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卢璐  杨静 《贵州气象》2009,33(3):9-12
利用贵州省1998—2007年5—8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贵州夏季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基本特点。贵州大暴雨站次年际变化呈波浪型起伏变化,与大暴雨天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大暴雨主要出现在6—7月,共出现200站次,占总站次的83%,6月上旬-7月下旬是大暴雨发生的集中期,其中6月下旬和7月上旬最为集中,出现96站次,占总次数的40%;大暴雨的地域分布受地形的影响显著,总体分布不均,位于苗岭东西两段、大娄山和武陵山的东南坡的迎风坡是贵州省的大暴雨中心;大范围大暴雨发生较少,主要在6月下旬和7月中上旬;以单日大暴雨为主,连续性大暴雨以2d居多。  相似文献   

2.
华东地区大范围热带气旋大暴雨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朱定真  沈树勤 《气象科学》1997,17(3):298-306
本文对1980-1989年华东地区出现的气旋暴雨进行了统计,定义了华东地区大范围热带气旋大暴雨,对产生华东地区大范围热带气旋大暴雨的形势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产生大暴雨的动力、热力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了产生华东地区热带气旋大暴雨的概念模式。  相似文献   

3.
低空急流对黄土高原大暴雨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天气图、物理量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5年7月2日凌晨发生在黄土高原延川县的突发性大暴雨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发生在700 hPa低涡附近;700 hPa西南急流为大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多普勒速度图证实了700 hPa低空急流的形成是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大暴雨夜发性是低空急流的日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陈其欢 《气象》1987,13(12):32-33
大暴雨(任一个站点,12小时滑动累积雨量大于或等于100mm)是上海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一个高效的大暴雨历史资料检索系统,为气象工作者在大暴雨的研究、预报等应用中及时获取各类大暴雨资料,提供了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5.
1960-2011年辽宁省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0-2011年辽宁省61个国家气象站地面20-20时降水及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辽宁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平均大暴雨日数为6.5 d,年平均影响范围为17.5站次,两个大暴雨多发区分别位于辽宁东南部和南至西南沿海地区。辽宁东南部大暴雨多发区由于受台风、江淮气旋、华北气旋和蒙古气旋等多种系统及地形影响,易出现区域性和局地性大暴雨,大暴雨发生次数较多,降水量变化较大;降水量和降雨强度极值均较大,大暴雨中心出现在凤城,降雨强度最大达212 mm/h-1。南至西南沿海大暴雨多发区易受台风和华北气旋及地形影响,以区域性大暴雨为主,降水量和降雨强度极值也较大,但最大降水量和降雨强度极值均与大暴雨日数的中心不一致。区域性大暴雨的降水量极值对大暴雨降水量极值的贡献最大。大暴雨平均降雨强度的逐时变化呈单峰型分布,08时降雨强度达最强,20时降雨强度最弱。辽宁省大暴雨日集中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大暴雨日略多于7 月。最早和最晚区域性大暴雨均是受江淮气旋影响,并出现在辽宁省南部地区。大暴雨日数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主要年代际变化周期为10 a。区域性和局地性大暴雨主要周期分别为36 a和10 a。预计未来6 a辽宁省仍处于大暴雨较多的阶段,并可能多以局地性大暴雨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6.
对2006年8月14日夜间及2007年8月8日夜问关中中西部两次大暴雨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具有一系列相似的基本特征,但也存在一些明显差别。其共同点是大范围冷空气活动、带状高压带中高压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大暴雨发生的环境背景条件;高空冷空气、两高之间的上升运动、切变辐合区汇合、叠加,为该地中小尺度系统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暴雨产生在深厚的水汽层结、水汽辐合及强烈的对流不稳定区,小尺度辐合区形成与大暴雨过程同步,辐合中心附近出现大暴雨,是造成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不同点是在对流发展过程中,中小尺度辐合区差异决定大暴雨落区;能级差大小、水汽增长(辐合)快慢、高层抽吸作用强弱决定大暴雨强度;涡度场和散度场的有效配置,整层是否形成较强的持续垂直上升运动,决定大暴雨发生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7.
对2002年6月28日宜春市的大暴雨进行诊断分析,并探讨了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热力条件在这次大暴雨中的作用,总结出这类大暴雨天气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影响我区的十二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了产生聊城地区大暴雨的若干特征,试图给预报大暴雨提供一定依据。 一、大暴雨气候特征 统计了1972—1981年6—8月份全区八个台站的降水资料,凡本地区日降水量有一站≥100mm,两站≥50mm,即作为一次全区  相似文献   

