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介绍一个监测并控制五个玻璃试验温室内CO_2浓度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在计算机控制下,通过一个CO_2测定系统向每个温室输入纯CO_2气体,使其内部CO_2浓度与室外保持相等(CO_2浓度由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在CO_2浓度测定的间隔期间,温室所需要的CO_2输入速率根据通风速率、未来的和现时的CO_2浓度计算确定。通过预先用N_2O气体跟踪确定的风机定位状态和风速的关系计算通风率。通过放在地面上的容器内获得的碳酸盐的重量观测土壤呼吸。在其它CO_2通量已确定后,用其剩余额估算作物净光合作用。该系统很可靠,且已在许多热带作物净光合作用的光响应特征曲线研究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地球大气中CO_2浓度的增加已引起了人们对CO_2对植物的影响,尤其是对世界粮食供应的未来展望的兴趣。水稻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人们对CO_2浓度在水稻生理生长期和整个生育期方面的影响了解相对较少,而这是一个水稻品种对一特定地区环境适应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一个当代改良水稻品种(Oryza sativa,品种 IR-30)在两个对照的光周期下对不同CO_2浓度的响应。在整个生育期中,水稻植株生长在置于室外、采用自然光照并由计算机控制环境条件的人工气候室中。室内的CO_2浓度分别为160、250(低于环境浓度)、330(环境浓度)、500、660和900(高于环境浓度)μmol CO_2/mol 空气。在1987年,整个试验进行了两次。第一次即早稻试验在营养生长阶段内延长了光周期,而第二次即晚稻(LPR)试验只利用自然出现的光周期。在两个试验中,营养生长期的主茎叶片发育速率均比生殖生长期的主茎叶片发育速率快,同时在营养生长阶段,出叶速度随CO_2处理而加快。在晚稻试验中,与等于环境CO_2浓度和低于环境CO_2浓度的处理相比,高于环境CO_2浓度处理下的水稻幼穗分化和孕穗期出现较早,且整个生育期缩短。这种随CO_2浓度上升而产生的植物发育加速现象与CO_2引起的营养生长阶段内主茎叶片的减少有关。相对于晚稻试验,在早稻试验中水稻植株发育对CO_2的响应的减弱是由人为延长光周期迫使生殖生长发育阶段推迟引起的,在高于环境浓度处理中更是如此。鉴于全球大气中CO_2浓度的持续增大,CO_2导致的发育加速和全生育期缩短可能会成为一个参与挑选水稻品种和安排特定地区农事活动的水稻学家和育种学家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空间建筑物室内气流的大涡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大涡模式对大空间建筑物室内气流进行模拟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模拟的内容包括:(1)在机械通风情况下,当存储货物的仓库发生火灾时,将会改变室内的温度场和流场的分布;(2)在自然通风情况下,简单方形钝体建筑物以及大型体育馆室内的流场状况。对以上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发生火灾时,室内流场主要是由热力作用支配,通风口的位置、通风气流的热力性质、室内物品的堆放方式以及室内物品的热力属性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室内的流场和温度场。在自然通风情况下,室外的气流状况和通风口的位置对室内的气流都有很大的影响,室外的风速大小和风向分别对室内风速的大小和流场分布有重要影响,而通风口的位置主要影响室内气流分布状况。由于决定室内气流的因素很多,所以像体育馆这种对室内气流和空气质量要求比较高的建筑物,要评价以及设计其通风效果及室内空气品质必须针对具体情况从多个方面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利用陶瓷头土壤溶液收集器采集2006年7月~2007年8月问长白山阔叶红松天然林不同深度(15cm和60 cm)土壤溶液,探讨应用气液萃取平衡-气相色谱法测定森林土壤溶液中溶解性气体N_2O和CO_2浓度的可行性,并利用此方法研究林地不同深度土壤溶液中两种气体含量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观测期内林地15 cm和60 cm深度土壤溶液中溶解性CO_2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26~10.71μg·mL~(-1)(C)和3.13~6.16 μg·mL~(-1)(C),溶解性N_2O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44~13.40 ng·mL~(-1)(N)和3.23~27.98 ng·mL~(-1)(N).阔叶红松天然林土壤溶液中溶解性CO_2和N_2O浓度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融后的降水促进了土壤溶液中溶解性N_2O产生,尤其在60 cm深度.与60 cm深度相比,林地15 cm深度溶液中溶解性CO_2浓度的季节性变化更明显,尤其在植物生长旺季.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可以解释林地不同深度溶液中溶解性CO_2浓度变化的29%;水溶性有机氮含量可以解释林地60 cm深度溶解性N_2O浓度变化的34%.因此,水溶性有机碳和有机氮分别是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溶液溶解性CO_2和N_2O形成的重要因子.同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实验方法对于测定林地不同深度土壤溶液中溶解性N_2O和CO_2含量均有较好的适用性,连续三次萃取后所获得的气体浓度可有效反映溶液中的实际气体浓度.  相似文献   

5.
