-934
随着蓝藻水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微囊藻毒素(MCs)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藻毒素污染严重的湖泊、水库等周边区域的土壤也受到了影响.用含有藻毒素的地表水及地下水进行灌溉、将蓝藻作为有机肥等措施都会将MCs带入土壤.一旦MCs进入到土壤,它将会随着降水从地表迁移到土壤深层.这将会对作物的生长以及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而且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本文介绍了土壤中不同种类的MCs对一些粮食作物和蔬菜作物生长的影响、在作物体内的积累情况,以及对地下水的污染情况,概述了MCs的致毒机理,分析了其对土壤生物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刘凌  崔广柏 《湖泊科学》2000,12(3):255-264
生物处理是一种经济有效处理土壤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手段,本文在研究土地生物处理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描述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水-微生物系统中扩散、吸附/解吸、屏蔽和生物降解过程的数学模型。为确定模型中各参数在模型计算中的作用和相对重要性,进行了参数灵敏度分析,预计数学模型可以定量预测有机污染物进行土地生物处理所需的要时间和程度,为构建土地生物处理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林草植被蒸腾耗水量大于降雨入渗量,使土壤逐渐干燥化形成干层,进而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造成威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主要人工林草植被的耗水深度。通过测定农地、荒坡草地、7年生人工紫花苜蓿草地、23龄人工柠条灌木林和人工油松林地的土壤含水量,以农地和荒坡草地土壤含水量为对比基准,分析了人工林草植被的耗水深度。结果显示,人工紫花苜蓿、人工柠条林和人工油松林的耗水深度分别达到15.5,22.4和21.5m。  相似文献   

20.
魏江 《地球》2011,(4):121-122
土地资源退化的主要类型包括:水土流失(或称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草原退化、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以及土壤污染等。当前,由于全球人口数量的急速增长以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的土地生产力衰减、土地退化.可耕种土地被侵占的现象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