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流程准两年振荡(QBO)是赤道平流层(~100-1 hPa)变率的主要模态,可对中高纬地区的环流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利用通用大气环流模式(GCM)对其进行准确模拟仍然是一个挑战.本文利用IAP大气环流模式(IAP-AGCM)的中高层大气模式版本(IAP-AGCML69)对QBO进行模拟,并对其动量收支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QBO主要是由对流活动引起的重力波强迫(参数化)引起的,但该动量强迫被平流层赤道上升流所引起的平流过程显著削弱.模式可分辨尺度的波动强迫对赤道上空的QBO的总纬向风倾向有正贡献,在上平流层,其量值大小与参数化的重力波强迫相当.以上结果提供了QBO形成机制以及模式模拟差异可能原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平流层准两年振荡(QBO)是赤道平流层(~100-1 hPa)变率的主要模态,可对中高纬地区的环流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利用通用大气环流模式(GCM)对其进行准确模拟仍然是一个挑战.本文利用IAP大气环流模式(IAP-AGCM)的中高层大气模式版本(IAP-AGCML69)对QBO进行模拟,并对其动量收支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QBO主要是由对流活动引起的重力波强迫(参数化)引起的,但该动量强迫被平流层赤道上升流所引起的平流过程显著削弱.模式可分辨尺度的波动强迫对赤道上空的QBO的总纬向风倾向有正贡献,在上平流层,其量值大小与参数化的重力波强迫相当.以上结果提供了对QBO形成机制以及模式模拟差异可能原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Extending the atmospheric model top to high altitude is important for simulation of upper atmospheric phenomena, such as the stratospheric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The high-top version of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with 91 vertical layers (IAP-AGCML91) extends to the mesopause at about 0.01 hPa (~80 km). The high-top model with a fully resolved stratosphere is found to simulate a warmer stratosphere than the low-top version, except near the South Pole, thus reducing its overall cold bias in the stratosphere, and significantly in the upper stratosphere. This sensitivity is shown to be consistent with two separate mechanisms: larger shortwave heating and larger poleward stratospheric meridional eddy heat flux in the high-top model than in the low-top model. Result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vertical resolution and model top on climate simulations in IAP-AGCM.摘要提高大气环流模式的模式顶层高度对中高层大气 (如平流层准两年振荡) 的准确模拟至关重要. 本研究将IAP大气环流模型 (IAP-AGCM) 延伸至中层大气顶 (~0.01 hPa, ~80 km) 并提高垂直方向分辨率 (91层) , 发展了一个中高层大气环流模型 (IAP-AGCML91) . 结果表明, 与低层模式相比, 该中高层大气模式在整体上显著减小了平流层尤其是上平流层的冷偏差.研究发现这种改善与两种机制有关:与低层模式相比, 高层模式模拟的短波加热更大, 极区平流层附近的经向涡动热通量更大.上述结果表明, 垂直分辨率和模式顶层高度对IAP-AGCML91的气候模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QBO 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79—2001 年ECMWF 再分析资料和NOAA 海温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平流层准两年周期振荡(QBO)与南海夏季风建立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QBO 位相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超前南海夏季风爆发约18 个月的QBO 西(东)风位相对应着季风爆发时间偏早(晚)。QBO 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联系要比ENSO 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联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5.
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局台站降水资料和GPCC降水资料,系统研究了在冬季平流层准两年振荡(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QBO)调制下,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不同阶段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可能联系。根据两者的位相和强度,可将它们的配置分为QBO西风/El Ni?o、QBO西风/La Ni?a、QBO东风/El Ni?o、QBO东风/La Ni?a。研究结果表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ENSO和QBO无显著相关关系。冬季QBO西风位相时,El Ni?o发展年夏季,我国整体偏旱,而华南偏涝;衰减年夏季,华南、华东北部偏旱,东北、长江流域偏涝。La Ni?a发展年夏季,我国东部降水异常呈负-正-负的三极分布;衰减年夏季,东南沿海偏涝。冬季QBO东风位相时,El Ni?o发展年夏季,长江以北偏旱;衰减年夏季,我国东部降水异常呈负-正-负的三极分布。La Ni?a发展年夏季,江淮和华南南部偏旱;衰减年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偏涝。ENSO是影响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重要因子,而QBO的调制作用在ENSO衰减年夏季更为显著。相比冬季QBO东(西)风位相,QBO西(东)风位相时El Ni?o (La Ni?a)期间赤道西太平洋负(正)海温异常更强,衰减年夏季位于西太平洋的异常下沉(上升)运动和印度洋的异常上升(下沉)运动更强更深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范围更大(小),南亚高压更偏东(西)。   相似文献   

