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象科技》1975,(6):44-46
在防雹作业中,为了集中火力,不失战机地轰击冰雹云,我们将空炸炮弹的点火发射改为撞击发射,提高了发射速度。又在发射药(黑火药)内,混合一部分无烟火药(硝化棉),提高了发射高度。工艺定型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象科技》1977,(3):26-26
土炮弹的弹壳是用黄胶泥压制成的。为了提高泥壳的抗压力,我们将压成的胶泥壳阴干后,请本地砖窑代烧成砖弹壳。这样处理后,提高了弹壳的抗压力,而每个成本只增加五分钱。用烧制弹壳装配的炮弹,发射药盒由原来的85克增加到130克(最大可用170克),发射高度由原来的500米左右增加到1,000米左右,又由于弹壳坚固,引爆药可以适当减少,导火索可以适当延长,瞎火、炸膛都大大减少;而烧成的弹壳厚度也有所减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1976,(3):5-6
我们针对礼花炮弹存在的膛炸、瞎火及返潮问题,改进了礼花炮弹的结构、工艺及材料保管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膛炸问题我们发现膛炸问题与很多因素有关:(1)黑火药有一个很大缺点就是吸湿性强,受潮后即使晾干威力  相似文献   

4.
《气象科技》1976,(3):29-29
目前苏联防雹作业中,除了使用火箭外,还应用防雹炮弹“埃布鲁斯-2”。60年代到现在,在中亚、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等地仍广为使用。这种炮弹口径为100毫米,弹头是铸铁的,底部呈半球形。为了保证炮弹发射时的稳定,弹头下部装有导环。试剂筒(内装75克碘化银或碘化铅或235克氯化钠)放在弹头的中部,筒的周围是炸药。弹头的顶部安有一种DB-32专门定时引信,可使炮弹在飞行途中的预定时间爆炸撒出试剂。在-10℃情况下,每发炮弹能产生10~(13)—10~(15)个活性核。由于采用高能炸药和薄的铸  相似文献   

5.
杨维林 《气象》1984,10(3):33-33
我国自七十年代初期以来,将碘化银37高炮弹,用于人工降雨和消雹作业,为减轻农业灾害,促进农业增产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使用这种人工降雨炮弹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使用的催化剂——碘化银较多(每发炮弹内装4—6克),因而白银耗费量较大;二是爆炸后弹尾部碎片较大(最大的单块约重200克),落地时影响人畜和房屋的安全。 有关工厂从1978年开始,在科研单位和使用部门的密切配合协助下,经过几年努力,研制成功了“83型人工消雹催雨弹”。该弹的特点是: 1.每发炮弹只用1克碘化银装于上下炸药柱中间,其成核率和产生的冰晶数不低于旧炮弹,甚至还有所增加。 2.采用已定型投产的37高炮大威力弹作为催化剂的运载体,炸药量较旧弹增加90%,综合爆炸威力增大80%以上,作用空域广并能提高消雹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省用于人工增雨防雹的高炮数量已发展到250多门,用弹量也成几倍的增加,已发展成初具规模的高炮群。随着作业规模的扩大和用弹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少数未爆炸的炮弹,原因多出在炮弹引信上。人工增雨专用炮弹引信的安全性是可靠的,其前提条件是按规定搬运、操作和储藏炮弹;如果违章搬运、操作和储藏炮弹,炮弹引信又是不安全的。为充分说明以上问题,本文分析了引信的构造和各部件动作。1 引信的构造引信由5部分构成:①引信体;②着发装置———由击针、雷管、雷管座、耳轴、凹型体组成;③自炸装置———由击针、…  相似文献   

7.
俞香仁 《气象》1977,3(9):16-16
在人工降雨的高炮作业中,气象员根据不同的云况、仰角和引信,要求高炮炮手按一定弹距发射炮弹,一般为每隔300、400或500米打一发。而炮手在作业中,足有密位数(即把炮管旋转一周分为6,000个密位  相似文献   

8.
今年我省飞机、高炮人工降雨工作自7月21日开始,于8月30日圆满结束。飞机共作业降雨18架次,飞经7个地区37个县,累计作业面积7万4千平方公里,全省7个县(市)开展了高炮人工降雨,发射碘化银炮弹2000多发,作业35次。今年飞机,高炮降雨都取得了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流云,特别是强对流云就其生成条件和类型的不同,有的是输对称结构,有的是非轴对称结构。但无论对哪种结构的对流云进行人工影响作业时,每次都以不同射击组合形式发射几十发至上百发炮弹.这些炮弹在空中爆炸后就会形成众多的点源,而且每个点源在环境风场和湍流场的影响下互不干涉地扩散,这样在它们扩散的空间范围内必然会形成叠加的催化剂浓度场,但是高炮发射炮弹的射击组合有多种形式,本文仅在作轴对称对流云中点源爆炸催化剂扩散的基础上来探讨高炮以前倾梯度射击组合形式发射时多点源产生的催化剂叠加浓度场的计算方法,初步得到了对流云中点源的扩散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防雹增雨炮弹(简称炮弹)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炮弹滞留在膛内的故障现象、原因、排除方法和避免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而为专业技术人员在今后工作中遇到或排除此类故障时,避免伤亡事故再次发生起到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