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如聪 《大气科学》1994,18(3):284-292
本文通过展示一个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对1993年中国汛期降水的实时预报试验结果,介绍一个能考虑我国复杂地形的,适合于我国计算机条件的,对我国夏季降水有相当预报能力的η坐标的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从6月中旬到8月下旬,连续50多天实时降水预报试验的TS(Threat Score)技术评分(模式范围)平均为:雨区范围(24小时降水大于1mm)预报的TS值为50.2%;24小时降水大于10mm和25mm的TS值分别为28.1%和17.3%。优于国内有些已用于业务预报的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结果。模式对1993年梅雨、川西暴雨和华北暴雨都有很好的预报。  相似文献   

2.
2002年主汛期国家气象中心主客观降水预报对比检验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雨 《气象》2003,29(5):21-25
主要就2002年主汛期(6—8月)对国家气象中心预报员和数值预报(HLAFS、HLAFS0.25、T106和T213)产品进行全国和分区统计学检验和对比分析评价。对于全国降水平均检验结果而言,主客观降水预报TS评分均随降水量级的增大和预报时效的增加而下降。对于各级降水,预报员评分最高,其次是T213,HLAFS0.25列第三位(大暴雨除外),T213较T106、HLAFS0.25较HLAFS0.5的降水预报都有明显的提高,说明改进的数值预报系统的降水预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与2001年汛期比较,预报员的小雨预报进步明显,暴雨、大暴雨的24小时预报也有一定的提高;T213则在中雨预报上有所改进,大雨及暴雨的24小时预报也有提高,其余预报的TS评分不及2001年。从分区的检验结果来看,南方各区的预报评分远高于北方各区的评分,预报员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的各级降水预报中具有明显的预报优势;北方各区的降水评分以T213预报略好,HLAFS及HLAFS0.25在西北地区东部暴雨预报中表现出色。  相似文献   

3.
改进的AREMS对2003年汛期降水预报及对比检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包含三维变分同化的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系统AREMS和AREM2.1对2003年主汛期(6-8月)进行了每天两个时次(08时和20时)的实时平行预报试验。对24h累积降水量预报进行了分区检验,结果表明:(1)AREMS对我国夏季降水具有较强预报能力,长江中下游地区TS评分最高。长江中下游、华北和华南地区空报率大于漏报率,东北和西南地区东部则相反。(2)模式条件的改变(模式层顶、侧边界条件及初值分析)对不同区域24h降水预报的影响程度不同:6-8月平均而言,影响最显著的是东北、华北地区,然后依次为华南、西南地区东部,影响最小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3)模式条件的改变对不同区域TS评分影响不同:6-8月平均而言,AREMS对东北地区降水预报效果改进最显著,特别是12-36h时效的降水预报;对华北地区的改进也非常明显;对华南地区降水预报水平整体下降;对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东部改进不明显。(4)模式条件的改变对不同区域空报率和漏报率影响不同:华北漏报率明显减小,但空报率有所增加;东北绝大多数的空报率与漏报率都较AREM2.1有所减小;西南东部地区,08时漏报率略有所减小,空报率增大,20时反之。(5)长江中下游、华南和西南地区东部TS评分差值在6、7、8各月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4.
GRAPES_TCM模式对影响浙江省热带气旋的降水预报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6-2009年有热带气旋影响浙江省期间气象站(包括自动站)资料及上海台风研究所的GRAPES_TCM模式输出降水资料,应用TS和BS评分方法,对模式在浙江省的热带气旋降水预报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模式晴雨准确率和小雨TS评分24 h和36 h预报相对高,48 h开始随预报时效逐渐下降,中雨、大雨和暴雨TS评分随时效变化趋势不明显,而大暴雨TS评分有较大的随机性.漏报是影响小雨和中雨TS评分的主要原因,空、漏报对大雨和暴雨TS评分的影响基本相同,空报是影响大暴雨TS评分的主要原因.相同预报时效的TS评分随降水等级的提高而减小.BS评分发现模式对大雨及以下量级降水预报站次比实际偏少,对暴雨预报相对接近实际出现站次,对70 mm以上的大暴雨模式有过度预报倾向.与宁波市气象台主观预报比较,对晴雨和小雨预报,相同时效的主观预报一般高于客观,主观暴雨预报TS评分比客观预报一般高出30%以上.GRAPES_TCM模式对于影响程度高的TC降水预报能力相对高.20时输出预报与08时相比,对于晴雨和小雨预报,48 h以内差异不大,而60 h和72 h预报准确率,20时明显高于08时.对于中雨及以上等级降水,20时预报TS评分一般比08时好,主要得益于漏报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使用WRF模式和MM5模式分别对吉林省全省50个地面观测站做了降水预报的数值模拟.并进行了检验分析和对比。全省区域降水预报检验结果表明:WRF模式0-24h和24-48h的预报正确率为82.4%和81.1%,分别高出MM5模式6.1和7.4个百分点;WRF模式各级降水预报的TS评分均高于MM5模式,对于暴雨以上的降水预报,WRF模式0-24h和24-48h预报的TS评分为11.2%和14.5%,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两种模式的降水预报都存在着一定的空报率和漏报率,其中大雨以上预报的空报率和漏报率均超过了45%,暴雨以上预报的空报率和漏报率均超过了70%。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REM的特点和2002年湖南汛期的降水预报试验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检验其预报效果,分别对整个试验期间(6~8月)和集中降水期(6~7月)这两个时段作了预报结果检验,并与1998年同期作了比较,还与MM5进行了同一时段降水预报效果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式在暴雨落区及强度等方面预报效果良好,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何光碧 《高原气象》2003,22(10):119-125
采用数值模拟和天气学分析方法,针对2002年10月18~20日区域性暴雨过程发生时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进行了η坐标模式降水预报的数值试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η模式对此过程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在有利于降水的环流背景条件下,盆地高温和近地层冷空气活动是此次秋末暴雨形成的关键,冷暖空气交汇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降水量的大小。高空急流的存在有利于降水的加大。  相似文献   

