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龙江省气候季节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黑龙江省日平均气温资料对黑龙江省气候季节进行划分,并分析其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北部和东南部与俄罗斯交界地区属于无夏区,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属于四季分明区。黑龙江省春季起始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呈南早北晚分布;夏季起始时间(四季分明区)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夏季起始时间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呈南早北晚分布,东部地区呈南晚北早分布;秋季起始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全省呈北早南晚分布;冬季起始时间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呈北早南晚分布。黑龙江省春季平均长度为70 d,西部地区春季短,东部地区春季长;夏季平均长度(四季分明区)为32 d;秋季平均长度为59 d;冬季平均长度为214 d,北部地区冬季长,西南部地区冬季短。1961—2010年黑龙江省入春和入夏时间提前,入秋和入冬时间推迟;夏季长度明显延长,冬季长度明显缩短,非冬季长度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2.
利用乌鲁木齐地区5个气象站1959-2008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雷暴初终日、月平均、年平均、年频率特征并划分雷电防护分区.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地区年平均雷暴日为5.7~35.0 d,雷暴集中在5-8月,4月上旬开始出现雷暴,10月上旬雷暴结束,10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未出现过雷暴.雷暴日数在5-6月逐渐增多,7月达到峰...  相似文献   

3.
利用山东省惠民县气象局1988~2007年(抗虫棉1998~2007年,常规棉1988~1997年)观测资料,对温度和降水影响棉花早衰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5~7月平均气温和秋桃数呈明显负相关关系,5~7月平均气温越高,秋桃数越少,棉花早衰越严重;6月中旬至7月中旬降水偏少,干旱易形成老小苗,棉花发生早衰;8月中旬至9月上旬降水偏少、秋桃偏少,造成棉花早衰。从气象方面提出了抗虫棉早衰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4.
今年夏季(6—8月)我省的天气特点是:前期(6月—7月上旬)降水偏多,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伏天(7月中旬—8月中旬)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气温正常或稍偏高。辽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局部地区旱情严重,发生秋吊;后期(8月下旬)气温偏高,8月28—29日的大到暴雨使我省大部分地区旬降水偏多,辽南的旱情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5.
甘肃三种特色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与适生种植区划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田间试验,调研考察,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黄花菜、百合、啤酒大麦等特色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确定了3种特色作物的气候生态区划综合指标体系。即:黄花菜取4—8月上旬≥0℃积温、降水量、6—7月日照时数作主导指标及产量作辅助指标;百合选取年≥0℃积温、无霜冻期和花期至鳞茎膨大期(6月中旬至8月上旬)降水量作主导指标,平均产量作辅助指标;啤酒大麦选取年≥0℃积温、幼穗分化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灌桨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平均气温作主导指标,以及产量和品质作辅助指标。对3种特色作物分别进行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可种植和不宜种植共5级气候生态适生种植的区划,并提出提高气候生态资源利用途径,为种植基地建设、发展规模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桂西北(河池地区及其邻近县)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麓。季风气候明显,冬半年受大陆季风控制,降水量很少,气候干燥;夏半年受热带海洋季风影响,雨水充沛。5—8月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70%以上。平均雨季开始于5月中旬。但各年差异很大,最早在4月中旬开始,较晚的6月中旬,个别年份如1963年到7月11日才出现第一场暴雨,造成严重的初夏干旱。雨季开始期的早迟对工农业生产影响很大,故做好雨季开始期预报服务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作物长势遥感监测的评价指标,利用2000—2012年吉林省EOS/MODIS数据,采用NDVI旬最大值法,结合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对主要产粮区作物生长季旱田和水田的NDVI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2年吉林省作物生长季农作物的NDVI随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有明显的变化,水田和旱田两种作物的NDVI时间变化均呈单峰型;吉林省不同区域的NDVI变化趋势一致,5月上旬至6月上旬,NDVI呈缓慢增加的趋势;6月中旬至7月上旬,NDVI迅速增加;7月中旬至8月上旬,NDVI增加缓慢;8月中旬开始,NDVI开始下降。6月中旬开始,吉林省中部地区旱田NDVI明显高于西部地区,NDVI增长速率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达到峰值的时间中部地区也早于西部地区。吉林省水田NDVI变化中西部地区差异较小,均在8月上旬达到峰值,植被指数时间变化与吉林省作物生长发育进程相吻合。吉林省中西部地区作物的NDVI与气温和降水均呈正相关,气温和降水对NDVI的影响有明显滞后效应,且气温的影响大于降水。  相似文献   

