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江西夏季高温的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小波函数分析了江西夏季高温的时域、频域分布特征,并对2003年异常高温天气的环流形势和形成机制与历史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江西高温基本是在强副高控制下,由于冷空气偏北和台风较少影响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03年7月末~8月上旬贵州省高温天气的大尺度环流形势背景分析,并与历年同期500hPa环流特征对比,发现副热带高压强盛稳定、大陆高压与副高合并导致副高增强,是造成贵州省东部、北部夏季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副高演变、台风活动及850hPa温度场变化等方面分析了2003年超历史高温天气的成因,并通过与历史上酷热天气形势的对比,得出一些高温酷热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2374个站点的日最高气温资料、NCEP/NCAR大气环流资料以及NOAA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中国南方盛夏高温的主要类型,比较了各类型高温对应的大尺度环流以及与海表温度异常信号的联系。结果表明:中国南方地区年高温日数有明显的增多趋势,利用聚类分析将中国南方盛夏高温分为江淮型、华南型和华中型3类。江淮型高温中心区域位于江淮地区,该类型高温空间范围大、发生频次高,典型的环流系统为高、低空呈现异常反气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偏强偏西,南北位置略偏北。该类型高温是西太副高直接控制下的高温类型,与前冬到夏季中部型厄尔尼诺衰减和春季赤道大西洋地区海温偏高有关。华南型高温中心区域在江南南部到华南地区,典型的环流系统是东亚副热带急流的位置偏南,西太副高偏强、偏西和脊线偏南,华南型高温也是西太副高直接控制下的高温,且伴随着西南季风的减弱,干热特征明显,该类型高温与东部型厄尔尼诺衰减及其与之相联系的印度洋“电容器”效应密切相关。华中型高温主要位于湖北和湖南两省,对应的环流型为西太副高偏弱、偏东,在中高纬度与北大西洋-欧亚遥相关型类似,是大陆高压控制下的高温,使得水汽条件比另两类高温好。北大西洋-欧亚遥相关型是华中型高温的可能信号源。   相似文献   

5.
广西沿海高温主要集中在7—8月,并且呈北多南少的特点。通过对38个典型高温个例进行分析,建立了广西沿海高温概念模型,主要有4类:副高+热带气旋型、副高型、副高+西南暖低压型和热带气旋型。增温的形势主要由垂直下沉气流增温及暖平流增温。副高+热带气旋型受到副高底部脊和台风外围的下沉气流增温影响;副高型受到副高控制下的下沉气流增温影响;副高+西南暖低压受到副高控制下的下沉气流增温及西南急流输送的暖平流增温影响;热带气旋型受到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增温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盛夏季节的最高温度,特别是高温出现时段,是人们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以往预报经验,与最高温度密切相关的是副高周期性活动,当副高西伸控制我省时,往往出现高温天气,而副高东撤,高温天气随之结束。近年来,随着欧洲中心数值预报模式的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7.
江西2003年夏季罕见高温气候诊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500hPa环流特征分析表明,副高异常强盛是造成2003年江西夏季罕见高温的主要原因。利用1959-2002年资料对江西夏季高温与同期和前期500hPa高度场、海温场进行相关普查以及高、低温年合成对比分析发现,上年10月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温偏高、当年1月500hPa高度场新地岛附近为负距平;10月海温与次年夏季副高关系较好。用海温对夏季高温进行了预测试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对2006年夏季青藏高原移动性高压(以下简称高原高压)过程进行个例分析并对1979~2006年间高原高压过程进行分类合成分析,研究了高原高压对川东地区高温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1979~2006年间,虽然引起高原高压的过程多种多样,但根据川东地区高温天气的成因主要可以将高原高压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原高压在青藏高原的北部或西部发展。在高原高压发展后期,高原高压脊前的西北气流绕青藏高原控制高原东北侧和东侧地区,不利于水汽向上述地区的输送,使得西北地区到川东地区易于出现高温天气,即“高原高压-高温区绕高原型”。另一类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强烈西伸上青藏高原引起的高原高压。在高原高压生成期,副高西端控制川东地区,川东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纬向的高温天气。当副高东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温天气得到缓解时,川东地区受依然维持的高原高压影响,高温天气并不随着副高的东退而结束,将这类过程称为“副高-长江高温型”。  相似文献   

9.
