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东北高空冷涡是产生强降水和强对流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也是初夏影响牡丹江市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其诱发的对流天气是预报业务的重点和难点,有尺度小、突发性强等特点,因此现有的数值预报效果比较差,尤其对其落区、强度很难把握。冷涡出现在东北地区极易引发暴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分析了东北高空冷涡天气演变过程,并对基本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2.
周桂芝 《气象》1982,8(5):9-9
雹暴是一种强对流不稳定天气,属于中小尺度现象,多产生于飑线、中小尺度切变和低压等对流系统。目前在实际工作中直接分析中小尺度系统作降雹预报尚有困难。由于某些特定的天气尺度系统与一些中小尺度系统之间存在较密切的关系,所以往往通过分析使中小尺度系统产生和赖以生存的天气尺度条件,来预报这种强对流天气。本文主要着眼于高空槽组合和从高空到地面的天气尺度系统三度空间配置特征,建立雹暴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广州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资料的分析,指出中小尺度对流云团是本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产生系统,并得到一些基本的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出现的雷达强度回波和多普勒速度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数值预报及潍坊713雷达资料,对2010年5月30日潍坊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冷涡、低层切变线。存在上干冷,下暖湿结构,有较强的对流不稳定层结;对流层低层切变线是造成这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机制,地面风场上出现了"对头风"的强风向辐合中心;对流不稳定区的风垂直切变大,有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2003年7月4~5日出现在西宁及海东部分地区冰雹天气环流特征发现,强对流天气一般在特定的环流形势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影响下产生的,与蒙古冷槽相配合的中小尺度对流云团的发展是最为典型又十分常见的强对流天气形势,其水汽条件是由中小尺度系统自身携带或高层特别是400hPa上西南暖湿气流的输送得到满足。假相当位温场和总温度场在垂直方向的变化能够准确地反映大气不稳定能量的真实情况。在出现强对流天气前6~8h前,降雹区上游存在着明显的上升运动区,本地区一般为下沉运动区或上升运动表现得很弱。另外对自动站资料中逐时本站气温、水汽压、本站气压、风向、风速等要素的分析中发现,在降雹前均存在明显的气温下降、水汽压上升、风向和风速发生突变等现象,从而得出较有利的预报依据,以供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6.
东北冷涡暴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冷涡一般指活动在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具有一定强度的高空冷性涡旋。本文规定:高空500hPa和700hPa出现闭合的等高线、地面图上无锋面气旋的高空冷性涡旋,并且在此天气形势下,东北地区出现3个或以上气象站日雨量大于等于50mm的暴雨,其中必须在一个省内至少有2个站暴雨,为东北冷涡区域性暴雨日(以下简称冷涡暴雨)。本文应用1980~1989年历史天气资料,对于冷涡暴雨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因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物理诊断分析,在冷涡暴雨形成的环境物理条件及其热力、动力特征方面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有助于深化认识冷涡暴雨与气旋暴雨形成的不同物理特征,为冷涡暴雨的预报提供物理因子和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7.
东北冷涡暴雨是指在东北冷涡天气形势下,东北地区出现3个或以上气象站日雨量大于等于50mm的暴雨。根据东北冷涡暴雨的成因分析结果,应用1993~1995年6~8月日本数值预报传真图资料,针对东北冷涡暴雨形成的有利天气形势和热力、动力特征,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天气动力解释,选择数值预报因子,确定因子的可信度,采用MYCIN不精确推理方法,建立了东北冷涡暴雨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8.
基于天气形势分型的珠江三角洲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出现强对流的机制有多种情况,不同天气形势下引起的强对流,其出现时各项强对流指数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强对流的触发机制进行天气形势分型(冷空气影响触发、西南暖湿气流触发、后汛期副高边缘影响,台风影响等),利用广州热带海洋研究所中尺度模式GRAPES的输出资料,计算出不同天气形势下强对流发生前1h当地各层的涉及水汽条件、不稳定能量、动力条件等强对流指数,对强对流指数阈值进行选取和验证,统计出珠江三角洲不同天气形势下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出现时的强对流指数阈值,并建立相应的潜势预报系统,分别通过一次典型的雷雨大风和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验证,表明该系统提供的强对流分型潜势预报概率产品可以较好的指示出强对流发生的时间和位置以及强对流出现的类型,预报与实况观测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9.
