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0年3月7日是我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竺可桢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届时,我国气象界将广泛开展活动纪念这位先驱者。 竺老的一生,是献身于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一生。他呕心沥血,致力于我国气象教育、业务和科研事业的建立与开拓,为我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竺老也是中国气象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和长时期的主要领导者,在学会的发展中培植了求实、献身的优良传统。他还是本刊的创立者之一,并为本刊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治学的良  相似文献   

2.
蒋丙然老前辈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先行者,也是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75岁高龄时(1957年)撰写的《四十五年来我参加之中国观象事业》一文(以下简称“蒋文”),可以认为是一篇高度概括了他一生科学事业(主要是气象事业)的自传。它是欲知中国早期近代气象事业发展过程的人,不可不熟习的重要文献。但似有某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我国气象科学事业卓越的建设者、组织者、国际知名的气象学家涂长望同志离开我们二十年了。一位中国气象学家说:如果把竺可桢比作中国近代气象园地的播种者,那么涂长望和赵九章则是护苗人。今天,中国气象事业欣欣向荣,与他们当年的劳绩密不可分。涂长望同志热爱祖国、坚信真理、严谨治学,为发展我国气象事业鞠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我国近代气象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竺先生毕生为我国气象学的发展作了不懈的努力。我国气象事业和研究有今天发展,竺先生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我们今天纪念他诞生一百周年,就是要缅怀他为我国近代气象学所作的贡献,学习  相似文献   

5.
耿敏 《气象知识》2014,(4):45-47
青岛,我国最早开创和发展气象事业的城市之一,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最早的学术团体——中国气象学会的创建地和会址(自1924年创建后一直在青岛,至1947年才迁往南京)。伴随着中国气象学会各项活动的开展,60年来,青岛市气象学会的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气象》1978,4(8):1-4
我国近代气象学的奠基人、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1890—1974年),逝世已经4年多了。他对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重大贡献,使我国广大科技界特别是我们气象工作者,对他怀着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他是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是我国科学事业的名孚众望、为人称颂和受人爱戴的领导人之一。他以对中国气候、气候变迁和科学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气象局组织,温克刚为编辑组组长,陶诗言院士任主编,叶笃正院士作序的《涂长望文集》,已于近日由气象出版社出版。 涂长望先生( 1906~1962)是中国近代气象科学奠基人之一,中国长期气象预报的开拓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事业的主要创建人,是新中国首任气象局局长。在涂长望先生的领导下,新中国气象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涂长望先生研究中国气象,无论是起点还是所达到的水平都是很高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大气运行与世界气温之关系》的论文,就引起国际气象界的瞩目;40年代,他的《中国夏季风之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气象学会的创建与壮大反映着我国近代气象科学的蓬勃发展。经过六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国的气象科学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世界气象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近代大气物理学主要研究地球大气现象与过程的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电磁学、光学与量子力学的物理机制与规律。它综合应用物理学原理,结合地球大气的特点,产生了大气动力学、云雾降水物理、大气边界层物  相似文献   

9.
青岛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发祥地之一。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大举入侵中国。德国殖民者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进入青岛。由于肯岛海洋环境优越、地理位置重要,近代气象等科学事业率先出现,成为中国最早开展气象科学事业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1991年lO月28日,在国家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了纪念涂长望诞辰八十五周年大会,缅怀这位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涂长望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是我国现代气象科学的开拓者,是新中国气象事业的奠基人。他早  相似文献   

11.
新书架     
《气象》2006,32(1):128-128
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全书共七卷,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脉搏,客观地分析了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现状和差距,提出了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任务,清晰地描绘了气象事业的发展蓝图,为推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16开精装定价:380元卫星遥感监测大气与环境科学原理和技术———2002年度卫星遥感监测与分析张文建等本书汇集了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2…  相似文献   

12.
缅怀泰山气象事业奠基人竺可桢先生陈建昌(泰安市气象局.271000)竺可桢:1890.3.7-1974.2.7.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 ̄(1)。1993年我因负责征集《泰山气象志》史料,有幸详细阅查了30年代泰山气象史形成...  相似文献   

