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1雷暴天气在多普勒雷达资料上的前兆特征分析《气象科学》2003年第4期程向阳安徽省防雷中心230061摘要通过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得到,雷暴天气的形成过程通常在多普勒雷达图上反映为一个双层干区的迅速破坏和基本消失的过程。并且雷暴天气结束后,如果双层干区再次重新建立、破坏和消失,那么意味着再次雷暴天气过程的发生。依据这一分析,文章通过简单统计归纳得到的合肥雷达临近预报指标的预报效果令人满意。2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研究《气象》2003年第11期王江山青海省气象局810001摘要生态系统监测是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生态…  相似文献   

2.
用1996~2005年Micaps系统高空、地面报文资料和福建省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雷暴实况资料,分析福建雷暴气候特征、雷暴天气系统类型;从产生雷暴天气的物理条件,统计分析得出福建雷暴天气的物理预报因子及不同季节的预报指标;用2003~2005年龙岩市雷暴实况资料和龙岩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CR及ET资料,统计得到不同季节产生雷暴天气的龙岩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预报指标.研制福建0~12h雷电天气预警及龙岩市0~1h雷电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3.
对2016年8月27日芒市地区产生局地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对流单体和飑线系统汇合加强影响下产生的短时强对流天气,RCS剖面对流高度能直观反应出单点强对流的发展情况;飑线生成、发展壮大过程中,飑线产生的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天气是逐步加强的,而飑线系统与强对流风暴合并短时内导致雷暴天气加强和降雨量增大;飑线衰弱过程与雷达二次产品SS中的最大反射率所在位置高度的递减规律趋势符合,是飑线系统减弱的预报指标。这次强对流过程从天气形势上未做出准确预报,希望从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分析中得出的预报特征能帮助今后提前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  相似文献   

4.
杨磊  贺宏兵  杨波  孟鑫 《气象科学》2019,39(6):786-796
为提高双偏振天气雷达雷暴监测预警能力,探究雷暴活动过程雷达偏振信息特征及雷暴内部微物理过程,利用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结合地面大气电场仪和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对2015年8月31日发生在南京地区一次局地强雷暴过程进行了分析。主要利用体扫数据获得雷暴单体内部垂直剖面(Vertical Cross Section,VCS),同时结合模糊逻辑算法进行粒子类型识别,得到多个偏振参量和雷暴云内部粒子类型的垂直分布情况,进一步分析得到各偏振参量和粒子分布随闪电活动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15℃高度层以上冰晶区域出现K_(DP)的负值区与闪电活动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雷暴云中霰粒子的分布变化同闪电活动演变同步很好,在一定高度霰粒子的出现可以用来对雷暴进行预警;雷暴云中低层存在强烈的辐合上升区,利于霰和冰晶碰撞非感应起电和闪电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   总被引:81,自引:22,他引:59  
临近预报指0—6h(0—2h为重点)的高时空分辨率的天气预报,预报对象是该时段内出现明显变化的天气现象,主要包括雷暴、强对流、降水、冬季暴风雪、冻雨、沙尘暴、低能见度(雾)、天空云量等,其中,以雷暴和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最具挑战性。综述了针对雷暴和强对流天气的以主观预报为主、结合客观算法的临近预报技术,同时讨论了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主观临近预报技术包括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数据并结合其他资料(常规高空和地面观测、气象卫星云图、快速同化循环的数值预报产品等)对雷暴生成、发展和衰减,特别是对强对流天气(包括强冰雹、龙卷、雷暴大风和对流性暴雨)的临近预报,客观算法包括几种应用最广的雷达回波或云图外推算法和强对流天气识别技术。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的应用包括与雷达回波外推融合延长临近预报时效,与各种观测资料融合得到快速更新的三维格点资料为雷暴和强对流近风暴环境的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天气图和哈尔滨多普勒雷达资料,详细分析了在初冬哈尔滨及周边地区一次雷暴天气的背景场、雷达回波演变过程和回波特征,对雷暴天气成因及临近预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针对黔南州2022年4月24日午后到夜间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实况资料和都匀雷达ROSE2.0在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方面的监测和预警产品对比检验,结合本地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应用效果分析,发现:受地形影响都匀雷达ROSE2.0估计降水在大雨以下量级表现较好,但对暴雨以上量级估计值偏小,没有明显短时强降水报警体现,本地化应用门限值降低约3成左右设置更为合理;都匀雷达ROSE2.0对冰雹预警落区指示和命中率较高,但时间提前量平均仅9分钟,对雷暴大风预警仍然有难度,剖面图分析能更好地识别雷暴大风指标。另外,雷达ROSE2.0软件强天气预警算法得到进一步优化,应融入一体化平台等快速支撑预警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8.
