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东省北江流域坡向与海拔对汛期降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6—2000年广东省北江流域40个水文站逐月降水量资料,统计北江流域汛期降水量与山地坡向及海拔高度的关系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 (GWR) 方法消除站点空间位置不同带来的宏观地理因子影响后,进行多年平均汛期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相关分析,根据其点聚程度分区,研究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广东省北江流域汛期降水量总体上呈纬向空间分布,由南至北逐渐减少,其中多雨区位于北江流域的东南部;在流域中部的英德至流域南部的清远之间的干流附近存在稳定的多雨中心。4个子区域最大降水量高度不同,由南至北分别为77.3 m,408.4 m,353.6 m和376.9 m,相对应的最大降水量分别为1566.2 mm,1467.4 mm,1295.9 mm和1151.5 mm。广东省北江流域汛期降水量变差系数由西南至东北依次增大,说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呈北大南小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以深圳市1953-2006年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线性分析、突变分析、周期分析等方法,分析54年来深圳市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降水主要集中出现在汛期(4-9月),汛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53mm,约占年平均雨量86%左右,深圳市汛期降水存在两个明显的峰值,分别集中在6月上-中旬和7月中旬-9月上旬;深圳市汛期降水量呈略增加的趋势,并在1993年发生突变,雨日的变化与降水量正好相反,为减少趋势,在1982年发生突变,其气候倾向率为-1.3d/10a,雨日的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突变发生的时间与汛期降雨量的突变时间一致,也是出现在1993年;深圳市汛期降雨量变化存在多时间尺度结构,存在1-3年、6-8年、准18年的周期振荡;从极端降水变化来看,暴雨降水量和频率趋势变化较小,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暴雨强度呈弱增加趋势,90年代以后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汛期(4~9月)降水及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圳市1953~2006年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线性分析、突变分析、周期分析等方法,分析54年来深圳市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降水主要集中出现在汛期(4~9月),汛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53mm,约占年平均雨量86%左右,深圳市汛期降水存在两个明显的峰值,分别集中在6月上~中旬和7月中旬~9月上旬;深圳市汛期降水量呈略增加的趋势,并在1993年发生突变,雨日的变化与降水量正好相反,为减少趋势,在1982年发生突变,其气候倾向率为-1.3d/10a,雨日的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突变发生的时间与汛期降雨量的突变时间一致,也是出现在1993年;深圳市汛期降雨量变化存在多时间尺度结构,存在1~3年、6~8年、准18年的周期振荡;从极端降水变化来看,暴雨降水量和频率趋势变化较小,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暴雨强度呈弱增加趋势,90年代以后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喀什地区1951-2008年的月平均气温、降水资料,用经验函数拟合法和小波分析法对喀什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和周期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在趋势分析中发现,喀什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已呈现出较明显的升高和增加趋势.近58 a年平均气温增加了1.3 ℃,主要在4-10月的冬半年增温较明显,并呈现冬暖夏凉的现象;年降水量增加了0.94 mm,且降水量异常主要表现为降水异常偏多的情况.喀什地区年平均气温距平在20世纪60年代末前呈降低趋势,60年代末后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距平在50年代末前呈减少趋势,50年代末后呈增加趋势.月平均气温距平近58 a存在93.5月(7.79 a)的主周期,月降水量距平存在88.3月(7.35 a)的主周期;喀什地区年平均气温距平在2009年后将处于偏低期,年降水量距平在2010年后处于偏高期.  相似文献   

5.
利用1974-2012年保定19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变换、Mann-Kendall法和功率谱等方法,对保定市暴雨发生站次数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定地区暴雨年平均发生站次数北多南少,暴雨主要集中在东北部;汛期(6-8月)是暴雨出现的主要时段,最集中的时段则出现在主汛期(7-8月);暴雨站次数从5月中旬开始呈现缓慢增加趋势,6月下旬猛增,7月下旬达到最高值;近39 a来,年暴雨发生站次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8月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保定主汛期暴雨发生站次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存在着由少到多的突变,90年代末期存在着由多到少的突变  相似文献   

6.
