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桂湘 《广西气象》2007,28(A02):165-166,174
面对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媒体环境,气象影视应当如何创新发展,是该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新旧媒体融合、多媒体优势互补、整合传播的理念,有助于实现如下目标:增强原有电视气象节目的影响力、拓宽气象信息传播渠道、实现气象信息有效传播,从而为搭建好公共气象服务平台、为人民福祉安康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
气象服务信息在多媒体中传播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各类媒体带来气象服务在传播空间、传播内容、受传关系等各方面的改变,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趋于多元化。气象服务信息的新媒体传播旨在以服务为导向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新兴媒体资源,实现对各级政府、目标消费者更加及时、精准、到位的气象服务。本文主要对青海省气象服务信息在各类媒体的传播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提出了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激发气象产品的社会价值,提升气象服务质。  相似文献   

3.
气象服务信息有效传播能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定真  董丽丽 《气象科学》2010,30(4):522-525
用传播学的理念对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电视传播能力进行了探讨,主要从完善气象信息传播理念,提高气象服务信息质量等方面,提出要提高气象服务影响力──最大化达到气象服务信息的有效传播,要在气象服务中借鉴传播学理论,用高科技的气象监测、预报手段,和高科技的媒体制作手段,提高气象信息向气象服务产品转换的质量,完善信息传播渠道。必须重视公众的需求和接受能力这"最后一公里"的工程建设,产品尽量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使气象服务信息传的出去,到达得了,减灾防灾、趋利避害,最终实现公众气象服务多样性,服务精细化,服务高频次发布,服务广覆盖。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为农服务信息的发布与传播,设计开发了榆林气象为农服务网站,以B/S方式实现气象监测数据分析和服务产品制作与发布,为农林部门提供及时便利的气象信息和农业气象服务。网站以气象监测、预测与服务为核心,融合农业信息与技术、气候资源与灾害防御、科普宣传与信息快报等九个方面的内容,为农业生产、粮食增收提供信息支持与气象保障。  相似文献   

5.
深圳大运会公共气象服务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气象信息需求和传播,针对深圳大运会气象服务建设,初步探讨公共气象服务3个层面的具体服务需求以及服务要点、气象信息的传播渠道和气象信息的有效传播。介绍了深圳大运会公共气象服务目前的建设情况,着重介绍深圳市气象局研发的新系统、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新做法,指出应当以大型体育赛事气象保障工作为契机,通过完善各类业务系统建设,积极开展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需求调研,充分拓展气象信息覆盖面等工作,加快推进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通过电视传播气象资讯已经成为气象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渠道。气象电视传媒服务技术旨在实现电视自动播放本地化实时气象服务信息,以满足公众及时而直观地了解当地气象资讯的需求和政府相关部门等用户参与发布信息的工作需求。主要研究的内容有:1信息自动生成处理技术(气象信息自动采集、用户互联网信息发布以及信息自动转化为视频、图像、文字的处理技术);2实时气象信息向特定终端的自动传输技术。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天气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拓展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使气象灾害预警、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等气象信息能够快速推送到用户手中,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和丰富的气象信息服务。利用微信高效快捷的发布气象信息是文章分析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新型手段。  相似文献   