一次单体雷暴的地面电场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伟基 《贵州气象》2006,30(6):13-16
该文利用地面电场资料、多普勒雷达、卫星观测以及常规天气资料,揭示单体雷暴对流系统的电场演变特征。通过对雷暴单体地面电场曲线演变特征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次单体雷暴的电荷分布为三极性结构,一般为上正下负,云底附近有一小正电荷区,为电场资料在单体雷暴天气分析预报中的应用积累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改进的TREC算法在奥帆赛测试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杨凡  孙贞  孙琪  徐芬  宋志龙 《气象科学》2009,29(3):408-413
基于青岛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计算TREC数据,并对TREC数据的质量控制进行设置,以剔出杂波引起的孤立TREC数据,根据TREC法得到的回波移动进行雷达回波移动外推。给青岛奥运会帆船赛测试赛起到了较好的保障作用,并详细分析了2006年8月26日的一次强天气过程,利用TREC法得到的回波移动产品对该过程从回波移动方向上进行了分析,并用PUP产品进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TREC算法对于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移动趋势预测有较好的效果,它能大致反映出3km高度的水平流场运动方向和速度。通过分析还发现,该算法对于预报强天气过程雷达回波的移动,进行雷暴等灾害性天气预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温度、气压和水汽压决定的大气折射率会影响天气雷达电磁波的传播路径和目标回波的相位。因此,通过测量目标回波相位的变化能够算出大气折射率的变化,进而得到水汽信息,为研究局地对流天气和水汽平流提供资料。本文阐述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反演大气折射率的原理和方法,并利用江苏省气象台的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反演了一次雷暴过程前后的大气折射率,表明了雷达探测大气折射率的可靠性。这项工作有望为研究水汽变化和天气过程提供高分辨率的遥感资料,也可以为数值模式提供水汽场辅助数据,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降水过程中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产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夏文梅  陈楠  程婷  徐芬  顾松山 《气象》2008,34(10):20-26
利用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对VWP风廓线产品可靠性研究和表征"湿度"变化能力研究基础上,对南京地区春季大面积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中风廓线产品的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研究表明,在降水前夕、维持增强和降水消亡的不同时段风廓线产品都呈现出相应的图像特征:在图像上ND区域呈现一楔形,快速减少,预示着降水在2个小时内发生;暖平流、切变层和大风区的存在有利于降水的维持和加强;VWP最高位置风向标的突降和中层ND区域的出现预示着降水即将结束.  相似文献   

12.
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产品在螺旋度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芬  夏文梅  胡志群  胡胜  宋娟 《气象科学》2007,27(5):495-501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风场产品VWP计算螺旋度的方法,通过对两次大面积降水个例的螺旋度诊断分析发现,利用VWP风场产品计算的螺旋度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大面积降水的螺旋度变化趋势与降水变化趋势比较吻合,螺旋度变化一般提前于降水变化,有2—3 h的提前预报量;螺旋度数值的大小与降水量的大小一般没有明显线性关系;螺旋度可以作为观测雷达站上空风场随高度变化的一个敏感因子;利用VWP风场产品来作为计算螺旋度的风场资料是可行的,比起其它风场资料更适于短时(临近)预报的业务化工作。  相似文献   

13.
