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961—2019年冬季北疆45个国家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等级降雪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9 a北疆降雪日数、降雪量、降雪强度分别以0.41 d/10 a、3.13 mm/10 a、0.15(mm·d~(-1))/10 a的速率增加,其中降雪量对全年降水量的贡献以1.3%/10 a的速率增长。降雪日数、降雪量主要表现为中雪和大雪的增加,降雪强度主要表现为暴雪强度的增加。小雪对降雪日数、降雪量的贡献呈减少趋势,其余等级为增加趋势,以中雪降雪日和大雪降雪量的贡献最为明显。北疆降雪日数仅在1月表现为减少趋势,主要是小雪日数显著减少;冬季各月降雪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主要是中雪和大雪降雪量显著增加。21世纪前10 a是降雪日数和降雪量最多的时期,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是降雪日数较少的时期。北疆降雪量在1985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年平均降雪量增加了12.4 mm。对比丰雪年和枯雪年,丰雪年降雪量偏多主要是小雪以上等级降雪日数的增多。  相似文献   

2.
正1引言2007年1月29-31日,绥化市出现了一次大风降雪天气过程,降雪中心在绥化市的北林区降雪量为10 mm。望奎、庆安、绥棱降雪量为8-9 mm,其余县(市)降雪量为4-5 mm,全市平均降雪量为7 mm。此次大风降雪天气是一次常见的过程,但是由于这是绥化市入冬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雪,给道路交通和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对春季保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84年1月17—20日,长江中下游发生了一场暴雪。无论它的范围、强度还是持续时间都为南方历史记录所罕见。浙、苏、皖地区四天过程降雪量均超过了40mm,地处太湖流域的杭州达91mm,德清95mm,图1为这次过程降雪量分布图。仅18日一天,  相似文献   

4.
基于1970—2019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和温度资料, 提取降雪数据, 采用趋势分析法、距平法、M-K突变法、滑动t检验法等, 分析了大兴安岭林区降雪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大兴安岭林区总降雪量和各等级降雪量均呈增加趋势, 其中小雪和暴雪的降雪量增加趋势较小; 小雪和中雪量在21世纪00年代达到最大值, 大雪和暴雪量在21世纪10年代达到最大值; 各等级降雪量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小雪>中雪>大雪>暴雪; 各等级降雪量年内月变化均呈M型分布, 总降雪量高峰出现在11月; 总降雪量在1995年有显著突变, 小雪、中雪、大雪、暴雪降雪量无显著突变年份。空间上总降雪量和各等级降雪量(除暴雪外)大体呈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变化趋势。大兴安岭林区降雪初始日呈延后趋势, 终止日呈提前趋势, 雪季长度呈每10 a缩短2.3 d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19年三江源地区19个气象台站逐日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三江源地区降雪量、降雪日数和雪雨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1-2019年三江源地区平均降雪量为146.5 mm,降雪量以14.8 mm·(10a)-1的速率在减少,1985-1999年为降雪量偏多期,2000年以来为降雪量偏少期;(2)三江源地区年平均雪雨比以4.0%·(10a)-1的速率在减少,长江源区西部及黄河源区西部是雪雨比减少最为明显的区域,其余地区减少速率相对缓慢;(3)三江源地区年平均降雪日数为91天,曲麻莱、五道梁、沱沱河一带以及黄河源区中西部是降雪日数的大值区,降雪日数以14 d·(10a)-1的速率在减少,黄河源区西部是降雪日数减少最为明显的区域;(4)三江源地区各月降雪量及降雪日数均呈双峰型分布,降雪量和降雪日数最多出现在5月,小雪易出现在3月或4月,中雪和大雪以上量级在秋末、春季出现的概率最高;(5)随着海拔的抬升,降雪量和降雪日数增加,随经度的增加而减少;冷季降雪量多的年份,径流量也随之增大,且径流量相...  相似文献   

