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应用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和常规天气资料,对2006年7月13日发生在太原市阳曲县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强度场与速度场和PPI资料作VCS分析,可见“三体散射”回波、旁瓣回波在PPI上体现的“尖端回波”,VCS图上高悬的强回波和旁瓣回波。将虚假回波作为识别冰雹云的指标,对临近预报、防雹预警服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22年6月16日,一次多单体强对流天气影响太原及周边地区。利用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着重对冰雹云在其强度PPI、速度PPI、距离高度显示RHI上的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利用垂直液态含水量分析了冰雹云增长的定量和定性的特征。通过分析总结出了冰雹云回波所具有的一般特点。2003年的汛期马上就要到来,这些分析结果,将为今后判别冰雹云和人工消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以及对应天气形势和地面实况,分析了2005年吉林省一次冷涡条件下冰雹云的回波顶高、强度、出现的时段、性质、风场结构等参数特征和演变规律,得出冰雹云演变的一些规律,从宏观上为该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次冰雹天气成因及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象单收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6年4月23日发生在兵团农六师境内一次冰雹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日北疆地区的气压分布有利于冷空气入侵,充足的水汽、下垫面的快速增温以及局地的气流辐合为对流云的形成提供了热力和动力条件,雷达回波径向速度场中的垂直风切变也有利于强对流云的产生和维持。这些结论对今后的强对流天气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历史天气图资料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近几年的冰雹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达回波基本反射率、回波顶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参量的跃增反映了冰雹云内物理特征量的短时急骤变化而形成冰雹的特点,在防雹工作中,利用冰雹云的目测结合雷达回波的形态识别和特征参量进行冰雹云的识别,可使防雹作业指挥能得到准确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5年5月30日庆阳市区域性冰雹天气西峰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的分析,得到了冰雹云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强度回波、速度回波和物理量产品中的特征,揭示了这次区域性冰雹是低涡底部切变线造成的,庆阳市区的特大冰雹并不是带状冰雹云系移动到当地产生的,而是飑线移动中在庆阳市区产生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一次弱对流天气降雹成灾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疆玛河流域一次冰雹天气雷达资料及地面实况资料的分析,研究弱对流云降雹的雷达反射率因子与径向速度场的回波特征,进一步探讨弱对流云降雹与0℃层高度较低及垂直风切变的关系:弱对流天气当日零度层高度值可作为分析弱冰雹云的依据;高低空风速的差异形成的风切变造成的动压力产生垂直加速度,使对流运动得到加强和维持,也是此次降雹的动力机制。分析此次天气,揭示了新疆玛河流域弱对流云降雹天气过程生消的一些重要特征和变化,对雹云的识别和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甘肃罕见冰雹天气过程个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2005年5月30日甘肃区域性罕见冰雹天气过程,结合天气实况、环流形势以及环境场特征,利用卫星云图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分析了这次强冰雹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云图和雷达回波演变过程,得到了冰雹云在雷达强度回波、速度回波和卫星云图中的特征,揭示了这次强冰雹不是带状冰雹云系移到本地产生的,而是发展成中口尺度(MβCS)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的。同时,得出了一些做好冰雹预报预警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唐山地区冰雹气候特征与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唐山市11个气象台站1974—2009年冰雹观测资料和1999—2009年冰雹日的高空观测资料及2006 2009年的冰雹云多普勒雷达资料,详细分析并归纳了唐山市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气候特征和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的识别特征,并分析了冰雹日数的突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唐山冰雹主要发生在北部山区、半山区。20世纪80年代是冰雹高发期,90年代以后逐渐减少;冰雹日数于90年代初期发生显著突变,突变后冰雹日数明显减少。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区域中,强烈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将有利于冰雹天气的产生。降雹的0℃层平均高度为3.4 km,-20℃层平均高度为6.3 km。唐山冰雹云回波中心强度大多大于60 dBz,垂直结构都为倾斜回波,回波顶(ET)都在8 km以上,垂直累积液态水大部分在25 kg·m~(-2)以上,基本径向速度图上表现辐合特征。  相似文献   

10.
黔西南州冰雹与暴雨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兴义新一代天气雷达运行两年来,观测到多次冰雹、暴雨天气过程,对其中几次典型个例作分析得出兴义地区冰雹与暴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冰雹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快,而暴雨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缓慢;冰雹回波强中心高度高,达8Km以上,暴雨回波强中心高度在7Km以下;通过对回波径向速度图的分析,可以得出冰雹与暴雨的动力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CINRAD/CC雷达资料对2009~2012年34个冰雹天气个例进行了分析,统计归纳出南疆阿克苏冰雹天气发生前的环境条件和雹云雷达回波判识指标。结果表明:冰雹发生前期,当850 hPa与500 hPa温差≥30℃,地面露点温度≥10.2℃时,预示冰雹天气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对流有效位能在冰雹尺寸相对较大(≥10 mm)时指示效果较好,但对小范围局地冰雹的预报具有一定局限性;0~6 km较弱的垂直风切变也能形成冰雹天气;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有利于冰雹的产生。雹云雷达回波具有的特征:组合反射率因子达到50 dBZ以上;径向速度场往往伴有逆风区出现,部分还出现风暴顶辐散特征;45 dBZ强回波核高度≥9 km,垂直剖面出现前悬回波、穹窿等冰雹特征回波;回波顶高6~8月超过12 km,5月和9月超过11 km;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阈值5月为18 kg·m-2,其它月份为30 kg·m-2;冰雹指数产品至少持续5个体扫出现实心大三角标识。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2年夏季雷达观测到的雹云回波资料,分析了雹云在成熟阶段时在雷达回波上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及对应的冰雹落区,结果表明,“V”形缺口回波顶端、指状回波及其指根处、钩状回波钩部对应地面冰雹落区。  相似文献   

13.
