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旱育抛秧高产特征及其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996、1997年的分期播种田间试验资料,建立进育抛秧发育期模型和产量构成因子模型,包括茎蘖动态模型、千粒重增长模型,每穗实粒数模型,分析高产特征及机制。结果指出,水稻抛秧移栽与手插移栽相比,移栽迟滞期短,群体茎蘖2数粳稻高16%,汕稻高23%;千粒重,粳稻低1%,灿稻高9%;每穗实数无区别;部产量,粳稻高16%,灿稻高9%。抛栽秧苗随机均匀分布,入土深度较浅,从而营造了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了产  相似文献   

2.
郑州地区冬小麦产量构成要素的回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1980—2006年冬小麦发育期、千粒重和穗粒数以及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影响千粒重和穗粒数的显著时段和关键因子,建立了千粒重和穗粒数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与千粒重相关显著的时段、关键因子是抽穗后15~19 d和29~33 d的温度以及9~13 d的日照;有利于获得较高千粒重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8.8~22.8℃,日平均气温上限为29.5℃;与穗粒数相关显著的时段、关键因子是返青后21~25 d的温度。相关显著时段的气候要素对千粒重和穗粒数具有较强的指示作用,可以较好地预测千粒重和穗粒数,为进行产量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冬小麦理论产量由单位面积有效茎、穗粒数和千粒重求积的农学原理,结合冬小麦生长季气温、日照和水分适宜度的计算模型,在河南省选择5个代表站点,利用1995-2013年冬小麦生长季的逐旬气象要素,构建了气温、日照、降水和土壤水分适宜度序列,分别建立了各代表站点产量要素的变化率或距平百分率的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有效茎与气象条件的直接相关性不显著,但株成穗数的变化率与气温和水分适宜度的相关性较好,千粒重距平与土壤水分适宜度的相关性显著,穗粒数与气象因子适宜度的相关性小。除穗粒数变化率预报模型外,构建的株成穗数变化率及千粒重距平的动态预报模型显著性水平均较高。模型可从4月1日起,逐旬预报各产量要素值,各代表站点对株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预报回代检验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0.4%、88.5%和94.0%,5月上旬以后对理论产量的预报平均准确率为93.3%。利用2014年资料进行外推检验,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预报准确率均在92.0%以上。因此基于主要气候因子适宜度与农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可实现产量动态预报,预报准确率基本满足业务服务需求,但模型对产量的丰歉趋势预报准确率仍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地小麦单产水平提高很快,但稳产性较差。从历年构成小麦产量三要素的被动情况分析,无论低产或高产,无论什么品种,年际间穗数的差异均比每穗粒数或粒重的差异大(表一、二)。由此可见,穗数是保证稳产高产的主导因子。本文根据镇江市一九七六至一九八三年各县三麦大面积生产的苗情及主要气象资料,从产量构成状况、茎蘖动态入手,着重分析气象条件对穗数的影响,为改善栽培措施,增加穗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据巴彦淖尔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对全市900多个小麦样本进行实测,大部分地区小麦减产,其中,667m^2穗数有所增加,而穗粒数和千粒重普遍降低;市气象局实测小麦产量也有明显下降,其中,千粒重和穗粒数也有不同程度下降。通过对同期气象资料分析,影响小麦产量下降的气象条件主要是:1.潮塌严重,播种期推迟,根系受制,抗逆性减弱,全生育期缩短;2.幼穗分化期温度偏高,日照过长,缩短了幼穗分化期,减少了穗粒数;3.灌浆期蒸发较弱。光照不足.灌浆速度大幅度降低,减少了灌浆量,造成千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6.
小麦越冬冻害的后效及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冻麦苗发育推迟,株高降低,穗粒数增加,千粒重下降,亩穗数减少.受冻麦田减产程度主要受亩穗数减少影响.死茎率、亩穗数、亩产量与死株率呈极显著相关.故用死株率把麦田冻害程度分为4级.  相似文献   

7.
根据1981-1991年11年小麦生长情况,我省各地小麦亩穗数和穗粒数年际变化不大,二要素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千粒重年际变幅大,最高的1989年全省平均为37.1克/千粒,1991年只有30.5克/千粒。千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5月份小麦灌浆期的阴雨寡照、青枯、干热风等气象灾害的出现,影响小麦灌浆,导致千粒重下降而减产。选育早熟品种,可避开5月下旬的气象灾害对小麦灌浆的危害;中后期在叶面上喷施磷酸二氢钾可防御干热风和青枯危害。  相似文献   

