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从亮 《气象》1978,4(4):21-21
《气象》1975年12期“谈谈我县的春旱预报”一文中用了“立春在腊月春旱,在正月不旱”的谚语;1977年11期“秋尾暖与倒春寒”一文中又有“当清明在农历二月,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8月中旬…;当清明在农历三月,则最冷时段往往出现在3月上、下旬…”的说法。我认为这种用节气的阴历日期来做预报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形而上学的。  相似文献   

2.
全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长度有1/24回归年,各节气在阳历里的日期基本是固定的,只差1~2天.但是农历日期每年都有变化,变幅长度为一个朔望月.二十四节气的太阳黄经度从0°到360°,从春分开始(太阳黄经度为0°),每隔15°为一个节气,因为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的黄道位置,所以每个节气都有明显的季节意义和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3.
全年有二十四个节气 ,每个节气长度有 1 /2 4回归年 ,各节气在阳历里的日期基本是固定的 ,只差 1 2天。但是农历日期每年都有变化 ,变幅长度为一个朔望月。二十四节气的太阳黄经度从 0°到 3 6 0° ,从春分开始 (太阳黄经度为 0°) ,每隔1 5°为一个节气 ,因为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的黄道位置 ,所以每个节气都有明显的季节意义和气候特点。在对天气谚语进行验证的基础上 ,发现在相同的天文背景下 ,同一地区的降水趋势非常相近 ,而不同的天文背景下 ,降水趋势差别很大。经统计 :夏至日月相位于上弦附近 (农历初一到初八 )时 ,夏邑 6月份降水呈偏…  相似文献   

4.
杨广基 《大气科学》1983,7(1):109-114
春秋季是冬夏季之间的过渡季节。春季,亚洲南部西风急流的强度逐渐减弱,位置也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常出现连阴雨天气。秋季,中国大陆东部的一些地区出现了秋高气爽天气。北美大陆东部的一些地区也出现了所谓“Indian Summer”天气。 北半球中低纬不同地区春秋季这样一个气候分布特点,和这两个季节本身大气环流有着密切的联系。春、秋季的环流,过去专门研究得不多。对春、秋季平均垂直环流过去  相似文献   

5.
农历龙年闰四月,这只是一种记时的方法,而要说清闰月是怎么回事,得从历法谈起。什么是农历农历,是用我国古代历法排列口、月、年并提供有关数据的历书,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唐、宋时期,每到年末,皇帝就把新历书赐予文武群臣,因为是皇帝颁发的,所以人们就把历书叫“皇历”。  相似文献   

6.
杨华安 《四川气象》2004,24(1):51-51
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农谚“立春雨水到 ,早起晚睡觉。”提醒人们春耕开始了。“立春寒 ,一春暖 ;立春暖 ,一春寒”的谚语 ,又告诉人们要做到科学种田须注意天气。冬去春来由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侵入四川盆地 ,造成降温降雨天气过程 ,短则 3至 5天 ,长则 10天半月 ,对春播农作物很不利。因此春播期间防御春寒 ,历来是农家最为关心的农事活动。天府春寒每年不可避免 ,平均 7至 10天可有一次冷空气活动过程 ,最为严重的是“倒春寒”。此时百花争艳 ,鸟语花香 ,处处“风恬日暖荡春光” ;才苏醒的生物抗寒力低 ,对突然降温难以承受 ,使发芽生长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物候知识起源于周、秦时代。我们祖先在西周时期,就已经知道一年有365天,并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测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节气,春秋时代,又增加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到了战国末期,二十四节气便全部产生了。 物候是研究动、植物的某些生命活动现象,以及某些非生物现象,与季节变化的关系的科学,观测物候现象,是研究物候的基础,将多年观测的物候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出每一种植物物候平均日期,找出它们最早和最晚的物候期,和多年变动的天数,  相似文献   

8.
漫谈四季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域辽阔 ,温差较明显。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不同 ,地理地形较复杂 ,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沉积影响较大 ,所以对于四季的划分 ,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方法 ,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节气法 :天文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进行划分 ,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 ,这是以地球在经道上的位置作为标准的。农历法 :农历 1~ 3月为春季 ,4~ 6月为夏季 ,7~ 9月为秋季 ,1 0~ 1 2月为冬季。阳历法 :气象上通常是以阳历 3~ 5月为春季 ,6~ 8月为夏季 ,9~ 1 1月为秋季 ,1 2月~次年 2月为冬季。物候法 :杨…  相似文献   

9.
纪年法种种     
历法与纪年不同。前者是一种时间计量系统。大体分为三类:年、日依据天象的称为阳历即公历;月、日依据天象的称为阴历:年、月、日都依据天象的称为阴阳历即农历。后者是记年代的方法。我国纪元,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今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公元纪年。我国历代的纪年法,大致分为五种:干支纪年、帝王年号纪年、民国纪年、公元纪年和天文学家规定的用于天文计算的天文纪年。干支纪年法,即以甲子、乙丑……为纪年方法,其特点是60年为周期,年代愈久,不以事件称谓便易混淆,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更予赔款、辛丑和约等…  相似文献   

10.
杨德生 《气象》1978,4(1):34-34
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看天经验,有许多关于长期气候预报方面的农谚,世代相传。如“夏至五月端,麦贵一千天”、“清明对立夏,牛羊不上山”、“夏至小暑在同月,集中力量种山药”、“冬至头,冻死牛”……等,不仅反映了节气在农历不同日期时的气候特点,而且还指出了未来气候的演变和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夏至五月端,麦贵一千天”的农谚,在我国中纬度地区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农村广泛流传,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