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与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杜银  谢志清  肖卉 《气象科学》2014,34(6):647-655
基于中国740站月降水、积雪、地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和最大协方差法,研究了1979—2008年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在年际时间尺度上,青藏高原中北部12月—翌年1月积雪指数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1990s—2000s的高原积雪指数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具有较好的同位相变化特征。表明高原中北部12月—翌年1月积雪指数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异常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可作为预测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年际年代变化的依据。(2)高原12月—翌年1月积雪异常偏多,是长江中下游夏季洪涝的一个强信号,12月—翌年1月积雪指数正异常年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正异常年有很好的一致性。(3)高原冬季积雪异常影响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可能途径是:高原冬季积雪异常通过影响同期及其后春季地温,再由春季地温以某种方式把异常信号维持到夏季。之后,地温异常又改变了局地地气热量交换,导致周围大气环流异常,从而影响到其下游的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2.
1980~2014年中国生态脆弱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把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生态脆弱区气候变化的特征,利用基于全国2000多个站点的格点化逐月资料,对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1980~2014年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和最低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和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生态脆弱区日平均气温、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几乎都呈上升趋势;日平均气温增幅北方大于南方;北方生态脆弱区日平均气温、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南方生态脆弱区日最低气温的季节增幅多为春季最大,秋季或冬季最小。(2)全区平均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生态脆弱区降水距平百分率春季多为增长趋势,夏季多为减少趋势,秋、冬季和年北方多为增长趋势,南方多为减少趋势。(3)相对湿度以减少趋势为主,只有黄土高原南部脆弱区秋、冬季和干旱半干旱区脆弱区冬季相对湿度距平百分率的趋势为正,这几个正值区同时也是降水增长大值区。(4)风速基本为减少趋势,春季减少趋势最大。(5)全区平均蒸发皿蒸发量春、夏季和年为减少趋势,冬季为增长趋势;北方生态脆弱区蒸发皿蒸发量四季和年多呈减少趋势;南方生态脆弱区蒸发皿蒸发量春、夏季以减少趋势为主,秋、冬季和年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3.
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主要受气象条件和人为排放变化所控制。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影响背景条件下,四川盆地的六项主要污染物质量浓度较往年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区分这些变化受气象条件和人为排放变化各自的影响程度,开展了气象条件变化对四川盆地污染物质量浓度影响的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1~6月整体空气质量优于2019年同期。主要影响污染物浓度的气象参数中,成都平原、川东北地区平均风速与往年相当,川南地区平均风速低于往年。从2020年3月开始,盆地各个城市的总降水量明显偏少,其中5月降水偏少情况最为严重,对应的相对湿度在5月同比较低。平均温度2020年高于2019年,尤其是5、6月平均温度较往年偏高大约4~5°C。月日照总时长从3、4月开始明显长于往年。用固定污染源,改变初始气象条件的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PM2.5和PM10相似,1、2月模拟结果低于2019年,3、4月高于往年,5、6月同比偏低,主要偏差区域在川南城市群。SO2 在1、2月气象条件有利于扩散,3月川东北不利扩散,其余月份差距不明显。NO2在2月气象条件较为不利,CO不利的月份为4月。4月气象条件有利于臭氧扩散,而5、6月盆地气象条件对O3污染过程起了较强的推动作用。定量分析各个城市污染物浓度贡献率表明,受疫情影响,除臭氧外的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在1~4月人为排放贡献为负,5、6月由于全面复工复产,导致盆地的污染物浓度也有所上升,人为排放贡献率也大幅增加。O3由于人为排放增加与不利气象条件叠加,导致盆地O3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四川强对流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来各种强对流天气频发的特点,本文利用气象整编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和灾情直报信息等资料,统计分析了21世纪以来四川的大风、冰雹和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逐月分布和区域分布特征,分析表明:(1)四川强降水年平均分布特征是盆地多于高原,夜间多于白天,夜间主要存在以雅安为中心的四川盆地西南部、以平昌为中心的四川盆地东北部、以北川为中心的盆地西部、以会理为中心的川西高原南部和以雅江为中心的川西高原中部5个高频中心,白天强降水只存在以万源为中心的四川盆地东北部1个高频区。强降水天气主要发生5~9月;(2)四川大风的区域分布呈现出川西高原多四川盆地少的特征,川西高原地区存在着以甘孜为中心的川西高原北部大风高频区和以德昌为中心的川西高原南部大风高频区,四川盆地内存在着以盐亭和广元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北部和以井研为中心的盆地南部大风高频区。盆地大风主要出现在4~8月,川西高原大风主要出现在1~6月;(3)四川冰雹的区域分布同样呈现出川西高原多于四川盆地的特征,在川西高原地区存在着以石渠为中心的川西高原北部和以昭觉为中心的川西高原南部冰雹高频区。在四川盆地内存在着以南江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北部和以古蔺为中心的盆地东南部冰雹高频区。盆地冰雹主要发生在4~8月,川西高原冰雹主要出现在4~9月。   相似文献   