塑料大棚增施CO_2气肥,既能保证棚室蔬菜光合作用对CO_2的需要和提高光合效率,又是蔬菜保护地栽培的重要丰产措施。1995年10月至1996年6月在武汉市东西湖区蔬菜技术推广站种有辣椒的大棚内进行了增施和不施CO_2气肥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6.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流动沙漠—古河床过渡带肖糖地区2012年6—8月土壤40 cm深处CO_2 浓度和相关气象要素资料,对该区域的土壤CO_2 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肖塘地区夏季土壤40 cm深处CO_2 浓度的日变化过程中呈现出夜间低、白天高的单峰型,日最高值出现在18: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6:30左右,浓度平均值保持在506.97~518.14 ppm之间;(2)随着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变大,土壤CO_2 浓度增大,两者呈显著正相关;(3)风速和土壤CO_2 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4)大气压力对土壤CO_2 浓度变化产生显著影响,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结构对CO_2温室效应的响应特征。本文数值试验表明,CO_2浓度加倍可导致净向上长波辐射通量和热力结构经向分布的变化。CO_2温室效应引起热力结构的变化亦可形成北半球范围的“反三圈经向环流”,这反三圈经向环流可能会削弱平均经向环流以及东亚冬季风。  相似文献   

8.
利用陕西省气象局长安大气科学实验基地(简称秦岭基地)2013年7月—2015年12月温室气体在线连续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观测数据,计算分析了两种温室气体(CO_2和CH_4)平均浓度日、月、季变化特征以及气象因素对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CO_2和CH_4平均浓度的日变化分布表现为下午低,早晨高的单峰型形态;月变化为明显的两头高中间低;(2)春、夏、秋三季大气中CO_2平均浓度日变化呈较为明显的单峰型,尤以夏季振幅最大,且全天浓度值为各季最小;而冬季CO_2全天浓度值整体高于其他三季。CH_4冬季日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时间略滞后于其他三个季节,春夏两季变化趋势基本同步;(3)CO_2和CH_4采暖季及非采暖季的变化规律与各季节的变化规律极为相似;(4)CO_2和CH_4平均浓度随地面风速的增加而降低,冬季随地面风速的增加降低幅度最小,白天随风速下降的幅度大于夜间;气温越高,CO_2的降低幅度越大,而CH_4则随着气温的升高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景德镇温室气体监测站CO_2观测数据,分析了景德镇地区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大气CO_2浓度变化特征,同时对其浓度进行了筛分,以剔除污染数据,使其更具区域代表性。研究表明:景德镇地区大气CO_2浓度昼降夜升,早上最高,傍晚最低;春季最高,秋季最低;春、夏季NNE、NE、ENE风向,秋季NE、ENE风向以及冬季W、WSW、SW、SSW、S风向上CO_2浓度较高。同时,春、夏和秋季大气CO_2浓度大致随风速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冬季风速对大气CO_2浓度无明显影响。筛分后数据显示景德镇地区年均大气CO_2浓度为422.1×10~(-6),浓度日均值年振幅73.96×10~(-6),夏半年CO_2浓度低于冬半年。  相似文献   

10.
