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是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其性能、操作方法、业务流程等与59-701探测系统有所不同。文章介绍了杭州高空站2002~2004年3年中使用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一些使用技巧和故障处理方法。内容包括雷达检查、探空仪基测、电池浸泡、仪器装配、瞬间观测及数据输入、气球施放、旁瓣抓球判断、探测中途丢球、放球软件出现非正常现象等。  相似文献   

2.
对L波段雷达探测系统在小场地风速过大时、施放气球困难、探空仪容易撞到建筑物或过顶,导致雷达无法自动跟踪、易抓旁瓣、容易造成记录缺测以致重放球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L波段探空高分辨率廓线中近地层信息分析及相关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湘婧  徐祥德  陈宏尧  马舒庆  陈渭民 《气象》2011,37(12):1504-1510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更新换代,提高了大气探测精度,L波段"秒级"数据为垂直高分辨率廓线探测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气象要素再分析的基础平台。为了探讨L波段探空垂直高分辨数据应用的可行性,考虑到用于对比分析的其他观测系统获取"秒级""高时间密度"同步观测数据的设备条件,本文重点选用了JICA(中日气象灾害合作研究中心项目)PBL(行星边界层)通量铁塔梯度观测系统来进行对比分析,并构造L波段探空再分析与通量铁塔近地层气象信息相关模型。研究结果表明,L波段探空垂直高分辨率廓线近地层数据能够较好地描述大气边界层内近地层温、湿、压;所建立的温、湿、压模型具有推算PBL铁塔近地层的温、湿、压的可行性。研究结论可为L波段高分辨率垂直廓线再分析平台及其对大气结构描述可行性提供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基础。基于L波段高分辨率垂直廓线再分析信息平台的构造,将有助于开发全国L波段探空在数值模式应用方面的潜力,推进探空垂直高分辨信息在数值模式同化系统中新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提高高空气象探测质量的主要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2008年广西全区的高空探测质量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高空探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重放球,以及丢球造成的测风记录缺测,提出提高高空气象探测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探测系统—L波段雷达气象探测系统现在已在80个探空站投入使用。由于雷达性能原因,气球过顶常常会造成丢球,致使记录不完整,尽管可以补放小球,但有时也会因为天气原因而无法补回,造成记录缺测。可见,避免气球过顶丢球在高空观测中是非常重要的,该文通过对L波段雷达基本原理及性能分析,总结实际工作经验,有效的解决了气球过顶技术,可供同类型台站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丽  冯静  杨莹 《气象与环境科学》2011,34(Z1):160-162
L波段雷达一电子探空仪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是我国高空探测业务运行的主要设备,本文列举了系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重放球情形,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要维护好探测环境、熟练操作技巧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现在高空探测所使用的雷达,存在当气球过顶、风大、信号干扰等情况时,容易产生丢球或是旁瓣现象,致使记录失测,甚至缺测。参考手机信号接收方式,就高空探测工作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用无线网络手段替代雷达探空,以便提高高空探测质量和采集数据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自使用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后(以下简称L波段系统),日常的各项高空气象探测工作中,气球升起的工作仍保持人工操作,特别是遇到下雨等恶劣天气,气球升起的工作就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通过日常的工作经验积累,介绍一种快速升起探空气球的方法,使此项工作变得轻松和安全。  相似文献   

9.
轧良赫 《气象》1979,5(10):31-33
GDZ-1型探空自动记录器,是为了在现有台站探空装备、记录形式和整理记录方法的情况下实现探空接收和记录自动化,以提高探测数据的客观性,减轻探测人员劳动强度而研制的。它与台站现用的GZZ-2型或GZZ-6型转筒式电码探空仪和701型二次测风雷达(或专用气象接收机)配合,可以完成对高空压、温、湿气象要素探测的自动接收和记录整理。 为了同时解决一些目前探空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GDZ-1型探空自动记录器还有一些附带功能和设备:(1)该机具有自动复位功能,不会因干扰或其他因素而造成记录中断;(2)该机附有专用气象接收机,可以保证在初放球时雷达未捕获目标或在球过顶时丢  相似文献   