风廓线雷达与天气雷达风廓线数据的融合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阮征  高祝宇  李丰  葛润生 《气象》2017,43(10):1213-1223
风廓线雷达与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产品均可以获取高时间分辨率的高空风信息,但两种遥感测风的探测原理及时空代表性不同。在对风廓线雷达进行质量控制处理、剔除降水粒子空间不均匀分布对数据可信度影响之后,根据风廓线雷达与天气雷达风廓线数据探测原理差异,进行不同时间代表性的风廓线数据的空间匹配试验,确定与天气雷达风廓线数据进行融合的风廓线雷达数据最优时间分辨率,结果为1 h。利用2015年7月北京南郊观象台的探空、风廓线雷达、天气雷达测风数据进行三种高空风的一致性比对,结果表明三种测风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3和2.5 m·s~(-1);60、30以及6 min不同时间代表性风廓线雷达数据与天气雷达风廓线数据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6、2.8及3.1 m·s~(-1),60 min数据的融合效果最佳,低空尤其明显。利用广东省2014年5月的风廓线雷达观测网以及天气雷达网风廓线数据进行了高空风场的融合分析试验,融合分析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高空中尺度水平风场信息,低空的涡旋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用雷达风廓线产品分析一次暴雨与高低空急流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张京英  漆梁波  王庆华 《气象》2005,31(12):41-45
利用2004年7月16日临沂市暴雨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风廓线资料和每小时的雨量资料,对比分析发现: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小尺度系统影响特征,雷达风廓线资料可以很直观地显示西南气流风场的垂直结构和持久存在;高、低空急流及其向下的脉动与降水强度的增强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低空急流向下脉动和加强引起的降水加强幅度要比单纯的高空急流向下脉动和加强引起的降水加强大得多,暴雨的产生主要由低空急流的下传和加强引起的;并利用表征高、低空急流下传程度的指数清楚地表示出降水强度与高、低空急流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普勒雷达VAD算法的业务应用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小刚  费海燕  王秀明 《气象》2015,41(1):113-120
多普勒天气雷达垂直风廓线(V WP )产品在业务预报中已有较广泛的应用,并得到了风廓线的某些特征结构与雷暴及强对流之间的对应关系。由于对多普勒径向速度反演得到风廓线产品的VAD算法缺乏了解,目前对VWP 及速度方位显示(VAD)产品的应用还存在一些误区。文章由单多普勒雷达反演水平风场的基本原理入手,回顾了VWP 及VAD产品在暴雨与强对流临近预报中的应用,并重点对VWP及VAD产品的业务应用误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产品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楠  徐芬  顾松山  宋娟  夏文梅 《气象科学》2009,29(3):421-426
对江苏南京雷达站四年内降水前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回波及其VWP产品的特征进行了具体的研究。速度回波图的统计结果表明,非降水回波的辐合特征和降水的发生是相关的,对降水过程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提前量,该预报提前量存在地域差异和季节差异。对VWP产品的统计分析表明,风向随高度顺转且风速随高度增大时,有利于降水系统的维持和发展;同时“ND”厚度和相对湿度在大面积层状云或混合云降水过程中呈反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对湿度的变化,且“ND”厚度的变化对降水的产生也有一定的提前量,对短时预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大同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因子、组合反射率因子、速度剖面图、垂直液态含水量、回波顶及vwP产品,结合环流形势和自动站分钟数据资料,对2010年6月16日发生在大同地区的飑线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这次飑线过程是在高中低三层冷涡环流控制及地面锋前暖区的流型配置下发生的;飑线过境时压、风、温三要素出现剧烈变化;飑线过境时,2个大风站出现速度极大值的时间与外流边界的影响时间相吻合,4个大风站出现速度极大值的时间与强回波下沉气流影响时间相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冷涡携带的冷空气使飑线后部入流不断得到补充。前侧暖湿气流沿着后部人流爬升,不断产生新的单体,是飑线能够维持、发展的主要原因;飑线前侧暖湿气流倾斜上升,主体部分向人流倾斜,与冷空气汇合形成下沉气流并向外扩散,与前侧人流形成弧状的阵风锋是此次飑线的垂直流场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2008年7月13~14日郑州市出现的一次暴雨过程中的雷达风廓线产品(VWP)特征和基于风廓线产品计算的风暴相对螺旋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边界层辐合线的存在利于风暴云的生成;超低空急流的产生加强了水汽输送,为风暴云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而底层东风气流的加强为对流的触发提供了抬升条件;(2)多部雷达的VWP产品综合分析可捕捉到直接导致对流性天气的中小尺度系统;(3)风暴相对螺旋度(SRH)的迅速增大、稳定、减弱的变化趋势与雨强的增强、维持和减弱相对应,但SRH值的大小与雨强并无一致的线性关系;(4)个例的分析应用表明新一代雷达的VWP产品提供了高时间分辨率的风场信息,为强降水的短时临近预报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风暴相对螺旋度(SRH)的原理及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垂直风廓线(VWP)产品计算螺旋度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时间分辨率对螺旋度应用效果的影响,最后重点对山西2个典型夏季暴雨个例分别做螺旋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利用VWP产品计算的SRH具有较好的时间分辨率,可用于山西夏季暴雨的短时临近预报研究,相较于15min和30min,1h分辨率的螺旋度数据稳定、曲线平滑,更有利于直观分析和业务化;螺旋度强弱变化趋势与降水大小的变化趋势比较吻合,螺旋度变化一般提前于降水变化,有1—2h的提前预报量,可以作为短时(临近)预报降水开始、维持、结束的一个有效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20.
郝建平  曹刚  李斌  魏璐 《广东气象》2014,36(6):20-2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雷达观测资料对发生在粤北地区的一次降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次降雹过程是在高低空急流、切变线、地面辐合线、弱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雷达基本反射率产品、VIL产品以及VWP产品对降雹云具有较好的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