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CINRAD/SA天气雷达伺服系统特殊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CINRAD/SA天气雷达投入业务运行以来,在雷达天伺系统出现了较多的特殊故障。从连云港等多个CINRAD/SA雷达中,选取该型号雷达由天伺系统造成PUP图像产品异常的特殊故障,通过使用RDASOT测试程序、测量电机测速反馈电压、分析雷达基数据等方法,分析其故障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CINRAD/SA雷达的伺服系统是整个雷达数字控制电路与机械电机联接的关键环节,它的故障造成雷达系统报警不断,俯仰环节的故障将导致系统无法工作。本文在杭州CINRAD/SA天气雷达中,选取了二个伺服系统故障导致系统无法工作的典型例子,对其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它的故障成因,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是以美国下一代天气雷达NEXRAD WSR-88D技术为基础进行研发的。由于NEXRAD雷达只支持体积扫描工作方式,需要对CINRAD/SA雷达系统进行改造,以实现RHI/PPI扫描工作方式。对CINRAD/SA雷达RHI/PPI扫描模式的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速调管是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发射机系统的关键器件,为确保稳定可靠运行,在速调管附属电路中设计了钛泵电源装置。本文介绍了钛泵电源的工作原理、作用及特点,并给出了CINRAD/SA和SB型号天气雷达钛泵电源信号流程、技术参数测量等分析思路,列举了CINRAD/SA和sB型号天气雷达钛泵电源常见故障和典型故障的处理过程,总结提出了雷达钛泵电源控保电路调试、故障定位及处理方法,为雷达保障技术人员高效快捷处理雷达钛泵电源故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的环境技术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武汉CINRAD/SA雷达系统建设中确定雷达塔高与频点的技术分析过程,明确提出了雷达站四周的净空保护要求;重点计算和分析了CINRAD/SA雷达在3种实际运行模式(vCPll、VCP21、VCP31)下电磁辐射功率密度的空间分布,并按照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的要求,估算了武汉CINRAD/SA雷达电磁辐射的最小防护距离。  相似文献   

6.
南宁CINRAD/SA天气雷达无体扫产品故障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描述南宁CINRAD/SA天气雷达出现无体扫产品故障的现象,介绍了故障定位和故障排除的过程,分析了导致此次故障的原因,讨论了CINRAD/SA天气雷达故障处理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7.
CINRAD/SA雷达故障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对石家庄CINRAD/SA雷达运行1年的故障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介绍了常见告警信息,故障现象及处理办法。通过对雷达开机日数、故障日数、损坏器件情况、故障发生部位、告警信息、以及与环境温度的相关性分析,认为CINRAD/SA雷达运行状态与网络保障、计算机状况、环境温度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现场的运行环境对CINRAD/SA雷达的运行状况影响较大。CINRAD/SA雷达发射机和天线控制系统故障较多,是日常维护的重点。为保障雷达正常运行,加强CINRAD/SA雷达网络安全管理、采用高性能计算机、做好雷达维护工作、保障良好的机房环境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胡东明  胡胜  刘强 《气象》2006,32(8):118-120
从2002年8月1日开始,广州CINRAD/SA雷达发射机系统平均每个月发生一次大面积烧坏控制信号平衡发送/接收芯片的故障,造成发射机加不上高压或没有发射功率,极大地妨碍雷达系统的正常工作。直到2003年6月15日才找到故障的根本原因,根源是调制器真空开关(3A12A10)漏气,真空度下降,造成高压打火,更换该器件后故障方得以彻底解决。本文从基本原理入手,深入分析故障原因及处理办法,供正在使用和即将建设CINRAD/SA雷达的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北海CINRAD/SA天气雷达的几个典型的软故障进行分析,找出故障发生的原因,并给出了故障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黄裔诚  郭泽勇 《气象科技》2017,45(5):930-937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维修保障现状,提出利用雷达故障诊断系统来辅助和代替传统的雷达故障诊断手段,以达到缩短故障维修时间、规范维修维护方法和提高维修效率的目的。论文以CINRAD/SA型号的天气雷达为对象,通过对CINRAD/SA天气雷达系统结构的深入研究,结合雷达现有的故障定位功能,确定了故障信息的采集方式;收集和分析了2002—2014年期间近70部CINRAD/SA雷达相对完整的故障维修案例,基于故障树分析法(FTA)建立了雷达故障树,并以发射机子系统为例,进行了故障树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得到初始数据。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CINRAD/SA天气雷达故障诊断系统",为雷达故障诊断提供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11.
