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2016—2018年环境、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宁波市北仑区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素的相互关系,探讨污染空气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北仑区空气质量呈夏季好、春季次之、秋冬季最差的明显季节特征,冬夏季日变化为较明显的双峰双谷型,但冬季为后半夜上升、前半夜降低,上午上升、下午降低,夏季则反之,春夏季不明显。3 mm以上的雨日污染空气概率明显降低,中度污染时,随着污染加重,空气湿度随之增加;优良空气平均能见度为24.9 km,污染天气能见度下降到10.3 km,重度污染能见度仅为6 km,西南偏南风对北仑区大气污染最小,偏北到东北风污染最大。首要污染物主要是NO_2,PM_(2.5)较宁波市区偏低,但NO_2、SO_2浓度偏高。  相似文献   

2.
2001-2011年西宁市空气质量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1-2011年西宁市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资料,研究西宁市区域性污染特征,并结合气象资料对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市空气污染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状况以优和良居多;空气质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春季空气质量最差,其次是冬季和秋季,夏季空气质量最好,冬春季空气质量不稳定,夏秋季空气质量较稳定; 空气质量年变化幅度大,供暖期API指数明显高于非供暖期;沙尘影响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从年际变化来看,空气质量已经有了明显改善;气象要素对大气污染物有制约关系,其中起主要作用气象因子为沙尘日数、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气温; 可吸入颗粒物长距离输送是西宁市冬春季重污染现象的主要原因,来源于新疆、甘肃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及本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  相似文献   

