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气象观测是地面观测的重要业务之一,是我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础.开展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有利于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科技水平、提高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科学性、针对性、及时性,是适应现代气象发展和防灾减灾需求的重要举措.针对我国在土壤水分、农田小气候和农作物生长状况等方面自动化观测的现状、存在问题,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增加观测内容、完善观测技术和加强移动观测等发展建议,为推进我国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完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业保险是气象灾害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研究通过分析气象科技服务农业保险的现状,以陕西省气象部门为例系统总结了气象部门利用现有技术手段服务农业保险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要求下气象服务关键技术在精准承保、理赔等农业保险全流程中的应用提供思路和建议。围绕解决农业保险道德风险大、勘灾成本高、理赔纠纷多、信息不对称以及基差风险等现实需求,提出基于差异化费率和气象指数化的保险产品设计、基于农业大数据和卫星遥感的投保校验、直通式的保户精准服务、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支撑的格点化理赔核算、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对称公示、基于物联网的精细化监测及服务链延伸等服务技术,并结合未来可能的应用场景进行具体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险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项分散农业灾害风险、稳定农民收入、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气象灾害是农业自然灾害的主体,气象服务是农业保险中的重要环节,深入研究农业保险中的气象法律政策将有助于农业保险的发展。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农业保险的政策和实施,对农业保险的气象服务法律政策制度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农业保险气象服务法律制度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翁牛特旗农业保险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及形势基础上,提出当前农业保险气象服务的重点是科学合理设计保险产品方案,提高保险气象灾害评估和勘灾定损的效率和效益,加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以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损失。并对翁牛特旗农业保险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气象业务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概述了国内农业气象业务的发展和现状,指出目前我国农业气象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分析了未来10年我国农业气象业务发展趋势和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建设的主要任务。经过40多年的发展建设,目前我国农业气象业务建设和服务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还存在监测基础落后、服务面不广、产品科技含量不足等现实问题;今后应加强现代农业气象业务体系建设,重点是拓展服务领域,加强基础建设和系统开发,加强与决策和生态等相关业务的融合;服务业务要向多元化和精细化发展,提升服务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国家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气象业务技术是开展农业气象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农业气象业务技术的研发一直是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核心工作。近年来,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已逐步迈向精细化、定量化,涵盖了农业气象监测评价、作物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与影响预报、农用天气预报、农林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等诸多领域。随着农业气象业务技术的发展,支撑农业气象服务的客观产品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既有站点产品,又有格点产品,涵盖了日、周、月、季、年等不同时间尺度。以农业气象指标、数理统计模型、作物生长模拟、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等技术为核心的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平台(CAgMSS)已成为全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的重要品牌。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精细化、精准化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与风险评估技术、作物长势评估与产量预报综合集成技术、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技术以及农业气象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技术将是未来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浅议现行农业气象业务体制之弊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气象业务是针对农业对天气气候条件的需求 ,研究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气象问题 ,围绕农业生产对象生理、生态 ,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服务于当前生产而开展的一项气象科技业务。   2 0世纪中后期以来 ,农业生产对象多元化和科学化程度的提高 ,对农业气象业务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而言 ,在传统农业体制下 ,形成的以农业气象观测、服务、试验研究为基本框架的农业气象业务 ,已很难满足当前农业发展之需求。1 农业气象服务 ,是气象业务自下而上发展的生命线 ,必须有超越农业发展的思想意识、业务体制和对农业生产的科技指导性  建立在…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在气象科技为农业服务过程中,应搞好农业气象长,中,短期预报相结合,天气,农气和农业相结合,科研,业务和应用相结合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在充分重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实际服务经验,主要探讨了气象为农业服务的发展思路和途径方向。  相似文献   

