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兰州区域气象中心预报业务的需要,采用当前国内外原始气象报告预处理的最新方法,设计编制了一套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的实时气象资料预处理软件。通过对气象报文的检索、筛选、纠错、选站、编辑、极值检验和分解等处理,输出规格化的实时气象资料,为数值天气增强预报业务系统及其他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气象信息。  相似文献   

2.
气象信息业务监控系统的资料组织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广州区域气象信息中心是华南地区气象信息集散中心与广东省气象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 ,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北京、南宁、海口、香港、澳门以及省内各市气象台和电信部门。在信息化的今天 ,每天进出广州区域气象信息中心的气象资料都是以海量级计算的。为了能及时、准确监视进出主干网的气象信息情况 ,掌握气象业务信息的传输时效、通信质量、提高值班的监控能力和通信管理能力 ,尽早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提高信息资料的时效 ,满足气象业务预报、服务的需求 ,广东省气象局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决定研制一个本区域中心的气象信息业务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3.
目前,日本的气象通讯系统以气象厅为中心分为有线通讯系统和无线通讯系统两大类。有线通讯系统主要是由电传打字机组成的线路网,由气象厅本部的气象资料自动编集中继装置(ADESS)进行控制,对国内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收集、编辑、分发和中转。此外,各地区中心还设置有一般收发报装置(BL)和航空系统用的收发报装置(AL)。国外的气象观测资料及加工情报也是通过ADESS的中转分发到国内各地或向其他国家中转。无线通讯系统则分为甚高频系统和短波系统两类。甚高频系统的用处有二,一是从不具备有线通讯终端装置的台站收集气象观测资料,二是供地方预报中心与管区内的台站或邻近台站之间进行业务联络用。短波系统用于广播天气图等图片资料、广播海上警报、与特定的孤岛进行通讯联络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伊犁地区气象现代化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1.开通了伊宁一乌鲁木齐气象有线通讯线路,改变了由邮电局转发气象电报的传统方式,提高了气象信息传输的速度、质量和时效,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物力。2.建立了局域网,即把州气象局的地面测报和预报等信息用微机联成网。开通了伊宁同乌鲁木齐、新源、昭苏间的微机远程终端,增加了预报产品及图表、资料的数量,提高了预报分析时效,尤其对灾害性、关键性天气预报的客观化、定量化提供了重要分析预报依据。3.建立了伊宁、新源、昭苏三县和伊宁市及农四师的农村气象科技服务网…  相似文献   

5.
前言随着现代观测、计算机、通讯及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尤其是9210工程的全面实施,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气象业务发展的资料传输瓶颈问题,预报员能够及时获取极其丰富的各类气象信息。如果仍沿用传统的人工制作预报方式,预报员必然要陷入庞大的资料海洋中疲于应付,...  相似文献   

6.
应显勋 《气象》1988,14(7):54-55
随着各种类型转报系统的运行,大部分区域气象中心及省气象局实现了自动化通信。随着高速电路的开通,气象业务的发展,资料量也越来越大。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气象资料的作用,使其能为天气分析、图形输出、数值预报、气候评价等气象业务和科研服务,建立实时气象资料库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省级气象信息高速局域网设计 ,以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为依托 ,采用计算机网络新技术以及国际标准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 ,系统具备高可靠性 ,实现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图象、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综合传输应用 ,满足全省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自动气象站探测资料、电视会议及预报会商系统和气象业务拓展的信息传输需求。1 高速局域网设计需求分析省级气象信息高速局域网设计要求 :系统覆盖新建的气象大楼 ,共设有 8个水平配线间 ,每个配线间有大约 1 0 0个信息点 ,连接到楼层内的网络终端节点 ,为每个网络节点提供 1 0 MB/ 1 0 0…  相似文献   