近56a武汉市降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意林  覃军  陈正洪 《湖北气象》2008,27(3):253-257
以武汉市1951—2006年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累积距平、线性趋势、移动T检验、5%分位数、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6a来武汉市降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6年来,武汉市年降水量、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而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2)除春季外,其它季节以及汛期、梅雨期、伏旱期等时段的降水量均有所增加;降水日数在春、秋季、汛期呈下降趋势,其余时段则为增加趋势;降水强度在夏季、伏早期呈减小趋势,其余时段均为增大趋势;(3)梅雨期、年的降水量变化较为一致,其周期性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10a年代际周期,突变点约在1979年;(4)1960、1970年代暴雨日数较少,在1979年前后突变增多后,进人多暴雨阶段;(5)历年最大日降水量、5%分位数极端降水强度、暴雨平均强度变化略有减少趋势但不显著,而大暴雨平均强度减弱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近58a降雨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水文序列中常用的谱分析、有序聚类分析、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和Ma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别对郑州市1951-2008年的年降雨量、汛期和非汛期降雨量序列进行周期性、突变性和趋势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郑州市年降雨量保持平稳,但各年汛期和非汛期的降雨量分别呈现出增加和减少的趋势,而且非汛期降雨量减少的趋势性较为显著;年降雨量和汛期降雨量有较为显著的近似10 a的周期,而非汛期降雨量表现为不显著的3 a的周期;年降雨量、汛期和非汛期降雨量序列的突变点均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汉江上游流域21个测站1971~2011年汛期(5~10月)逐日降水资料及安康和石泉2000~2011年逐日库流量资料,采用距平分析、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相关分析及重标极差R/S分形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汉江上游流域汛期面雨量的气候变化特征和未来趋势。结果表明:汉江上游流域汛期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月、日面雨量极大值均发生在7月;20世纪80年代为汉江上游流域丰水期,90年代为明显少雨期,进入21世纪以来降水逐渐增长,突变点为2005年,面雨量总体呈不显著增长趋势;强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和9月,且日面雨量在50.0 mm及以上的强降水,仅7月就占了一半以上;7月和9月发生3 d以上集中强降水过程的频次显著偏高,20世纪80年代为集中强降水过程的频发期,90年代频次明显下降,21世纪以来频次明显增多,这与汉江流域汛期面雨量的年代际变化趋势相一致。另外,Hurst分形指数为0.690,表明未来汉江上游流域汛期面雨量具有持久性和长效记忆效应,未来雨量虽仍存在着增加趋势,但其变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选取毕节市七县一区1961-2013年的年降雨量和年雨日数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统计方法,对53a降雨量和年雨日数的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降雨量和年雨日数的变化曲线基本一致呈减少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减少趋势更为明显,1984年之前、1995-2001年为多雨时段;1985-1994年、2002年之后为少雨时段;四季降雨量变化,除春季在2012年以来进入正距平区域外,其余季节仍为减少趋势,冬季减少缓慢.年雨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2000年之前为多雨日数时段,2001年至今为少雨日数时段,四季雨日数变化除冬季减少缓慢外,其余3季减少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丁婷  韩荣青  高辉 《气象》2020,46(4):556-565