8.
GRAPES模式对湖北省汛期强降水预报的分类检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兵  钟敏 《湖北气象》2009,28(2):137-142,178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及GFS资料(1°×1°),选取2005-2008年汛期22次湖北省强降水天气过程,按照其影响系统分为低槽型、台风型和副高外围型三类,对GRAPES模式(2.1版本)预报效果进行分类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就低槽型降水而言,0-24 h预报时效内,模式对晴雨、小雨、大雨的预报效果在三类降水中最好,24~48 h则中雨预报效果最好,0~24 h预报效果总体而言优于24~48 h.模式预报的主要降水区从雨型、雨区范围和雨强的分布特征均与实况较为一致,预报的主要偏差在于强中心位置偏离和强度偏弱.(2)就台风型降水而言,0~24 h预报时效内,模式对中雨和暴雨的预报效果在三类降水中最好,24~48 h,则晴雨、小雨、大雨、暴雨预报效果最好,24~48 h预报效果总体而言优于0~24 h.模式对台风的主体降水落区把握得比较好,和实况较为一致,但对于台风外围云系产生的降水往往与实况差别较大,另外,主体降水中暴雨落区预报总是比实况偏小.(3)副高外围型降水在上述两个预报时次中,各量级的评分成绩均为最低,0~24 h预报效果总体而言优于24~48 h.模式对副高外围局地性强降水过程预报能力较弱,基本不具备预报中雨以上降水的能力.最后对(;RAPES模式的进一步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η坐标有限区域模式在1999年江淮流域汛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η坐标有限区域模式在1999年汛期(6-8月)进行了每天两个时次,每次两个期段的数值预报实验,并对上述时段的湖北省内降水预报进行了Ts评分,结果表明:η坐标有限区域模式对江淮流域的暴雨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初始时刻为08时的预报好于初始时刻为20时的预报,00-24小时降水时段的预报好于12-36小时降水时段的预报,文章还分析了分别发生在湖北,河南,安徽境内的三场暴雨过程的模式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读取2002年冬季(2002年12月至2003年2月)日本20时和08时12~24h、24~36h、24~48h、48~72h的降水预报结果(咸宁市温泉站),并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与温泉站实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日本降水预报产品的预报正确率较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相对而言,其空报少、漏报多;预报量级低于实况的要比预报量级高于实况的概率多;对强度较大的降水(大雨以上)不太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