9.
2012年“海葵”台风影响江苏的两段大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2年8月8-10日"海葵"台风影响江苏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大暴雨过程有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分析结果表明:两段大暴雨的影响系统不同、热力机制不同导致大暴雨落区、强度的不同。第一段是出现在江苏的沿江和苏南地区的台风本体大暴雨。随着海葵台风在浙江登陆,台风东北象限东南低空急流携带强劲的海上暖湿气流伸至江苏南部,下层暖湿上层干冷的不稳定层结积聚了大量不稳定能量。第二段大暴雨为发生在江苏北部的台风倒槽大暴雨。"海葵"台风减弱向西北移动进入安徽东南部,西南季风的加强和台风倒槽东侧低空东南急流的汇合为强降水提供丰富的水汽,而台风倒槽东侧低空急流携带的暖湿气流与高空槽后冷空气叠加,冷暖空气交汇触发了不稳定能量释放,激发了大暴雨过程的维持和增幅。整段大暴雨过程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第二段比第一段降水区域小、持续时间短,但大暴雨中心过程雨量和降水强度更大。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和强垂直螺旋度柱是此次大暴雨过程的动力抬升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9-2019年安顺市6个国家站和77个区域站的逐日和逐小时降水资料、 Micaps资料,对安顺市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物理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顺市年平均大暴雨日数为10.1d,年平均影响范围为54.1站次,5-9月是大暴雨出现的集中期,6月大暴雨出现频次最高,影响范围最广,大暴雨的主要发生时段和最强影响时段出现在夜间到早晨;区域性大暴雨比局地性大暴雨出现时间晚,结束时间早,6月是区域性大暴雨和局地性大暴雨出现最多的月份,5-7月局地性大暴雨出现的频率最高;安顺主要出现单日大暴雨,持续2d以上的大暴雨只出现过16次;大暴雨总日数的空间分布有两个高频区和两个低频区,总量的空间分布与总日数基本一致,强度的空间分布呈南强北弱,总站次的空间分布呈南多北少;在5月预报大暴雨天气时要更注重分析T85和T75,6-7月产生大暴雨时对能量和中低层的水汽含量的要求高于其它月份。  相似文献   