6.
Analysis has been implemented of 1970-1992 tropical Pacific wind stress anomaly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 datasets, indicating that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QBO) of the tropical Pacific WS and SSTA is featured both by a standing and a progressive form, the former emerging in the most intense centers of action and the latter travelling east- or west-ward out of the SSTA sourc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STA is in the warm (cold) phase as zonal component of euqatorial wind stress anomaly gets weakened (reinforced) and the QBO of wind stress anomaly is well related to the El Nino cycle.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我国降水的QBO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10年来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分布趋势的年际变化具有QBO特征,双年的降水为中部地区少南北多,单年的降水为中部多南北少,其中江淮流域的降水变化最明显。分析表明,降水QBO的特征与西太平洋副高和冷空气活动有关,一般双年副高偏北、亚洲纬向环流发展,雨带偏北;单年相反,副高偏南、亚洲经向环流发展,雨带偏南,江淮流域降水较多。  相似文献   

8.
QBO形成过程中重力内波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一个沿赤道的经度-高度二维原始方程模式,在下边界处采用一个东传、波数为1(波1E)和一个西传、波数为2(波2W),相速度绝对值均为31 m/s的两个波作为强迫波,对赤道平流层低层的大尺度运动进行了模拟,再现了平均纬向流的准两年周期振荡(QBO)式变化,振荡周期约为36个月,东西风带的最大风速达48 m/s,远远超过两个强迫波的相速度。波动分析表明,通过波与波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了许多新波,新波中波数为1的西传波(波1W)和波数为2的东传波(波2E)在QBO形成过程中起了一定的重要作用,强迫波1E和2W可分别将西风带和东风带加速到31 m/s,对于东风带,相速度约为91 m/s的波1W可进一步加速平均流到48 m/s];而对于西风带,波2E在20 km以下对平均流有一定的加速作用,最大风速的产生则是由波1E的自加速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西太平洋副高活动与平流层QBO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崇银  龙振夏 《大气科学》1997,21(6):670-678
资料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高活动有准两年振荡特征,副高的相对强度和副高脊线的纬度位置都清楚地表现出这种振荡。而且分析还表明,平流层低层纬向风的垂直切变同西太平洋副高活动有关,东(西)风切变对应着脊线位置偏北的较强(弱)副高形势。平流层低层东(西)垂直切变在赤道对流层上部所引起的异常上升(下沉)运动,导致Hadley环流的异常加强(减弱)可能是平流层QBO影响西太平洋副高准两年振荡的重要机制。用IAP-GCM所作的数值模拟试验得到了同观测资料分析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赤道平流层QBO与我国7月雨型的关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53~1991年赤道平流层纬向风资料分析,得出我国东部地区7月份主要雨带位置与赤道平流层30~50 hPa平均纬向风准两年振荡(以下简称赤道平流层QBO)有较好的关联。在西风位相条件下,我国7月主要雨带位置较偏北;在东风位相条件下,我国7月主要雨带位置易偏南。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对对流层环流的影响相联系的。利用赤道平流层纬向风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冬季北太平洋对流层环流特征,对我国7月主要雨带类型的预报,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耀先  涂方旭  李秀存  覃峥嵘 《气象》2000,26(12):29-30
利用平流层月矢量平均纬向风资料,分析了平流层风场的准两年振荡(QBO)的演变特征,找出QBO与广西气候变化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降水场QBO分布型态及其长期变率特征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采用带通滤波法,奇异谱分析(SSA)和小波分析(WTA)综合研究了近50年中国降水场的准两年周期振荡(QBO)的分布型态及其长期变率特征。结果表明,QBO分量在中国降水场年际振荡中举足轻重,具有显著而稳定的特征: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QBO分量振幅较大,频率较小;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振幅有所衰减,频率有所加大;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直至90年代初,频率再次减小,振幅也相对较小;90年代中期,振幅和频率都有增大的趋势。准两年振荡在不同季节主型态中表现有所不同,在冬、夏季表现较强、秋季次之,春季最弱。  相似文献   