张学洪 《大气科学》1990,14(4):490-496
本文以海洋在CO_2引起的增暖事件中的作用为线索,评介了近几年来国外利用大洋环流模式和海-气耦合模式所进行的若干研究工作,其中包括海洋对大气热异常的响应,海洋热输送作用对模式气候敏感性的影响,热异常向海洋中渗透的物理机制,和海-气耦合模式对CO_2增加的平衡响应,以及对于CO_2突然增加和逐渐增加的两类迁延响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CO2 efflux was estimated using different regression methods in static chamber observation from an alpine meadow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e CO2 efflux showed a seasonal pattern, with the maximun flux occurring in the middle of July.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CO2 efflux (Q10> was 3.9, which was at the high end of the range of global values. CO2 emissions calculated by linear and nonlinear regress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Compared with the linear regression, CO2 emissions calculated by exponential regression and quadratic regression were 12.7% and 11.2% larger,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values estimated by the three methods. In the entire growing season, the CO2 efflux estimated by linear regression may be underestimated by up to 25% compared to the real CO2 efflux. Consequently, great caution should be taken when using published flux data obtained by linear regression of static chamber observations to estimate the regional CO2 flux in alpine meadow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12.
气象条件对作物品质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人工气候室试验研究了高温、高CO2浓度和水分胁迫等气象条件变化对农作物籽粒品质以及粮食安全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籽粒的品质,而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并伴随高温出现不仅不利于农作物籽粒品质的提高,而且对作物在干旱条件下提高作物籽粒品质的能力有抑制作用,并将在大多数气候变化情景下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供给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OTC-1型开顶式气室中CO2对大豆影响的试验结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OTC-1型开顶式气室对大豆进行了长时期不同CO_2浓度处理的接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CO_2浓度处理对大豆生长发育、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及叶片光合作用率等影响显著,且均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14.
箱法在草地温室气体通量野外实验观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利用静态箱法采样,配以气相色谱仪法分析对草地N2O、CH4和CO2温室气体通量进行了较系统的现场测量,同时对箱体内外温度进行同步观测。在对野外原位观测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静态箱法对草原土壤-植被系统的N2O、CH4和CO2通量测量的适用性和科学性,讨论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CO2浓度倍增对大豆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利用OTC-1型开顶式气室研究了CO2浓度倍增对大豆的影响, 结果表明:CO2浓度增加使大豆成熟期提前,株高增加;根瘤数量、干物重和单个根瘤的重量增加;叶片厚度、干物重及单位面积的叶片重量增加;总生物量、籽粒数量、籽粒产量和百粒重明显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和气孔阻力增加,蒸腾速率减小;粗蛋白含量减少,粗脂肪、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增加。  相似文献   

16.
以大豆“中黄-14”为试验材料, 利用OTC-1型农田开顶式气室, 首次模拟研究单独CO2和O3浓度倍增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豆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同化产物分配形式和收获指数的影响。与未通CO2和O3的处理相比, 单独CO2浓度倍增对生物量、产量、荚果串数、荚数、籽粒数、籽粒重具有正效应, O3为明显的负效应, 通气时段越长效果越明显; 持续的CO2浓度和O3浓度倍增交互作用表现为CO2的影响大于O3; CO2和O3交互作用逐渐达到浓度倍增的处理, 由于O3剂量逐渐累积和阶段性增加, 对大豆刺激逐渐增强, 最终O3的负效应与CO2的正效应相近。单独O3浓度倍增抑制光合产物向根和籽粒的输送, 向叶茎的输送明显增强, 使根冠比 (RSR)、子粒与茎杆比 (GCR) 明显下降, 长期作用可使大豆收获指数 (HI) 减小, 叶重比 (LWR) 显著增加, 且随通气时间的延长影响增大; CO2浓度倍增及其交互作用对RSR、LWR、GCR和HI影响相对较小, 仅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北京325米气象塔在47,140,和280米三层高度的5年涡动相关观测资料,研究了城市下垫面与大气间的CO2交换过程.由于北京市2011年开始实行工作日汽车尾号限行,140米高度CO2通量的年增长率由2008-2010年的7.8%降低到2010-2012年的2.3%.140米高度通量源区内植被比例最小且人口密度最大,因此140米高度的5年平均CO2通量年总量)6.41 kg C m-2 yr-1(大于47米)5.78 kg C m-2 yr-1(和280米)3.99 kg C m-2 yr-1(.在年尺度上,北京汽车总保有量和总人口是最重要的CO2通量控制因子.CO2通量随风向的变化主要与风向对应的通量源区内下垫面土地利用方式有关.三层高度的夏季CO2通量均与道路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47,140,和280米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9,0.57,和0.54(P<0.05).植被比例的下降,会导致CO2年总量上升,两者存在近似于指数的关系.城市人口密度的上升会引起CO2年总量上升.  相似文献   

18.