建筑物上侧击雷电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三维近地面闪电先导发展随机模式,通过改变先导初始电位和建筑物几何特性,分析各种情况下的侧击雷电发生概率,探讨侧击雷电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建筑物尖端电场畸变值是影响侧击雷电产生的重要参量,当下行先导靠近建筑物且传播位置低于建筑物的高度时,建筑侧面电场畸变值达到触发阈值,侧击雷电易产生;下行先导的初始电位以及建筑物几何特性(高度和宽度)是影响侧击雷电发生概率的重要因素,当下行先导初始电位在-9~-3 MV范围内,侧击雷电发生概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初始电位为-4.5 MV时,侧击雷电的发生概率达到峰值;当建筑物高度在50~150 m范围内,侧击雷电发生概率随着高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建筑物高度为100 m时,侧击雷电发生概率达到峰值;当建筑物宽度在30~70 m范围内,侧击雷电发生概率随建筑物宽度呈递减趋势;当建筑物宽度为30 m时,侧击雷电的发生概率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2.
黄淮地区触发对流天气的干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空和地面观测、欧洲中期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ERA5)以及卫星云图,统计2010—2019年4—9月我国黄淮地区触发对流天气的干线特征。结果表明:干线主要出现在山东德州附近和豫北周边地区,多呈准西北—东南向和准东北—西南向;长度集中在100~200 km,宽度在50~100 km;多出现在14:00(北京时,下同)或17:00;多发生在高空冷涡形势下,低层多有切变线(或辐合线)配合,地面多位于入海高压后部。地面气象要素统计显示:干线干侧温度较湿侧偏高1.9 ℃,湿侧露点温度较干侧偏高6.8 ℃,干线两侧温度梯度为-2.7 ℃·(100 km)-1,露点温度梯度为10.1 ℃·(100 km)-1,比湿梯度为5.9 g·kg-1·(100 km)-1。探空参数统计结果表明:干线湿侧大气可降水量略高于干侧,925 hPa,850 hPa和700 hPa湿侧比湿均大于干侧;对流有效位能湿侧平均值远大于干侧;干线两侧700 hPa,850 hPa与500 hPa温度差非常接近,即黄淮地区干线两侧对流有效位能的显著差异主要由干线两侧低层水汽条件差异造成,干线两侧条件不稳定度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13.
Walkability and livability in cities can be enhanced by creating comfortable environments in the streets. The profile of an urban street canyon has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outdoor thermal conditions at pedestrian level.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ffect of asymmetrical street canyon profiles, common in the historical centre of Camagüey, Cuba, on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Temporal-spatial analyses are conducted using the Heliodon2 and the RayMan model, which enable the generation of accurate predictions about solar radiation and thermal conditions of urban spaces, respectively. On these models, urban settings are represented by asymmetrical street canyons with five different height-to-width ratios and four street axis orientations (N-S, NE-SW, E-W, SE-NW). Results are evaluated for daytime hours across the street canyon, by means of the physiologically equivalent temperature (PET index) which allows the evaluation of the bioclimatic conditions of outdoor environments. Our findings revealed that high profiles (façades) located on the east-facing side of N-S streets, on the southeast-facing side of NE-SW streets, on the south-facing side of E-W street, and on the southwest-facing side of SE-NW streets, are recommended to reduce the total number of hours under thermal stress. E-W street canyons are the most thermally stressed ones, with extreme PET values around 36 °C. Deviating from this orientation ameliorates the heat stress with reductions of up to 4 h in summer. For all analysed E-W orientations, only about one fifth of the street can be comfortable, especially for high aspect ratios (H/W > 3). Optimal subzones in the street are next to the north side of the E-W street, northwest side of the NE-SW street, and southwest side of the SE-NW street. Besides, when the highest profile is located on the east side of N-S streets, then the subzone next to the east-facing façade is recommendable for pedestrians. The proposed urban guidelines enable urban planners to create and renovate urban spaces which are more efficient in diminishing pedestrian thermal stress.  相似文献   

14.
城市湍流边界层内汽车尾气扩散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萍  袁九毅  张文煜 《高原气象》2005,24(2):167-172
以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组、大气平流扩散方程、湍流动能及湍流动能耗散率方程组为基础.采用伪不定常方法,建立了一个数值模式.利用该模式列城市湍流边界层内流场结构及汽车排放污染物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街谷内会形成一个涡旋型流场.汽车排放污染物浓度在地面及建筑物背风面产生堆积,且其沿高度方向的梯度变化在背风面大.迎风而小。随着街谷两侧建筑物屋顶风速的增大,峡谷内形成的涡旋流场的强度增大,污染物扩散速率增大:当屋顶来流与街道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时.涡旋中心位置由街道中心偏向于背风面及更高层且污染物扩散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5.
