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现代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主要解决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问题。作者应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计算了在南水北调背景下,华北水资源的优化调配方案。在此方案实施的条件下,华北地区中长期的缺水问题将基本上得到解决,且经济仍能保证安全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缓解和解决京津唐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玉成 《高原气象》1999,18(4):625-631
从如何解决好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角度出发,分析讨论了京津唐地区水资源概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和探讨了解决京津唐地区水资源问题的若干途径,并认为节约用水特别是农业节水开展地下水库人工调储和解决京津京津占区水资源问题的根本,也是一条经济可行的途径,至于南水北调尚需进一步研究 。  相似文献   

3.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面对西安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水资源的开发及可持续利用将是人们探求的焦点。通过对西安市水资源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存在问题分析,阐述了西安市水资源紧缺,水污染日益严重,供用水结构不合理,地下水超采等问题,提出了西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确保我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中心地区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处于黄土高原中心地区的庆阳市水资源十分缺乏,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现有的水资源在开采方面又存在很大的难度,可利用水资源极其缺乏,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该水资源总量、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结合当地的地理和经济特点,分析水资源在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一、立项背景新疆水资源总量缺乏且时空分布不均,融冰融雪(统称融雪)水是地表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在南疆地区,融雪水甚至是河流径流的主要来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水资源成为制约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性要素之一。鉴于新疆是干旱区绿洲经济适应气候变化的典型区域,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研究与评估,实施融雪型洪水灾害综合防治显得更为迫切。国家发展改革委  相似文献   

6.
开发广东省空中水资源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从干旱和水资源状况出发,探讨了广东省开发空中水资源的必要性。从理论、技术、实践和人工增雨潜力等方面分析了广东省实施人工增雨,开发空中水资源的可行性。结合目前人工增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东省开发空中水资源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资源短缺,许多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充分利用城市降水资源,实施雨水资源化是一条既经济快捷又广泛有效的途径,并可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根据城市下垫面性质的不同,将城市建成区划分为不透水区、园林绿地区和水域区3种类型,分别分析了在这3种下垫面情况下雨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利用潜力,提出了城市雨水资源化潜力模型。最后利用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商丘市2000-2005年城市雨水资源化现实潜力。计算结果表明,商丘市年平均雨水资源化可能潜力为22.94×106m3,现实潜力为18.58×106m3,接近常年城市供水总量的30%。  相似文献   

8.
城市雨水资源化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水资源短缺,许多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充分利用城市降水资源,实施雨水资源化是-条既经济快捷又广泛有效的途径,并可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根据城市下垫面性质的不同,将城市建成区划分为不透水区、园林绿地区和水域区3种类型,分别分析了在这3种下垫面情况下雨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利用潜力,提出了城市雨水资源化潜力模型.最后利用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商丘市2000-2005年城市雨水资源化现实潜力.计算结果表明,商丘市年平均雨水资源化可能潜力为22.94×106m3,现实潜力为18.58×106m3,接近常年城市供水总量的30%.  相似文献   

