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VSAT小站的防雷包括外部防护和内部防护。外部防护包括建筑物和VSAT天线 ,内部防护包括各种金属管线、电源线和信号线。提出了防护的技术指标和具体措施 ,可基本避免VSAT小站发生雷击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机房雷电感应防护工程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计算机机房综合防雷工程设计与实施的防护措施,为一般企业的计算机机房提供了雷电防护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自动气象站直击雷防护、感应雷防护、共用接地技术等综合防雷技术实践经验,对做好自动气象站的防雷工作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小灵通信号的覆盖,用户的增多,基站数量的增加,导致基站遭受雷击的几率增加,本文分析了小灵通基站遭受雷击的途经,提出了对基站直击雷、感应雷的防护技术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内部安装防雷元件和没有安装防雷元件的UPS遭受雷击的原因.雷电感应过电压是造成UPS遭受雷击的主要原因.UPS的雷电防护措施,重点在于电源线路的防护,应采取合理设置SPD、屏蔽、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等措施,保障UPS在雷雨季节能真正起到不间断供电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谈计算机机房网络系统设备的防雷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印军  王军 《青海气象》2007,(F06):25-27
雷电防护包括针对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以及针对建筑物内设备、人员的雷电波侵入防护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简称为“弱电防护”)两大部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机房网络设备对防雷过电压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较好地维护机房网络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最大限度地抑制雷害对机房设备的伤害,减少雷击对机房的危害,根据现有的比较成熟的防护技术,针对所在机房雷害的来源,进行防雷设计。  相似文献   

7.
罗雅 《广西气象》2007,28(A01):122-124
对有线电视系统而言,雷电防护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通过对雷电的种类及雷电入侵有线电视系统途径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对系统中的接收天线、前端设备等环节进行雷电防护设计,对雷电防护中的接地技术也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罗雅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Z1):122-124
对有线电视系统而言,雷电防护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通过对雷电的种类及雷电入侵有线电视系统途径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对系统中的接收天线、前端设备等环节进行雷电防护设计,对雷电防护中的接地技术也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针对烟花爆竹场所,介绍了建筑物防雷类别划分、雷电防护技术与设计要求,概述了防雷防静电检测技术要点,并就烟花爆竹场所的雷电防护与检测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高速公路收费站监控系统遭受雷击的因素,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雷电防护措施,对传统的防护方法提出了一些改进,增强了防雷系统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自然雷电与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郭虎  熊亚军  付宗钰  扈海波 《气象》2008,34(1):12-17
利用1995-2002的LIS/OTD卫星雷电资料(以下称自然雷电)及1995-2005年北京市18个区县的雷电灾害资料,对北京市自然雷电和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雷电灾害的日变化与自然雷电的日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两者不一致处主要与人们的出行生活规律以及电子设备与仪表的启用、关闭等有关.雷电灾害与自然雷电的季节变化大体一致,春、秋、冬三季较少,夏季较为集中.北京市自然雷电与雷电灾害的区域分布很不一致.自然雷电较多的北部偏远郊区雷电灾害并不频繁,相反,自然雷电较少的城区反而是雷电灾害的多发区域.结合北京市各区县的人口和经济资料进一步分析表明:自然雷电只是北京市雷电灾害的致灾因子之一,北京市雷电灾害的发生还受到人口密度及经济特征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雷电研究的回顾和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9,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从雷电定位技术的研发、北京地区闪电特征和时空分布、闪电活动与强对流天气过程、雷电预警预报研究、雷电物理过程研究和雷暴起电放电数值模式研究6个方面综述了雷电研究的一些结果和近期的研究进展。通过对雷电多方面的研究, 对雷电放电特征有了较系统地了解, 特别是对北京地区的雷电时空分布特征有了较清晰地认识; 在雷电预警预报技术和方法、雷电物理过程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由于雷电发生的时空随机性和瞬时性, 对闪电放电物理过程的观测试验和理论研究十分困难, 目前对我国闪电活动规律的认识也仍然不够全面。因此需要对雷暴内动力、微物理和起电放电过程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开展深入和长期的基础研究, 加深对雷电发生发展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这将为雷电预警预报以及雷电监测资料在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监测预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而在雷电激发和传输研究的基础上, 开展地闪连接过程和不同频段雷电电磁辐射对电子设备的破坏效应等雷电成灾机理研究, 将为雷电防护技术的提高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夏季地闪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LDARS闪电定位系统对北京及其周边地区1995~1997年6~9月的闪电观测数据, 分析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闪电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存在两个峰值时段, 13 :00~21:00和23:00~次日05 :00。通过对总地闪、分时段及峰值时段的地闪密度分析, 发现北京及周边地区闪电活动有几个明显的集中区域, 地闪高密度区主要出现在下垫面为山脉和水体的地方, 闪电活动与下垫面的水汽条件关系密切, 且正、负地闪的空间分布也呈现较大差异, 表明雷暴云的电荷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利用湖北省地面雷暴日资料和闪电定位监测资料,采取数理统计方法,对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湖北段沿线雷电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沿线一年四季均有雷暴发生,且处在湖北省闪电高密度区;夏季平均雷暴日最多,冬季平均雷暴日最少,4-8月闪电次数占全年闪电总次数的91.5%,为闪电集中发生期;一天中闪电次数集中出现在15-19时,也是对流性雷电天气集中发生期和雷电防御关键时段;咸宁北站一带闪电密度最大,雷电活动较频繁,是雷电防御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15.
