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7年大气科学考察是"2007~2008国际极地年"(IPY)中国行动计划和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的重要内容.我院与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合作,选派汤洁、逯昌贵等赴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进行度夏和越冬考察,开展了大气成分本底、臭氧垂直廓线探测、大气边界层和气象观测等科考项目.主要观测项目有:  相似文献   

2.
极地气象与全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变化加快,极地地区变化尤为突出,这对区域或全球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都将产生显著的影响。最明显的证据是极区的冰川和冰雪范围持续减少,永久冻土在消融和消失,北冰洋海冰范围和厚度减小。极地环境的变化跟地球其它区域的变化息息相关,如臭氧洞的形成与来自低纬度的污染物积聚有关。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非常重要,不断地给我们提出新的科学挑战。极地冰盖下和大面积海冰下存在着大量的未知领域,许多极地研究的前沿问题实际上存在于传统学科的交叉领域。因此,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科联(ICSU)共同发起并于2007年3月1日启动实施2007-2008年国际极地年(IPY),旨在为极地气象学、海洋学、冰川和水文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观测做出贡献,有助于发展更精确的海一冰一大气环流模式,进一步提高对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的预测和预估水平。  相似文献   

3.
世界气象组织确定200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实际上,设立这个主题是与2007—2008年“第四次国际极地年”活动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在今后两年将参加第四届国际极地年(2007—2009年),这是由63个国家的50 000多人组成的迄今最大的国际合作极地科学研究计划。自2007年3月1日至2009年3月9日,来自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将在科学考察和研究项目中进行合作,以监测极地状态并评估极地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角色和影响。世界上许多大学、实验室和观测站将进行228个以上的项目,他们不仅处在严酷的极地环境中,而且要研究从太阳辐射对极地大气的影响直到极冰下外来的海洋生命等每一件事物。  相似文献   

5.
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 也是多个国际科学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25年来有较大进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参加了我国组织的23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3次北极考察; 承担了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北极黄河站气象业务建设和维持, 以及中-澳合作南极冰盖3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工作; 进行了常规地面气象、Brewer大气臭氧、近地面物理、冰雪和大气化学等观测, 获得了较为系统的极地大气环境资料。开展了有关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研究, 在极地天气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时空多样性、极地海冰变化和南极海冰涛动、极地近地面物理特征和海-冰-气相互作用、中山站臭氧变化特征及南极臭氧洞和大气化学、气候代用资料获取和古气候环境以及极地大气环境变化对东亚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中国极地大气科学正积极通过多学科交叉、走国际合作道路, 努力提高对极地在全球变化中作用的认识水平, 并积极探索极地变化对我国气候、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7年岁末,联合国宣布2008年为“国际行星地球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Planet Earth)。与其相呼应,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科学杂志之一,在英国出版的Nature杂志在2008年创刊了Nature子刊《Nature:地球科学》。这份杂志传承了主刊的特点,专注于地球科学的最新和最权威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每期杂志编辑部都根据文章内容,组织了“背景故事”栏目放在杂志末尾或网络版。在“背景故事”栏目里,采用对话形式,邀请本期作者讲述论文写作中的研究经历,解释研究过程中闪光的思想是如何获得的,一些专业基本知识也对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的意义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由香港水务及环境管理学会(CIWEM HK)、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香港分会(ICE HKA)、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香港分部(IMechE HK)联合主办的国际气候变化大会(ICCC2007)将于2007年5月29-31日在香港召开。本次会议旨在从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等不同层面,探讨人类活动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28日,“科学前沿——中国卓越研究奖暨科学引文中国论坛(2008年)”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前沿分析中心《、科学观察》编辑部、Thomson Reuters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联合主办。共有24篇研究论文荣获“2007年汤姆森科技中国卓越研究奖”。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中国极地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是地球上的 3大气候敏感地区 ,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地区。中国的南极和北极实地考察研究 ,分别始于 2 0世纪 80和 90年代 ,起步较晚 ,但近 2 0余年来有较大的进展。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讫今为止 ,中国已组织了 2 0次南极考察和 3次北极考察 ,建立了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等 3个常年科学考察站 ;进行了常规地面气象、Brewer大气臭氧、近地面物理、高层大气物理、冰雪和大气化学等观测 ,获得了较为系统的极地大气科学第一手资料 ;开展了有关极地与全球变化的研究 ,取得了新的进展。南极地区大气温度、臭氧和海冰的气候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多样的。南极地区的增暖主要发生在南极半岛地区 ,在南极大陆主体并不明显 ,近 10余年来还有降温趋势。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的观测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此外 ,还揭示了南极半岛西侧和罗斯海外围的海冰变化具有“翘翘板”特征 ,由此定义的南极涛动指数可用来讨论南极海冰状况和海冰关键区的活动 ;用实地考察资料研究了极地不同下垫面的近地面物理和海 -冰 -气相互作用特征 ,给出了边界层特征参数 ;讨论了极地天气气候和大气环境特征及其对东亚大气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世界气象组织(WMO)确定了1990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象与水文部门为减轻自然灾害服务.”这个主题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灾害斗争的决心,也是“国际减轻灾害十年”计划活动的一个序幕. 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但时时都会遭到各种灾害的侵袭,诸如水灾、旱灾、风灾、火灾、地震、滑坡、泥石流,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