13.
CCM3/NCAR的辐射方案在IAP-AGCM模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乐旭  王会军 《大气科学》2009,33(1):16-28
利用NCAR的CCM3 (The Community Climate Model version 3) 辐射模块, 对IAP9L-AGCM的辐射计算方案进行了替换, 并对改进的结果做了细致的评估。分析表明, 新版本的模式在大多数辐射场的空间平均和分布型的模拟上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进, 特别是较好地克服了原模式中陆面净辐射场的偏差。在此基础上, 新版本计算的大气温度普遍升高。伴随这种变化, 模式中的海平面气压、 地表温度、 位势高度、 风场、 降水、 比湿等物理量都有了调整, 但是变化并不明显, 从而对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The harmonic analyses of monthly mean total ozone in the atmosphere 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for 26 years (1960-1985) are made by using the Fourier expansion. The analysed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obviously a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QBO) i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amplitudes of total ozone. Generally, the amplitudes of wavenumber 1 and 2 during the westerly of the equatorial QBO are larger than those during the easterly. In the early winter, the amplitude of wavenumber 1 during the easterly phase is larger, and in the late winter, it is larger during the westerly phase. These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ational distributions.  相似文献   

15.
平流层冬季50hPa QBO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旱涝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自强  马生春 《气象》1992,18(1):3-7
  相似文献   

16.
60~70oS臭氧总量的QBO和ENSO信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Nimbus-7上搭载的臭氧总量观测光谱仪(TOMS)得到的60~70oS纬圈中臭氧总量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地区臭氧总量准两年振荡(QBO)和ENSO信号的纬向分布,指出在该纬圈臭氧总量的长期变化中包含着的QBO和ENSO信号。同时,本文还分析研究了沿纬圈分布的大气臭氧总量季节变化和长期变化趋势,指出在该纬圈各个季节中臭氧总量呈下降趋势,以60~100oW十月份的下降最大,达到-9.3DU/a。研究同时表明:臭氧总量季节变化、长期变化趋势、以及QBO信号的纬向分布都在西南极上空出现异常。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认为这是西南极海陆分布调整大气环流及大气波动造成对臭氧总量分布和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 Introduction The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QBO) of the mean zonal wind in the equatorial stratosphere was discov- ered by Reed et al. (1961) and Veryard and Ebdon (1961). Later, Funk and Garnham (1962) and Ra- manathan (1963) were the first to descri…  相似文献   

18.
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年际变率中的QBO长期变化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裕国  余锦华  施能 《大气科学》2001,25(1):89-102
应用奇异谱分析(SSA)方法和奇异交叉谱分析(SCSA)方法,对全球及南北半球近100多年(1856~1997年)逐月地面气温距平序列中的准两年周期振荡(QBO)的长期演变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序列蕴含显著的QBO分量,它们与全球气候系统中其他各个子系统所隐含的QBO信号具有各种耦合对应关系,尤其突出地表现在Nino区海温和以SLP序列为代表的全球大气环流系统中QBO信号的耦合对应关系上。而平均气温的QBO的年代际特征及其变率的阶段性,不但表现在振幅上,而且其位相亦很明显。上述特征在全球、两半球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李自强  马生春 《气象》1992,18(1):3-6
本文通过资料分析,揭示了平流层冬季50hPa QBO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旱涝的关系存在显著阶段性的事实。统计表明,对于完整的时间序列,冬季50 hPaQBO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旱涝状况的相关很小;若根据相关概率最大的原则,把完整的时间序列划分为三个阶段,则各阶段内冬季50hPa QBO东、西风位相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及旱涝状况有非常显著的相关,而相邻的两阶段间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则完全相反。分析还表明,冬季50hPa QBO自身的异常演变与三个阶段的划分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联系太阳活动,考察了1875—1936年期间若干测站的地面气象资料,特别是想看一看这些历史资料是否与 van Loon 和 Labitzke(vLL)最近根据现代资料(1950年以后)所找出的太阳-QBO-天气之间的关系相一致。在把 vLL 的分析往前延伸时,主要问题是不知道 QBO 的位相。在该研究中,对 QBO 位相的数百万种可能的序列重复了 vLL 的计算。其结果揭示出在早期资料中再现 vLL 的结果时存在的一些问题。这表明,或者是 QBO 活动在过去是不同的,或者是vLL关于太阳-天气关系的研究结果对长序列资料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