3.
利用惠州市区逐日的环境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2013—2016年珠三角东侧惠州市空气质量特征。结果表明:(1)惠州市空气质量整体较好,全年以优良天气为主,未出现过重度和严重污染天气。(2)空气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汛期高于非汛期,4季中夏季最好冬季最差。(3)从优良率、AQI、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主要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等都反映空气质量逐年持续改善,2016与2013年相比有明显提升。(4)臭氧已成首要污染物,夏秋季是臭氧污染的高发季节,今后空气质量改善需重点加强臭氧防治。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3—2014年上海地区6种空气污染物小时浓度和逐日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的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上海地区空气污染的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14年上海地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7.0%,空气质量总体较2013年明显好转。2013—2014年上海地区AQI具有季节性特征,表现为冬季空气质量较差、秋季空气质量较好的特征,其中12月空气质量最差。由首要污染物分布可知,上海地区最主要的污染物为PM_(2.5),其中冬季PM_(2.5)污染出现最多;O_3则为夏季的主要污染物。由污染物浓度的周循环变化可知,上海地区PM_(2.5)、PM_(10)、NO_2和O_3浓度均存在周末低于工作日的"周末效应",但PM_(10)和NO_2浓度的"周末效应"更显著。由2014年上海地区霾日与PM_(2.5)浓度的变化可知,当PM_(2.5)浓度达到轻度及以上污染时,霾天气出现的概率大幅提高,但二者并非对应的关系。天气形势对PM_(2.5)污染影响较大,基于上海地区天气形势特点可以将PM_(2.5)污染的地面形势分为7种类型,其中高压中心型和高压楔型为PM_(2.5)污染的主要天气型。由于上海地区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西北风将上游地区颗粒物输送至本地,易造成较严重的污染天气;同时在冷高压的控制下,高压中心型和高压楔型天气频繁出现,导致颗粒物不易扩散,也易造成空气污染。夏季和秋季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水平和垂直扩散条件均较好,不易出现PM_(2.5)污染,但由于气温较高,光照条件较好,易出现O_3污染。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9-2020年上海地区6种空气污染物小时浓度和逐日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的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上海地区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2020年上海地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6.9%,空气质量状况优于2019年.上海地区AQI具有冬季最差,秋季最好的季节特征,最主要的污染物已由过去的PM2.5转...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1—2014年宁波市每日4个时次(02时、08时、14时、20时)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同期宁波市环保局空气污染物(SO_2、NO_2、PM_(10))浓度的日监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计算了2001—2014年宁波市大气混合层厚度,并分析了大气混合层厚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2001—2014年宁波市年平均大气混合层厚度波动变化明显,大气混合层厚度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出现在2004年、2007年,分别为866.1 m和746.1 m。水平风速对宁波市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影响较大。春季和7月、8月宁波市大气混合层厚度较大,秋季和冬季大气混合层厚度较小,而6月大气混合层厚度最小。大气混合层厚度在中午达最大值,夜间达最小值,大气混合层位于500.0—1200.0 m高度的出现频率最高。随着大气混合层厚度增大,污染物浓度被稀释。夏季,大气混合层厚度对PM_(10)、SO_2和NO_2浓度的调节能力较强。由于输入性污染的影响,冬季PM_(10)与SO_2浓度的极大值明显高于夏季,同时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变化对PM_(10)和SO_2浓度的增减效应比夏季明显削弱,但对NO_2浓度的影响较小。另外,当大气混合层厚度位于500.0—1200.0 m高度时,在同一大气混合层厚度下,同一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3—2014年邯郸市环境监测站环保资料、邯郸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及邢台站探空资料,分析了邯郸大气环境特征及影响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空气重污染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和初春季节;2014年影响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与2013年的大体相当,但2014年邯郸重污染日数减少,达标日数增加,污染物浓度较2013年的下降,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间较2013年的明显减少,表明邯郸市实施的一系列减排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统计分析2012—2013年宁波空气质量及污染物浓度,得出秋冬季宁波市空气质量最差,AQI均值92,首要污染物主要为PM2.5、SO2、PM10,其中,PM10、PM2.5的浓度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2013年空气质量下降、污染程度明显加重主要表现为秋冬季空气污染加重。应用HYSPILT4模式计算输送轨迹并聚类分析,表明大气污染是可以通过中远距离输送影响到下风向的地区;外来污染源对宁波空气质量影响明显。宁波秋季轨迹比较复杂,共有7条轨迹,主要来自津京冀、黄海南部、浙江西南地区和东海,共占72%;冬季有4条轨迹,主要来自浙北和津京冀,共占81%。由此可见,宁波空气污染受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大气环流背景影响,存在远、近不同距离的污染物输送问题,西北方向的输送轨迹对宁波空气质量有明显影响,其AQI、PM2.5、PM10、NO2、SO2平均浓度分别可达104、72.9μg·m-3、122.8μg·m-3、54.1μg·m-3、37.8μg·m-3,远高于其它轨迹。特别是秋季来自京津冀、黄海南部以及冬季来自浙江北部、山西河北的轨迹,造成宁波重度或严重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中,预报员需要密切关注PM2.5浓度变化。大气污染的防治除政府相关部门继续进行能源结构调整、交通源排放控制外,还需要更大范围区域乃至全国的协作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哈尔滨市2013-2016年的空气质量指数资料、常规气象资料以及NECP/NCAR再分析资料,对哈尔滨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从气象因素探讨了哈尔滨市典型污染日发生的天气形势及特点。结果表明近4 a哈尔滨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总体有所改善,其中8、9月空气质量最好,12月空气质量状况最差;首要污染物主要为PM10和PM2.5,且在冬季PM10和PM2.5最重;冬季哈尔滨市逆温厚度与污染物浓度呈正相关;逆温强度与污染物浓度呈负相关,重污染的典型地面形势主要有高压南部型、高低压过渡型、高压中心型、高压南部型、燃煤供暖型和秸秆燃烧型5类。  相似文献   

10.
根据杭州市2013—2015年的空气质量日报资料,分析了杭州市空气质量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并从气象因素分析了杭州重污染日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杭州市近3年平均AQI为97,良好率为63%,7月杭州空气质量最好,1月空气质量状况最差,近3年杭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总体有所改善;2)杭州市首要污染物主要为PM2.5和O3,在6—9月,首要污染物主要为O3,在其他月份,首要污染物主要为PM2.5;3)杭州AQI与气象要素密切相关,且不同的时段所依赖的气象因子也不同;4)杭州重污染日时,地面风速小,且68%的重污染日低空存在逆温,71%的重污染日低层存在下沉运动;5)杭州重污染的典型地面形势主要有冷空气影响型、高压影响型和倒槽型3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