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雨、暴雨天气是本县区重要天气之一,为了做好大降水(日降水量≥25.lmm)解释预报工作,在现有基础上,重新普查了近十年大雨、暴雨天气的高空环流形势,分析了典型个例,初步弄清本县区常见的大雨、暴雨天气的空间结构,以及受副高影响而具有的一些特点,并同时找出预报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应用。1高空环流背景分析我们日常做降水预报主要注意500hPa形势,重点考虑的是中纬度冷空气活动,以及副高进退对大雨、暴雨的作用。普查1985~1994年10年中7~8月25个大雨、暴雨日500hPa环流形势和对应的部分700hPa、850hPa环流形势,得出结论如…  相似文献   

2.
利用MICAPS2.0提供的分析工具对2003-08-24-25发生在咸阳市北部的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中在高度场高通滤波场上存在2个次天气尺度气旋,其一导致了副高分裂东退,该气旋对环流形势场调整有指示意义;其二直接造成暴雨,该气旋对暴雨落区预报有良好的指导意义;研究发现,暴雨出现之前K指数存在一个聚集剧增的过程,K指数与暴雨落区对应较好,暴雨就发生在K指数大值区附近。  相似文献   

3.
2003年7月22日漳县大暴雨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入手,用物理量诊断分析方法,对2003年7月22日下午16时20分至19时10分发生于漳县县城的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大暴雨、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分析,探讨漳县大暴雨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副高西伸北抬,北方冷空气南下及高原低槽切变东移是这次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分析这种环流形势的物理量场三维结构特征,发现物理量场对暴雨的临近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1996年7月中旬桂北、挂中大暴雨洪涝灾害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持续性暴雨过程是由明显的四次低涡过程接连影响而造成的。在高空低槽加深滞留、低涡易发展时期,副高脊线是东北一西南走向配合益湾季风低压云系卷入,从而加大水汽输送是这次暴雨洪涝灾害过程和重要天气尺度因素。在分析这次大暴雨洪涝灾害过程前或环流形势特征中发现,500hPa由于上下游效应高原高压得到加强,脊前气流促成多个西南低涡生成后东移影响广西。中高纬巴湖低槽加深,脊前槽后的偏北气流加强,同时低层的前期低涡东移入海,出现高低层偏北气流叠加情况,…  相似文献   

5.
郑仙照 《贵州气象》2004,28(1):24-26
利用T213资料分析了宁德市2002年8月10~11日的一场暴雨过程,结果表明:盛夏发生暴雨的环流形势与前汛期暴雨的环流形势基本一致;能量场的分析对暴雨的预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韦彩色  韦春霞 《广西气象》2006,27(A03):27-28
通过对东兰2006年前汛期四场暴雨天气过程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对本地前汛期暴雨环流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对今后的预报方面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11年8月15日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出现的一次区域性大雨、局地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卫星云图、物理量场诊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贝加尔湖至北疆的高空槽东移南压过程中与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在青海东北部交汇是产生这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中尺度对流云团的活动是造成此次局地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副高”控制下的暴雨天气,是在不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弱天气系统作用下的结果。通过分析,指出暴雨发生的前一天,中低层中尺度位势不稳定区和地面能量锋的形成,是这类暴雨天气最重要的前期特征,也是24h短期预报的主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9.
“副高”控制下的暴雨天气,是在不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弱天气系统作用下的结果。通过分析,指出暴雨发生的前一天,中低层中尺度位势不稳定区和地面能量锋的形成,是这类暴雨天气最重要的前期特征,也是24h短期预报的主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10.
张展超  黎志豪 《广东气象》1997,(2):15-16,24
1996年3月29日及4月19日在澳门分别出现了两次暴雨过程,各录得72.8和78.5mm的田雨量,1小时最大降水量为42.6和35.0mm。这次暴雨,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天气环流形势预报颇为准确,对气象分析员帮助不小,使之能做出准确的预报。粤港澳市民最关心的天气变化是台风、暴雨、寒潮及大雾,而与暴雨直接联系的主要是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但因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所接收的欧洲中期预报均为大尺度系统分析,故本文亦只能以大尺度预报为准的ECMWF预报来分析暴雨的成因。以下先简单分析两次暴雨的成因及其天气环流形势,然后…  相似文献   

11.
梅雨季节和梅雨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张玉瑾  郑耀文 《气象》1981,7(4):19-19
我们在研究梅雨期暴雨时,首先碰到梅雨期的划分问题。1978年我台组织了一个暴雨会战小组,曾就梅雨形势和入梅、出梅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在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一、梅雨季节和梅雨期不是一个概念 梅雨季节(简称梅季)是长江中下游由春季到夏季的过渡季节,这个转换主要表现在环流形势上,因此梅季主要是一个天气概念。梅季的环流形势特征是:副高脊线北跳到20—25°N,青藏高原南缘南支急流消失,高原副高建立,印度西南季风爆发,原在华南的  相似文献   