8.
任律  毛燕军 《浙江气象》2010,31(4):45-46
浙江省2010年夏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7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南海夏季风持续偏弱,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偏西。2010年6月上、中旬受华南雨带影响,降水量南多北少;入、出梅均偏迟;7月下旬至8月出现持续高温。浙西南的强降水、夏季高温以及雷电等灾害性天气均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及供电、交通、农业等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9.
1978年长江中下游夏季大旱的天气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以平 《气象》1979,5(2):16-19
1978年6—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范围持续干旱,是解放后罕见的,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 6月,长江中下游虽然大面积雨量偏少,但尚未出现大范围的明显干旱,到6月底则旱象露头。7月上半月又基本无雨,旱象发展,沪、苏、浙、皖、赣、鄂、湘、闽旱情严重。7月中旬后期,虽然部分地区降了雨,旱情有所缓和,但因前期长时间的高温少雨,大部地区旱情远未解除。从6月到7月中旬总降水量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夏季(6—8月)青海省气候特点是:气温持续偏高、创历史同期最高极值,降水总体偏少,日照总体偏多。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6月上、下旬及8月上、中旬,东部农业区少数地区出现四次高温热害天气;6月上旬,农业区大部、柴达木盆地大部出现较强晚霜冻,农作物受灾严重;6月上旬,冷湖出现强沙尘暴天气;6月中旬、7月,全省出现三次局部连阴雨天气;全省强对流天气频发,暴雨洪涝灾害造成  相似文献   

11.
受东亚大气环流异常影响,1998年从5月中旬末开始,内蒙古自西向东先后进入汛期,汛期开始较往年提前近1个月,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汛情十分严峻。基于全区各台站历年汛期降水数据的统计分析和1998年降水的时空分布情况及其与历年的比较分析,今年的汛期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1)5月中旬末至下旬,我区西部降大-暴雨,发生洪灾;(2)6月中旬至7月中旬,我区大部普降中-大雨、局部暴雨,中部发生洪涝灾害;(3)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东部多次降大-暴雨,洪涝灾害异常严重;(4)8月下旬全区降雨渐少,汛情日缓。  相似文献   

12.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振荡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毕慕莹 《气象学报》1989,47(4):457-475
本文用1965年,1976—1985年夏季(6—8月)500hPa逐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展开讨论了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振荡特征。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要存在15—20d以及10d左右的振荡周期,它们一般都是从西太平洋的东部(180°E)向西部(110°E)传播的,其速度为5—7long./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10d以下的短周期振荡一般自西(110°E)向东(180°E)传播。其东西部的振荡呈反位相。15—20d周期的振荡能量主要集中在西太平洋东、中部(150—170°E),而10d左右周期的振荡能量主要集中在西太平洋的西部(120一140°E)。一般6月下旬至7月中旬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低振荡能量期,而7月中旬以后有一段高振荡能量期。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0—2017年韶关烟叶产量和相应时段烟叶大田期气象要素,分析了韶关烟叶种植区的气候特征,找到了影响气象产量的关键性因子,并对烟叶生长的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叶种植,3—4月需要防范低温冷害天气,6—7月需注意高温天气和及时排水防涝;5月中旬夜间降水、7月上旬气温与烟叶气象产量呈显著正相关,4月中至下旬最低气温、5月中旬日照、6月上至中旬最高气温、7月上至中旬白天降水与烟叶气象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冰雹对烟叶的灾害影响最大,可增加人工防雹投入。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四川省南充市1989—2018年气象观测资料和水稻单产数据,分析5月上旬至8月下旬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与水稻单产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基于气象因子的水稻产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5月下旬降水量、6月中旬平均气温、7月下旬日照时数、8月下旬日照时数和降水量与气象产量显著相关,建立南充水稻产量预报模型,回代检验准确度平均达95.4%,预报准确度达91.2%,2019年模型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我省自入春以来至5月上旬,持续高温少雨,全省出现大面积的干旱。5月中旬至6月上旬,全省转入低温多雨,旱情得以解除。但自6月中旬至7月末,全省又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形成了异常的干旱灾害,全省受灾面积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受灾程度之严重,为建国以来所罕见。本文分析了1997年6月中旬~7月下旬的气候概况、气候特点、干旱严重程度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16月中旬~7月下旬的气候概况1.1气温6月中旬~7月下旬,全省平均气温为24.2℃,比常年高3.l℃。从全省分布看,白城地区、松原地区、四平地区大部和农安、辽源为25.0~26.2℃…  相似文献   