2013年夏季湖南严重高温干旱及其大气环流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湖南省97个台站降水、气温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卫星观测的OLR场资料,系统分析了2013年6月30日至8月14日湖南持续高温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同期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是湖南1951年以来降水最少、高温干旱程度最严重的一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湖南处在副高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是发生持续高温干旱的直接原因;西太平洋副高内增强的下沉气流,致使多数县市高温日数和极端高温突破历史同期最高记录。位于菲律宾附近的OLR低值带中心偏西,致使副热带地区下沉区偏西,进而造成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偏西。此外,湖南地区上空为水汽输送异常辐散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干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徐伟 《气象科技》2014,42(4):719-724
对上海金山1981—2010年湿热型高温和干热型高温的基本特征以及背景场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人体舒适度讨论两类高温对人们生活工作影响的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1干热型高温由强大副高控制,地面处于高压顶后或顶前的晴空区;湿热型高温由较强副高控制,地面多处于低压底部,易受水汽影响。2干热年较湿热年,西太平洋副高偏西、偏强,南亚高压偏东、偏北、偏强,夏季风较强,尤其是南风分量偏强显著,下沉运动偏强。3湿热年纬圈方向900hPa以下为上升运动,利于对流活动的发生。4两类高温皆有全天持续热不舒适特点,白天湿度作用明显,湿热型高温持续极热特征突出,严重不舒适感强烈;夜间主要受温度影响,干热型高温造成不舒适感较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0—2016年江苏地区雨雾观测资料,对雨雾天气类型分型、气象要素变化以及成因机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地区雨雾天气类型主要分为倒槽型、冷锋前部型、高压底部型,其中倒槽型发生频率最高;低气压、高湿度、低风速、风向由偏东风或东南风转为偏北风以及前期较高的气温等是雨雾形成的重要气象条件;雨雾形成时江苏地区925 hPa上正变温转为弱的负变温,说明弱冷空气促使了雨雾的发生;边界层低层的弱冷平流有利于水汽凝结和逆温形成,逆温最强时段对应能见度最低阶段;雨雾过程中边界层低层上升、下沉运动均可存在且垂直速度较小。  相似文献   

12.
Using historical synoptic data, the surface observation data of Guangzhou, the data in the Yearbook on Tropical Cyclones of P. R. China, and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of geopotential height, vertical velocity from June to September over the years 1983 to 2004, and defining three days or more in succession with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over 35°C as a process of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this work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ivity of tropical cyclones and the disastrous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in Guangzhou. The result shows that disastrous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in Guangzhou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uter circul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 and high temperatures weather over 37°C occur mainly when tropical cyclones move in the range from 400 to 1600 km southeast or east to Guangzhou. Furthermore, rapid temperature increase with descending motion resulting from tropical cyclones is the major factor that induces disastrous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in Guangzhou when the city is controlled by the subtropical high.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异常高温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我国和世界范围内,部分地区出现了盛夏异常高温天气。本文主要从环流特征和南京近百年气温资料,以江苏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异常高温成因,作了天气和气候的分析。经研究分析,造成2003年异常高温时段的副热带高压形势是符合历史同期出现高温天气的环流特征的。唯2003年高温时段的副热带高压的强度较历史同期显著偏强。从气候方面分析,2003年盛夏南京地区出现的高温天气仍未突破近百年来出现高温年的历史纪录。就南京地区而言,无论是7月下旬~8月上旬的持续高温,还是8月中旬紧接而来的低温冷夏天气,都显示出大气环流的演变特征和历史同期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周期振动的谱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合运用奇异交叉谱分析等多种气候诊断方法研究江苏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振动的准周期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江苏逐月最高、最低气温分布型态分别为经向型、纬向型;两者存在2至3年周期,显著耦合周期为3.5年及16.5年。本文同时讨论了奇异交叉谱分析、小波分析、最大熵谱分析、经典交叉谱分析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NCEP 1°×1°逐6小时再分析资料和实况观测资料,运用天气分析和物理量诊断的方法,对四川省两次冬季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均属于中亚横槽型寒潮(N型),前期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环流径向度加大,乌拉尔山阻高强烈发展,后期横槽转竖东移引导冷空气南下,南下冷空气与南支槽前西南气流交汇入侵四川盆地,造成寒潮过程;(2)过程发生前,盆地大部地区基础温度较历史同期偏高,利于气温进一步下降;(3)西南急流能够将水汽不断向盆地内输送,连续的降水对气温下降起到了加强作用,是造成强降温的原因之一;(4)850hPa强冷平流是寒潮过程的关键因素,冷平流的移动路径和强度中心与过程降温地区有很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16.