12.
郑仙照 《贵州气象》2004,28(1):24-26
利用T2 13资料分析了宁德市 2 0 0 2年 8月 10~ 11日的一场暴雨过程 ,结果表明 :盛夏发生暴雨的环流形势与前汛期暴雨的环流形势基本一致 ;能量场的分析对暴雨的预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8.19”西北东部大到暴雨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MICAPS系统T213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实况观测资料,对2004年8月19日发生在西北地区东部的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发现: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的西伸,是一次较典型的副高西北侧西南气流型暴雨。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中低层的水汽输送十分充沛,并在甘肃河东和宁夏形成辐合。运用三重嵌套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了两种方案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运用四维资料同化后的方案在形势和降水预报方面优于未进行资料同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东兰2006年前汛期四场暴雨天气过程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对本地前汛期暴雨环流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对今后的预报方面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利用NCEP1°×1°6 h再分析资料,对副热带高压与西风槽典型环流形势配合下发生的一次四川区域性暴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期暴雨天气过程,其动力条件占到了主导地位,具有明显的经向垂直环流圈和垂直上升运动支,而在副高断裂后较强冷空气作用下,在副高边缘发生的区域性暴雨过程受西风带槽前的能量锋区影响,动力强迫作用和热力强迫作用激发的次级环流,进一步加强了四川盆地垂直运动的发展;冷空气作用前期的暴雨过程和冷空气进入后副高边缘发生的区域性暴雨过程中暴雨区域内的假相当位温均强于高层,大气处于对流性不稳定层结状态,对四川盆地暴雨的增强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由副高控制到副高逐渐断裂,湿位涡的斜压扰动是逐渐增强的过程,导致倾斜垂直涡度发展,激发更为强烈的上升运动;副高与西风槽环流形势相配合的暖区暴雨过程水汽主要来自中低层孟加拉湾;而副高断裂后发生在副高边缘的区域性暴雨过程,水汽主要来自850hPa层南海和孟加拉湾,从对流层中到低层,四川盆地东部恰恰是冷暖气流的交汇处,偏南气流将海上充沛的水汽输送到盆地东部,为暴雨的发生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并与对流层低层秦岭附近的东北冷气流交汇。  相似文献   

16.
利用NCEP1°×1°6 h再分析资料,对副热带高压与西风槽典型环流形势配合下发生的一次四川区域性暴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期暴雨天气过程,其动力条件占到了主导地位,具有明显的经向垂直环流圈和垂直上升运动支,而在副高断裂后较强冷空气作用下,在副高边缘发生的区域性暴雨过程受西风带槽前的能量锋区影响,动力强迫作用和热力强迫作用激发的次级环流,进一步加强了四川盆地垂直运动的发展;冷空气作用前期的暴雨过程和冷空气进入后副高边缘发生的区域性暴雨过程中暴雨区域内的假相当位温均强于高层,大气处于对流性不稳定层结状态,对四川盆地暴雨的增强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由副高控制到副高逐渐断裂,湿位涡的斜压扰动是逐渐增强的过程,导致倾斜垂直涡度发展,激发更为强烈的上升运动;副高与西风槽环流形势相配合的暖区暴雨过程水汽主要来自中低层孟加拉湾;而副高断裂后发生在副高边缘的区域性暴雨过程,水汽主要来自850hPa层南海和孟加拉湾,从对流层中到低层,四川盆地东部恰恰是冷暖气流的交汇处,偏南气流将海上充沛的水汽输送到盆地东部,为暴雨的发生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并与对流层低层秦岭附近的东北冷气流交汇。   相似文献   

17.
2004年7月广西一次大范围暴雨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对2004年7月18~21日广西大范围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期间的环流形势场,以及与强降水有关的物理量场的变化分析,探讨了在本次强降水过程中势力相当的副热带高压与南亚高压“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下,低空强劲的暖湿急流轴左侧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8.
暴雨是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危害极大.本文对随州市1989年6月7日特大暴雨产生前的天气特征、环流形势及大气能量场等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拟为暴雨预报提供一定信息.一.雨情1989年6月6日晚至7日清晨,在豫南桐柏县、鄂北枣阳市东北部和随州市北部出现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24小时雨量100mm以上面积达4500km~2,200mm以上2500km~2.暴雨中心在随州市北部万和镇,日雨量326.6mm,6小时降雨强度是随州市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大值.二.环流背景5月下旬后期,西太平洋副高迅速增强,脊线北移到23°N~25°N,江淮流域西南暖湿气流活跃;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西伯利亚冷槽相对稳定,冷槽不断分裂小槽东移,带动地面冷空气南下,与华南暖湿空气交绥于江淮流域,使江淮"梅雨"偏早发生.6月上旬前期,江淮流域连续出现暴雨或大暴雨,"89.6.7"特大暴雨便是在初夏梅雨环流形势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粤西南山地西南部前汛期一次大暴雨天气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icaps资料、产品,对2010年“5.31”粤西南山地大暴雨的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山地作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在没有副高控制和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发生的,西风槽、低空急流、切变线、冷锋是这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弱冷空气、南支短槽、地理地形等,触发该地区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的产生和加剧.山地迎风...  相似文献   

20.
2010年7月24-27日浙江沿海出现一次东风扰动大暴雨天气过程.利用NCEP 1°×1°客观分析资料对引发此次暴雨天气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热力动力条件进行诊断,并就沿海地形对暴雨的影响进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1)浙江位于大陆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之间的低值区,这种“鞍形场”形势为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背景条件,海上低涡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