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红  郭洪恩 《山东气象》1997,17(3):35-38
通过对北京顺义县实验资料的分析,探讨了晚播丰产小麦光能利用率,净同化率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并通过1991,1992年小麦不同发育地段的叶面积指数,透光率,产量构成以及光能利用率的观测和计算,分析了光能利用率,净同化率与产量的关系;同时认为由于晚播丰产小麦播种量大,苗情偏旺,在田间的肥水管理上采取前控后促的手段,适当将拔节水推迟到拔节末期即春五叶期进行,可以争取到较多穗粒数,达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杭州市1961~1986年早稻的光能利用率,并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光能利用率与早稻生育期中不同时段的直射散射比(S/D)的关系。一、早稻的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3.
龚绍先 《气象》1979,5(8):37-38
“万物生长靠太阳”。作物的产量形成主要是利用光能,通过光合器官进行光合作用,将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辐射能,不断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在研究丰产麦田光条件的同时,1974—1975年对小麦各生育期的光合生产量作了初步测量,以探讨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一、研究方法 作物光合效率的测定方法很多,本文采用取样称重法。即在小麦返青后的各发育期间,每10天取样  相似文献   

4.
基于涡度相关通量数据估算水稻光能利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涡度相关通量数据估算安徽寿县农田水稻拔节至成熟期的光能利用率,并分析光能利用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研究表明:光能利用率的日动态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单峰U型曲线,即早晚值较高,中午较低;季节变化总体呈现降低趋势。日变化中,光能利用率与温度呈正相关,与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负相关;季节变化中,光能利用率与温度呈弱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生长分析法与农田小气候方法相结合的途径,研究了小麦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能量转换效率随生育期的变化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用光能利用效率定量分析栽培措施产量效应机理的实例。文中对现在通用的只使用理想数值计算小麦光能利用率的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试验表明:小麦群体的光能利用率随生育期变化的曲线呈双峰型,抽穗期出现极小值;同样的经济产量所相应的光能利用率,南方的大于北方的;施肥措施的产量效益是群体的能量转换效率、反射率和农田植被覆盖度三个因子在施肥措施的作用下对光能利用率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生长分析法与农田小气候方法相结合的途径,研究了小麦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能量转换效率随生育期的变化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用光能利用效率定量分析栽培措施产量效应机理的实例。文中对现在通用的只使用理想数值计算小麦光能利用率的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试验表明:小麦群体的光能利用率随生育期变化的曲线呈双峰型,抽穗期出现极小值;同样的经济产量所相应的光能利用率,南方的大于北方的;施肥措施的产量效益是群体的能量转换效率、反射率和农田植被覆盖度三个因子在施肥措施的作用下对光能利用率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桑园在杭嘉湖平原地区占有较大的比重。该区蚕茧常年亩产70公斤左右,根据任德基等的研究结果推算(15公斤桑叶产1公斤茧子),每亩桑园生产干物质的光能利用宰仅0.44%,生产桑叶的光能利用率仅0.19%,远远低于本地区水田的光能利用率(1.0~2.0%)。因此,科学地分析桑园的光能利用状况,实行间作套种,充分合理地利用其宝贵的光资源,不仅对全区农业生产的综合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也不失为增强蚕桑生产后劲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辽市光能资源分布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通辽市1971--2000年气候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通辽市季、年总辐射分布情况,结果是年总辐射量为4640.45~5246.31MJ·m^-2,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库伦最多,舍伯吐最少。开发利用本地光能资源,对提高光能利用率、农牧业增产增收均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9.
贵州光能资源的基本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吴俊铭 《贵州气象》2001,25(4):13-18
分析了贵州光能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从气候角度提出提高光能资源利用率的主要途径和适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由于光能利用率(Light Use Efficiency,LUE)随环境的变化关系十分复杂,现有的LUE估算植被初级生产力(GPP)和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模型过于粗糙简单,而通过遥感直接估计LUE会更加可靠。研究表明,光化学反射植被指数(PRI)与LUE有很好的相关性,故PRI在利用遥感估计LUE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但是,很多研究也发现了PRI-LUE的关系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为了探究多角度高光谱对光化学反射植被指数估算光能利用率的影响,分析了各观测日的光化学反射植被指数变化情况及其与实测光能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主平面的4个观测日都表现出后向的PRI值大于前向的PRI值,均表现出当光谱仪探头从后向散射方向向着前向散射方向变化时,PRI值逐渐变小然后随着天顶角的变大而变大;在光合作用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不受影响的情况下,PROSAIL模型在主平面前向散射方向的中等角度(45 °和60 °)与后向散射方向的小角度(-15 °和-30 °)可以较好模拟出单一植被覆盖条件下水稻冠层植被的反射光谱。   相似文献   