To exa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izes of sea breeze fronts and pollutan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ynoptic fields, a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in the southeast coastal area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where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ollutants occur 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kind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s. Sea breeze and sea breeze front days during the period 2005-09 were identified using wind profiler data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number of days were 72 and 53, respectively. When synoptic forcing was weak, sea breeze fronts moved fast both in horizontal fields and in terms of wind velocity, while in the case of strong synoptic forcing, sea breeze fronts remained at the coast or moved slowly due to strong opposing flows. In this case, the sea breeze front development function and horizontal potenti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were larger than with weak synoptic forcing. The ozone concentration that moves together with sea breeze fronts was also formed along the frontal surfaces. Ozone advection and diffusion in the case of strong synoptic forcing was suppressed at the frontal surface and the concentration gradient was larg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ozone was very low due to the Thermal Internal Boundary Layer (TIBL) being low.  相似文献   

17.
阻塞高压活动的气候变化及其对中国某些地区旱涝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张培忠  杨素兰 《气象学报》1996,54(5):633-640
用1965年到1990年共26a逐日500hPa天气图统计了北半球阻塞高压的活动特征,证实北半球有两个大的活动区。这两个区都有季节和年际变化,总次数有逐年减少趋势。研究了冷暖年份阻塞高压活动的差别,发现与26a平均值相比,暖年次数偏少,冷年偏多,冷暖年之差很显著,在地理分布上有很好的反相关。分析了厄尔尼诺年阻塞高压分布特点,发现厄尔尼诺年乌拉尔山地区阻塞高压较常年显著偏少。内蒙古地区和江淮流域的旱年和多雨年,东半球阻塞高压的地区和数量分布都呈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18.
福州市灰霾气象要素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宏  冯宏芳  隋平  余永江 《气象科技》2009,37(6):670-675
利用1988-2007年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图5、00 hPa高空图资料,分析了福州市灰霾的时间分布,冬、夏半年霾日气象要素场和稳定度因子特征。结果表明:福州市灰霾年变化呈明显上升趋势;月分布呈单峰型,高发期在12、1月;冬半年14:00,夏半年08:00灰霾发生几率最高。冬半年灰霾多出现在冷空气减弱后,地面气压持续下降,温度不断上升,风速弱,湿度大,充分回暖后的天气下,对应地面天气形势有变性高压后部和底部、锋前暖区、地面倒槽;少数出现在冷空气入侵,地面气压上升,温度下降,湿度较小的天气下,对应地面天气形势为大陆冷高压。夏半年灰霾多出现在高温、干燥、大气层结稳定的清晨,对应500 hPa天气形势为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边缘、地面弱倒槽,以及少量台风外围控制下干热的下沉气流里。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夏季持续高温集中程度的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基于日温度资料提出一种度量持续高温过程集中程度的指标,采用江苏省63个气象台站1961—2005年夏季逐日温度资料,研究分析了江苏省夏季持续高温过程集中度和集中期及其相关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在对夏季持续高温过程研究方面,集中度和集中期具有表征高温在时空场上非均匀性的较好分辨力;江苏省夏季持续高温过程出现时,西南部比东北部集中程度稍大、出现的日期稍晚;采用EOF方法对夏季持续高温过程集中度和集中期的距平值进行分析,第一特征向量的变化均呈现同位相,其相应的时间系数变化显示出先减小再增大的总体趋势,趋势谷值出现在1980年代;而夏季降水量与夏季持续高温过程集中度和集中期分别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南宁市气温日较差特征及天气系统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凌颖  黄海洪 《气象科技》2004,32(6):471-474
运用常规气象资料,对南宁市气温日较差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气温日较差有逐年减小的趋势,夏秋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春两季气温日较差,不同下垫面对气温日较差影响不同。对气温日较差较大的个例分析表明,引起气温日较差较大的主要天气系统为冷高压控制型、锋面影响型、暖低压影响型、副高影响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