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将预报对象y_((t))~((o))和因子xi_((t))~((o))变换成相应的序数数列y(t)、xi(t),运用xi与y间秩相关系数作t检验,进行因子筛选,选取与预报对象序数差之总和最小的因子组合,建立正交多项式预报方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SPAC)的水分循环出发,以冬小麦为例,通过对土壤水分动态和有关作物生长过程的模拟,建立作物水分消耗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关系的动力-统计模式。经3年试验资料的验证,总干重、籽粒产量和根层土壤水分含量的平均模拟误差分别为6.39%,5.60%和5.45%。发育期、叶面积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的模拟与实测情况吻合得也较好。  相似文献   

3.
该文为高阶矩湍流方程组的二阶矩闭合方案提供了参数组选择。此参数组是用近地层实测资料结合湍流方程二阶矩闭合方案推算出的。然后,将其与Mellor等人在实验室所得的参数组分别代入湍流二阶矩闭合方程组拟合,得动量(ΦM(ξ))、热量(ΦH(ξ))与稳定度(ξ)的二组关系曲线,可见此二组曲线几乎重合,且与Businger野外近地层实测结果符合较好。拟合的垂直速度方差((W*2)1/2(ξ))、温度方差((θ*2)1/2(ξ))与ξ的二组关系曲线相对于UTAH资料,所得曲线偏差比Mellor曲线偏差小得多,而相对于KANSAS资料,所得曲线偏差稍大于Mellor曲线。  相似文献   

4.
灰色预测是指以GM(1,1)模型为基础所进行的预测。实质上就是根据过去及现在的信息,建立一个从过去引伸到将来的模型。灾变预测同数列预测一样,均属灰色预测, 设有原始数列X~((0))=X_((1))~((0)),X_((2))~((0)),………,X_((n))~((0))若规定一个阀值A,把X_((i))~((0))中的那些大于或小于A的点认为是具有异常值的点,然后将符合这一条件的数据挑出来,另外组成一个新的数列再将这一新的数列做灾变映射,而后将映射得到的灾变日期集P=P_((1')) ,  相似文献   

5.
水稻干物质的数值模拟及类型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物质积累是水稻经济产量的基础,利用分斯播种资料,运用作物生长模拟方法,根据水稻主要种植区域的光温资料,作出水稻干物质积累的理论计算。通过对干物质积累值的时空规律分析和区划,为分析生物学产量形成的生态条件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生长简化模拟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试验,构建了描述作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叶面积动态变化以及干物质累积与分配等生长过程与气象条件关系的数学方程。在此基础上初步研制了水分、营养满足条件下的春小麦生长简化模拟模型。检验表明,此简化生长模型的模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数值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通过作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把水稻生长与环境条件有机地联系起来,对水稻生长过程进行定量的数学描述。本文探讨了水稻生长过程中干物质的分配规律,建立了水稻器官干物质积累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叶面积动态变化等模式。尽管还不够完善,但用它计算模拟水稻生长与产量形成的结果是较为满意的。  相似文献   