闪电探测技术发展和资料应用   总被引:33,自引:21,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综述了闪电探测技术和方法的发展状况, 阐述了闪电监测资料在闪电预警预报、防护以及在灾害性天气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探讨了我国闪电探测站网建设的技术和方法, 以及利用闪电探测资料开展雷电预警预报的方法与途径.闪电探测技术对雷电研究和雷电防护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要, 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闪电探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为雷电监测和预警提供了重要手段, 对减少雷电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闪电活动对于强龙卷天气的发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基于闪电定位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探空和ECMWF再分析资料对两次典型强龙卷风暴中地闪的时空演变、雷电流强度及正地闪活动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闪主要发生在组合反射率因子≥30 dBZ的区域内,龙卷发生期间,地闪活动减弱且较为分散。不同龙卷风暴的地闪频次差异较大,这与风暴中上升气流的强度有关;当地闪频次从峰值降至最小值期间,龙卷及地,两次过程中地闪频次峰值分别提前龙卷发生约33 min和28 min。同时,龙卷及地之前,地闪会出现连续多次闪电跃增;龙卷等级越强,正地闪表现越活跃,特征越明显,在江苏盐城阜宁龙卷发生期间,还出现了地闪极性从正地闪主导向负地闪主导的反转;两次龙卷风暴雷电流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不明显,但均小于历史平均值,地闪发生愈频繁的龙卷风暴,对应的雷电流强度值愈小。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雷电日及雷电参数统计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更好地应用雷电定位系统的自动监测数据统计雷电日及雷电参数,利用滇中地区1987~2006年49个气象站点雷电观测资料和2005~2006年闪电定位探测资料,在对比分析气象观测雷电资料与闪电定位探测雷电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自动监测雷电日的统计方法--网格法.网格法划分统计区域详细、合理,其雷电日统计值与传统气象雷电日有可比性.长期气象雷电日资料是选定网格大小的参考标尺,滇中地区取0.175°×0.175°网格统计值为其年平均雷电日,取0.3°×0.3°网格统计值为其最大雷电日.用网格法对雷电参数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滇中地区雷电日和雷电密度有显著的局地变化特征,地闪密度与闪电强度成反比关系.此结论为防雷工程设计、雷电灾害评估和雷电成因分析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Atmospheric electricity is composed of a wide range of electric phenomena in the troposphere, strato- sphere, and even lower ionosphere. Research progress on atmospheric electricity in the past 5 years in China are briefly reviewed here. This research area has been greatly expanded through rocket-triggered lightning experiments and the increased use of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techniques for the detection and location of lightning. The main results described in this review are summarized in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1) processes and parameters inferred from rocket-triggered lightning, (2) lightning physics and effects (observations and theoretical study), (3) lightning 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thunderstorms, (4) charge structure of thunderstorms (observations and simulation), and (5) the VHF/UHF lightning location techniques and discharge channel mapping.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闪电特征初探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何晖  李宏宇 《气象科技》2005,33(6):496-500
对信息产业部第22所研制的XDD03A雷电探测系统获取的2000~2003年北京地区云-地闪电资料进行了闪电的日变化、月变化、闪电的强度、闪电密度、极性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了北京地区的闪电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地闪中负闪占大多数;正闪的平均强度大于负闪;闪电的发生有明显的日变化,呈双锋双谷形式;最多闪电日数出现在7月和8月,几乎每天都出现闪电,而闪电次数最多则出现于8月份。北京地区闪电分布主要集中于4个区域,闪电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及下垫面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20.
冰雹云系发展演变与其地闪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永果  马丽  刘强  赵京峰 《气象科技》2008,36(3):331-334
对山东地区6次冰雹过程闪电定位仪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降雹区域内10 min闪电频数分布呈规律变化,在降雹前32~220 min闪电出现10次以上的峰值,冰雹发生前2 h正闪电迅速增加,雹后又迅速减弱.雹前正闪电基本占总闪电的50%以上.闪电基本分布在雷达回波内,但闪电密集区与强回波区并不完全对应.闪电密集区移动可以标识出冰雹云的发展移动路径;10 min降雹区域闪电频数、正闪电所占的比值和闪电时间序列分布,可能起到预警冰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