6.
以乌鲁木齐冬季清雪工作需求为牵引,利用乌鲁木齐2006—2016年冬季(当年11月—翌年3月)逐日降雪量、积雪深度、气温和173 d降雪日的逐时降雪量资料,分析了近11年冬季各量级降雪的分布特征、降雪持续时间和降雪的日变化特征;对积雪深度和对应降雪量做线性拟合,得出二者比值大体为0.968 cm/mm。得出清雪预报服务的重点是:小雪的有无、降雪起止时间和累积降雪量、积雪深度的预报,难点是中雪、大雪特别是暴雪和对应的积雪深度的精细化预报。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08年青海省地面气象资料和100hPa、500hPa格点资料和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2008年1月中、下旬青海省低温连阴雪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2008年1月中下旬全省降雪量、降雪日数、降温幅度创历史极值;(2)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青海省出现大范围低温连阴雪灾害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1天气实况2016年11月13-14日黑龙江省发生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过程系统移动速度快,降雪强度大,最大降雪量出现在龙江,降雪量为18.0 mm。过程出现东西两个降雪中心,西部中心位于齐齐哈尔附近,东部地区降雪中心位于鹤岗附近, 6 h最大降雪量西部出现在龙江(14 mm),东部出现在鹤岗(7.6 mm)。2形势分析2016年11月13日08时-14日08时,500 hPa  相似文献   

9.
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和实况资料,诊断分析了2008年1月16—26日克州地区出现的罕见的持续性连阴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造成冷空气频繁,是此次降雪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降雪量大的直接原因,而数值预报产品中的物理量的配置有利于降雪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10.
丹东地区沿海和山区降雪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丹东地区4个观测站1955—2010年逐年10月至翌年4月逐日降水量、天气现象、雪深等资料,对丹东地区南部沿海和北部山区降雪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丹东地区沿海和山区降雪初日、终日及初终日间隔日数、年降雪日数、年降雪量、降水相态、日最大降雪量、日最大积雪深度等平均特征不同。与山区相比,沿海降雪初期较晚,终期较早,初、终日间日数较短,年降雪日数和年降雪量相对较少。在丹东地区1955—2010年降雪时段平均气温升高趋势显著背景下,丹东地区降雪初期推迟、终期提前、初终日间隔日数缩短;降雪日数减少,其中雨夹雪日数所占百分比显著增多;降雪量减少,其中主要是纯雪量减少;日最大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呈减小趋势;沿海和山区变化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丁栋生  李树林 《气象》1993,19(10):52-53
1993年4月9日夜间,辽宁省西部地区出现了一次罕见的“雷打雪”现象。据绥中站记录:19时20分降雪,19时45分闻雷,雷声持续到20时27分终止,23时15分阵雪停止。降雪量9.3mm,积雪深度12.5cm,为1954年建站以来4月份降雪量之冠。  相似文献   

