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和随机子空间识别技术提出了两种土木工程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方法一是基于Hilbert-Huang变换和自然激励技术,通过经验模态分解和Hilbert变换提取信号的瞬时特性,进而利用自然激励技术和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方法二是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随机子空间识别技术,通过经验模态分解对信号进行预处理,进而运用随机子空间识别方法处理得到的结构单阶模态响应以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利用这两种方法,通过对一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振动台试验测点加速度记录的处理,识别了该模型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结果与传统的基于傅里叶变换的识别结果及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这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结构健康监测和结构状态评估的主要前提之一是结构损伤识别。基于曲率模态对结构局部损伤比较敏感和频率指标测试简单方便、精度高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结构的曲率模态为基础,综合考虑频率的变化的改进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随机子空间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基于环境激励的结构状态识别方法。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无需人工激励,不中断桥梁的运营。为此,论文提出了一种不中断桥梁运营的基于改进曲率模态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最后用一三跨连续梁的有限元模型对该改进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随机子空间结合改进的曲率模态方法可以在不中断桥梁运营的前提下有效地识别出桥梁的损伤状况。  相似文献   

3.
随机子空间方法在桥塔模态参数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环境振动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正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一大热点。环境振动方法就是仅仅利用结构测试的输出信号进行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随机子空间方法就是其中的一种。随机子空间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线性系统辩识方法,可以有效地从环境激励的结构响应中获取模态参数。它属于时域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进行FFT变换,它不仅可以识别结构的频率,而且可以识别结构的阻尼和振型。文章首先介绍了随机子空间的理论,然后用该方法对正在施工中的南京长江三桥的南塔进行模态参数识别,通过与其他方法的识别结果进行比较,证明随机子空间方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两阶段稳定图的随机子空间识别结构模态参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振动的结构健康监测的前提是从振动测试信号中提取结构模态参数。随机子空间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线性系统辨识方法,可以有效地从环境激励的结构响应信号中提取结构模态参数。在随机子空间识别方法中,确定系统的阶数是该方法的关键工作,稳定图方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确定系统阶次的方法。但是随机子空间方法容易产生虚假模态,这也是随机子空间方法的一个主要缺陷。因此针对于这一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阶段稳定图的随机子空间识别结构模态参数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在现场采集的结构的输出信号进行分段,将各段信号用随机子空间结合稳定图进行识别,然后将所有各段所识别的模态参数再一次用稳定图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构的模态参数。最后用一三跨连续梁的数值模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和随机减量技术的模态参数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里叶分析的信号处理方法对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处理能力差,传统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也存在阻尼比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Hilbert-Huang变换和随机减量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用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首先对结构振动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和经验模态分解,得到若干阶本征模态响应,然后利用随机减量技术提取自由衰减响应,进而由Hilbert-Huang变换得到信号的瞬时特性,最后结合模态识别的基本理论识别结构的模态频率和模态阻尼比。为了验证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对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振动台试验一测点的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识别了模态参数,识别结果与其它识别方法及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方法识别模态频率是可靠的,而模态阻尼比识别的精准性仍然难以确认。  相似文献   

6.
边界识别是重磁数据解释中的常用方法之一,依据其结果可划分出地质体的水平范围。边界识别结果受地质体埋深及导数计算误差的影响所识别边界与真实边界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且边界识别法无法直观地给出地质体的深度信息。为了获得异常体的水平位置和深度信息,本文提出空间归一化边界识别方法,其对不同深度的边界识别函数进行归一化计算,空间归一化边界识别法的最大值对应于异常体的水平位置和深度。常规边界识别结果的误差随理深的减小而减小,而空间归一化边界识别法是通过最大值来判断地质体的位置,最大值是在地质体处获得,因此归一化边界识别方法所获得的结果是准确的。通过理论模型试验证明归一化边界识别方法能有效地完成异常体的水平位置和深度的计算,所获得的水平位置和深度信息与理论值相一致,为下一步的勘探计划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将其应用于实际航磁数据的解释,获得了断裂的具体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信号子空间分解技术的3 D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方法.利用信号子空间分解技术,不仅可以分离3 D地震资料中的信号和噪声,而且可以进一步根据地震同相轴的倾角不同,将混合信号进行分解得到单个同相轴信号.通过丢弃噪声子空间,只对不同信号子空间重构的信号利用谱白化技术进行高分辨率处理,然后累加所有处理结果,从而达到既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又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目的.对合成资料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此法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边界识别是位场数据处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技术,现有的边界识别方法属于无监督式机器运算,其识别精度与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存在很大关系,尤其是对深部复杂异常体的识别存在边界模糊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边界识别的精度,受深度学习卓越非线性映射能力和监督式学习优点的启发,本文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位场边界识别方法,深度学习网络结构是一种...  相似文献   