5.
华北夏季不同月份降水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37,自引:10,他引:27  
陆日宇 《高原气象》1999,18(4):509-519
利用951年到1996年华北地区17个站的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各月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6月降水量较少,且在年代际变化下没有表现出减少趋势;7月降水量较多,年代际变化较大,80年代是少;8月的降水量在年代际变化上表现出线性减少的趋势并呈准10年周期的振荡,7月和8月的降水量均在60年代中期和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有两次明显的减少。根据7、8月降水不同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我们利用  相似文献   

6.
The effects are considered that global warming and rapid sea ice decline in the Arctic (up to the formation of ice-free conditions in the Arctic Ocean in summer) made on the hydrological regime of Northern Eurasia. Ensemble computations of climate are provided and changes in the atmospheric water cycle and in water balance in large catchment areas after the loss of multiyear sea ice in the Arctic are estimated. Considerable changes in the hydrological regime are demonstrated on the example of the large catchments of the Siberian rivers; the changes are especially manifested in the period of intense snow melting, i.e., in spring and in early summer.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spring floods is expected in the river catchments adjoining the Arctic Ocea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rctic Ocean ice reduction does not exert 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variations in the water cycle in Northern Eurasia as the global warming does.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际新开发的可识别持续闭合性阻塞和开放性高压脊事件的判别方法,讨论了欧亚地区不同区域500 hPa持续性高值事件(PMZ)的发生频率及其对中国大兴安岭地区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欧亚105°-125°E区域内PMZ事件与夏季尤其是6月大兴安岭地区气温关系最为紧密。105°-125°E地区PMZ事件频发时,贝加尔湖至中国东北地区异常高压引起的下沉增温及晴空辐射造成大兴安岭地区气温偏高,同时,该地区对流层低层相对湿度条件较差,配合对流层中低层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系统以及下沉运动,不利于大兴安岭地区出现明显降水。此外,5月中亚两河流域位势高度可作为6月大兴安岭地区气温的前期预报指标,当中亚两河流域5月位势高度场偏高(低)时,6月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位势高度偏高(低),对应大兴安岭地区同期气温偏高(低)。  相似文献   

