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气象衍生灾害的概念,区分了其与气象灾害的差别,明确了建立气象衍生灾害预报的意义,并针对气象衍生灾害预报的限制因素提出了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安徽省重大农业气象灾害测评系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安徽省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气候规律分析及遥感监测方法的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并建立了省级农业气象灾害测评系统。该系统运用结构化设计原理,根据用户需求及系统建设的基本目标,确定了系统结构及主要功能,以为主要支撑软件,建立了安徽省干旱,洪涝及低温冷害的基本数据库、灾害监测评估模型和应急反应及决策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气象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的重点研究对象。尝试性地将人类认识气象灾害的过程归纳为4个阶段:气象灾害的启蒙认识阶段、气象灾害的监测与预报阶段、气象灾害的减灾工程阶段和气象灾害的风险管理阶段。同时,引出了气象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的不同理念。以现在时刻为划分点,将过去已发生的灾害定义为气象灾害,将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定义为气象灾害风险。最后建立了基于SWOT的远期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分析方法,并提出了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气象工程手段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介绍贵州凝冻灾害预警模型建立的思路、确定了凝冻灾害等级划分标准,并对欧洲中心850hPa变温预报及日本降水预报结果进行了初步检验,结果表明将数值预报结果引入凝冻灾害计算模型中基本可行;同时还介绍了凝冻灾害预警系统主要功能,该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凝冻监测和预报预警自动化。  相似文献   

5.
讨论气象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的重点研究对象。尝试性地将人类认识气象灾害的过程归纳为4个阶段:气象灾害的启蒙认识阶段、气象灾害的监测与预报阶段、气象灾害的减灾工程阶段和气象灾害的风险管理阶段。同时,引出了气象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的不同理念。以现在时刻为划分点,将过去已发生的灾害定义为气象灾害,将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定义为气象灾害风险。最后建立了基于SWOT的远期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分析方法,并提出了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气象工程手段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灾害及灾害管理研究评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降低对天气的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主题出发,评介了灾害及灾害管理方面的若干研究成果,旨在为气象部门的灾害性天气决策服务和民政部门的备灾和救灾工作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凝冻灾害预警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贵州凝冻灾害预警模型建立的思路、确定了凝冻灾害等级划分标准,并对欧洲中心850hPa变温预报及日本降水预报结果进行了初步检验,结果表明将数值预报结果引入凝冻灾害计算模型中基本可行;同时还介绍了凝冻灾害预警系统主要功能,该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凝冻监测和预报预警自动化。  相似文献   

8.
姜海如 《湖北气象》2007,26(3):193-198
不同的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同。根据气象灾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和不同类别,将气象灾害对社会的危害划分为摧毁社会物质财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破坏社会秩序、动摇社会心理四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的危害表现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气象灾害的防御抗救过程细分为社会预防过程、气象预警过程、社会组织过程、社会抗灾过程、社会救助过程,并对每个过程的内容、特点和应对措施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刘军 《湖北气象》1998,(2):32-33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荆门市城镇、农村高层建筑物数量增加,因而雷击目标相应增多,雷击所造成的灾害也呈上升趋势。 根据气象记录,荆门市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1.8天,最多年雷暴日数为59天(1973年),最少年雷暴日数也有17天(1970、1985、1990年),雷暴主要集中出现在4~8月,占全年雷暴日数的81.7%。全年各月均有雷暴发生。1997年荆门市雷暴日数为25天,最早出现在2月27日,最晚出现在11月11日,其中5~8月雷暴日数为20天,占全年的80%,雷暴酿成雷击灾害的日数为8天,占雷暴日数的32%。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单介绍了天气灾害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保险抗御天气灾害中发挥的作用,着重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利用保险转移天气灾害风险存在的差距,以及现在天气保险发展的新动态,提出我国在面临严重的气象灾害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发展灾害保险,推广风险共保计划,同时对于一般天气风险,也可以尝试发展天气保险产品,拓宽天气风险管理市场。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末兰  向纯怡 《湖北气象》2009,28(2):179-185
利用湖北省1961-2006年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对发生在湖北境内的气象灾害进行了分类,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象灾害可按灾害性天气和灾情两个方面来分类,在灾害性天气方面可分为直接灾害和衍生灾害2类,并可细化为12种直接灾害和14种衍生灾害,灾情可分为4类19种;湖北省主要气象灾害为暴雨、干旱、强对流及其衍生灾害.其特征是危害大、灾情重,时空分布不均、发生频率高等.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因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珉  陈兴旺 《湖北气象》2007,26(4):339-343
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编制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的方法,以江西省分县小流域地理底图为基础,对影响山洪灾害形成与发展的暴雨气候、地形坡度、河网分布等因子进行分析和叠加,完成了江西省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图。以人口密度、GDP、耕地面积作为指标进行易损性分析,并借助GIS工具,将危险性评价图与易损性评价图进行叠加,完成了江西省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区划结果表明:GIS方法能有效地对影响山洪灾害形成与发展的因子数据进行空间分析。该风险区划图可通过对山洪易发区的规划决策而减轻山洪灾害的影响,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灾害的风险信息。  相似文献   