8.
气象服务的终端,归根结底是信息的传播,如何传播?传播给谁?具体传播什么?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针对目前天气预报内容单一、受众广泛、传播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尝试利用传播学中的"分众传播"理论基础将受众按照地域、年龄、性别、喜好、职业等类别进行分类,针对特定的客户群体做特定的气象信息传播、提供差异化的气象服务。该文以实践4 a之久的微信公众号"噜妈天气育儿"为例,探索上述创新产品的可行性;利用四川省地方标准中穿衣指数的基础公式计算出相关数据,为成都地区家有0~12岁婴幼儿童群体的家庭进行"可视化"气象服务,运用传播学中"把关人"和"意见领袖"两大理论,实现气象服务的差异化,从而深入挖掘出此类特定人群与气象影响因子关联性最高的需求,提升此类创新气象服务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电视、广播、报刊、电话、电子显示屏等传统媒体及微信、微博、气象网站、手机app等新媒体在气象信息传播服务中的发展变化。分析发现,近十年传统气象信息传播方式所占份额出现下降趋势,而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新媒体发展迅速,社会力量开始参与气象信息传播服务。新时期,气象信息服务呈现新特征,气象信息产品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提供主体更加多元,气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气象信息传播方式更新迭代,反映出7大趋势:发布主体与传播主体渐相分离;气象信息附加值将被深度挖掘;创新力量加入气象服务市场,民营气象公司发展势头强劲;气象事业单位重在提供基础性、公益性气象数据服务以及平台服务和技术支撑,其核心任务是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精细化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立根之本;气象信息服务多技术融合发展及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社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气象服务解决的将不仅仅是气象信息传播的问题,更是解决如何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发挥气象信息更大社会价值的问题。新技术的发展使气象与其他行业融合成为可能,借助国家"互联网+"战略,气象服务市场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实例探讨融媒体时代气象信息传播的新特点以及总结经验,为满足社会各界不断提升的服务需求,改进气象信息传播方式,促进气象信息传播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新老媒体融合提升公众气象服务传播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公众气象服务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如何发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的作用,共同提升公众气象服务传播能力。利用新媒体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建立平战结合、可持续发展的传播体系,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在融合发展中实现气象信息传播模式的转型升级。同时利用技术创新,基于位置主动推送气象服务产品,构建有效的气象预警发布渠道,创建、筑牢气象品牌效应,探索走出一条新媒体商业化的气象服务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公服中心")是传播气象服务信息的窗口,因此也是传播气象科学技术的使者。公服中心结合公众关注的重要天气过程和典型气象气候现象,充分利用所拥有的公共气象服务媒介、知名主持人与分析员以及品牌活动等优势资源,边服务边科普,实现了科普服务两促进。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讨论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气象节目的需求、发展以及创新。认为:气象信息的传播实现新旧媒体的互补是电视天气预报今后改革和创新的必然趋势;在巩固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充分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寻找和开发适合新媒体的天气预报节目,拓宽气象信息的传播渠道,增强气象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气象科技论文中表格的规范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信息资源是国家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社会资源。大力提高气象信息产品的质量,提高气象信息服务的能力水平是气象事业的崇高责任。本文通过分析气象信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影响气象信息传播利用的主要因素等,提出提高气象信息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即不断拓宽气象信息服务领域;开发气象信息资源,增加气象信息产品;提高气象信息服务质量,改善气象信息服务手段。  相似文献   

15.
论气象信息的有效传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当前国内及广西气象信息的传播内容、途径和传播效果的分析,提出利用多媒体优势互补的重要性以及注重气象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以达到为大众防灾减灾和生产生活提供更快捷、及时、有效的服务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气象部门运营的天气类app和气象微信公众号传播信息紧扣天气气候,但一些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表达可读性不强。面对需求和竞争,建议天气类app和气象微信公众号在遵照移动互联网碎片化的传播特征,及时准确提供核心天气信息前提下,开发天气与其他行业的服务产品,创造“天气+”的服务价值,并将这些个性化信息精准送到用户;同时要提升信息的编排技巧,将专业的气象信息通俗化表达;而在日常运作中,要巧借台风、降温等重大天气过程进行市场化运作,才能聚合更多用户,实现气象信息的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气象信息服务的特点和广东省省情,建立了包括部门信息共享、服务渠道反查、网络搜索、备案公示信息查询等气象信息服务单位摸排方法,对广东省气象信息服务单位进行了摸排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共有278家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其中,92.8%的单位属于气象信息传播类,专业气象服务类、气象软件开发类只占7.2%;气象部门是气象信息服务的中坚力量,非气象部门的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只占小部分;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多属事业性质单位,属于企业性质的很少,且绝大部分在珠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气象工作,是广东气象部门承接的一次重大气象保障服务,借助良好的网络和气象手机短信等信息传播基础,开展了亚运气象服务需求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努力拓宽气象信息发布渠道,多方面开发各种针对性极强的亚运气象产品,为公众提供专项的亚运气象信息服务,极大地提高了亚运气象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重大气象灾害天气过程新媒体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武  陈玥熤 《广东气象》2015,37(3):66-68
通过研究重大灾害天气过程新媒体服务手段、渠道及效益,期望探索气象部门与互联网企业在重大气象灾害天气服务过程高效无缝的常态化合作模式,实现"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机制,有效扩大灾害信息覆盖面,解决气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达到提速扩面,高效、快速将气象灾害信息传送给社会公众,以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20.
公众气象预警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方面,是防灾减灾的关键环节。我们从灾害性天气监测系统、预测预报系统、气象预警信息传播体系、公众防御气象灾害能力和意识四方面,通过座谈会、发放问卷、采访、电话咨询进行了调研,找准了宿迁气象公众预警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能力、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全社会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这三个能力建设,提出了多项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应对措施。为宿迁气象部门进一步更新服务观念,改进公众预警服务方式和拓宽服务渠道提供了科学的发展思路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