8.
2018年在黑龙江省庆安县选用寒地水稻龙粳31品种进行淹水试验,在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分别设定3个淹水深度(1/3株高、2/3株高、3/3株高)、2个淹水历时(3 d、7 d)共12个淹水处理,测定淹水前后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及收获后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等。结果表明:水稻淹水后,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平均增长量基本高于同时期对照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适度的淹涝胁迫对水稻植株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拔节孕穗期各项与对照组相比的增长程度均低于抽穗开花期;不同淹涝胁迫均导致水稻减产,拔节孕穗期全淹没7 d减产最严重,穗结实粒数仅55粒,千粒重16.9 g,远低于对照,减产率高达70%,抽穗开花期全淹没7 d减产也较严重,穗结实粒数为71粒,千粒重略低,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最少,为2.83×106穗,减产率达57%;淹水深度1/3 h、2/3 h、3/3 h处理的平均减产率依次为16%、18%、48%,淹水持续3 d、7 d的平均减产率分别为21%、33%,可见随着淹水深度加深、淹水历时加长,水稻减产幅度加大;淹涝胁迫条件下,拔节孕穗期水稻产量的下降幅度大于抽穗开花期,导致两个发育期减产的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分别为穗结实粒数、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9.
雁伍 《气象》1978,4(9):32-34
水稻的产量结构是由每亩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所组成。这些产量结构因素的优劣,是根据作物自身的生育规律,在不同发育阶段遇到不同的外界环境条件而先后形成的。在三熟制栽培条件下水稻的丰产性状,穗数是决定的首要因素,在这个多穗的基础上,培养大穗多粒和提高粒重,是高产更高产的关键。 在论述水稻丰产性状诸因素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之  相似文献   

10.
程延年 《气象》1992,18(12):44-46
通过田间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温度和日照条件对北京郊区冬小麦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积温和单棱到护颖分化期间的天数、温度、日照时数与冬小麦粒数密切相关,穗分化前期是决定粒数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采用秩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对濮阳县气候与冬小麦产量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前的日照时数、越冬期的平均气温和大于O℃的积温、拔节~孕穗期的降水、孕穗期的日数和抽穗期的日数对亩穗数影响较大;返青至孕穗期的日数对穗粒数影响明显;千粒重则和开花期至成熟期间的平均日较差相关较好.  相似文献   

12.
积温对冬小麦茎、叶及生物学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江苏省三麦气象研究协作组九个试验点1982—1983、1983—1984两个年度的田间试验资料,在建立叶龄和有效积温模式的基础上得出冬小麦济南13号和扬麦4号每生长一片叶片需有效积温85.5℃和81.8℃。分析了小麦单株不同蘖序的出生和出苗后积温的关系为三次抛物线;对不同地区的小麦茎蘖消长与积温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每亩总茎蘖数积温模式;探讨了不同蘖序的分蘖对产量的贡献及不同时期的分蘖成穗特征。讨论了积温对叶、茎和生物学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江汉平原阴湿天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汉平原小麦过度发展的状况,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阴湿天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是阴湿天气危及到小麦产量构成(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考虑到江汉平原历年多阴雨寡照,尚且不能对其进行人工控制,因此建议大量减少小麦在江汉平原的种植面积,变种植小麦为优质油菜,并与优质稻、棉实行连作或套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了不同播期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播期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氮的质量分数,分析不同播期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Ⅰ期为两优培九和6两优9386最适宜播期,Ⅱ期为Ⅱ优084最适宜播期.播期对水稻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有影响,尤其是对两优培九的结实率、6两优9386的每穗粒数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南方气候资源、合理安排播栽播期、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西平县1995年气象条件对小麦产量三要素(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为今后小麦应变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江苏省冬小麦多点分期播种田间试验资料,采用阶乘模式的方法,考虑到生物学因子、气象因子、土壤肥力因子和农业技术因子,按照冬小麦分蘖成穗的生育进程,在完成单株茎蘖动态模拟的基础上,分阶段的模拟群体茎蘖动态及其成穗率。  相似文献   

17.
运用表型、遗传型的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以及通经分析,研究了来自不同生态型的13个品种的七个主要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穗粒重、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三个性状,无论表型或遗传型,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不孕小穗率为负;株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直接效应为负,但通过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的间接正效应而表现出综合效应为正。这表明在小麦的高产育种中,通过选择高的穗粒重、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提高小穗结实率,并注意株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协调来提高单株产量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孙培良  李娟 《山东气象》2004,24(Z1):16-17
冬小麦适时播种与否,直接影响到产量的高低。分析冬小麦产量构成要素与冬小麦播种期的相关关系得知,气温是决定冬小麦播种期的主要因子。凡在适宜气温期内播种的冬小麦穗粒数最多且穗粒重最大,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冬小麦的穗粒数和穗粒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南阳市1982 ̄1995年14年的小麦生长状况与产量的分析,千粒重是影响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亩穗数和穗粒数与千粒重关系不明显,产量三要素均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选育优良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中后期麦田管理是争取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江汉平原小麦过度发展的状况,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阴温天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是阴温天气危及到小麦产量构成(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考虑到江汉平原历年多阴雨寡照,尚且不能对其进行人工控制,因此建议大量减少小麦江汉平原的种植面积,变种植小麦小优质油菜,并与优质稻、棉实行连作或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