10.
李健英 《贵州气象》2011,35(1):37-39,60
针对2010年6月8日强对流天气过程对西昌探空L波段雷达放球造成的重放球,分析了面对强对流天气过程,如何充灌气球氢气量。探索了强对流天气时如何减少或避免探空仪被雷击的装配技术,提高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高空探测的成功率,以保证探测质量及探测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节约高空探测器材。  相似文献   

11.
L波段雷达探空异常记录的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的获取,是通过对自由大气各气象要素的直接或间接观测。观测期间存在着一些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某些现象例如:仪器变性、气球下沉会导致观测记录的异常。该文通过实例分析,总结出异常探空记录的判别方法和处理技巧;提出了避免异常记录出现的一些预防措施,在实际的应用中获得了较为合理、客观的高空气象资料,为相关部门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2.
杭州L波段和59-701高空探测系统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兰娟  华行祥 《气象科技》2007,35(5):750-754
为比较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和59-701高空探测系统的资料异同,采用平均差、均方差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杭州站平行观测一个月资料的温压湿资料,比较其异同及产生原因,为更好利用高空探测资料、改进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提供参考。通过比较发现: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比59-701高空探测系统所测的温度、高度资料更稳定、离散率更小,对提高预报准确率有利。两套系统的温度差值在70 hPa层出现明显拐点,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及时发现L波段实时高空气象探测中的迟按放球键现象,保证秒数据正确性,介绍如何根据放球前、后的仰角、气压秒数据判断迟按放球键的方法和记录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系统采用镁电池供给GTS1型探空仪电源,镁电池出现故障,GTS1型探空仪的智能转换板和发射机就不能正常工作,地面雷达就接收不到探空仪信号,影响探空球炸率、探测高度或造成探测高度不足500hPa重放球。因此镁电池的正确浸泡是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成功运行的关键因素。对镁电池的浸泡技术进行总结,指导探空观测员正确浸泡该电池,保证探空施放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常见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出现的问题,如地面瞬间观测数据错误、探空记录飞点、升速异常以及测风数据突跳等,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正确读数、认真校对、仔细检查、熟悉探测系统业务手册等处理意见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1引言 GFE(L)型雷达-GTS1型数字式电子探空仪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简称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此系统与59—701雷达探测系统相比较。具有基值测定方便快捷、操作系统自动化、数据准确率高、记录审对.多样等多方面的特点和优势,提高了人员的效率,减少了探测数据的出错率。但在实际运用中还会出现一些情况和问题,为进一步提高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资料的数据质量。为气象防灾减灾及社会各部门提供更好的气象信息保障,为此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刘象新 《气象》1987,13(11):55-56
探空重放球使探测时间推迟,导致探测所获得的高空气象资料相对失去时间和空间的比较性,降低了使用价值,甚至可能造成资料缺测。 探空重放球指标,是全面完成高空气象测报质量六项技术指标的难点。近几年来,我们在减少重放球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对探空员消灭重放球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交流,组织了有关的业务学习,对可能造成重放球的原因进行了研讨分析。在此基础上,不少站制订了一套适合本站情况的仪器准备、施放操作细则,减少了重放球。全省人为重放球次数已由1979年57次减少到1986年的28次,下降了50.9%。现就如何减少重放球作些经验性介绍。  相似文献   

18.
依据多年从事高空基层台站观测和高空资料的审核工作经验以及通过高空气象观测的59-701、L波段和400M等不同探测系统的几个实例,分别说明了以高空观测中气压变化趋势,并结合当时天气现象和云等要素来分析判断气球下沉的具体方法及各个不同系统数据处理软件对下沉记录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120个高空站的探测系统为自主研制的L波段雷达探测系统,该系统不仅提高了我国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和观测精度,还提高了观测信息的空间和时间密度~([1])。该文根据2009—2017年宜宾L波段雷达探测数据,统计分析高空探测丢球资料,总结其规律,并探究本地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一代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其性能、操作方法、业务流程等与59-701探测系统有所不同.本文介绍了伊宁高空站在2006-2007年使用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一些使用技巧和故障处理方法.内容包括雷达常规检查、探空仪基测、电池浸泡、仪器装配、瞬间观测及数据输入、气球施放、旁瓣抓球判断、探测中途无探空信号、放球软件出现非正常现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