13.
14.
尹宜舟  高歌  王国复 《气象》2019,45(10):1439-1445
基于灾度相关模型,提出了面向气象灾害的四维灾体模型。模型以受灾人数、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形成的灾度平面作为损失的基本规模,在灾度平面垂直方向,以死亡失踪人数为要素形成第四维,最终形成四维灾体。将模型初步应用于我国气象灾害损失年景评价分析之中,结果显示,2003、2006和2010年为气象灾害损失明显偏重年景;验证分析表明,灾体模型将死亡失踪人数作为特殊的一维来考虑,凸显了其在整个气象灾害损失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另外增加受灾面积指标,使得评价结果更趋完整。  相似文献   

15.
采用Windows98平台,利用Vb6等可视化语言对系统进行程序编译,融入灾害评估模式内容,通过指标计算,对黑龙江省易发灾害进行评价分析,并实现对黑龙江省气候资源的全面分析阐述,从而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品种合理布局及防灾减灾等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灰色关联度方法在大风和暴雨灾害损失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针对近20年北京地区发生的大风和暴雨灾害,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计算北京地区近20年的19个大风和暴雨灾例的灾情评估指标与关联度,进行损失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灾情等级划分和灾情损失排序是合理的,比较符合实际对灾情的评价,能够对不同气象灾害和同一级别的气象灾害灾情差异尺度做比较,是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一种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虎林气象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林市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低温冷害、霜冻、大风和冰雹等,本文利用1956-2010年虎林气象观测资料和1949-2010年灾情资料,对发生在虎林的气象灾害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预防气象灾害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性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98-2004年中国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1998—2004年全国雷电灾害资料,对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雷电灾害次数呈逐年波动增长趋势;夏季是中国雷电灾害发生最多的季节,占全年雷电灾害的66%;雷电灾害地理分布总体为南多北少;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和社会经济损失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电力和通信行业受雷灾的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9.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初步探讨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及评估基点,并应用马尔可夫模型和统计决策理论建立了风险评估数学模型,风险函数以及最优决策。此外以本地暴雨灾害为例说明了评估中的基本计算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20世纪60-80年代天津地区地面沉降灾害的发展为例,讨论了城市地面沉降灾害的特征,分析了地面沉降引发的次生灾害及其防治问题。结果表明,城市地面沉降灾害主要具有缓释特征、不可逆特征、罪罚特征和灾害链特征,城市地面沉降能够破坏市政设施,引发城市内涝和河流泄洪能力降低,造成地下水质和地质环境恶化,使海平面上升,沿海风暴潮加剧,同时还能造成海拔标高损失等。地面沉降所造成的损失是个巨大的灾害链,损失应当包括硬件和软件,也应当包括当前和远景,以致更深层次的影响。另外,缓释、不可逆的灾链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布局、远景规划和投资环境影响不可低估;生态地理环境灾害链的影响,其效益损失更难于估计。地面沉降是城市灾害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地面沉降灾害的防治,应当是经济、环境、行政、立法,甚至教育、宣传等各个方面相结合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