12.
5月19日至24日,石渠、色达、理塘和甘孜县北部连日普降大雪。石渠连续5日降雪量为63.9mm,超出该县历年5月全月的降水总量的16.2%;其中20日降雪量26.3mm、22日降雪量27.0mm,超过了5月降水量的极值。测站最人积雪深度为17.0cm。据调查,在海拔高度4400米处,秘雪深度达60Cm。在平坝牧区积雪深度达20—35cm。石渠大部分牧区受灾严重,造成火批牲畜死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1月10日08:00~11日14:00,宁夏全区迎来了立冬后第一场雪,降雪量2.0~33.7㎜,其中,吴忠以北普降暴雪,永宁站降雪量(33.7mm)最大,12h和24h降雪量为全区30年之最。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宁夏本地化中尺度数值预报(MM5)模式产品,对本次降暴雪的天气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中小尺度系统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中北部暴雪具有明显的中小尺度系统特征。主要影响系统有700hPa兰州的低涡、偏南气流、地面中β尺度和地面回流, 为此次暴雪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4.
冬季,当处在槽后冷平流控制之下时,各地天气都迅速转好,而山东半岛北部及其近海地区,却常常会乌云密布,雪花纷飞,天气时好时坏,变化无常。日降雪量大小不一,以微量居多,小雪次之,中等以上的降雪也时常发生,如烟台1980年12月12日,日降雪量为17.1毫米(烟台市气象台测得17.8毫米)。山东丘陵的脊线以南,这种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15.
选取累积降雪量、最大日降雪量、连续降雪日数、积雪深度、日最低气温、日最大风速和日最小相对湿度7个气象因子构成城市雪灾气象指数。通过对城市雪灾气象指数的范围划分,得到从低到高的5级城市雪灾气象等级,并给出等级描述及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6.
摘要:本文选取累积降雪量、最大日降雪量、连续降雪日数、积雪深度、日最低气温、日最大风速和日最小相对湿度7个气象因子构成城市雪灾气象指数。通过对城市雪灾气象指数的范围划分,得到从低到高的5级城市雪灾气象等级,并给出等级描述及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引言 2000年1月 11日,受强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共同影响,晋中地区普降中到大雪,寿阳县和灵石县达暴雪,24小时降雪量分别为 14. 3mm和 11mm。同时气温骤降,极端最低气温几乎降至历史同期最低,积雪深度分别达到18cm和11cm,给冬小麦的安全越冬和交通运输等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对晋中地区冬季大到暴雪个例进行了分析,对形成大到暴雪的成因作了初步探讨,从而得出晋中地区冬季大到暴雪的基本预报方法。1晋中地区大到暴雪历史概况 晋中地区冬季降雪量少,平均降雪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3%。年际变化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南省1951~2000年1月份降雪量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发现,降雪偏多的主要气候成因与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及赤道东太平洋偏低的海温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其它物理因子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2018年1月3~5日江苏省第一次暴雪过程中降雪量大、积雪效率偏低,而1月24~28日第二次暴雪过程降雪量小、积雪效率高。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积雪、近地气温等观测资料,利用等熵大气质量环流理论从温度、水汽条件差异对2018年1月江苏省两次暴雪过程积雪效率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1)第一次过程前期,深厚且强盛的向极地暖支将大量暖空气输送至江苏南部,导致该地区整层增温;第二次过程中,低层强大的向赤道冷支输送使地面温度在整个降雪期间均低于0°C,低温条件使得积雪效率偏高。(2)第一次过程,江苏地区深厚、强盛的水汽质量流入层配合大范围上升运动,将水汽携带至高层产生更大降雪量,低层经向水汽质量输送强,纬向水汽质量流出较弱,使得近地面比湿相应增加,积雪效率偏低;第二次过程,低层深厚的水汽质量流出层不利于水汽在江苏省汇聚,低湿条件利于积雪累积,贡献于偏高的积雪效率。因此,异常强的经向干冷空气质量输送和弱的经向和纬向水汽质量输送引起的低温、低湿环境条件是造成第二次暴雪过程比第一次过程积雪效率偏高的主要原因。积雪效率与温度和湿度空间分布型的对比分析还表明:在相对高温、...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双温度阈值法利用锡林河流域4个国家气象站点1969—1979年10年的降水与气温资料,统计其降雪比例与日平均气温的关系,确定锡林河流域降雪判别的临界温度,拟合降雪识别指数方程。根据临界温度与识别方程估计流域内各站点1980—2016年的降雪量,并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1969—2016年的降雪量进行突变检验,找出流域降雪的典型突变点,以突变点为界设立温度与降水变化模拟方案,量化反映其变化对降雪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临界温度与降雪识别方程组合的降雪识别方法,可较好的估计锡林河流域各站点的降雪量,相关系数均在0. 89以上,误差在4%以内; 1980—2016年锡林河流域各站点之间的估计降雪量变化趋势不一致,整个流域降雪量呈现出东增西减的趋势;根据Mann-Kendall突变检验结果取1980年为流域的典型突变点,设立温度与降水变化模拟方案,得出气温升高对降雪期各月的降雪量变化呈负贡献,降水量的增加则对降雪呈正贡献,气温与降水共同作用会促进降雪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