13.
新书架     
《气象》2005,31(9):96-96
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全书共七卷,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脉搏,客观地分析了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现状和差距,提出了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任务,清晰地描绘了气象事业的发展蓝图,为推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16开本定价:380元暴雨系统的多普勒雷达反演理论和方法程明虎等本书系统地论述了多普勒雷达理论及其技术的发展,并介绍了利用单、多部多普勒雷达…  相似文献   

14.
首任局长涂长望没有让他的英国导师沃克教授失望,他在共和国成立之初着力打造十余年的新中国气象事业已呈"青出于蓝"的勇气和态势;邹竞蒙局长也无愧于他16岁奔赴延安投身党的气象事业,之后接过前辈重托,让中国气象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机遇和新挑战,气象事业的发展需求迫切、形势逼人、机遇难得、不进则退。为加快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步伐,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跨越式发展,受国务院委托,中国气象局牵头组织来自社会、经济、政治、国防、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40多个学科的众多专家和学者于2003年开始展开了为期一年多的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确立了21世纪头20年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和战略布局。战略思想的核心是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新理念,这必将对中国气象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自气象出版社 8月份在我省葫芦岛召开《中国气象史》后期审稿会议后 ,该书稿的编辑加工工作顺利进行 ,计划明年上半年出版发行。《中国气象史》是中国气象局党组确定的“单位领导 ,政府组织 ,专家编撰”的 15 0万字的巨著。主编温克刚 ,副主编刘英金、毛耀顺。本书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反映中国气象事业所走过的历史脚步 ,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深度 ,但又并非学术专著 ,其读者对象是大众。本书由《古代篇》《近代篇》和《当代篇》及《附录》组成。《古代篇》主要由谢世俊 (已故 )编撰 ,《近代篇》主要由鲍宝…  相似文献   

17.
尹玉田,语不惊人,貌不出众。在旧社会,他是沿街乞讨的孤儿。解放后,他怀着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走上气象岗位,一干就是30多个春秋。如今,他已成为全军气象战线上的科研尖兵和带头人,是全军气象工作者中的佼佼者。他献身气象事业、刻苦钻研本职业务、攻克业务难关的事迹,深深鼓舞和吸引着他周围的人们。  相似文献   

18.
《气象知识》从1983年第5期到1984年第2期连续刊载了史料摘录:《从中国近代气象学上的这些史事,能看出我国气象事业的一些什么特点与发展过程?》一文。其内容基本上是转载《中国科技史料》1983年第2期的《中国近代气象学大事记》,但做了一些订正,并在文字上进行了修饰,因此比原文有了改进。这篇史料摘录对于我们增长知识、查证史实很有帮助。但其中可以商榷之处仍然不少,现我们提出一些意见。希望能通过讨论,弄清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9.
丁一汇  周秀骥 《气象学报》2007,65(5):663-664
今年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谢义炳先生诞辰90周年。谢义炳先生的一生,是富于创新和奉献的一生,他为我国的气象教育与人才培养,气象科学研究和气象业务现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老一辈气象学家的杰出代表之一。建国初期,谢义炳先生满怀爱国热情,冲破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投身新中国气象事业的建设,以自己的学识报效祖国。他学贯中西,远见卓识,敏锐地发现和抓住学科生长点和新的机会,不断创新。20世纪50年代初期首先发现东亚上空多层锋区、急流分支和副热带高空急流。这一发现把对东亚大气环流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气象》2017,(2)
<正>"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气象百科全书》是以中国气象事业发展为主线、以大气科学为基础、以气象业务为重点的首部行业百科。由1500多名专家历时6年打造,内容涵盖我国气象科学领域各主要学科内容和气象工作任务,融会国内外气象科学领域的先进科技成果,全面反映我国气象科研、气象业务特色和气象事业发展的历史足迹。设有《综合卷》、《科学基础卷》、《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