滇南中小尺度灾害天气的多普勒统计特征及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段鹤  严华生  王晓君  刘建平  白永恩 《气象》2011,37(10):1216-1227
利用普洱CIND3830-CC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对2004—2009年滇南普洱、西双版纳典型的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冰雹、大风、短时强降水的识别方法和预报指标。结果表明:冰雹云初始回波中心强度在40 dBz左右,高度在5 km左右,接近0℃层高度。冰雹云径向速度≥10m·s^-1,辐合特征明显,97%的移速≥30 km·h^-1,中心强度为55~69 dBz。97%的冰雹云的45 dBz回波顶高≥7.5 km,92%的冰雹云的45 dBz回波顶高超过-20℃层高度;大风回波可分为4种类型。96%的大风回波径向速度≥10 m·s^-1,50%的辐合特征明显,85%的移速≥30 km·h^-1,大风回波中心强度为30~55 dBz;强降水回波的辐合特征明显,79%的回波径向速度〈10 m·s^-1,85%的移速〈30 km·h^-1,回波强度集中在40~45 dBz,高度集中在6.5 km以下,强中心高度低于4.5 km,85%的强降水回波移速〈30 km·h^-1。这些特征可为短时临近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雷达回波顶高(ET)产品在广西冰雹云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西2009至2012年降雹样本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顶高(ET)产品,对广西冰雹云回波顶高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冰雹云的ET整体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降雹时间和ET值达到最大值时间基本一致。冰雹云量化识别指标分别为:2月份回波顶高≥8km且回波顶高与0℃层高度差36.1km;3-4月份回波顶高≥10km且回波顶高与0℃层高度差≥6.1km;5月份回波顶高≥13且回波顶高与0℃层高度差38.1km。降雹直径与冰雹云ET值和特征层高度差值成正相关关系,可作为估计降雹直径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肃永登强对流云的雷达气候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渠永兴  张强  康凤琴 《高原气象》2004,23(6):773-780
利用甘肃永登19年(1971—1985年,1999—2003年)的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强对流云回波形成及分布特征与甘肃永登地区特殊地形的关系;强对流天气大尺度天气背景和相应的强对流雷达回波的移动、高度、强度和回波谱等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的特殊地形造成气流阻挡并使其折转汇合、垂直运动剧烈加速,使得对流云迅速发展,这是该区对流云形成和分布的决定因素;高空天气形势和对流云结构制约了对流云雷达回波的移动和基本特征。雹云回波谱表明,雹暴对流活动一般均处于旺盛状态,强回波高度和其所处的云内温度是形成雹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十堰一次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防国  吴涛  蓝天飞  徐远波  文强 《气象》2005,31(12):45-50
利用十堰714C天气雷达回波资料,结合其它天气资料,分析了2004年7月6日发生在十堰境内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是在有利的大尺度天气形势下产生的,局地环境CAPE指数大,水平风的垂直切变较强。强降雹由多单体强风暴造成,回波强度强,高度较高,顶部有旁瓣假回波,低层存在弱回波区(WER)。雹云移动明显右偏于高空风,属右移风暴,以右后侧和右前侧传播方式发展。强降雹由后一种传播方式造成,初始回波从半空生成,云顶高度较高,强中心位于云体中上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CINRAD/CC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以及对流云数值模式等,对2011年6月17日发生在南疆塔里木盆地西部麦盖提垦区的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不稳定层结的存在和有利的高低空环流形势配置的动力作用,是触发这次南疆西部局地强对流天气产生降雹的主要原因。在冰雹天气发展过程中,探测到了如钩状回波、弱回波区、悬挂回波和中气旋等典型的冰雹云回波特征,这对冰雹天气邻近预报具有一定指示意义。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冰雹云具有低层辐合、中层有一对涡旋、高层辐散的结构特征,这种结构有利于冰雹云的发展和维持。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2010年石河子出现的4次致灾冰雹天气,从环流特征、热力场和C波段多普勒雷达资料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低(涡)槽型和西北气流型天气系统与地形抬升作用的共同影响,是石河子产生强冰雹天气的主要原因。生成于石河子西北一带的对流单体合并加强后,沿东南方向入侵新疆地区,如果其移动路径为西北—东南向,且发展为强冰雹云,则带来的冰雹天气来势较猛,强度大,灾害较严重。依据RHI回波顶高度H与45dBz回波顶高H45的差距识别冰雹云,当H-H45≤1.5 km时,为强冰雹云;当1.5 kmH-H45≤2.5 km时,为中等雹云;当2.5 kmH-H45≤3.5 km时,为弱雹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