8.
华北汛期降水的年代际减少,一直是气候学领域关心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扼要回顾了华北汛期旱涝研究的最新代表性成果,主要包括华北汛期起讫的客观识别、华北汛期降水多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华北汛期降水变化与大气遥相关型的关系,以及华北汛期降水量增多趋势的停滞等。在此基础之上,归纳和总结了该领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如:华北汛期起讫时间的统一性;在华北汛期降水年代际变少的归因分析中,其年际振荡成分衰减的物理原因;华北汛期降水年代际变多趋势停滞的原因;华北汛期降水何时恢复增多等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1-2010年湖北省16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湖北省冬季结冰日数的分布及其演变特征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结冰日多寡年份1月的异常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冬季年均结冰日8.2 d,空间分布特征为整体上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鄂西地区高山多、河谷少,鄂中地区高值舌自北向南突出,空间分布与湖北马蹄形层状地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近50 a湖北省结冰日年代际变化显著,空间分布由西多东少的阶梯状转换为北多南少,时间演变出现了先增加后减少,近5 a又增加的趋势,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呈现突变减少特征。另外,湖北沿江及以南地区为候结冰日集中程度较高的地区,其集中期为1月4-5候。1月,500 hPa亚洲高纬度地区乌拉尔山东侧(西西伯利亚北部上空)高压脊和东亚大槽异常强(弱),中低纬度地区里海以东的中亚低压槽和印缅槽也偏强(弱),同时海平面气压场上东亚大陆被蒙古偏强(弱)冷高压控制,使得湖北省结冰日数偏多(少)。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国地区137个探空站及地面160站资料,分析了1980—2009年中国东部上空温度变化特征。近30年来中国东部对流层上层至平流层中下层的降温幅度大于对流层中下层的增温幅度。东北地区上空温度季节变化幅度较大,东南地区上空温度季节变化幅度较小。中国东部中低空(近地面至500 hPa)温度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不同:35°N以北无降温,以南有降温;冬季均升温,夏季有降温。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2~2013年北京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加密观测资料,分析CBD区域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UHI)强度日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发现,CBD区域气温高于周边自动站气温,平均偏高0.64℃;CBD区域城市热岛强度呈现夜间强、白天弱的现象,中午甚至存在“城市冷岛”现象。季节平均UHI日变化表现为:在夜间,秋季最强,冬季次之,春季和夏季较弱;在白天,夏季最强,冬季次之,春季和秋季较弱。相对于晴朗无风天气,雾、雨、大风等天气对城市热岛有抑制作用,并结合小波分析结果发现,秋季城市热岛强度强于冬季是由于冬季雾、雨、大风等天气过程发生比例较高的缘故。CBD区域城市热岛空间变化特征研究发现,花园、学校等绿地有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雾日、雨日和大风日的CBD区域城市热岛强度空间变化标准差比晴朗无风日小。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16年云南125个气象观测站逐月降水数据,结合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英国Hadley中心海表温度资料,在揭示云南5月降水主要模态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北太平洋、赤道中东太平洋和赤道印度洋是影响云南5月降水的三个主要关键海区,由此定义了对应不同关键区的类PDO指数、类ENSO指数、Dsst指数和Esst指数,进一步探究云南5月降水主要模态与海温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1)云南5月降水的主要模态为全区一致型和东西差异型,其中东西差异型模态表现出明显不对称特征,东多西少时的东西差异特征比较明显,而东少西多时西部地区降水偏多的范围很小,主要以中东部地区降水偏少为主。(2)北太平洋地区的类PDO和类ENSO海温异常模态是影响云南降水全区一致型变化的主要因子,类PDO主要影响水汽输送变化,而类ENSO主要影响冷空气活动,即当北美沿岸海温偏低、北太平洋中部海温偏高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时,有利于云南全区一致型降水偏多,反之则有利于降水偏少。(3)Dsst指数表征的赤道印度洋海温变化是影响云南降水出现东西差异的主要因子,当印度洋海温偏高时,有利于云南降水西多东少,反之则有利于云南降水西少东多,而Esst指数表征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却会减弱Dsst指数对降水东西差异型的影响,使云南降水更趋向于全区一致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1964—2005年辽宁第一对流层顶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趋势分析、突变分析及小波分析方法对1964—2005年辽宁南部(大连)和北部(沈阳)第一对流层顶温度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近42 a,对于辽宁地区第一对流层顶温度,年、夏秋季平均值均呈升高趋势,春冬季平均值呈弱下降趋势;多年平均值的年变化表现为北部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南部秋季最高、春季最低;南部年、季的年际变化幅度均大于北部;年际变化幅度在南部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在北部夏季最大、冬季次之、春秋季差异不大;发生突变时段春夏季南部滞后于北部。在春季存在着3 a,6 a和18 a周期,其他季节周期变化南部较北部明显。  相似文献   

14.
To develop scientific countermeasures,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cotton yield during 1961-2010in three major cotton-producing regions of China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available provincial data.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1)a rise in average temperature increased the cotton yield in most provinces of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Yellow River valley;however,the rise in average temperature decreased the cotton yield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Moreover,cotton production across the entire study region was reduced by approximately 0.1%relative to the average during 1961-2010.(2)A decrease in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DTR)reduced cotton yield in some provinces,while a beneficial DTR effect was observed in the other provinces.Changes in DTR resulted in an average decrease in production by approximatly 5.5%across the entire study region.(3)A change in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the cotton yield in some provinces;however,it caused a decrease in other provinces.The decrease in average production due to the change in precipitation was approximately 1.1%.We concluded that the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ecreased cotton yields in China,while beneficial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existed in the cotton-growing regions of Northwest China during 1961-2010.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中国不同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将全国按照气候区域划分为11个气候区,并利用1951—2009年中国194个国家基本/基准站月、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对全国及每个气候区平均温度及降水量的年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及各地区增温趋势均为极显著增加,尤其近20 a增温速度更快;而2007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中国冬季平均温度上升趋势最明显,春季次之,夏季几乎没有变化。中国平均年总降水量20世纪50年代最多,2000年代最少;而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减少最快;在四季降水中,中国只有夏季降水量波动略有增加,且各区域降水分布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16.
2020/2021和2021/2022年冬季京津冀气温呈明显相反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前者前冬气温异常偏低后冬偏高,而后者前冬气温极端偏高后冬转冷。这两年前冬冷暖反相的直接原因是亚洲冬季风环流异常。2020年12月欧亚地区为典型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高压偏强,乌拉尔山高压脊亦偏强,造成京津冀上空对流层中低层气温一致性偏低,而2021年12月环流形势相反。这两年冬季均处在拉尼娜背景下,但夏秋季喀拉海海冰异常有明显差异,可能是京津冀这两年前冬气温异常相反潜在的外强迫信号。统计和个例分析结果均表明,喀拉海海冰偏多易导致前冬西伯利亚高压偏弱,青藏高原地区海平面气压和亚洲大陆中纬度地区500 hPa位势高度均为正距平,不利于冷空气活动,造成2021/2022年前冬京津冀气温偏高,反之海冰偏少造成2020/2021年前冬偏冷。  相似文献   

