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三年多的实地调查和栽培试验资料,研究了矮晚柚的气候生态规律以及气象条件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根据四川气候特点及分布规律,做出矮晚柚的气候适应性区划,为矮晚柚的发展和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1南康甜柚的物候表现与发展前景 南康甜柚一般于 1月下旬开始萌芽,春梢展叶期多在 2月上旬到 2月中旬, 3月底到 4月上旬中始花, 4月上旬末到中旬中为盛花期, 4月中旬末谢花。 4月中旬末到 4月下旬中出现第 1次生理落果, 4月底至 6月上旬出现第 2次生理落果。早熟柚一般在 9月上、中旬成熟;中熟柚多在 10月下旬到 11月上旬成熟;迟熟柚则在 11月中旬后成熟。物候期与广东省梅州市 (沙田柚生产基地 )相比迟 10~ 20 d。一般早熟柚平均单果重约 1.2 kg, 18 a生树,株产可达 320个;中熟柚平均单果重 1.5 kg左右,盛产株平均每株 200个…  相似文献   

3.
我地把秋季晚稻抽穗扬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20°C,且持续2天以上的低温,称为“秋尾寒”。由于我地海拔高度在700米以上,“秋尾寒”来得早的年份,常造成晚稻严重减产。为此,上级要求我们气象哨在晚稻播种前就要作出“秋尾寒”出现时间的预报,以便搭配好晚稻品种,计算好抽穗扬花期,使之避过寒害,夺取晚稻丰收。 根据1965—1974年10年的资料,我地“秋尾寒”最早出现在9月12日,最晚出现在10月14日。而且lO年来9月21—29日这段时间内,均未出现过“秋尾寒”。  相似文献   

4.
方成国 《气象》1978,4(3):31-32
近年来随着三熟制面积不断扩大,早稻育秧也有了较大的改革。由旱育秧和半旱育秧代替了过去的水育秧,育秧的主要时间也推迟到4月下半月,烂秧现象虽然减轻了,但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就是有些年份4月下旬气温偏高,秧苗发育过快,产生超秧龄问题。例如1974年早稻育秧期温度高,光照强,秧苗生长发育快,再加上这年三麦成熟推迟,茬口没有搭配好,致使部分早三熟品种出现超秧龄。如何避免超秧龄呢?我们同部分气象哨一起进行了早稻不同秧龄的农业气象试验。试验品种:早熟品种“二九青”、中熟品种“中杆早”、晚熟品种“广陆矮四号”。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13日下午2时,“向阳红09”船已经启航前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试验海区,按计划在14日早晨6点到达。然而,13日晚海试现场指挥部对天气进行了会商,根据天气预报,热带风暴“古超”在原地停留,试验海区的浪高在2米以上,不满足下潜条件,“蛟龙号”7000米第一潜再次推迟到15日。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株型因素的相关性及其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技术思路 ,以两优培九 (培矮 6 4S/931 1 )、6 5396、931 1、E32、汕优 6 3、培矮 6 4S、399等 7个株型特性不同的品种 (组合 )为材料 ,测定了 4类 2 0项株型因素并作相关分析。认为株高和叶角是超高产育种和栽培的两项最主要的株型因素。通过对生态条件和两优培九株高变化关系的分析 ,有平均株高的 1 2 .6 %是由温度引起的 ,并建立了株高的生态预测模型。通过对抽穗后顶部三叶的 8种叶角度配置的单位受光量的理论模拟计算证明 ,理想的株型应以剑叶与倒二叶距离 ( d1 2 )为 1 5cm,倒二叶与倒三叶距离 ( d2 3)为 2 5cm,叶角配置应以 4°~ 6°(剑叶 ) ,9°~ 1 1°(倒二叶 ) ,1 4°~ 1 6°(倒三 )为宜。这些结果可以为超级杂交稻株型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卡杜拉小粒种的咖啡是自花传粉作物,自然变异率低,个体间差异小,群体开花结果整齐,单位面积产量稳定,增产潜力大,饮用品质优良[1]。海南省八十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卡杜拉小粒种咖啡。为了观测卡杜拉在增州市的气候适应情况及掌握其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条件,我们在信州市宝岛新村安排了栽培与农业气象条件关系的试验,进行了定期观测。1材料和设计1986年9月中旬在宝岛新村定植卡杜拉小粒种422株,株行距1×2米。1987年随机选10株进行定期物候观测,气象资料由研究院气象站提供。2结果分析2.1卡杜拉咖啡的物候观测2.1.1主干生长量198…  相似文献   

8.
农气报表审核中有关问题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作物观测部分1 .1 “产量结构”分析中 ,样本称重和各项计算 ,平均值、比值、百分率取值范围规范和国家局技术解答已明确 ,应以此为准。1 .2 “产量结构”分析中 ,“籽粒与茎杆比”规范明确为“样本总子粒重 /样本总茎杆重”即小麦为 40 0茎、玉米为40株总籽粒重、总茎杆重 ,其重量在观测簿上填入“备注”栏 ,在报表中抄入注明。同时 ,玉米观测中 ,“样本总籽粒重”不等于“株籽粒重”中样本总粒重 ,后者为 40株中有效茎的总粒重。1 .3 “籽粒与茎杆比”比值省气象局《审核办法》中备注为“玉米一般为 1 :3~ 1 :5之间 ,小麦一般为 0 …  相似文献   

9.
“紫香七号”晚糯特种米是近年我省拳头产品,深受城乡人民欢迎.本文以大田试验资料为基础,与同期常规晚稻种植比较,提出其气象条件分析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从区外引进5个优良谷子品种,1990年和1991年在北疆乌兰乌苏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及耐旱试验。1990年初步选出3个品种;1991年对初选出的3个品种继续试验,肯定豫谷1号丰产性最好,其次是保定1号,浇水次数以全生育期3—4次产量最高;在半农半牧区,若以收获谷草为主,则以种植延谷8号为宜。  相似文献   

