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 促进气象监测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依法保护好气象探测环境对促进气象探测基本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和连续性的重大意义;分析了青海省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联系目前各地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的现实,结合全国16起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执法案例,对现阶段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中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了思考。文章指出,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行政执法过程中,一要将行政监督和行政指导作为主要执法方式,二要有效发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调解作用,三要将行政合同作为主要的参照结案模式,四要正确对待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3.
1 我们作为气象探测的主人 ,应该带头保护气象探测环境气象观测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 ,气象探测环境的破坏 ,使气象资料失去“三性”,这直接影响着气象产品的质量 ,影响着我们气象部门的社会声誉 ,更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经济效益。各级气象台站的基础建设等行为必须严格执行《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上级气象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下级气象台站的监督力度 ,将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我们自己为保护气象探测环境起表率作用 ,才能有效地制止他人或其他单位破坏气象探测环境。2 加强宣传 ,使气象工作尽快、真正地纳入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重点介绍了"气象台站探测环境评估绘图软件"项目建设依据和目标、建设思路和原则、建设内容和实现的功能。"气象台站探测环境评估绘图软件"是一个集成气象部门地面、高空台站各类探测环境绘图方法,同时具有探测环境评价、评估功能的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119个气象台站探测环境调查评估结果的分析,指出了影响气象台站探测环境的主要原因,对探测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气象探测环境遭受严重影响和破坏,已威胁到气象探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为此,根据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调查评估方法,以甘肃省为例,对影响地面气象台站探测环境的设施现状、变化趋势及破坏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全省地面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评为"优"的占12.3%、"良"的占42.1%、"差"的仅占8.6%,且"差"的均为一般站,基本站无"优",表明基准站探测环境整体较好。各评估项目中周边建筑物或植物、日出和日没仰角3项得分率低,基准站的各评估项目得分率较高。全省超标障碍物的平均遮挡率为53.1%,主要受站外障碍物遮挡影响,其中基准站障碍物遮挡最小,基本站最大。全省地面气象观测站站址迁移率为67.9%,一般站自建站至今未迁移的占比最高,2008年至今90%以上的迁站主要因探测环境破坏和城市规划建设影响。遏制这种局面需要建立探测环境分类保护机制,对可能影响探测环境的建设项目纳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并联审批程序,建立国家级气象站探测环境评估和管理系统,从技术、管理上实现全省站点探测环境的动态评估和自动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气象探测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良好的气象探测环境,才能获取优质的气象探测信息。近几十年来,城市化带来的城市建筑面积猛增和城市建设用地增加,致使气象探测环境频频遭受破坏,严重影响了气象探测资料的准确性、代表性和比较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简述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的历史沿革和法律依据。以实例分析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统计得出气象探测环境遭破坏主要由于周围建筑物超过《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限制的高度,其原因来自于气象部门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当地政府的土地开发利益使得房地产建设迅猛发展,不可遏制;气象部门内部的办公、业务用房建设标准以及气象观测站新站址选择模式,使得选址困难和频繁被迁站。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气象探测环境也应从气象部门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入手,气象部门内部需要确立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建立气象探测环境的分类保护机制;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同时充分应用行政干预;顺应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周全应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问题;对被迫搬迁的气象观测站,选择新址时应将探测环境保护需求放在首位;同时新站址的建设布局可以采用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国家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办法(1995年3月24日成都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1995年4月26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气象台站探测环境的保护,促进气象事业的发展,根据《中...  相似文献   

9.
气象探测环境遭破坏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迅速扩大,我区部分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气象数据的采集及预测预报工作,也给长期积累的气象探测信息的准确性、代表性和连续性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本文主要通过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中国西南三省气象台站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现状入手,结合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Arduino开发平台和MQ-8氢气传感器搭建硬件电路,同时用Arduino语言在开发平台实现MQ-8氢气传感器的实时监测,当气象台站高空气象探测业务场所出现氢气泄露事故时,发出声光报警,提示氢气生产和应用人员启动应急预案,保障气象台站高空气象探测业务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日照、风、温度、云、能、天等观测项目的历史数据变化特点分析得出:由于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连南地面观测环境受到破坏致使本站日照偏少、风向趋于单一、风速偏小,温度偏高,对云、能、天的观测也有严重影响,使得所获得的观测资料不能充分体现当地气候特点,失去了"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进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才能使获得的气象要素数据准确有效,为气象科研提供基础数据保证.  相似文献   

13.
马祖胜  马强 《广东气象》2010,32(2):61-62
分析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介绍几种障碍物的测量方法,推算出观测场有效保护距离,从而为保护气象探测环境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4.
冯慧  曹梅  周林  张彬 《陕西气象》2015,(1):18-21
为全面掌握和科学评估陕西省地面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现状,2013年按照地面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调查评估方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探测环境评估工作。由于城乡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全省地面站探测环境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各级气象部门应高度重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建立探测环境分类保护措施。在做好气象探测环境长期保护专项规划工作的同时,科学有序地做好迁站工作。  相似文献   

15.
马祖胜  吴志坚  马强 《广东气象》2011,33(4):63+66-63,66
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介绍台站视频系统日常维护和管理的方法,为确保视频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及时、准确获取台站周边的探测环境变化,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1引言近几年,随着东丰县西城区城市规划发展,东丰DYYZⅡ型自动气象站(以下简称自动站)探测环境日益遭到破坏,为保证气象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依据《气象探测环境与设施保护办法》,东丰站于2012年1月1日迁至远离市区的拉拉河镇增幅村一组,由于周边环境比较空旷,特别在汛期雷暴多发季节,大小雷击故障次数较迁站前明显增加。本文针对2012年6月4日自动站雷击故障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一些维修理论和针  相似文献   

17.
翟贵明  康建萍  郝新  李业民 《气象》2004,30(5):54-55
随着我国大气探测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山东省先后有近40个气象台站安装了自动气象站并投入业务运行,其他台站的自动气象站也正在建设中,并将最终取代人工地面观测站成为正式气象记录。因此对自动站与人工站资料的对比分析,并通过分析了解  相似文献   

18.
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对所获取气象资料的“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连续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城市的发展,探测环境的保护历来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颁布实施前,探测环境的保护依据的是气象部门的规章规范和技术规定,或当地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性文件,这些规章或政府文件没有法律渊源,依据它们开展的工作只是一种管理行为,不具备“依法行政”的强制力。  相似文献   

19.
定量分析气象台站周边的人工建筑面积比例,有助于客观揭示人工环境对观测数据的影响.基于Windows平台,利用梯度增强、高通滤波、二值化、形态学等图像处理方法开发了对卫星遥感图像中人工建筑的识别及其面积比例的计算软件,为气象探测环境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该软件已经用于处理数百个气象台站不同尺度的卫星遥感图像,软件运行稳定,操作方便,可移植性强,相对于人工统计方式效果良好.介绍了所用图像处理方法的原理及软件实现的流程和功能,总结了参数设置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中重放球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重放球的定义,分析造成探空重放球的原因,提出为减少或避免重放球应采取的措施,为各高空气象台站提高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