9.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的统计识别方法综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对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的统计识别方法进行了综述。对统计识别中的统计系统识别方法(Bayes模型修正、随机有限元模型修正)、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和概率神经网络方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统计识别方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基于经验模式分解(EMD)的环境激励结构模态参数随机子空间识别(SSI)方法。该方法用设置间断频率的EMD将结构环境振动响应原始信号分解成若干个基本模式分量(IMF),使每一个基本模式分量仅为结构的某一阶固有模态,进而用随机子空间方法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实桥环境振动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避免结构各阶模态之间的相互影响,能够更清晰方便地得到结构的模态参数。  相似文献   

11.
对主跨为160m的预应力砼变截面连续梁桥佛开高速九江大桥进行了理论与实验模态分析.首先介绍了环境激励条件下现场模态测试布置及过程,利用随机子空间法(SSI)进行了桥梁模态参数识别.建立了桥梁有限元模型.并对理论和实验模态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实验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在竖向模态频率及振型上总体吻合较好。测试结果可以为有限元模型修正提供依据:模态测试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可以为桥梁长期健康监测和损伤评估提供较可靠的基准模型。  相似文献   

12.
随机子空间识别方法计算效率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数识别是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研究中的重点。随机子空间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线性系统辩识方法,可以有效地从环境激励的结构响应中获取模态参数。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将来”数据向“过去”数据进行垂直投影,进而根据该投影计算出可观测矩阵和一个Kalman滤波状态序列。而Kalman滤波序列是“过去”输出信号的线性组合,即“过去”输出和“将来”状态估计建立了关系。而从Hankel矩阵的组成来看,由于要使得该矩阵具有单无限的条件,所需的计算时间也比较长。据此对随机子空间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的基本思想是采用一个测点的信号作为“过去”作为输出信号代替全部测点的信号。这样就减少了计算量。最后用一数值模拟算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an online system parameter estimation technique from the response measurements through using the recursive covariance‐driven 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 (SSI‐COV) approach. In developing the recursive SSI‐COV, to avoid time‐consumption of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in recursive SSI, the extended instrumental variable version of the projection approximation subspace tracking method is used in SSI‐COV. Besides, to reduce the effect of noise on the results of identification, the preprocessing of data using recursive 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technique is also presented to remove the noise contaminant measurements to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data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both the ambient vibration and seismic response data of a tower (Canton Tower) are used to observe the time‐varying system natural frequencies of a tower from its operating condition. Results from using off‐line SSI‐COV method under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 are also presented. Comparison on the identified time‐vary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wer under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 and earthquake response of distanced earthquake event is discussed.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介绍了福建泉州后渚大桥——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现场环境振动实验.并利用频域中的单模态识别法(SDOFI)、峰值法(PP)和时域中的随机子空间识别法(SSI)分别进行桥梁动力特性识别。利用ANSYS建立了全桥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理论模态分析,基于参数分析和环境振动测试结果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标定,建立了该桥的基准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可服务于桥梁长期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  相似文献   

15.
张康  施袁锋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6):1378-1383,1400
结合随机状态空间方程和极大似然法的期望最大EM算法进行了结构运行模态分析。EM算法以迭代的方式更新模型参数,进而得到状态空间方程的极大似然估计。模态参数通过状态空间模型参数求得。应用了平方根卡尔曼滤波方程提高EM迭代过程的计算稳健性。考虑到状态空间方程中激励噪声和测量噪声的相关性,建立了更完善的参数化状态空间方程。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噪声相关性的EM算法比假设噪声不相关的EM算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EM算法在采样数据较少的情况下比随机子空间方法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amage assessment of a three‐story half‐scale precast concrete building resembling a parking garage through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The structure was tested under earthquake‐type loading on the NEES large high‐performance outdoor shake table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in 2008. The tests provide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capture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s built under realistic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effective modal parameters of the structure at different damage states have been identified from white‐noise and scaled earthquake test data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structure responded in a quasi‐linear manner. Modal identification has been performed using the deterministic‐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measured input–output data. The changes in the identified modal parameters are correlated to the observed damage. In general,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decrease, and the damping ratios increase as the structure is exposed to larger base excitations, indicating loss of stiffness, development/propagation of cracks, and failure in joint connections. The analysis of the modal rotations and curvatures allowed the localization of shear and flexural damages respectively and the checking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repair actions.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