16.
安阳市的暴雨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且年际变化大.造成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冷式切变、暖式切变与台风及西南涡.通过对1963~1987年25年历史天气图普查,找出了暴雨基本模式,确定了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7.
2019年夏季(6—8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中高纬度西风带呈4波型分布,欧亚大陆为“两槽一脊”的环流型。6月,我国北方海域多入海气旋和海雾,7—8月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偏东、偏南,不利于热带气旋生成。我国近海有10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热带气旋过程大风有6次,2次由入海温带气旋造成,另外2次过程主要由雷暴大风引起;出现了14次明显的海雾过程,其中6月出现7次,7月出现4次,8月出现3次;发生13次2 m以上的大浪过程,6月出现4次,7月出现5次,8月出现4次。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0个热带气旋命名,比常年平均偏少1个;其他各大洋共有14个命名热带气旋生成,分别为:北大西洋4个、东太平洋9个、北印度洋1个。  相似文献   

18.
使用黑龙江省林业生态监测站网的可燃物数据,分析了大小兴安岭林下可燃物含水量,得出结论:大兴安岭林下地被物含水量最低值出现在5月上旬,小兴安岭在5月中旬。0—10 cm地层含水量大兴安岭7月上旬最低,小兴安岭6月上旬最低。10—20 cm和20—30 cm地层含水量4月中下旬较高, 5月下旬-6月上旬和8月下旬-9月下旬较低。腐蚀层含水量5月和8月中旬最低。腐蚀层含水量最高,其次是地被物,地下各层越深含水量越低。  相似文献   

19.
利用我国测站的降水资料、卫星测得的OLR和高云量资料、SST和137°E次表层海温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夏季风的爆发和北进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西太平洋热状态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当春季热带西太平洋处于暖状态,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强,在这种情况下,南海上空对流层下层有气旋性距平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从而使得南海夏季风爆发早;并且,当夏季热带西太平洋也处于暖状态,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也很强,在这种情况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时,在6月中旬和7月初存在明显的突跳,从而使得东亚季风雨带在6月中旬明显由华南北跳到江淮流域,并于7月初由江淮流域北跳到黄河流域、华北和东北地区.这将引起江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夏季风降水偏少,并往往发生干旱,而黄河流域、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夏季降水正常或偏多.相反,当春季热带西太平洋处于冷状态,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弱,在这种情况下,南海上空对流层下层有反气旋性距平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从而使得南海夏季风爆发晚;并且,当夏季热带西太平洋也处于冷状态,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也很弱,在这种情况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时,在6月中旬或7月初向北突跳并不明显,而是以渐进式向北移动,从而使得东亚季风雨带一直维持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这将引起此两流域夏季风降水偏多,并往往发生洪涝,而黄河流域、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夏季降水偏少,发生干旱.作者还从非线性多平衡态动力理论说明了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强弱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时以突跳或渐进式向北移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气和植被生态及土壤系统水文过程相互作用的一些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我国测站的降水资料、卫星测得的OLR和高云量资料、SST和137°E次表层海温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夏季风的爆发和北进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西太平洋热状态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当春季热带西太平洋处于暖状态,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强,在这种情况下,南海上空对流层下层有气旋性距平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从而使得南海夏季风爆发早;并且,当夏季热带西太平洋也处于暖状态,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也很强,在这种情况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时,在6月中旬和7月初存在明显的突跳,从而使得东亚季风雨带在6月中旬明显由华南北跳到江淮流域,并于7月初由江淮流域北跳到黄河流域、华北和东北地区.这将引起江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夏季风降水偏少,并往往发生干旱,而黄河流域、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夏季降水正常或偏多.相反,当春季热带西太平洋处于冷状态,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弱,在这种情况下,南海上空对流层下层有反气旋性距平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从而使得南海夏季风爆发晚;并且,当夏季热带西太平洋也处于冷状态,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也很弱,在这种情况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时,在6月中旬或7月初向北突跳并不明显,而是以渐进式向北移动,从而使得东亚季风雨带一直维持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这将引起此两流域夏季风降水偏多,并往往发生洪涝,而黄河流域、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夏季降水偏少,发生干旱.作者还从非线性多平衡态动力理论说明了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强弱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时以突跳或渐进式向北移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