11.
浙南梅汛期大暴雨天气分型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周功铤  叶子祥  余贞寿 《气象》2006,32(5):67-73
利用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计算了1960--2002年5—6月发生在浙南地区的17次大暴雨个例的天气形势场、物理量场(其中包括Q矢量散度场)。通过分析,给出大暴雨发生时的天气形势分型以及物理量场特征,并着重探讨了Q矢量场和大暴雨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温度场为主的大暴雨天气形势分型简明实用。中低层Q矢量的辐合和大暴雨的发生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非热低压引起的大暴雨位于Q矢量辐合中心区附近,或者辐合中心区南-西南方。利用上述分析特征,指导2005年浙南地区5—6月份暴雨过程预报,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2.
咸阳市“8·14”与“8·8”两次大暴雨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6年8月14日夜间及2007年8月8日夜间关中中西部两次大暴雨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具有一系列相似的基本特征,但也存在一些明显差别.其共同点是大范围冷空气活动、带状高压带中高压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大暴雨发生的环境背景条件;高空冷空气、两高之间的上升运动、切变辐合区汇合、叠加,为该地中小尺度系统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暴雨产生在深厚的水汽层结、水汽辐合及强烈的对流不稳定区,小尺度辐合区形成与大暴雨过程同步,辐合中心附近出现大暴雨,是造成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不同点是在对流发展过程中,中小尺度辐合区差异决定大暴雨落区;能级差大小、水汽增长(辐合)快慢、高层抽吸作用强弱决定大暴雨强度;涡度场和散度场的有效配置,整层是否形成较强的持续垂直上升运动,决定大暴雨发生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3.
“97-11-24”和“97-11-27”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T106物理量资料,对1997年11月24日和1997年11月27日两次江西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并与夏季大暴雨的物理量特征进行了比较,得到了江西冬季产生大暴雨的物理条件,为冬季暴雨预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大暴雨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士晟 《大气科学》1983,7(4):432-437
通过资料的统计分析,证明吉林省大范围大暴雨和局地大暴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大范围大暴雨不仅暴雨区面积大、水汽充沛、整层湿润、含有较大的内能,而且几乎都是由台风造成的——至少影响吉林省面积最大的九次大暴雨都如此.大范围大暴雨与环境场密切相关,而局地大暴雨与东亚环流关系不大.经过计算得到大范围大暴雨所需水汽,仅靠影响系统是不够的,它需要有大量源源不断水汽的补充,而局地大暴雨则所需水汽依靠影响系统已足足有余.  相似文献   

15.
“98·7”北京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廷福  廖晓农  俞连芬 《气象》1999,25(5):44-48
对“987”北京大暴雨过程中的雨团、雷达回波、地面风场(流场)及气压场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偏东风的中尺度切变线,风速辐合线和中尺度低压系统在大暴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96年6月5日,在浙中地区出现了一次突发性的大暴雨天气过程,其中暴雨13站,大暴雨6站,最大雨量中心位于东阳,达166mm(图1)。本次大暴雨过程来势凶猛,雨量集中,局地性强,但离散度小。尽管前期该地区降水特少,但这场大暴雨仍然导致了部分地区山洪暴发,金华市境内各主要江河均超过警戒水位,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9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山东聊城市2次大暴雨形成机制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娟  王健  纪凡华  吕博  李楠 《干旱气象》2011,29(1):75-81
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雷达回波特征方面对比分析了山东省聊城市不同季节2次大暴雨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夏季大暴雨具有降水量大、短时件强、降水强度较强、危害大等特点.夏季大暴雨能量场强,多伴有强对流天气发生;大暴雨存在中气旋和逆风区,并且对应于暴雨和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区域;秋季大暴雨发生时,雷达回波强度不是很强,但持续时间比...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六个登陆华东的台风数字化序列卫星云图的研究,揭示了台风中心附近大暴雨,台风中外围螺旋云带上的大暴雨,台风南侧外螺旋云带尾部大暴雨及台风龙卷形成过程在卫星云图上表现出的一些特殊事实。  相似文献   

19.
王福侠  张迎新  胡欣  景华 《气象科技》2004,32(Z1):15-20
20 0 3年 10月 10~ 12日在华北平原南部出现了一次 5 0年同期罕见的大暴雨过程。为了弄清大暴雨形成的物理原因 ,利用常规资料、MM5模拟结果和自动站资料对这次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表明 ,源源不断的大中尺度水汽输送及持续较长的时间是这次同期罕见大暴雨的主要原因。而大中尺度急流间的强风向辐合加强了垂直上升运动 ,这是形成华北平原大暴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1998年6月16~26日,广西出现了一次连续性大暴雨过程,此次大暴雨过程,降水集中累积量大,雨势强,桂林和梧州都出现了百年未遇的最大洪水。通过对造成这次连续性大暴雨的降水云带进行分析,得出这次暴雨过程的云图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