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绝大多数台站观测业务中普遍采用LE型电接风记录器(以下简称记录器)对风进行处理。由于该仪器采用电接原理、机械传递方式,因而故障率较高。经过维修、调试的记录器其整体性能是否达到良好状态,能否投入正式业务运行,关键取决于对仪器的运转试验结果。对记录器的运转试验方法,尚无明确规定。台站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只能靠人工短路法对维修、调试后的记录器的性能进行初步检查。检查风速记录机构和电路是否正常时,需要将联接记录器的短电缆插头上的B2与A9一次次短路,人工产生一个个风速记录信号;检查各风向记录机构和…  相似文献   

2.
电接风向风速器出现故障后,通常需要爬上风杆并与室内仪器结合逐个部件进行检查,这是多年来观测员为之棘手的问题,也是给检修人员带来很大麻烦的一项工作. 曲清地区气象处杨兆惠同志制作成“EL型电接风故障检查器”.该检查器电路设计合理,体积小,仅110×50×17mm~3,在室内操作,不到5分钟即可将全套电接风向风速器的八个主要部分(风速电机、风向接触器、风速内接点、瞬时风速指示电路、风向指示电路、风速充放电路、风向充放电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使用风力资源,根据上级指示,从1987年1月1日起,柯坪、拜城、阿拉尔气象站增加电接风记录器,对每日24小时风向和风速进行观测、记录、整理并上报报表. 使用中发现电接风记录器有不少问题,需引起台站注意,以保证风向风速记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电接风常见的故障和检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接风向风速计 (以下简称为“电接风” )用于记录风的行程 ,并每隔两分半钟记录一次瞬时风向。记录纸经过整理后 ,可得出任意十分钟的平均风速及其相应风向。它由感应器、指示器和记录器三部分组成 ,感应器安装在室外的杆子上 ,指示器和记录器则置于室内 ,并通过一根十二线电缆、二十线电缆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电接风广泛应用于气象、监测、环保、机场、航海等部门。现时 ,电接风是气象台站的主要观测仪器之一 ,每年撤换仪器的主要任务 ,检修台站有问题的电接风。现介绍一些常见的故障及其检修方法供台站参考。1 故障现象 :瞬时风速无指示…  相似文献   

5.
王永青 《气象》1988,14(7):56-56
一、引言 由于电接风仪器的故障,使台站风的自记记录中断,造成缺测。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简易的电接风故障检查调试仪。经实际使用证明:能通过人工转换或调节,对电接风仪的感应器、指示器和记录器进行故障检查和调试,保证了地面风记录满足三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台站现用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记录器的方位笔杆和风速笔杆,易产生挪位现象.经检查发现、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风向风速笔杆工作中笔尖压力调整螺钉松动而产生的.在各笔尖压力调整螺钉丝口接触处沾上一点橡皮泥.在长时间内既使笔尖压力处于适中  相似文献   

7.
李刚 《河南气象》2004,(1):48-48
过去本站是用EL电接风向风速仪观测和记录风向风速的,近两年改成了EN风数据仪以后,不少测站都发现容易漏记飑线现象。经分析发现,EN风数据仪记录风向风速是每一个定时正点和非定时正点打印一次风向风速,同EL电接风向风速仪比较,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它缺乏风向风速的连续记录,不能把风向风速随时问的变化完整地记录下来。当有飑线过境时,就很容易遗漏掉。但是,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诀窍,飑线漏记现象还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电接风”是气象部门不可缺少的气象仪器.它能自动记录每分钟的风向风速资料。目前台站使用的电接风都是70年代的气象仪器,在供电方面有它的缺点。本文谈谈改进后电接风交直流供电方式.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过去本站是用EL电接风向风速仪观测和记录风向风速的,近两年改成了EN风数据仪以后,不少测站都发现容易漏记飑线现象.经分析发现,EN风数据仪记录风向风速是每一个定时正点和非定时正点打印一次风向风速,同EL电接风向风速仪比较,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它缺乏风向风速的连续记录,不能把风向风速随时间的变化完整地记录下来.当有飑线过境时,就很容易遗漏掉.但是,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诀窍,飑线漏记现象还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0.
一、电接风向风速仪要配套使用我区绝大多数台站都配有新旧两套电接风向风速仪,个别站在不换感应器的情况下,两个指示器交替使用,这是不允许的.因感应器的风速发电机和指示器的风速电表在标准仪器的比较下配套检定的,通过可变电阻的调整使两者达到统一,故不能混用.风向风速记录器不存在这问题,记录器是靠风速凸轮转动80圈机械的表示风速,任何一个记录器都是80圈记录一次,因此可混用.  相似文献   