2019年汛期降水呈南多北少分布,主要多雨区位于东北和江南等地。3月发布的预报对江南、西南东部、东北东部、西北中部地区降水偏多和内蒙古中部及东北部的偏少均做了较好预测;5月发布的滚动预测将南方主要多雨中心南移,订正结果与实况更为一致。6月发布的盛夏预报及时加强了对东北地区降水趋势的订正,准确预测了东北地区降水明显偏多的特征。对南海夏季风、西南雨季、梅雨及华北雨季的季节进程预测也和实况一致。但2019年汛期降水预测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对长江中下游沿江降水异常偏少预测错误;对东北地区多雨的范围和异常程度估计不足。初步分析了2018—2019年冬季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异常偏多、2018—2019年厄尔尼诺事件以及热带印度洋海温持续偏暖对长江中下游降水预测指示意义的失败,并与2018年外强迫信号及大气环流做了简单对比,指出汛期降水和传统影响因子不匹配、非对称的复杂性研究还需要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对北京地区日照时数和云量变化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961~2008年北京城区和郊区12个台站的气候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累积距平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城区和郊区近48年的日照时数、总云量及低云量的年际和四季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城市化进程对日照和云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8年来,城区的总云量和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但低云量呈增加趋势;郊区的总云量和低云量呈增加趋势,而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具体到年代变化,1980年代初以后,城区总云量呈减少趋势,且1990年代减少的趋势最为明显,2000年后,城区总云量变化发生逆转,呈显著增加趋势。对于低云量,1960年代到1980年代,城区郊区低云量呈波动减少趋势,而1990年代到2000年代后呈波动增加趋势。对于日照时数,1960年代到1980年代城区郊区日照时数均呈增加趋势,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则呈明显减少的趋势。低云量与日照时数表现出明显负相关特征,这与北京城市化发展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气象》2020,(汛)
2019年汛期降水呈南多北少分布,主要多雨区位于东北和江南等地。3月发布的预报对江南、西南东部、东北东部、西北中部地区降水偏多和内蒙古中部及东北部的偏少均做了较好预测;5月发布的滚动预测将南方主要多雨中心南移,订正结果与实况更为一致。6月发布的盛夏预报及时加强了对东北地区降水趋势的订正,准确预测了东北地区降水明显偏多的特征。对南海夏季风、西南雨季、梅雨及华北雨季的季节进程预测也和实况一致。但2019年汛期降水预测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对长江中下游沿江降水异常偏少预测错误;对东北地区多雨的范围和异常程度估计不足。初步分析了2018—2019年冬季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异常偏多、2018—2019年厄尔尼诺事件以及热带印度洋海温持续偏暖对长江中下游降水预测指示意义的失败,并与2018年外强迫信号及大气环流做了简单对比,指出汛期降水和传统影响因子不匹配、非对称的复杂性研究还需要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3.
湛江市前汛期 (4~ 6月 )总降雨量主要由大雨及暴雨过程决定。大雨、暴雨过程与降雨量的偏多或偏少有很好的相关性。可通过点聚图及回归方程来表征两者的线性关系 ,从而将前汛期降雨量的预报转化为相当大雨日数 (将大雨或暴雨过程的总降雨量除以 30 ,所得之整数为相当大雨日数 )估算问题 ,而相当大雨日数的预报 ,可以用自回归方程得出。1 前汛期总降雨量的年际分布  采用业务工作中的旱涝级别 ,对 195 1~1996年湛江市前汛期总降雨量进行分级 :1级表示降雨距平百分率ΔR≤ - 5 0 % ;2级表示降雨距平百分率 - 5 0 % <ΔR<- 2 0 % ;3级表…  相似文献   

14.
近58年柳州市汛期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柳州市1951~2008年的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8a柳州市汛期(4~9月)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a来柳州市汛期降水主要呈波动性变化,线性趋势变化不明显,但前汛期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降水量约增加87mm;后汛期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约减少了89mm。因此,前汛期有变涝趋势,后汛期有变旱趋势。近58年柳州市汛期降水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周期为20~25a,20世纪80年代以后,汛期降水存在周期10-15a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柳州市汛期降水主要的年际变化周期2~4a,以后的年际变化周期是4~8a。  相似文献   

15.