9.
亚洲农业气象服务支持系统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世界气象组织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WMO CAgM)调查问卷基础上,结合有关气象或农业气象网站信息,从资料获取、分析工具、专用业务服务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WMO第二区协(RA-Ⅱ,亚洲)几个主要国家的农业气象服务支持系统的业务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最后给出了目前值得推广的几种服务支持系统及服务方法,对亚洲及全球农业气象服务支持系统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支持系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东气象》2021,43(4)
在总结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人工影响天气等"三农"气象服务工作现状和成效基础上,并结合前期多次联合实地调研的结果,针对农业科研气象参与度不够、现代农业气象智能监测网络不够完善、气候资源挖掘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推进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气象服务,应在设立广东省农业气象灯塔盆地研究基地、建设现代智慧气象监测体系、探索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开展农产品气候品牌建设及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应用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做好气象服务"三农三牧"工作意义重大。文章以自治区党委安排部署的调研工作为基础,总结了2010年以来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牧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近几年内蒙古气象服务中心在公共气象服务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认真探究社会需求对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所产生的引领作用,同时摆出现阶段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只有坚持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方向,不断培育气象服务新的增长点,才能提高气象事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内蒙古公共气象服务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分析农村受众对电视气象节目的心理需求,结合近几年内蒙古气象影视所开展的为农气象服务和自身工作体会,对如何利用影视平台做好为农气象服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利用数值预报技术开发了包括背景资料自动采集传输、航空气象业务产品预报模块、产品后处理、产品的采集传输和内蒙古航空气象服务网站五个部分的内蒙古自治区航空气象预报服务业务系统。通过业务系统的开发达到给内蒙古气象部门内部承担航空气象服务的民航气象台提供技术指导和预报指导产品,提升为航空气象预报服务的能力和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常规观测资料和GDAS、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欧拉方法分析了2016年春季内蒙古东北部地区一次极端暴雪过程的水汽输送及收支特征,利用HYSPLIT模式和聚类分析模拟计算了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水汽源地、主要水汽输送通道及其对水汽输送的贡献,并与传统的欧拉方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有3支不同源地的水汽流在内蒙古东北部地区交汇,对呼伦贝尔地区暴雪的发生与维持有重要影响;(2)经向和纬向输送为此次暴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暴雪区水汽主要源于中高层的南边界和随西风气流的西边界;(3)利用HYSPLIT模式模拟发现,在此次暴雪天气过程中水汽主要来源于新地岛以西洋面、日本海以及巴尔喀什湖,且三者贡献率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内蒙古气象电子档案的产生、管理现状及管理改进办法,提出了信息化管理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能力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做好气象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于服务气象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FY-2G卫星及1°×1°的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7月6—7日内蒙古东南部地区一次冷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稳定的"一槽一脊"型环流背景下,阻塞高压稳定维持,西风槽东移受阻移动缓慢,加深为涡,暴雨发生在冷涡发展加强阶段;低空急流建立,一方面形成偏南水汽输送,为暴雨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水汽收支主要集中在700 hPa以下,暴雨发生前水汽净收入明显增大,南、北边界水汽贡献率大;另一方面,偏南暖湿气流的输送使不稳定层结建立,能量在暴雨区积聚,偏南低空急流与高空急流耦合,又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暴雨发生前后湿度场变化显著,大气可降水量最大达到55—60 kg·m-2,且暴雨发生前增幅显著,增幅近2倍。暴雨区700 hPa (850 hPa)上比湿不低于7 g·kg-1(12 g·kg-1),强降水出现在水汽图上白亮区断裂消失后,高层比湿峰值附近和相当黑体温度<230 K为强降水高发区。  相似文献   

18.
王涵  李玲  孙学庆  宋庆武 《气象科技》2014,42(2):283-286
针对基层气象台站气象服务工作对气象信息保障的需求,基于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小站数据接收服务器及其所接收气象资料,设计并开发CMACast内蒙古气象信息Web平台,将卫星下发的气象资料进行解析、可视化和转储,结合Web、Android以及NCL等多种技术,最终实现了Linux下的气象资料可视化和跨平台Web访问及移动终端访问,具有常用气象实况、预报资料调阅显示及一定的本地化设置功能,为基层气象台站提供了一套由Web平台和智能手机客户端构成的决策支持系统,解决了现场气象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等工作中气象资料获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4年9月11日内蒙古阿拉善盟巴彦浩特出现的一次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短波槽、700hPa切变线、地面冷高压、高压前部弱冷锋是此次雾形成的关键系统。雾的生消及强度变化与大气低层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等密切相关,且能见度与降水强度、风速成明显的正相关,但变化慢于降水及风速强度变化。  相似文献   

20.
于涵  张杰  刘诗梦 《高原气象》2019,(2):237-252
利用青藏高原非均匀下垫面热力输送系数及地表有效辐射的EOF分析结果,计算了2000年以来的高原地表非绝热加热资料,并将1958—2013年地表非绝热加热资料进行重建得到高原地表非绝热加热指数,以表征高原不同气候分区的地表热力状况。根据EOF分析结果将高原分为4个气候区,并从波能传播的角度分析其对中国北方环流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地表非绝热加热指数在西部边缘(气候Ⅰ区),除了冬季为微弱下降趋势以外,其他季节都为微弱的上升趋势;在高原中西部腹地(气候Ⅱ区),四季均为下降趋势;在高原东北部(气候Ⅲ区),除了冬季表现为微弱的下降趋势外,其他季节均为微弱的上升趋势;而在高原东南部(气候Ⅳ区),四季均表现为下降趋势。高原西部边缘地表非绝热加热异常增强时,高原200 h Pa上空为波能辐散区,并向东传播,初夏在北方辐合加强,有利于降水,干旱减弱;盛夏在北方地区处于辐散区,加剧干旱。在高原东北部地表非绝热加热异常增强时,该区200 h Pa上空为波能辐散区,并向东传播,无论是在初夏还是盛夏,除了东北地区北部,北方其他地区辐合加强,有助于干旱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