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湘西自治州汛期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贵玲 《气象》1996,22(9):39-41
从季度降水预报业务的需要出发,根据湘西自治州8个测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汛期(4-9)降水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以期为预报汛期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对1961-1995年西南汛期(6-8月)降水大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1-8月印度洋海温距平场与西南汛期降水场的遥相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南汛期降水的地域差异显著,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明显,其变化与印度洋海温变化有一定联系,分析还进一步表明,当印度洋海温呈某种特定的配置时,特别是南印度洋中西部海温的异常变化对西南汛期降水的发觉分布有一定作用,揭示了印度洋海温变化在西南汛期降水异常分布中的信号现象,说明特定的印度洋海温分布可以作为西南汛期旱涝预报的信号因子。  相似文献   

3.
关键海区海温异常的变化与中国区域降水和气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 1951年到 1998年的月平均海温资料及同时期中国 160个测站的降水和气温的月平均资料,选用海温异常的变化趋势一变温,讨论了关键海区海温异常的变化与我国降水和气温的关系,旨在探讨变温因子与我国降水和气温的关系与海温距平与降水和气温的关系有什么不同,用变温因子能否降低降水预报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降水异常对海温异常两种变化趋势的响应不完全相同,说明分别讨论同一种海温异常态的两种变化趋势对降水的影响比单独讨论海温距平对降水的影响更有效一些,有助于降低预报的不确定性;除西太平洋海区外,气温异常对各海区海温异常两种变化趋势的响应较一致。降水异常对变温的响应与对海温异常的响应,有一致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EOF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气象统计分析以及短期气候预测中[1]。本文利用EOF对华南前、后汛期降水距平百分率进行分析,提取主要的降水分布形势,然后对各特征场的时间系数序列与前期因子场进行相关分析,建立时间系数的预报方程,从而建立华南汛期降水趋势的客观预报方法。1 资 料  本文所用降水资料为1957~1994年华南三省区(广东、广西、海南)分布比较均匀的65个测站,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降水量。初选因子场为前期北半球500hPa高度场、100h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和北…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铜川汛期5-9月每个降水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找出了适合本地降水过程中出现最大降水日(即:峰日)中期预报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前汛期降水分布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将广东省前汛期降水的分布趋势进行分类。取各类的代表站进行对应分析,用前两个公共因子对汛期降水的分布趋势进行分类,分析各类的500 hPa平均高度场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同时研究各类前冬(1,2月)500 hPa环流形势的演变特点和海温场(12~2月)的分布。最后求得前两个载荷变量的预测值,作出汛期降水分布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7.
夏季广东降水异常变化与夏季风   总被引:31,自引:13,他引:18  
利用广东省36个地面站降水量资料和NCEP850hPa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对比分析方法,探讨了广东降水变化与夏季季风活动的关系。发现广东夏季降水量变化与南海北部西南风大小成显著正相关,但并不能由此得出南海北部西南季风强广东降水多的结论。前汛期(4-6月),西南季风可以给广东带来降水,但降水的变化与西南季风强度变化关系不显著,5-6月份甚至出现热带西南季风弱广东降水反而强的情况,其主要的影响来自于副热带季风的加强。后汛期(7-9月),当西南季风在南海中北部地区加强,副热带季风对广东影响减弱时,广东降水增大。  相似文献   

