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80年我省夏季气候异常,夏季雨量出现了“北少南多”的反常现象,尤其是八月份更为显著。汛期内宝鸡地区和陕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暴雨天气。本文用北半球500毫巴图等资料对1980年陕西夏季天气气候特点和环流特征作以粗略的分析。1980年我省夏季(6—8月)气候概况:  相似文献   

2.
马巧英 《气象》1981,7(4):10-11
1980年,我国的天气气候情况很不正常。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特点。(1)汛期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建国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严重洪涝。(2)夏季,北方地区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大范围伏旱,华北旱情严重。(3)全国大部地区春、夏持续低温,出现了多年少见的“寒春、凉夏”天气。  相似文献   

3.
根据东营市天气、气候资料,对1980-1995年汛期暴雨个例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暴雨产生的特点,并在天气特征分型的基础上,利用日本数值预报产品与实时资料制作了汛期暴雨分县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4.
王式中  周曾奎  吴震 《气象》1985,11(12):13-14
一、前言 五十年代末以来,在汛期降水预报工作中,我们对地处中低纬度的江苏省的自然天气周期作了些研究工作,并提出了天气周期的划分与预报,自1980年在江苏省投入业务使用后,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统计分析表明,天气周期在我国南岭以北,秦岭以南的104°E以东和太行山以东、40°N以南的  相似文献   

5.
史凤苓 《气象》1987,13(11):58-61
8月,北方雨季推迟,造成北方上半月严重的旱情;下半月,东北、华北东部、江淮地区、江汉平原以及陕西南部、四川东部等地降水偏多,济南、沧州出现月降水量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的最大值。月内,江南大部和华南降水偏少,上旬和下旬曾出现过高温伏旱天气。本月台风活动少。 天气概况 常年,我国北方的汛期主要在7、8月份,华北盛汛期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一年汛期我国天气气候比较异常,四川盆地西部、北部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华南、东北、西北部分省区也局地暴雨成灾。在此期间还有六个台风连续在我国登陆,也是历史上所少见。  相似文献   

7.
利用日降水资料(08—08时)和常规天气图资料,以1981—2010年30 a平均降水量为气候态,统计2012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概述各主要暴雨过程的重要影响系统、出现时段、范围及累积降水量。结果表明:2012年4—10月我国共出现190个暴雨日,34次主要暴雨过程,单站最大日降水量487mm,过程最大降水量631mm;4月华南、江南大暴雨过程比常年偏多,7月中下旬长江流域强降水频繁,长江三峡出现建库以来最大洪峰;汛期登陆我国的台风偏多且时间集中,北上台风偏多;汛期北方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多个大中城市出现严重内涝。  相似文献   

8.
《气象科技》1986,(5):32-35
一、引言热带和副热带环流对我国的天气尤其是汛期降水天气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中低纬度环流系统的长期天气预报研究也就受到更多的气象工作者的重视。1983年3月在上海汛期预报会商会上,副热带环流的长期演  相似文献   

9.
2003年广东省前汛期总降水量明显少于常年同期平均降水量,降水的地区分布、降水的时间长短以及降水的强度大小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性,造成本季度内部分地区出现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个别地区还出现了雷雨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2003年前汛期内无明显热带天气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普宁市近51a后汛期暴雨气候统计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普宁1959~2009年后汛期(7~9月)暴雨日数、暴雨过程及影响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1 a普宁后汛期年平均暴雨日数为5.3 d、暴雨过程为3.9次,最长连续暴雨5d;普宁后汛期暴雨日数资料序列有较弱的递增趋势,并存在19 a左右的较长周期和6 a左右的局部周期振荡;造成普宁后汛期暴雨主要是热带天气系统,占后汛期暴雨影响系统的83.6%,其中热带气旋影响占62.7%,西风带天气系统仅占16.4%;影响普宁后汛期热带气旋出现暴雨的机率为87.0%,每年副高第二次季节性北跳后,受热带气旋影响的机率增大。造成后汛期日雨量≥150 mm的热带气旋,其登陆地点集中在海丰至电白之间;普宁后汛期暴雨前的单站要素变化主要有3种类型:持续降压型、高温猛降型和低压回升型。  相似文献   

11.
华南西部重大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70—2006年汛期(4—9月)发生在华南西部(广西)的重大锋面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南西部重大锋面暴雨天气平均每年汛期出现10d,暴雨过程日数月总值分布具有明显的“单峰型”特征,峰值出现在6月;广西北部地区发生重大锋面暴雨天气过程比南部地区明显偏多;造成华南西部重大锋面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特征主要有五种类型:湘黔桂低涡型、深槽型、波动型、华北槽+南支槽型和南支槽+高后型;广西区域的925 hPa的水汽通量散度、850 hPa垂直速度和θse500~850等物理量场,较好地反映了华南西部大范围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物理量场的变化,可作为华南西部重大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强信号和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2.
广西汛期暴雨若干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吴兴国 《广西气象》2001,22(3):9-12,17
对1959-2000年广西汛期(4-9月)暴雨的年、月分布和广西汛期暴雨天气过程的季节分布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了广西汛期暴雨的若干重要特征,对广西汛期划分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每年夏季受季风影响,在副热带高压、阻塞高压及低涡低槽等天气系统共同作用下,常出现暴雨天气和洪涝灾害,还会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重大次生灾害,并给农业、林业、交通、旅游等行业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常出现类型不同的暴雨,如华南前汛期暴雨、江淮流域梅雨锋暴雨、西南  相似文献   