9.
遥感动态监测太原市城市建设用地及其扩展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世纪70年代、1993年和2010年3个时段的遥感TM影像为依据,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了汾河流域太原市的实体边界提取,获得太原市城市建设用地不同时期的数据资源,对太原市城市建设用地近30 a的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市近30 a一直处于城市快速扩展阶段,且向南扩展。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变化及发展方向主要受地形等自然因素和人口、经济及政策等人文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吴昊  袁媛 《陕西气象》2010,(4):21-23
本文通过对太原市2007年-2009年酸雨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了太原市酸雨的年变化规律,分析了太原市酸雨与降水量、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关系,指出太原市近三年的酸雨频率较高,酸雨强度较强,酸雨已经成为太原市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气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国玉  高歌 《气象》2005,31(3):3-6
合理开发利用陆地淡水资源是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大气水资源决定了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我国大气水资源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和时间变化特征,其年代以上时间尺度的变化尤其引人注目。开展系统的大气水资源普查和区划、监测和预测大气水资源的多尺度变化、加强相关组织和机构建设,可以为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淡水资源匮乏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普遍关注的严重问题。华北地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该区水资源严重不足 ,缺水问题一直困扰着该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利用NCEP/NCAR的 40a(195 8— 1997年 )再分析资料分析发现 ,近 40a来 ,华北地区年平均水资源略有盈余 ,但水资源年内分布很不均匀 ,一年内仅 6 9月份水资源有盈余 ,其它各月均有不同程度亏损。对华北地区水资源最充足的夏季水资源各分量进行EOF分析 ,结果表明 ,华北地区夏季水资源各分量空间分布的最主要特征都表现为全区一致型 ;最主要的时间变化趋势都表现为自 6 0年代至 80年代中期持续下降 ,80年代中期以后略有回升 ,但回升幅度较小 ,降水仍然低于 40a来的平均水平。对各物理量进行M -K突变检验的结果表明 ,各量在 6 0年代中期前后都发生了一次突变过程 ,但发生时间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介绍鄱阳湖流域背景和综合管理机构职能,以及相应地方法规的完善和流域总体发展规划编制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近20a来流域综合管理的内容与措施,并就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近20a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与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江西省积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根据《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总体规划纲要》要求和“五年发展规划”的具体部署,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注重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流域管理要注重系统性和综合性,以及以先进技术为依托、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的科学原则,把流域作为一个互相联系的生态经济系统,以开放促开发,治山、治江、治湖和治穷有机结合,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保护环境、治理山水、建设美好江西的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的建设和实践,为流域综合治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脆弱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凤霞  郭建平 《气象科技》2006,34(6):731-734
水资源是影响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环境因素,研究水资源的脆弱性以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系统地阐述了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研究进展以及降低水资源脆弱性应采取的适应对策措施等。并提出今后应进一步明确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和研究范围,完善现有的指标体系,提高脆弱性图表的统一性和可比性以及应用高新技术开展水资源脆弱性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之一,水资源短缺和利用不合理已成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的分析和评价,提出实现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建立节水型社会,而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重点在于建立、健全水资源的行政管理体制、市场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指标体系;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节水型农业种植体系;大力调整工业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节水型的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16.
Are there "thresholds" in greenhouse gas (GHG) concentrations above which associated climate change impacts become economically, socially or environmentally unacceptable? If thresholds exist, then emissions might be limited in such a way that GHG concentrations are not exceeded.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s should be examin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se threshold levels. This paper addressed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water resources of the Nile River and associated impacts on the Egyptian economy through the use of a recursively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The model was used to examine both economy-wide and sectoral impacts, and impacts on social and national policy indicators under various economic growth and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Macro-economic indicators such 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showed that strict economic thresholds, characterized by discontinuities in the response function, did not occur. This was because autonomous economic adjustments generated a smooth socioeconomic transition over the 70-year simulation period. The economy underwent a gradual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s capital and resources were moved from cropped agricultural to both the livestock and the non-agricultural sectors. Under "wet" climate scenarios, surplus water beyond 75 billion cubic meters (BCM) remained unused, as the marginal value of water dropped to zero and other resource constraints limited agricultural growth. For drier scenarios (below 75 BCM), water was a constraint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to the 21 st century, as resources were diverted to less water demanding crops and the livestock and non-agricultural sectors. The reduced water scenarios showed agriculture declining in its total share of GDP, burdening the agricultural wage earner. Egypt increased its dependence on imports to meet food demand, dramatically decreasing grain self-sufficiency, while increasing protein self-sufficiency. If national policy requires a certain level of food self-sufficiency, then these metrics could be used in defining policy-based thresholds.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太原地区发生的798个地质灾害个例和汛期降水资料,从地质环境背景着手,在地理信息系统(MAPGIS)支持下,对太原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和诱发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精细的地质环境概率量化评价方法,得出了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的重要结论。建立了地质灾害预报模型,制定了预报等级标准和预报规则。经业务试验,预报结果与实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建立辽宁省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原则,提出了构建包括经济系统、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在内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方法,对2004年辽宁省14个市的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居前7位的城市分别为沈阳、大连、盘锦、鞍山、抚顺、葫芦岛和营口。研究成果可为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