8.
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对华南前汛期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简要地介绍了全球大气环流模式CCM3,由该模式模拟得到降水、位势高度场和风场,分析它的模拟性能。根据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与西太平洋暖池敏感海区(西区)海温的负相关关系,设计了两组敏感性试验,讨论西区海温对华南前汛期降水影响的确定性和可能的物理机制。模拟结果表明,当西区为冷水年(暖水年)时,华南降水偏多(少),长江中下游相对偏少(多),相关最好的地区是广东省,与诊断分析结果相符。海温对降水的影响是通过大气环流场来实现的,因此,再用P-σ九层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了西区海温异常年大气环流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与CCM3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汛期降水与全球大洋海温异常关系的SV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新  王新  王元 《热带气象学报》2006,22(4):367-373
利用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和英国气象局整编的1950.1~1998.12全球逐月海温格点资料(格点分辨率2°×2°),采用相关分析和SVD方法研究了东北地区汛期(7~8月)降水异常与印度洋和大西洋海温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海区对东北汛期降水异常有不同的影响。东北汛期降水与前一年6~7月西南印度洋海温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东北西南部、东北部和西南印度洋KeyⅠ海区(23~13°S,57~77°E)为SVD耦合相关的显著区域。东北汛期降水与当年3~5月北大西洋KeyⅡ海区(21~27°N,61~75°W)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对应了海温分布型是南北“翘翘板”型。两海区的海温异常共同对东北地区汛期降水异常有较好的预示作用。两海区海温异常对应的全国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近40年华南汛期旱涝变化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3,自引:14,他引:23  
利用1951-1991年华南(13个测站平均)汛期(4-9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汛期旱涝变化特征,提出了旱涝等级标准,采用模糊均生函数模型,根据序列本身的演变规律进行拟合外推,预测了90年代的旱涝趋势,并利用广州近83年较长降水序列研究了广州汛期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暴雨落区的统计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敏  郝莹  陈焱 《气象科学》2007,27(2):214-219
用34 a的降水资料对安徽省4—9月暴雨落区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安徽暴雨主要集中在6月到7月,暴雨日数多寡和暴雨范围大小,基本决定了汛期降水多少和旱涝趋势。汛期暴雨落区集中出现在582—584 dagpm的500 hPa等压面斜坡上,因此暴雨带的位置预报大致可以用584 dagpm线的移动作参考。并用2003年梅雨期20场暴雨与一些实况物理量场进行对比,得出西风急流北侧以及500 hPa上升运动中心南侧到850 hPa上升运动中心北侧,有利于暴雨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汛期旱涝成因和前期影响因子探讨   总被引:27,自引:19,他引:27  
根据广东省86个气象站降水量资料,用正态化Z指数对前,后汛期旱涝等级进行了划分,前汛期旱涝年对比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高造成的南海地区较强偏南风和较强东亚大槽以及较强垲支西风急流(有利于中纬度冷空气南侵)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广东前汛期降水偏多的直接原因,广东前汛期偏早的主要原因是冷空气偏弱,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变化是这种相互作用的重要影响因子,暖池海温偏高(低),广东前汛期正常偏旱(涝)。前期12-2月西太平洋暖池海温是前汛期旱涝变化的重要强信号之一,预测前汛期旱涝时应特别关注两极极涡的强度变化和中纬度地区位势高度变化,后汛期旱斩份对比分析表明:亚洲夏季风系统偏强(弱)是造成广东省后污期偏涝(旱)的最重要因素,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施个数对后污期降水的影响也比较大,还探讨了后汛期旱涝的预测问题,提出前期5月份北太平洋东部地区500hPa位势高度距平是预测后汛期旱涝的重要强信号,其位势高度为正距平,则广东后汛期偏早,负距平则偏涝,南半球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变化通过对印度夏季风的影响从而影响后汛期旱涝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陕西汛期降水与前期大气环流遥相关型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汛期强降水面雨量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太胜  刘惠敏 《气象科学》2003,23(3):346-351
本文介绍了几种面雨量分析方法,重点研究水气收支平衡方法在面雨量分析中的应用,结合数值预报资料和动力、势力物理因子分析,研制一套中短期面雨量预报系统,并在2001年汛期进行了试应用。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淮北地区旱涝年型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祁秀珍  费勤贵 《气象科学》2000,20(4):531-536
根据统计分析,江苏省淮北地区各地年,季雨量的标准值具有均一性特点,用标准正态化的各代表站点的雨量均值求得地区雨量代表值,采用标准正态分位数作雨量分级指标划分旱涝级别,运用统计学的聚类分析,对江苏省淮北地区划分成八类旱涝年型,分析各类旱涝年型的特点,提出应用于防汛抗旱决策的六点结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多年汛期逐日降水量场的EOF分析,探讨了河南省汛期降水的天气季节特征。河南省主汛期出现在江淮梅汛之后,称暑汛较合适。暑汛期降水出现明显的南北与东西方向上的反相振荡;尤其是从小暑到大暑,季风雨带从沙河以南,北跃到黄河沿岸及其以北地区,是东亚季风重要的气候特征,表明梅雨结束后,中国东部的主要雨带不是一跃而至黄河以北,而是阶段性地逐次向北跳跃的。对暑汛降水气候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东亚季风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以府环河流域内所有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为基础,使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实况面雨量,利用T213、GRAPES、MM5、JAPAN和GERMANY数值预报模式短期降水预报产品,将其在府环河流域上所有格点资料的算术平均值作为预报因子,采用灰色预测GM(0,h)模型,制作府环河流域24h、48h面雨量预报。经过2007年主汛期6~8月预报业务实际应用,其面雨量预报能力较强,其中面雨量暴雨预报Ts综合评分,24h的为52.0%,48h的为40.0%。  相似文献   

18.
前期高度场和海温场变化对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华生  严小冬 《大气科学》2004,28(3):405-414
利用1952~2001年我国160个测站汛期降水和前期500 hPa高度场和太平洋海温场资料以及三因子最佳子集回归求最大复相关系数的方法,把前期不同时间步长、不同时段的高度场和海温场同时作为预报因子与汛期降水求相关.结果发现:前期两个场共同作为预报因子比把其中某场单独作为预报因子的相关要好.并且存在着较好的"隔多季度相关"现象.预报因子具有实际预报意义的最佳时段为上一年的6~9月.影响我国汛期降水的最佳预报因子主要集中于高度场和海温场具有重要天气气候意义的关键区域.汛期降水可预报性在北方和长江以南均较好.  相似文献   

19.
预测川渝地区汛期降水量的一种物理统计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马振锋  谭友邦 《大气科学》2004,28(1):138-145
应用川渝地区20个测站汛期(6~8月)降水距平百分率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汛期降水分布型及其形成的前期信号,提出了四川盆地汛期降水主要存在"东西振荡"、"一致分布"和"南北振荡"三类分布型.针对这三类典型的降水分布型,得到了川渝地区主汛期降水及其预测强信号的关系:春季西太平洋暖池强度偏强或上年秋冬季青藏高原位势高度场偏高时,当年川渝地区主汛期降水表现为西多东少,反之,则表现为西少东多.即出现了"东西振荡型";1~3月西风带极锋锋区位置偏北或上年冬春季青藏高原地区100hPa位势高度场偏低时,当年川渝地区主汛期降水偏多,反之,则降水偏少.即出现了"一致分布型".上年夏季西风环流强度指数偏强时,当年川渝地区主汛期降水表现为南多北少,反之,则表现为南少北多.即出现了"南北振荡型".利用这些强信号作因子场,在引入"方差权重"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预测川渝地区主汛期降水的一种物理统计模型.通过对1996~2001年共6年的实际业务预报,预测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分析了滁州地区汛期雨量的多尺度时间变化特征,以国家气候中心的百余项环流指数作为预报因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预测因子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汛期雨量气候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1961—2017年汛期雨量存在准2 a、4 a的年际尺度及准11 a、16 a的年代际尺度周期变化特征,总体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及21世纪以来3个时段分别对应增多—减少—增多的趋势;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两种方案对滁州地区7个站的预测误差分别为122 mm和144 mm,其中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因子优化的方案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