14.
对1959—2000年广西汛期(4~9月)暴雨的年、月分布和广西汛期暴雨天气过程的季节分布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了广西汛期暴雨的若干重要特征,对广西汛期划分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汛期行星尺度的驻波或环流系统出现持续性异常时,就构成大范围旱涝的长期天气过程。在涝年的环流背景下,影响的天气系统有时虽与其他年份系统过程相似,处在涝年的环流背景下,就容易形成连续性的暴雨天气过程。而在旱年的环流背景下,就不容易形成较大降水过程。由此可见,形成汛期大范围旱涝的成因是十分复杂的,本文从太阳、月亮的活动,西风带环流和副热带环流的演变,对浙江汛期早涝的成因做一个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6—2017年佛山3个遥测站统计数据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 mm/h以上的短时强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天气集中在4—9月,前汛期短时强降水次数与后汛期年际变化无一致性,前汛期变化比较平稳,而后汛期则有增多趋势;后汛期短时强降水次数年代际增多趋势较为显著。前汛期短时强降水次数高值年,位势高度异常主要集中在亚欧大陆的东海岸上,较低纬度的正异常正好对副高有增强作用,对应的水汽通量季风异常主要是从南往北输送与水汽积分在华南地区出现的正异常;后汛期高值年异常主要出现在青藏高原上的正异常,对应从中南半岛水汽输送西南向东北异常,后汛期同样在华南偏西南地区出现水汽积分的正异常。  相似文献   

17.
2000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峪 《气象》2001,27(4):20-24
2000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点为: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出现全国性干旱,特别是北方地区春夏季遭遇多年来罕见的特大干旱,汛期未发生大范围的暴雨洪涝灾害,秋季黄淮以南地区出现持续连阴雨天气,全国大部分气温接近常年成偏高,持续暖冬态势发生转折,夏季高温酷热,春季北方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异常频繁,登陆我国台风个数偏少,风雹等强对流天气明显偏少。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后汛期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谌志刚  王婷  汪瑛  冯业荣 《气象》2011,37(8):936-942
利用2007—2008年两年7—10月广东后汛期强对流天气出现时的雷达资料、对应的GRAPES模式资料以及地市台站上报的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实况,把瞬时大风〉17.2 m·s^-1、冰雹、龙卷作为强对流发生的依据,对上述数据进行整理。根据广州热带海洋研究所中尺度模式的输出GRAPES资料,结合雷达CAPPI数据,计算单体的各层风速、温度、湿度、有效位能等环境特征量,将单体特征和模式计算的单体环境场要素以及强对流发生实况,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后汛期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方程,据此对发生于广东省后汛期强对流天气(如雷雨大风、冰雹和龙卷风)进行0~1小时临近预报。用预报成功率(POD)、虚假警报率(FAR)和关键成功指数(CSI)衡量方法的预报性能。共有5540个有效样本参与回归计算,31个因子中有12个引入了回归方程,建立的预报方程在阈值取为0.26时,得到的预报成功率POD为0.73,虚假警报率FAR为0.61,关键成功指数CSI为0.338,各项指标均要好于前汛期预报性能;从实际的预报能力来看,在后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中,后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得到的空报率和漏报率都要低于前汛期,预报效果较好,可用于广东后汛期的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中。  相似文献   

19.
佛山市连续性暴雨主要出现在5~9月,发生频次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在近51年历史序列表现为"多—少—多—少—多"的变化规律,目前处于偏多阶段;后汛期连续性暴雨较前汛期多。前汛期连续性暴雨中,非热带天气系统类的中高纬环流形势主要是两脊一槽型;热带天气系统影响类主要出现在5月下旬之后,且系统多在珠江口附近或者粤西一带。后汛期连续性暴雨与登陆广东的TC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TC路径主要分两大类:第一类是登陆珠江口以西的TC,第二类是登陆珠江口以东的TC。两类TC的环流形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引言 浙江省1995年梅汛期天气特点为:1.雨带活动异常,2.平均气温偏低,3.降水总量偏多。分析北半球环流形势发现:梅汛期内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活动和北方冷空气的异常活跃对我省梅汛期内上述天气特点的出现起主导作用。而北方冷空气的异常活跃则直接源于今年梅汛期内伸向亚洲的极涡槽的异常偏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