11.
魏新华  杨智涛 《黑龙江气象》2011,28(1):38+40-38,40
1引言 电接风向风速计(以下简称为"电接风")用于记录风的行程,并每隔2.5 min记录一次瞬时风向。记录纸经过整理后,可得出任意10 min的平均风速及其相应风向。它由感应器、指示器和记录器3部分组成,感应器安装在室外的风杆上,指示器和记录器则置于室内,并通过一根十二线电缆、  相似文献   

12.
台站推广应用的 EN 型测风数据处理仪,用 CMOS 微处理器、HR—8型计算机替代 EL型电接风的电器机械记录部分,增加瞬间风向风速的观测,基本满足台站对风资料观测的要求。但使用中一旦发生故障,其记录的资料可利用价值比 EL 型自记风的资料低得多,并不  相似文献   

13.
胡文超  孔令旺  祝小妮  薛万孝 《干旱气象》2009,27(2):168-171,176
电接风向风速仪自记记录的数字化工作是实施珍贵气象资料拯救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由甘肃省气象局和兰州大学联合承担的中国气象局新技术推广项目--"电接风向风速仪自记记录数字化处理系统开发"实现了对电接风向风速仪自记记录的计算机自动数字化处理.选取逐日电接风向风速仪自记记录,通过对人工挑取的定时和日最大风向、风速值与计算机自动数字化处理值进行比较,分析数字化处理系统的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处理系统对风向风速自记记录识别精度基本符合观测规范要求,同时对人工挑取值的时间订正方法做了一定的改进,系统也极大地提高了数字化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1 存在的问题。 不少县站因停电频繁或电压不稳都用干电池作电接风向风速计的电源。这种做法虽然记录在一定时间能保持平衡,但到了干电池快要用完时常引起风向风速漏跳或中断记录。 据初步统计:常年用干电池作电接风向风速计的电源引起的漏跳比交、直流浮接使用多出一倍,特别是直流电压低于10伏尤甚。其特点是:风向指示与记录器的风向风速自记三者  相似文献   

15.
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是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故障出现较多的仪器,也是很多观测员在仪器维修中较难掌握的一部分.笔者在工作中碰到这样一例:电接风指示器的风向风速都无指示,记录器的风向风速都不跳.经检查,故障出现在感应器与指示器相联接的12芯电缆线(埋在地沟的电缆线被老鼠咬  相似文献   

16.
宋林则  刘颖 《山西气象》1998,(3):41-41,48
风速记录机构是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的一个关键部件。它主要包括风速电磁铁、记录笔和凸轮等传动系统。本部件运行不正常,一般需做综合调试。实际工作中可按下列程序进行。(1)首先加9.0伏电压(a)将艹线插座A9与B2一次次(间隔为3秒钟以上)短路,衔铁应能...  相似文献   

17.
1问题 不久前,我站在维修房屋时将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以下简称电接风)的电缆线砸断。利用备份感应器以指南杆最近的方位块定为南作标准依次焊接12线插头,焊好后调试,风向指示偏差90度。查找原因,发现风向标的风向接点簧片(以下简称簧片)指向并不与风向标指向相同,而是偏右90度。第M次将指南杆偏右90度的方位块定为南作标准依次焊接12线插头,焊发后调试,风向指示正常。连接到使用的感应器后,又发生了风向指示偏差90度的现象,根据原理,反复检查测量,始终找不到问题所在。后来,偶然怀疑到仪器制造可能不统一…  相似文献   

18.
用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代替代EL型电接风向风速仪的指示器和记录器,避免了挑取电接风自记纸十分钟风向风速和最大风向风速主观性影响,删除两分钟风向风速观测的人为因素,风向风速实现完全定量观测。但使用中发现如下两种情况须注意: 报警风速是根据阵风风向风速设置,取样采用三秒钟平均风速;航危报报警风速为自动设置,采用当前风向风速即1秒钟风速;风速采样周期不同,报警风速与航危报报警风速有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版)为依据,结合人工整理风向自记纸方法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EL型电接风向风速自记纸数字化风向识别方法。文中对识别方法进行了介绍,包含风自记纸扫描图形的数字化精度和扫描分辨率、风向迹线自动跟踪提取、风向判断、人机交互等,并利用11个台站100张风自记纸对基于该识别方法研发的数字化软件进行了测试,风向识别正确率达97. 2%,表明该风向识别方法可以应用到EL型电接风自记纸数字化处理中。  相似文献   

20.
电接风故障检测与修理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用的地面常规仪器中,电接风担负着昼夜监测、记录风向、风速的任务。由于该仪器插头多,触点多,且其感应器,电缆常年露天工作,风吹沙打、日晒雨淋,使电接风故障率较高。在各种介绍检修电接风仪器故障的材料中,都有电路部分故障的检修方法和机械部分的调整方法,对电缆故障也有少量介绍.但对于一些远离盟市的艰苦台站来说,学过电接风仪器故障排除的维修人员很少,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就曾多次遇到这种情况,在实践中也走了许多弯路,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点滴体会进行总结、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