对2003年4月9~13日江西连续暴雨和12日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特点、灾情和预报服务情况进行了评述;并分析了天气形势的演变特征,认为4个高空低槽东移、中低层切变南北摆动、高低空急流藕合、冷空气南侵是造成这次暴雨、强对流天气的原因;同时指出了10日区域性暴雨和12日强对流天气在天气系统的垂直结构和稳定度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我国暴雨和强对流等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频发,涡旋是产生这些灾害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为了不断提高对我国涡旋及其产生的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机理的认识和预报准确率,本文对容易引发长江流域沿线灾害天气的三类涡旋(高原低涡、西南低涡和大别山涡)及对北方地区暴雨、强对流天气有重要影响的东北冷涡、中亚低涡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主要回顾了近十年这些涡旋的识别方法、时空分布统计特征、三维结构以及产生的暴雨、强对流天气机理。最后,对与涡旋系统以及相关天气的研究与预报中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珠海市前汛期大暴雨预报系统介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前汛期(2~5月)的强对流天气一般出现在一定的天气形势背景下,是动力、热力、水汽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时间上,强对流天气的分布有明显的月际变化和日变化;而在空间上,其分布与地形和地理位置关系密切.了解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情况,无论对短时预报还是预警业务系统的制作,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2~5月各类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前汛期(2~5月)的强对流天气一般出现在一定的天气形势背景下,是动力、热力、水汽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时间上,强对流天气的分布有明显的月际变化和日变化;而在空间上,其分布与地形和地理位置关系密切.了解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情况,无论对短时预报还是预警业务系统的制作,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强降雹回波系统与地面中尺度系统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1090~93年中尺度流场分析并结合雷达回波资料发现,在相同的大尺度天气系统下,有时所影响的地区发生十分猛烈降雹,然而有时却连对流都不会发生,找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小尺度系统的活动。分析了中尺度流声场系统,得出在有利于产生强对流的天气形势下,流场中的辐合中心和辐合线十分关键,它是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源,并通过典型事例论述了中尺度流场对回波系统发生、发展及结构的影响,以及加波系统对流场系统的反馈作用,这对提高强对流天气的短期或短时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豫北一次局地雹暴天气的预警特征和触发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多普勒雷达、卫星资料和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11日豫北局地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特征和触发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局地强对流天气是在东北冷涡背景下产生的,高低层中尺度影响系统(槽、切变线、大风速轴)交汇处右侧是强对流发生潜势区。局地强对流天气发生前,CAPE较大,0-6 km垂直风切变达到中等偏强,有利于超级单体的形成和发展。高空冷平流南侵、低层暖平流北上,有利于大气对流不稳定度进一步加大。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在东北冷涡槽底后部形成,其发展演变对局地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有参考意义。强对流回波经历了细胞状、带状发展期和块状减弱期。回波带南侧形成的超级单体造成了局地强风雹天气,冰雹发生时伴有“三体散射”现象。冷空气和地面辐合线是强对流天气的主要触发机制;地面辐合线对强对流天气还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多普勒雷达资料在冷涡强对流天气中的同化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力强  杨森  肖庆农 《气象》2009,35(12):12-20
应用WRF模式的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3DVAR),对沈阳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东北冷涡暴雨个例中的同化应用进行了试验.研制了多普勒雷达资料质量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径向风和反射率因子的直接同化,不但可以反演中尺度三维气象要素场,而且可以为模式提供初始场.以天气尺度资料为背景场同化多普勒雷达资料,WRF-3DVAR可以较好地反演冷涡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三维结构,反演的地面强对流辐散气流及在对流层中层涡旋都符合中尺度系统概念模型,通过与实际地面探测资料进行了对比,风场环流基本接近,同化了雷达资料的气象要素场可为预报业务提供较好的包含中小尺度系统的实时三维分析场.通过冷涡个例同化试验,应用WRF-3DVAR同化雷达资料后,中尺度模式对对流降水的预报总体有正的影响,对强对流中的一些中小尺度雨团的预报也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16.
冷涡背景下两次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5月29-30日和2012年6月12日山东半岛均出现由高空冷涡造成的强对流天气,但其强度和范围却差异较大。综合分析天气形势、探空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仪等资料,结果表明:两者均受冷涡低槽影响,前者为地面气旋,后者为冷锋过境;水汽图上水汽区的干湿边界、暗区等与强对流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红外云图 TBB≤-48℃的范围基本与出现对流的区域吻合,TBB≤-52℃的区域与强降水区域比较吻合,但当湿层比较浅薄时,也可能只出现雷暴天气,而非强降水。  相似文献   

17.
对2006年8月2日出现在陕西境内一次罕见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发现:强对流天气发生在高空冷涡与冷锋云系后部的晴空区,远距离的台风作用不能忽视;700 hPasθe的水平分布显示其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东北—西南向的Ω形状高能舌轴线的右侧;500 hPa散度场上负的散度区对预报未来降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而700 hPa的涡度分布特征显示对未来天气系统发展趋势代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预报实践和研究工作证实,高低空急流与地面中尺度低压(涡旋)对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应用1975—1982年六次高空冷涡形势下,山东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诊断分析资料,研究了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高低空急流的形成及其对强对流天气形成的作用。通过对本省范围地面站资料和地面涡度,散度图,结合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地面中尺度低压,流场中的中尺度扰动、辐合线的演变及其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关系。 关于急流与强对流形成的关系已有很多研究,Beebe和Bate (1955)依据850hpa和  相似文献   

19.
东北冷涡下的山东强对流天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冷涡是初夏(5—6月份)造成山东强对流天气的主要系统之一。本文应用诊断分析资料结合有关天气图着重分析了一九七五年五月十五日一次降雹过程,以期找出东北冷涡下山东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为预报工作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0.
对2016年8月27日芒市地区产生局地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对流单体和飑线系统汇合加强影响下产生的短时强对流天气,RCS剖面对流高度能直观反应出单点强对流的发展情况;飑线生成、发展壮大过程中,飑线产生的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天气是逐步加强的,而飑线系统与强对流风暴合并短时内导致雷暴天气加强和降雨量增大;飑线衰弱过程与雷达二次产品SS中的最大反射率所在位置高度的递减规律趋势符合,是飑线系统减弱的预报指标。这次强对流过程从天气形势上未做出准确预报,希望从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分析中得出的预报特征能帮助今后提前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