8.
选取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多源融合降水产品、四川省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产品、德阳市实况降水观测资料以及欧洲中心数值预报资料,应用前馈式神经网络及最优逼近方法对德阳市降雨预报系统进行训练,并利用多源融合降水资料对预报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系统不仅能对输入层因子的降水及其落区预报进行有效的智能优化,还使得暴雨天气过程中强降水中心分布和极端降水量的预报结果更加接近实况,总之可为预报员开展本地降水预报业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资料通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料通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南京气象学院大气资料服务中心第4卷第2期(总第11期)1998年3月NCEP/NCAR40年再分析资料介绍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NCEP,其前身为美国国家气象中心NMC)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自19...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2018,(6):1250-1250
《气象科技》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主办。报道大气科学和相关科学各领域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也刊载反映大气科学各领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述。主要栏目:大气探测与信息技术,天气气候与数值预报,应用气象与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11.
以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和气象信息网络为依托,运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原理及计算机技术,集多种气象信息综合分析于一体,建成了具有信息自动采集与处理、语音及文字自动预警、短时预报产品制作、产品包装与决策服务、预报质量监控与评估、学习培训、业务技术总结、灾害性天气资料库、信息共享和在线帮助等多功能的短时预报预警业务系统与业务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2.
正《气象科技》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主办。报道大气科学和相关科学各领域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也刊载反映大气科学各领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述。主要栏目:大气探测与信息技术,天气气候与数值预报,应用气象与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13.
正《气象科技》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主办。报道大气科学和相关科学各领域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也刊载反映大气科学各领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述。主要栏目:大气探测与信息技术,天气气候与数值预报,应用气象与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14.
正《气象科技》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主办。报道大气科学和相关科学各领域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也刊载反映大气科学各领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述。主要栏目:大气探测与信息技术,天气气候与数值预报,应用气象与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15.
正《气象科技》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主办。报道大气科学和相关科学各领域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也刊载反映大气科学各领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述。主要栏目:大气探测与信息技术,天气气候与数值预报,应用气象与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16.
正《气象科技》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主办。报道大气科学和相关科学各领域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也刊载反映大气科学各领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述。主要栏目:大气探测与信息技术,天气气候与数值预报,应用气象与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单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的短时预报预警业务工作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和气象信息网络为依托,运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原理及计算机技术,集多种气象信息综合分析于一体,建成了具有信息自动采集与处理、语音及文字自动预警、短时预报产品制作、产品包装与决策服务、预报质量监控与评估、学习培训、业务技术总结、灾害性天气资料库、信息共享和在线帮助等多功能的短时预报预警业务系统与业务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8.
卫星资料与其它气象信息相结合的有效使用,对当前及未来的短时预报都是一个关键问题。这种与其它气象信息相结合的有效使用,可能涉及到把资料输入到中尺度数值模式或知识库,以及按时间的函数把卫星资料与其它气象资料相结合去解释它们的产品。利用日常可以得到的地球静止气象卫星资料,气象学家能够观察到中尺度机制所导致的中尺度天气的发展。从卫星资料得到的这些见解,正在帮助实现中尺度预报和短时预报。由于日常可以从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卫星云图以及卫星探测资料中得到大量的信息,那么如何更好地从这些资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中尺度预报所用,是气象学家们所面临的最大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一、气象资料自动编集和中继系统概述近十多年来,随着地面观测站网的加密,更由于气象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等新观测手段在气象观测业务上的应用,使得每天的气象资料数量急剧增加。即以在世界天气监视网全球电信系统的主干线上进行交换的资料而言,一天即可达到数十万字。按照世界天气监视网全球电信系统的要求,国家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和世界气象中心必须分别在观测后20分钟、45分钟和90分钟以内,将各自负责范围内的观测资料收集完毕;世界气象中心必须在观测后2小时内将观测资料的分析成品作第一次分发。另一方面,数值预报业务的开展对于资料的迅速收集和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建立高速的通信和实时资料处理系统,并与数  相似文献   

20.
<正>《气象科技》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主办。报道大气科学和相关科学各领域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也刊载反映大气科学各领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述。主要栏目:大气探测与信息技术,天气气候与数值预报,应用气象与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