11.
利用陕西22个茶叶基地县2016年12月—2017年10月的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017年陕西茶叶主要生长季气候资源特征。结果显示,陕西茶叶产区主要生长季水分资源充沛、光热资源基本满足生长所需。气象条件总体较好,利于茶叶萌芽生长。茶叶越冬期、春茶采摘期、夏茶采摘期等关键生育期光热水气候资源匹配较好,对茶叶生长和采摘较为有利。2017年春茶采摘期推迟且晚于2016年;夏季茶区出现高温天气,秋季出现阴雨天气,对茶叶生长、采摘和茶园管理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茶树是典型的亚热带作物,喜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气候条件。一般要求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最适宜要求年降水量大于1500毫米。我省绝大部份地区,自然降水均能满足其良好生长的要求。但由于降水量的季节分布不均匀,且茶园多建于低丘坡地,难以实行地面灌溉,故干旱仍然是影响茶叶高产优质的气候因素之一。近年来,我省有数千亩茶园应用喷灌新技术,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取得明显的效益。为了探讨符合本省气候的茶园喷灌制度,我们于1982年至1984年,在杭州市种猪试验场鸽宝山分场茶叶队的44.76亩茶园中,进行了喷灌田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面通量数据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数据,对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Light Use Efficiency, LUE)进行反演和分析。通过地表碳通量资料构建了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的LUE模型,分析了LUE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不同参照波段、不同传感器角度下计算的MOIDS光化学反射植被指数(Photochemical Reflectance Index, PRI)与LUE间的关系,构建了MOIDS PRI反演玉米LUE的模型。结果表明:(1)玉米LUE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和日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表现为单峰形,白天的LUE呈现出“U”型变化规律;(2)相比较NDVI,PRI反演植被LUE有明显优势,利用MODIS PRIS与LUE的较好相关性,建立了PRI488、PRI551和PRI667模型进行LUE反演;(3)经比较,MODIS PRIS反演LUE时最适合的为PRI551模型,其全向散射的模型具有通用性,而如果区分出后向散射数据则采用相应的PRI551后向散射模型更好;(4)利用LUEa与全天平均LUEd拟合模型与MODIS PRI551瞬时模型联合,可实现对日尺度的光能利用率的反演,其推广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4.
江南茶区茶叶生产现状和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开展气候资源分析对茶叶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历史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等方式,对江南茶区的茶树品种、茶园面积、茶叶产量等现状,以及气候资源、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茶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灾害应对措施。结果表明:江南茶区茶树主要品种有乌牛早、龙井43、福鼎大白茶、迎霜、鸠坑、黄山种、翠峰、安吉白茶等;江南茶区中,湖北省的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位居第一,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江苏第一,其次是浙江,尔后依次是湖南、江西、安徽、湖北。全区年平均气温15~20℃,≥10℃活动积温4 500~6 500℃·d,年降水量1 000~1 6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0%~80%左右,年日照时数1 500~1 900 h。热量较优,空气湿润,光照充足,是绿茶生产的气候适宜区域。同时,江南茶区也是茶叶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高发区,应加强茶树资源监测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在充分利用3S技术基础上提高茶叶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大力推进茶叶精细化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5.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没有光,光合作用就无法进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根据光能资源的理论推算的结果,我国长江下游和华南广大区域水稻亩产应为1137.4市斤,加上一般含水分14%左右则为1296.6市斤,如设法能提高光能利用率1%,据计算则每  相似文献   

16.
在浙江的气候条件下,茶叶采摘期为4—10月,其中4—5月采春茶,6月采夏茶,7—10月采秋茶。一般来讲:春茶产量高(约占全年产量的45—50%)、品质好(高级茶叶的比重大),适时开始采摘茶叶可以促进春茶的优质高产。本省春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变化多端,使春茶的开采期年际之间的差异很大。如南湖林场大面积茶园的开采期,自1957—1980年的24年中,最早为4月12日,最晚为5月2日,差20天之多。因此,对春茶的开采期进行预报,对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华北地区2007年的NOAA18 1B卫星资料和402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建立了利用NOAA18 1B卫星资料和气象资料估算光能利用率(Light Utility Efficiency,LUE)的新技术方法,并研究了华北地区植被LUE及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利用NOAA18 1B卫星资料来估算华北地区植被LUE,效果较好。华北地区植被的年LUE介于0%~1.13%之间,最大LUE为2.83%。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及内蒙古各省(区)平均LUE依次为0.57%,0.52%,0.47%,0.39%和0.26%。各种植被类型LUE为森林与灌丛为0.35%~0.74%,草原为0.11%~0.35%,农田为0.44%~0.51%,建筑用地为0.30%,荒漠裸地仅为0.02%。华北各省(区)夏季平均LUE为0.52%~1.14%;秋季和春季平均LUE分别为0.16%~0.49%和0.08%~0.31%;冬季的大部分时间LUE极低,接近零。  相似文献   

18.
茶叶生产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水、土、肥、气、热、光、生物、环境等,这些条件常常左右着茶树的生长发育,特别是气象因素,影响更明显。茶园铺草,除了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等作用外,对茶园环境条件的改善、茶园小气候的改良作用较为明显。笔者通过茶园铺草的试验,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9.
日照时数是光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气候资源中一大要素,人们常用它来计算光辐射和作物光能利用率。同时日照时数,也是影响作物(尤其喜光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气象因子之一。摸清占全省总面积72.8%的丘陵山地日照时数时空分布,对今后综合开发利用丘陵山地,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1 前言 某地农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是指在高水平的农业生产条件下,由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作物的气候生态特性所决定的产量。目前,气候生产潜力的估算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在某一光能利用率下所计算得到的光合生产潜力,进行温度、水分以及叶面积系数订正。即 Y_c=Y_p×f(T)×f(E)×f(L)式中,y_c为气候生产潜力,Y_p为在某一光能利用率下的光合生产潜力。f(T)、f(E)、f(C)分别为温度、水分、叶面积的订正系数。另一种则是直接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设定各阶段光能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