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根据哈尔滨空中交通管理中心航务部气象台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受电磁干扰的情况,分析了电磁干扰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干扰源、干扰传播途径和被干扰对象的响应,通过记录干扰时间表,对比其他工作记录,实地检验AWOS线路,确定了干扰源为跑道灯输电线,干扰传播为辐射传输,并采用屏敝和接地两种措施解决了AWOS的电磁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安康天气雷达受到同频径向电磁干扰问题,通过排查和分析,找到干扰源并予以排除。给出了测量电磁干扰的方法,对今后天气雷达在电磁环境的保障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在各行各业的大量应用,电磁环境和电磁干扰问题也日趋严重,关于民航电子设备受到电磁干扰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干扰侵入设备的几种途径的分析。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几个案例,提出了相应的设备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4.
朱爱军  刘斌 《气象科技》2006,34(3):326-331
分析了目前3个国家级气象卫星地面站无线电环境对数据接收的实际影响,给出了我国下一代极轨气象卫星使用的频率范围,论述了建站前和运行过程中无线电环境测试的必要性。以北京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的电磁环境测试与分析为例,介绍了气象卫星地面站电磁环境的测试原理、计算和分析方法,内容包括:干扰源的分类,被测试区域最大干扰允许值的计算、测试系统参数、测试的过程、测试数据。对测试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干扰源进行了确定。提出了解决办法:通过无线电环境测试查找干扰源,然后通过无线电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同时在接收设备上采用一些抗干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线路设备防雷和线路设备防电磁干扰是影响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政党运行的两个重要因素,并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安装维护之实际,对上述两类问题进行了分类和阐述,并提出了解决或减轻这些干扰影响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银行系统电子设备雷电过电压及电磁干扰防护,是保护通信线路、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作者就基层银行信息系统如何作好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7.
气象台站防雷工程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气象部门拥有的微电子设备越来越多,雷电电磁干扰脉冲对设备的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要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应充分重视防雷设施建设。本针对台站防雷工程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雷达设备电磁干扰的解决方法,依赖于对干扰的准确分析。通过昆明机场714C气象雷达受空军警戒雷达干扰的实例,介绍了一种高功率脉冲对雷达发射机干扰的分析过程,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电子监控系统对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静电放电、电磁辐射等电磁干扰非常敏感,仅紫云县平均每年就有3次监控系统设备遭受雷击过电压破坏的案例,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设备进行防雷保护。文章介绍在电子监控系统雷电防护实践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WTO的加入,各种现代科技在电子信息系统全面推广运用,电子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这些信息系统以高功能、高速度、低电压和低功耗的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然而,微电子设备对电磁干扰有着固有的敏感性,而电子系统又是一个高能量的电磁污染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运行的信息设备的安全运行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区域自动气象站在气象监测和防灾减灾的作用日益突出,随着大量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续的维护及故障排除等成为热点问题.对区域自动气象站几例信号干扰的故障处理进行分析,找出故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区域自动气象站的稳定运行、及时维护、高效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04年广西自动气象站受雷电灾害的原因分析,发现目前自动站的防雷装置在防护雷击电磁脉冲、雷电波侵入和高电位反击等方面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因而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建议在今后的自动气象站建设和维护工作中要注意系统性的雷电防护。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经过严格质量控制后的单站CAPPI格点数据,对相邻天气雷达观测重叠区域内等距离线上的回波强度一致性状况进行研究,根据雷达不同探测距离、不同海拔高度、不同降水强度等因素编制相邻雷达自动配对程序和等高面自动选择程序,建立了相邻天气雷达均一性算法。制定了适合我国天气雷达回波观测差异特征的均一性评估的3类标准(可信、可疑和疑误),并给出了评估标准的满足条件,从而建立了全国天气雷达均一性实时评估系统。从评估效果来看,均一性评估系统能够实时高效检测出全国不同波段、不同型号以及不同省份相邻雷达之间的回波一致性状况,并给出评估结果;对浙江、福建、广东3省雷达一次降水过程的均一性评估,发现参与评估的27部S波段雷达整体可信率为85.19%,可疑率为11.11%,疑误率为3.7%,成功检测出雷达回波强度偏低、波束阻挡以及电磁干扰等问题;对临沂站雷达回波均一性分析,评估系统能及时报警,检测出该站雷达回波位置指向存在偏差,天线方位顺时针偏移16.88°,缩短了故障发现时间。  相似文献   

14.