8.
水稻旱育抛秧生长发育的动态模拟模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分期播种田间试验资料,建立水稻旱育抛秧生长发育的动态模拟模型,包括叶面积发展,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等。重点探讨叶面积发展与温度的关系,光合作用简化算法,净光含量的求算,分配系数随发育期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9.
利用修订的WOFOST模型,结合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以及江苏省冬小麦的实际情况,在冬小麦灌浆期进行了升温胁迫和干旱胁迫模拟,研究了江苏省冬小麦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业气象灾害损失,并检验了WOFOST模型对复合胁迫的模拟能力.利用江苏省徐州、淮安和常州三个站点2008—2017年气象、土壤和冬小麦产量等资料,基于WOFOST作物模型,从地上部分的干物重和干物质分配两个角度探讨升温胁迫和干旱胁迫以及二者的复合胁迫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升温和干旱复合胁迫严重影响冬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升温(1℃、2℃、3℃)胁迫、干旱(轻度、中度、重度)胁迫以及二者复合胁迫均导致冬小麦减产率不同程度增大,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不同程度降低,复合胁迫的影响程度大于单一胁迫.升温对江苏南部冬小麦减产程度最大,籽粒干物质积累受阻最为严重;干旱对江苏中部冬小麦产量影响最为严重,籽粒干物质积累程度由南到北递减;复合胁迫下,减产率多表现为由南至北递增,而干物质积累程度递减.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氧的同位素O~(18)/O~(16)的比率推断出的古温度,确定无疑地表明,在所有观测到的时间尺度上均存在着温度的气候振动。这是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气候方程肯定是非线性的;正如Lorenz最先提出的那样,由气候方程往往会得出异常变化的气候。本文应用温度和古温度资料来说明,从5~40000年的气候温度振动具有尺度性,其参数日H~0.4。这也就是说,在频率f处的振动能量具有如下形式 f~(-(1 2H))=f~(-β)~f~(-(1、8))它非常接近于大家所熟知的对均匀各向同性湍流所预期的f~(-(5/3))谱。函数T(t)可用参数H来划分尺度,如果对于任意的△t和因子λ,振动△T遵从以下关系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同化物分配、转移这三个基本生理过程为依据描述水稻生长与产量形成的干物质增长积累过程,建立了单株水稻生长模式,并用1983年南京气象学院农气试验站“南粳34”水稻分期播种试验观测资料对水稻干物质增长和产量形成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所建模式基本上能反映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实际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玉米潜在产量与积温关系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根云  刘中丽 《气象》1992,18(8):8-12
依据于物质积累的基本规律,用包括早、中、晚熟和紧凑、平展两类株型的10个玉米杂交种在北京、延庆、泰安、公主岭、石河子5个不同气候类型地区的试验观察数据,模拟出玉米的标准生长函数W=[1+e~(3.56-13.52μ)]~(-1)。据此建立潜在生物量与品种所需积温的关系:B_(max)/kg·亩~(-1) =100+1.1∑T_m。用此模式估算了不同熟性品种的潜在产量,讨论了模拟结果在气候变化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无行距播种条件下春小麦根系生长与物质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全幅播种条件下 ,根系的生长及其对地上部分的分蘖成穗、穗粒数等物质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无行距播种的次生根数量、根冠比值、穗粒数、茎叶干物质重均较条播有明显增加 ,协调了“根—土”生态系统 ,促进了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 ,从而达到了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4.
描述了适于日光温室小气候条件的黄瓜生长模拟模型。模型涉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干物质分配、各器官的生长等黄瓜生理生态过程。建立富有机质施肥条件下日光温室CO2浓度模拟模型和与黄瓜生长特点相适应的干物质分配模型;用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不同器官的拟合指数在0.85以上,模拟的动态变化趋势与实际值相一致;利用该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给出了不同果实采摘强度下黄瓜植株生物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16次降水过程,利用厦门双偏振雷达的偏振参量资料及区域自动站小时雨强资料,统计分析不同降水强度下的偏振参量的值分布,并且对5种测雨方程的测雨效果及误差进行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Z_(DR)、K_(dp)只与粒子形状、取向和相态有关,随着雨强的增大,雨滴粒子增大,Z_h、Z_(DR)、K_(dp)总体趋势均是不断增大的,ρ_(hv)相差不大,基本在0.9以上;2)测雨方程R(Z_h)、R(Z_h,Z_(DR))的估测降水对实况降水严重低估,而方程R(K_(dp),Z_(DR))会高估实况降水,方程R(K_(dp))与R(Z_h,K_(dp),Z_(DR))的估测降水与实况降水最为接近;3)方程R(Z_h)、R(Z_h,Z_(DR))对小/中雨量级的降水估测效果较好,方程R(K_(dp))、R(K_(dp),Z_(DR))、R(Z_h,K_(dp),Z_(DR))对小/中雨量级及大雨量级的降水估测误差较大,而对暴雨以上量级降水的估测效果则有明显的改善,特别是方程R(K_(dp));4)从5种测雨方程的稳定性来看,在小/中雨量级的降水中测雨方程的稳定性均较差,而在大雨以上量级的降水中稳定性明显改善,其中方程R(Z_h)、R(Z_h,Z_(DR))更加稳定一些,但与其他3组方程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6.
根据柳州地区农业气象试验站近几年的水稻分期播种资料,在分析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过程的基础上,归纳出不同季节四种生长类型,较详细地描述了不同生长类型的特征及其气象原因,指出了本地区水稻适期播种的意义及生产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玉米作物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物系数曲线是估算作物生长季耗水量变化的重要参数。基于2013年4—9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田间水分试验和1994—2013年气象站观测资料,利用水量平衡法反求春玉米作物系数,分析生长季内的变化规律, 建立动态模拟方程,并与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分段直线法结果进行比较, 提出胁迫条件下作物系数的叶面积修正方法。结果表明:玉米作物系数随发育进程可用三项式曲线描述,变化趋势与产量水平无关, 但随产量增高而变幅增大;以出苗后相对积温为时间变量建立模拟方程效果较好,决定系数 (R2) 均在0.92以上;模拟计算出各站点最大 (1.30~1.48) 和平均 (0.831~0.919) 作物系数,与FAO分段直线法计算的典型值和区间值基本一致,生长中期平均相对误差为3.4%~7.2%;提出利用相对叶面积指数修正作物系数的计算方法;通过2014年实例检验,土壤水分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3%,相对误差小于15%的占95.8%。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观点,根据大量的田间试验及气象资料,对河南省黄淮平原中、低产地区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定量关系及其时空变化特点作了分析,并指出了小麦群体内部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垂直分布特征;群体中存在着一个对PAR的强烈削弱层,它随着小麦生育期的后延而升高。依该地区小麦干物质积累不同特点,作者提出了早播、适播、迟播和受冻害四种生长型。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冬小麦农业气象计算机模拟模型”(WWACSM),它由发育期、叶面积系数及光合生产三个一级子模式和若干个二级子模式组成:并结合河南省黄淮平原小麦生产实践,对其中某些子模式作了探索和改进,为进一步发展该地区小麦的商品生产提供了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考虑了生物因子(叶面积指数)和环境因子(太阳高度角、表层土壤湿度)影响的地表反照率α动态参数化方案对BATS1e模型进行改进,基于2008年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的通量、气象及生物因子的连续观测资料,研究α动态参数化对玉米农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通量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α动态参数化方案后,模型实现了地表反照率α的日、季动态模拟,模型效率系数提高0.65,误差明显减小,使陆气通量交换热力作用的模拟准确性有所提高,其中,净入射短波辐射模拟改进最为明显,全年改进量为81772 kJ/m2,占年总辐射的1.7%;表层土壤温度的年均改进量为0.62 K,多数月份的改进量在1 K以上.另外,模型改进实现了叶面积指数和植被覆盖度等决定下垫面性质各参数的动态变化,使各种通量交换过程更接近于实际,感热和潜热模拟的模型效率系数分别提高0.516和0.1,模拟值对实测值的解释能力在生长季分别提高6%和9%,大于非生长季.  相似文献   

20.

NCAR最新陆面模式(theCommunityLandModel3.0)可以模拟地表面物理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动态描述植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等过程以及影响植物的生理生长过程,是研究陆—气相互作用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