以宝成铁路陕西段沿途5个代表站汛期逐日降雨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趋势分析法和突变分析法对1961—2010年降雨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小波分析法对其未来演变趋势进行预测,为宝成铁路水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等级降雨日和降雨量及区域平均降雨日和降雨量均随年代减少,20世纪90年代出现减少的突变;各级降雨日和降雨量及区域平均降雨日和降雨量自北向南逐渐增多,除凤县和略阳外,降雨日和降雨量年际间均表现出一致的减少趋势,广元站减少趋势较显著;小雨和中雨以年际震荡为主,大雨及以上降雨以年代际震荡为主;区域平均降雨量震荡周期与大雨及以上降雨量较一致,区域平均降雨日震荡周期与中雨较一致;未来小雨、大雨及以上和区域平均降雨日及降雨量将持续偏多,中雨降雨日及降雨量将先偏少后偏多。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951~2008年中国160个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文章侧重分析了华南前汛期气温异常特征,发现:58a温度变化的总趋势是增加的,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为相对低温期,90年代以后温度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而且华南前汛期气温异常存在2a、4a、5a、12a和19a的周期;在近半个世纪内,我国各地区都有变暖的趋势,但是华南地区是全国4~6月气温弱增暖地区之一,华南地区4~6月普遍增暖,呈现西南强东北弱的态势,其中增暖最强的中心在广州;两个增暖最弱的中心分别在梅州和浦城。华南前汛期偏热年:华南地区低层为负距平,中、高层为正距平,这种分布形势将有利于气柱变暖,另外850hPa南海的偏南气流以及来自太平洋的东南气流加强,有利于把暖气流带到了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升温。华南前汛期偏凉年:华南地区低层为正距平,中、高层为负距平,这将造成华南前汛期温度的降低,另外850hPa来自北方的偏北气流加强,有利于把干燥寒冷的气流带到华南地区,导致华南前汛期气温偏低。  相似文献   

17.
近47a华南前汛期旱涝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华南61站47a(1958-2004年)前汛期(4-6月)逐日降水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对华南前汛期的旱涝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7a来华南有12个涝年和12个旱年发生,较严重的旱涝年主要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以及90年代以后;前汛期旱涝变化以2~4a的年际尺度周期最为显著;4、5月旱涝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较为一致,而5月与6月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一定的反位相变化特征;地理分布上,可将华南地区前汛期降水分为5个旱涝异常气候区。近47a来桂南、粤西和东南沿海地区呈现旱—涝—旱的变化特征,而桂北区由旱转涝趋于雨涝的趋势明显,东北部山区由涝转旱趋于干旱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华南后汛期降雨量的振动和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959至1988年华南后汛期(7-9月)降雨量距平百分率的大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前汛期(4-6月)降雨量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同时探讨了后汛期降雨量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华南后汛期雨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且地区差异显著;后汛期降雨量的异常与热带西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南海地区大气的对流活动及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的频数有关。  相似文献   

19.
干旱气候对青海地表水资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近38年青海省主要河流径流量及其流域降水、气温的变化趋势,研究了干旱气候对青海地表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陆河多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混合补给型河流,外流河多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青海地表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其减少趋势进入90年代后尤为明显;气温和降水是影响青海地表水资源的主要气候因子,其中气温升高加剧了流域蒸发量的增大和干旱影响,减少了地表径流量;而90年代以来降水量的减少特别是汛期降水量的减少直接影响到径流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20.
渠江流域汛期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分析研究渠江流域汛期强降水时空分布入手,试图揭示该流域21世纪以来洪水频发的原因。经对渠江流域1970~2012年降水资料分析研究得出:(1)渠江流域汛期降水量、暴雨日数、降水变差系数呈“北大南小”的空间分布;“北区(河流汇水区,下同)”近年来汛期降水量增大、暴雨频率增加、降水趋于极端;(2)短时强降水多发生在04~08时,频发区主要位于“北区”,近年来频次呈上升趋势;(3)小时雨强极值“北区”普遍大于“南区”;近43年渠江流域汛期小时雨强极值总体呈增大趋势,“北区”尤为明显。因此,渠江流域汛期发生的强降水趋势性变化,是导致该流域洪水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