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做好观测前的准备工作 一般春末夏初和秋初雷暴多随天气过程出现;盛夏7月份、8月份高温、高湿,通常在午后会出现地方性积雨云而产生雷暴。在雷雨季节来临之前,要做好观测前的准备工作,熟练掌握雷雨观测、记载等有关技术规定。有突发性较强的雷暴、雷雨天气发生时,应及时监测强对流天气的变化,做到准确无误地记载和上报。  相似文献   

2.
1.堡状高积云能直接变为积雨云吗? 大家都知道,堡状高积云与积雨云有较密切的关系。因为它的出现表示大气中空不稳定,有局部对流,当低层大气也变得极不稳定时,中、低空不稳定气层结合起来,厚度加大,对流云体易于发展壮大而演变为积雨云,所以它往往是雷雨的前兆。但一般说来,堡状高积云很少直接变为积雨云,因为它只是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雷暴是积雨云中所发生的激烈放电现象,一般又伴随着降水,又称雷雨。雷暴在榆林地区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它对电力、通信等行业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对雷暴的气候特点、天气形势,温湿结构和预报试验等进行探讨,分析产生我区雷暴的特点和原因,以促进雷暴预报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于传策 《气象》1991,17(10):57-57
雷暴是积雨云独有的重要特征,云中若发生雷暴则必为积雨云无疑,但并非所有的积雨云都一定产生雷暴。在积雨云整个生消过程中始终不发生雷暴的情况虽然不多,但在一些发展不很旺盛的积雨云或积雨云发展不太强盛的阶段,不发生雷暴的情况还是不少的。  相似文献   

5.
积雨云与雷暴的观测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万俊 《气象》2001,27(5):2-2
在气象观测工作中 ,要真实准确地观测好积雨云和雷暴 ,需了解积雨云和雷暴形成的过程及特征并掌握正确的观测方法。1 积雨云和雷暴的形成及特征  积雨云是一种对流云。积雨云是积云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即淡积云→浓积云→积雨云。如果对流上限比浓积云所达的高度更高 ,此时浓积云的云顶就往上伸展 ,当上升到一般温度在 - 1 5℃以下的高空 ,即冻结高度时 ,云顶的过冷却水滴就开始冻结冰化 ,使云顶逐渐消失其清晰圆弧形轮廓 ,出现丝缕状结构 ,这时就形成积雨云。雷暴是积雨云强烈发展的结果。当云中的电位差达到一定数值时 ,就产生火花放电 …  相似文献   

6.
积雨云的形成是产生雷暴的必要条件。由于大气电场的极化作用 ,使得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一部分带正电荷 ,一部分带负电荷。这些电荷不断积累 ,又使积雨云内部和积雨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逐渐增强 ,并可能导致空气被击穿而出现强烈放电现象 ,这就是雷暴。这种放电现象发生在积雨云内或云地之间。强烈雷暴的发生 ,常伴随大风、大雨或冰雹出现 ,有时人畜还受直接雷击造成伤亡现象 ,或引起火灾或使建筑物倒塌 ,感应雷击还能致电子设备损坏等 ,给人类带来灾害。因而 ,准确的雷暴资料 ,对工业、农业、林业、建筑、水电、通信、航空计算机网络等都具有…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地区积雨云降水微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樊玲  李子华等 《气象科学》2001,21(4):399-408
1999年5-7月,采用PMS公司生产的GBPP-100型地面雨滴谱仪,对哈尔滨地区各镒降水过程进行了观测。本文对其中的7次雷雨过程进行重点分析,得到积雨云降水的雨滴谱分布、微结构以及起伏特征等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古诗与气象     
中国诗歌渊源流长 ,博大精深 ,内容涉及气象知识的为数不少 ,其中借气象景观表达纯真爱情的最为亮丽 ,或气势磅礴 ,热情奔放 ,直抒胸臆 ,或诙谐、俏皮 ,有浓郁的生活色彩。汉代乐府诗《上邪》 ,巧妙地借助冬天打雷这一罕见的自然现象 ,表达了自己至死不渝的纯真爱情。“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这首指天为誓追求爱情的诗 ,一连用的 5个比喻中 ,“冬雷震震”、“夏雨雪”就与气象有关。打雷 ,是夏季常见的天气现象 ,而冬季雷电却极为罕见。雷电产生于积雨云中 ,积雨云形成…  相似文献   