17.
辽宁降水分区变化特征及夏季降水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61—2000年辽宁地区降水资料,将辽宁地区降水划分为4个区,分析各分区降水的年际、年代际、季节变化以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辽宁南部和东南部地区降水明显减少;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南部和南部地区降水显著减少,而中部地区降水增加;东南部地区的夏冬季和南部地区的冬季降水减少,西部地区春季降水增多。周期特征为春季和冬季周期为2 a或4 a,夏季和秋季为10 a。各分区夏季降水的影响因子不同,辽南地区多雨年东亚槽明显加深,东南区多雨年东亚槽略有加深并且偏东;南部和东南部夏季降水与副热带高压系统相关显著;各区夏季降水与太阳黑子负相关较好,其中8月相关显著,南部和中部相关性均好于东南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The trend significance and the residual variability of integral atmospher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tmospheric action centers in the Asian-Pacific region in summer in 1950-1979 and 1980-2012 are computed. Basic differences are revealed between trends in circulation and residual variability in the atmo spheric action centers in the surface pressure field and in the field of geopotential H 500 for these time periods. Increase in significant trends for the whole period and decrease in residual variability were found in the area of the Asian low in 1980-2012. A significant trend was observed in June and September in the area of the Hawaiian high. The summer Far Eastern low has intensified in recent years. The Okhotsk high strengthened in May and weakened in June, August, and September in the 2000s.  相似文献   

19.
秦剑  赵刚  綦正信  朱保林  陈艳  刘瑜 《气象》2013,39(6):749-758
利用2008年在金沙江下游溪洛渡水电站坝区及向家坝水电站库区获得GPS低空探空资料以及同步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坝区从地面开始到大气边界层2000 m高度四季不同高度的风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春季溪洛渡坝区大气边界层以偏西风为主导风向,1500m高度层以下静风和小风出现频率大,是四个季节中地面静风、小风出现频率的最大值;(2)夏季地面静风、小风出现频率为四个季节中最小,夏季大气边界层中低层主要盛行西风和西北偏西风;(3)秋季溪洛渡坝区大气边界层中低层主要盛行偏西风,到高层则逐渐转变为偏北风;(4)冬季溪洛渡坝区大气边界层低空盛行以西风和西北偏西风为主导的偏西风;中高层主要风向是西风、西南偏西风、东风和东北偏东风;(5)溪洛渡坝区秋、冬季大气边界层西风、东北偏北风、东北偏东风风速最大值均出现在2000m高度层.  相似文献   

20.
利用内蒙古自治区100个站1961-2012年6-8月各月降水量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划分了单站和全区各月的多、少雨年份,分析了6-8月全区多雨和少雨站点百分率变化特征。针对异常多雨和少雨年份,探讨了同期北半球欧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8月降水存在减少趋势,6月和7月则主要表现为阶段性多(少)雨,且少雨年多于多雨年。在多雨月份,100hPa高度场上,欧亚中高纬度呈径向环流分布,极涡较弱。其中,6月为两槽一脊型,内蒙古位于高压脊区前部,7、8月为两脊一槽型,内蒙古位于高压脊区后部;500 hPa高度场上,6月,亚洲区主要表现为变形场,内蒙古处于锋生区,或是亚洲中高纬度环流为两脊一槽型,内蒙古处于两高之间的宽广低槽中, 7月、8月欧亚中高纬度环流主要表现为东高西低,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低压槽区中;850hPa流场图上内蒙古为气旋性切变区域或为风场辐合区域控制。在少雨月份,100hPa和500hPa高度场上,欧亚中高纬度呈纬向环流分布,极涡较强,内蒙古位于南亚高压北边的正距平区域;850hPa流场图上表现为弱的风场特征,无明显的水汽输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