雷电过电压幅值高、陡度大,自动气象站的微电子设备脆弱,一旦遭遇雷击则损失重大。据此。分析了自动气象站的雷电过电压强度、入侵途径,并参照通信系统的防雷措施,探讨了用接地防反击、电磁干扰,多级重点保护电源,加装保护器和保护通信线路及传感器、采集器等方法来防护雷电灾害。以确保自动气象站正常有效地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地基雷达与TRMM/PR的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气雷达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具有较强的监测预警能力,对研究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云雨结构、理解降水内部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有很大的帮助。单站点地基雷达受到诸如电磁波衰减、地物干扰等影响,在探测上存在一些限制。为了扩大天气雷达探测区域,需要采用多部天气雷达组网联合探测。然而雷达组网的各雷达之间没有进行统一标定,影响雷达网资料一致性、组网拼图,以及使雷达资料在数值模式同化的应用中受到限制。本文以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卫星搭载的经过精确标定的测雨雷达PR(Precipitation Radar)数据产品作为标准参照源,订正地基雷达GR(Ground-based Radar)的反射率因子偏差。为了减小PR与GR之间观测值对比的不一致性,利用最佳配对数据对比法(ABCD, Available Best Comparable Dataset法),对2008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江苏省六部地基雷达(南京、常州、连云港、南通、徐州、盐城)的反射率因子值进行订正。最后对方法的应用范围、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1980-2011年气象台站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高空探空资料,时间和空间加密气象观测站资料,以及中国气象档案馆原始天气图表等资料,基于沙尘气溶胶浓度(PM10)潜势源地贡献函数PSCF(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的沙尘系统追踪方法,发展空气质量气象条件PLAM(……)指数对沙尘天气过程的路径跟踪,给出1980-2011年东北亚沙尘天气过程特征分布;采用Spline趋势分析,讨论沙尘天气系统强度的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基于气溶胶浓度PSCF函数和气象条件PLAM指数追踪得出,中国和东亚地区沙尘天气过程年际强度变化并非单调减弱,具有历史持续性与转折突变性并存的波状变化趋势,出现准10 a的高低频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7.
对雷达基数据质控方法的定量评估是业务应用推广的重要步骤。本文针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地物回波及电磁干扰回波质控算法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业务软件系统开发及应用(ROSE)"系统中的业务试应用,使用2014年4—10月系统试运行的10个雷达站的数据,提出了评估方法及评估指标。利用统计和典型个例分析方法对算法进行了初步业务试运行的效果评估,验证了算法的可靠性,提出了适用范围及改进措施。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地物回波的识别成功率为92.29%,但存在漏判和误判。参与评估的CB雷达径向速度资料质量高,识别效果好;SA和SB雷达的识别效果受到了观测模式等导致径向速度资料质量变差的影响。电磁干扰回波的识别成功率为94.39%,能有效识别小于5个径向的窄条幅状干扰回波,但仍需改进算法完成对麻点状、螺旋状和大面积径向干扰回波的自动识别。对雷达资料的定量应用,需采取质控,而预报员的实时观测可根据情况进行选择性质控。  相似文献   

18.
周雪松  孟金  姚蔚 《山东气象》2019,39(4):43-51
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时常会出现电磁干扰和超折射等杂波干扰问题,通过对弱径向干扰回波的规律性特征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干扰回波识别算法,并成功应用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干扰回波的识别中。研究表明,一些干扰回波具有明显的空间周期性规律,对反射率因子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的频域上能量分布具有与常规回波明显的差异。依靠这些差异可以较好地对一些弱的干扰回波进行识别并剔除。该方法对径向上离散分布的干扰回波均有较好的识别能力,但对相对均匀和密实的径向干扰回波识别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9.
琼州海峡沿岸大风分布规律及影响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冬艳  姜涛  陈有龙  辛吉武 《气象》2011,37(11):1372-1379
利用琼州海峡南北沿岸自动气象站2007年9月至2010年8月风向、风速资料,分析了最大风和极大风两种大风事件标准下的海峡沿岸大风分布规律,并基于大风天气影响系统分析南北沿岸大风的差异。结果表明:琼州海峡南侧沿岸大风事件多于北侧沿岸,其中最大风标准下的大风事件南侧沿岸明显多于北侧沿岸,但极大风标准下的大风事件北侧沿岸则多于南侧沿岸,且极大风风速明显偏大;北侧沿岸两种大风事件及南侧沿岸最大风事件均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其中,两侧沿岸最大风事件主要由冷空气影响造成,南侧沿岸极大风事件集中出现在秋季,由冷空气影响造成较少;两岸位于海峡东侧入口沿岸的自动站点出现大风频率最高,风速偏大,两侧入口沿岸站点次之,中间沿岸各站出现大风的频率相对较低;海峡南北沿岸出现的大风风向多为北到东风;东路冷空气比西路冷空气更易造成海峡南北沿岸同步大风,琼州海峡对冷空气湍流强度的消弱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气象业务对自动站观测设备正常运行和资料的综合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从故障原因排除、资料按时发送和日常维护提出可行措施,保障自动站及时、准确、完整采集数据,提高自动站文件传输质量和观测资料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