9.
王伟 《气象》1977,3(6):20-20
积雨云是一种对流运动很强烈的云。它常常伴有雷暴、大风、大雨、冰雹等危害性较大的天气现象。怎样才能正确地判断积雨云呢?下面谈谈自己通过学习和实践得到的一些粗浅体会。 细心寻找反映本质的现象 我们知道,当积雨云布满全天时,一般云层厚度差异很大,天空显得很阴暗或时明时暗。但在某些时候,当积雨云布满全天时,云层厚度比较一致,天空亮度也较均匀,这时要正确判定云层就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0.
叶笃正  徐淑英 《气象学报》1956,27(4):383-385
在“黄河流域降水”的研究中作者们曾采用雷雨模型计算了黄河流域局地可能最大降雨强度。在当时因为缺乏积雨云中水量分布的观测,我们假定2/3的水量集中于1/3的云中,同时假定有50%的水量在最大上升气流的范围内流出。现在已经有了水分分布的观测,同时还有了绝热凝结水分与实际含量比值的观测,因此我们可以修正过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效的积雨云预报的方法不同,因此把积雨云的预报按照下列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是适当的: 1.积雨云实况的掌握, 2.积雨云的短时预报, 3.积雨云的可能性(潜势)预报。 1.积雨云实况的掌握(位置、强度) 最为实用的掌握积雨云实况的手段是雷达观测。使用雷达不仅能够及时地观测积雨云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我们研制了一种闪电光波接收机,根据接收到的闪电光波信息,可以判断有无降雹的可能。遥感元件为光电倍增管,由倍增器把光脉冲转变成电脉冲信号,最后借助心电图计作为快速记录器,把光脉冲信号用模拟信号显示出来。 1979年9月9日至10月16日,我们在云南鹤庆县(多雹区)实践中检验,该仪器方向性好,抗干扰强,稳定可靠。接收的距离约为二十公里,在白天可探测到人眼看不见的闪光(紫光部分)的光波信号。我们接收到积雨云中闪电光波信息可以分为三种: 1.非降雹云——即一般积雨云中的闪电光波  相似文献   

13.
积雨云是大气垂直对流时产生的。由于积雨云中扰动十分强烈,电场强度也很大,直接对其观测困难,所以至今对积雨云的观测结果还是比较零散的,对它的认识也是不深刻的。 1.一些观测结果积雨云是对流层中一种中尺度运动,它的水平尺度和垂直尺度相当,多在5—10公里。有的云顶伸进平流层。在副热带,观测到其云顶高可达22—23公里。一般雷暴具有独立的、相对小的积雨云单体,维持时间多在半小时左右。强的雷暴多发生在斜压  相似文献   

14.
雷暴通常是发生在积雨云中既有雷声又有闪电(或仅有雷声)的天气现象,在一般情况下,飞机避免在雷暴区飞行。1996-07-09~07-10西安及其飞行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雷暴天气的影响。从03∶00开始西安区域北部局地及西安有浓积云在发展之中,地面升温快...  相似文献   

15.
一次积云性层积云向积云、积雨云演变的跟踪观测黄石柱(酒泉地区气象局735000)在一般情况下,积云性层积云的出现,代表积云、积雨云的平衍、消散过程。特别是地处戈壁、大漠包围之中的我区诸台站,其观测结果大都是这样。但1994年6月21日清晨在酒泉上空出...  相似文献   

16.
雷电     
《气象知识》2012,(3):50-53
夏天经常可看到延伸至高空中的积雨云,雷电就发生在积雨云中。在积雨云中,水或冰的小颗粒会因强烈摩擦撞击而产生电荷,并分成正、负两种。由于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不导电,电荷就会逐渐累积,等到超过一定限度之后,会一下子全部释放出来(放电)。正负电荷中和时产生很强的光,叫做闪电;放电现象发生时产生的热使得空气膨胀发出声音(雷鸣),就是打雷。一般人们都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其实这两种现象是同时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
雷雨 《气象》1975,1(4):2-2
早先一般认为,中纬度地区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云顶高度约为十二、三公里,个别的更高一些。近年来测雨雷达对积雨云观测,发现积雨云的回波顶高常常超过十二、三公里。北京地区出现降雹的积雨云,回波顶高平均在十三公里以上,夏季出现在副高边缘的雷雨云,地面虽不出现  相似文献   

18.
积雨云的生成分为两类:第一种是由于局地热力对流形成的积雨云,这类云一般范围不大.其外形特征在生成、发展、消失的各个阶段较为明显,识别并不难;第二种则是由于天气系统影响带来的积雨云.由于这类云来自远方.观测不到其初期的发展阶段,识别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9.
桂林地处亚热带 ,年均气温 2 0 .4℃ ,年均相对湿度 76 % ,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为对流云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雷暴年均出现日数达 5 1 d,除1 1月份以外其它每个月都有可能产生雷暴。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 ,本站由于天气原因造成航班不正常的主要原因是雷雨。因此对雷暴的监测是观测工作的重点。  雷暴是积雨云中的一种放电现象。当积雨云中聚集了足够的电荷 ,电场强度达到 2 5 0 0 0— 3 0 0 0 0V·cm-1时 ,空气电离而出现一条由耀眼火花形成的导电通路 ,以 1 0 0 0 0 0 m· s-1的速度向符号相反的电荷中心前进会合 ,于是两种电荷…  相似文献   

20.
唐其煌 《气象》1981,7(8):24-24
积雨云单体的发展、演变和传播往往在山区有很好的时空连续性。1978—1979年我们在江西弋阳常常观测到积雨云单体在连续发展中的传播过程。 弋阳县的南部边缘紧接武夷山脉北段的支脉。该支脉为东西走向,由东向西山区范围越来越大,地形越来越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