11.
1994年早春出现的低温天气,使南召17.5%种植面积的小麦遭受冻害.1 冻害原因1.1 春性品种面积较大1994~1995年度,南召春性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县小麦总种植面积的57.8%.由于春性品种抗寒能力差,早春遇到低温天气,极易受冻害.统计结果表明,绵阳系列、铁河1号、豫麦18等春性品种均受到不同程度冻害;南召麦2号、矮丰3号、郑州8327等冬性、半冬性品种基本未受到冻害.因此,春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75,(1):13-16
解放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双季稻面积不断扩大,从岭南逐步向北推到江淮平原;由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到海拔2,000多米的云贵高原,间作稻改种连作稻,品种也由早、中熟换成中、晚熟的高产品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自然气候资源,挖掘其增产潜力,对贯彻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伟大指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在人工气候箱中比较了若干马铃薯品种在连续光照和较高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的表现,鲜重和干重,收获指数,光合速率以及气孔的传导力等。试验结果表明:Deilali,Snowchip,Atlantic和La Chjpper有优良的生产潜力,是栽培到太空站或月球上封闭的生物再生系统中的适宜品种;;在这4个优良品种中有3个是长日条件下栽培的品种;;Denali具有许多极好的生物学特征,是产生高光合速率、形成高收获指数的物质基础,加之株身不高,株体不宽,开花早,块茎形成快,选择Denali或更为优秀的品秆就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提高生物再生系统有限空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陕西关中西部地区的富士苹果种植代表县宝鸡市凤翔县苹果园,采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分别对在乔化、矮砧两种栽培模式下3棵树龄在10~20 a的富士系苹果树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测定。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两种栽培模式下苹果树蒸腾速率和日蒸腾耗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晴天、多云、阴天、雨天条件下,矮砧、乔化苹果树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均呈“几”字形的单峰曲线;矮砧苹果树曲线峰值出现时间较乔化苹果树偏早1~2 h,两者之间的差异在晴天最大;生长始期、生长盛期,矮砧苹果树不同天气条件下蒸腾速率均大于乔化苹果树,且日耗水量也较乔化苹果树多。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农田林网防御干热风的作用,我局与林业部门合作,于1980-1982年在兖州县漕河公社歇马亭大队进行了农田林网防御小麦干热风效益的观测对比试验。供试林网为 250米× 220米,网内农田83亩左右,地势平坦,土质为壤土。林带每侧植四行太青杨,株行距2×1米,树令5-7年,树高11米,平均树径11-12厘米。测点设置,前  相似文献   

16.
洪盘如 《气象》1982,8(9):27-27
勐海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栽茶已有1700年以上的历史。在巴达公社曼贺松有一棵野生茶树,树径1.21米,树高34米,树幅1O米,据考证树龄在千年以上。在格朗和公社南糯山的半坡寨还有一棵栽培茶树,树径1.38米,树高5.9米,树幅10米,树龄在800年以上。这两棵古老茶树,现在每棵每年还可以采制干茶100斤以上。目前农村的新茶园,每亩可产干茶100—200斤,试验茶园每亩则可达600多斤。勐海的茶树之所以能活到千年以上,茶叶生产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普洱茶”能驰名中外,是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曾国光 《气象》1984,10(7):38-38
一、问题的提出 我县晚稻生产约占全年粮食总产的60—70%,它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影响晚稻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寒露风”(干北风或低温冷害)。但1980年我县晚稻生产并无明显的寒露风和病虫害的大发生,亦出现了严重的减产,究竟原因何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曾到群众中进行过调查了解,他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兴趣。例如:“早禾怕北风,晚禾怕雷公”。“晚禾怕打闪”、“晚禾怕夜雷(雨)”等,为了摸一下晚稻减产与“雷公”的关系,我们分析了1980年晚稻抽穗扬花前后的雷电记录,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中绿一号”代号D0809 ,系中国农科院1983年从“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AVRDC)”引进。我区自1988年春由柳州地区科委首先引种并在本站设立分期播种试验项目。本文仅就1988年~1989年两年的播期试验结果,对该品种的生长特性与气象条件作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气象知识》来稿中,经常会接触到“毫米”“米^3”(立方米)“米/秒”“千克”“吨”“天”“年”等法定计量单位,有的作者不能正确表达,甚至还继续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相似文献   

20.
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两系杂交稻的首要不育系———培矮64S制种的气候适应性, 一方面可为两系杂交稻的生产提供决策参考, 另一方面也可为其它不育系的研究提供借鉴。分析气候适应性时, 首先利用播种—抽穗天数及其对应的气象资料, 建立发育期模型; 然后利用自交结实率资料及其对应的气象资料建立育性量化模型, 并求出育性转换的光温指标; 最后将我国稻区35个站点42年 (1951~1992年) 的气象资料代入发育期模型, 求出各站点的可能出穗持续期 (最早出穗期—最晚出穗期的历期), 对比育性转换的光温指标, 确定培矮64S在80%、90%和95%保证率下连续不育 (可育) 的初、终日, 将连续不育期作为生产杂交稻种子的季节, 将连续可育期作为繁殖培矮64S的季节。结果显示:培矮64S仅能在海南岛及云贵高原中低海拔地区自交繁殖; 而在东北、云贵高原以外的稻区, 培矮64S均可用于生产两系杂交稻的种子, 各稻区制种季节的长短、起止日期与种植地的纬度、海拔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