Carbon monoxide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over an 8-day period (March 1997) in freshly fallen snow samples collected at Mount Sonnblick (Austria). Diurnal changes were systematically observed in the snow, with higher CO during daytime, indicating that light-dependent CO production processes are active in surface snow layers. Mean daytime CO concentrations in snow varied significantly from one day to another and were found to be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daily mean atmospheric CO concentrations. Thus, the more polluted the air mass during the snow fall, the more CO was produced through photolytical processes. Furthermore closed chamber experiments were made, giving similar observations: rapid increases of CO concentration occurred within the chamber when the snow was exposed to sunlight. In the dark, however, CO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CO fluxes between the surface of the snowpack and the atmosphere were estimated at 0.6 ppb/day which may be significant in the local CO budget but not on a global scal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CO was rapidly formed when melted snow samples were exposed to the light from a solar simulator and that the initial CO formation rate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in the melted snow samples. This correlation indicates that organic compounds present in snow precipitation are the major substrate for the photochemical CO production observed in freshly fallen snow. Recent studies have reported high formaldehyde concentrations in the snowpack and we suggest HCHO photolysis to be partly responsible of CO production in snow.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能量物质交换的微气象方法估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8年5~8月和1999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试验站进行微气象观测的资料,作者分析了该地区能量平衡及其各分量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净辐射通量的转化形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5~6月份,净辐射能大部分用于感热交换,而后期则多用于潜热交换,5~8月份的日波文比值分别为1.26,1.42,0 41和0.20.(2)观测期间,波文比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早晚变化大不稳定,而白天则相对稳定.(3)用涡度相关方法观测的感热和潜热通量之和与同期的净辐射相比较,前者的结果偏小1 5%左右,两种方法观测到的潜热通量的差异达平均35%左右.(4)半干旱草原CO2通量有明显的日变化,在生长旺期,白天CO2通量强度可达到1.5 mg s-1m-2以上,但在生长后期,1998年和1999年8月份的白天CO2通量强度分别为0.38 mg s-1m-2和0.2 mg s-1m-2左右;其差异与草地土壤水分和植物长势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2012年6月6—15日华东农田秸秆燃烧对江苏省常州市大气环境的可能影响,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火点探测数据、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臭氧监测仪(OMI)的二氧化氮(NO2)柱含量密度、大气红外探空仪(AIRS)的一氧化碳(CO)柱含量密度和地面监测的PM_(2.5)、NO_2、CO浓度等数据,结合天气形势和后向轨迹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监测数据表明:华东地区2012年6月火点数目分别在9日和13日出现高值,分别达到1714和1654个;AOD、NO_2柱含量密度、CO柱含量密度与火点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利用HYSPLIT前向轨迹模式和火点分布可知:到达常州的高低空气流均经过火点源区时,地面和大气柱污染物浓度发生显著的协同变化;而当到达常州的高低空气流传输轨迹不同时,地面和大气柱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不一致。本次常州地区污染事件主要是由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北部的秸秆燃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经大气高空传输扩散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