谈哲敏  伍荣生 《气象学报》2000,58(2):137-150
文中利用一个包含地形、边界层摩擦作用的二层锋面简化模型 ,讨论了地形、边界层对冷锋锋面结构、环流的动力学影响作用问题。冷锋的倾斜主要与冷锋暖区的地转流分布、锋面移动速度、锋面与地形的相对位置有关。当冷锋位于迎风坡时 ,其坡度减小 ,位于背风坡时 ,其坡度增大。在静止冷锋存在两类不同的环流系 ,即位于大气低层、地面锋附近的反时针环流系和远离地面锋的顺时针环流系。静止冷锋位于背风坡 ,其冷域中的这支闭合环流增强 ,范围增大 ,而位于冷锋界面上的环流转向点沿锋面上移 ,暖域中沿锋面的暖空气运动范围变大。当静止冷锋位于迎风坡时 ,结果相反。冷锋移动较慢时 ,其冷域远离地面锋的这支顺时针环流主体可被地形完全阻塞在迎风坡。当静止冷锋移离地形时 ,由于地形作用可在锋面暖域、地形下游形成一个背风槽。地形对锋区的垂直运动影响主要通过地形与边界层共同作用 ,改变锋区流场辐合辐散的分布及地形强迫抬升两条途径实现。由于边界层摩擦的辐合作用 ,在地面冷锋的前缘可形成一支范围较窄、强度较大的上升运动带 ,当冷锋位于迎风坡时 ,其强度增强 ,当冷锋位于背风坡时 ,其强度减弱。当冷锋位于背风坡时 ,在暖区沿锋面上升的暖空气运动范围增大 ,可以出现沿锋面相间隔的多个上升区  相似文献   

16.
杨云  丁蕾  权继梅  边泽强 《气象科技》2015,43(2):175-180
介绍了5种总辐射表的校准方法,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同等级的总辐射表,采用不同的校准方法,对其进行量值传递,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遮/不遮法校准的总辐射表灵敏度的准确度优于成分和法,而成分和法优于平行比对法,以人工光源校准误差最大。我国总辐射表的校准以太阳为光源,按WMO的规定在仪器的正常使用状态下进行。使用遮/不遮法校准国家散射辐射测量标准,用成分和法校准省级工作级标准总辐射表,用平行比对法校准台站用工作级总辐射表,确保了太阳辐射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地形对于气流运动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建立了二维、非静力平衡的数值模式,研究地形对上游气流的阻挡以及大振幅背风波谷与下坡风的形成。结果表明:地形的阻挡效应受地形高度、大气层结及地形非对称性等因子的影响。数值试验与理论分析都证明地形越高、层结越稳定时阻挡作用越强;同样条件下,迎风坡坡度大的地形容易对气流形成阻挡。此外,分析了地形高度、大气层结、地形非对称性以及基本入流大小对背风波谷及下坡风强度影响的规律,并通过一次实际观测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8.
谈哲敏  伍荣生 《气象学报》2000,58(2):137-150
文中利用一个包含地形、边界层摩擦作用的二层锋面简化模型,讨论了地形、边界层对冷锋锋面结构、环流的动力学影响作用问题.冷锋的倾斜主要与冷锋暖区的地转流分布、锋面移动速度、锋面与地形的相对位置有关.当冷锋位于迎风坡时,其坡度减小,位于背风坡时,其坡度增大.在静止冷锋存在两类不同的环流系,即位于大气低层、地面锋附近的反时针环流系和远离地面锋的顺时针环流系.静止冷锋位于背风坡,其冷域中的这支闭合环流增强,范围增大,而位于冷锋界面上的环流转向点沿锋面上移,暖域中沿锋面的暖空气运动范围变大.当静止冷锋位于迎风坡时,结果相反.冷锋移动较慢时,其冷域远离地面锋的这支顺时针环流主体可被地形完全阻塞在迎风坡.当静止冷锋移离地形时,由于地形作用可在锋面暖域、地形下游形成一个背风槽.地形对锋区的垂直运动影响主要通过地形与边界层共同作用,改变锋区流场辐合辐散的分布及地形强迫抬升两条途径实现.由于边界层摩擦的辐合作用,在地面冷锋的前缘可形成一支范围较窄、强度较大的上升运动带,当冷锋位于迎风坡时,其强度增强,当冷锋位于背风坡时,其强度减弱.当冷锋位于背风坡时,在暖区沿锋面上升的暖空气运动范围增大,可以出现沿锋面相间隔的多个上升区.  相似文献   

19.
南京夏季高温日数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燕  濮梅娟  张备  姚丽娜  刘梅 《气象科学》2010,30(2):279-284
利用南京气象观测站1951—2007年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1951年1月—2006年12月的平均高度场、风场资料,运用小波分析、二项式滑动平均、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南京57a来高温日数的月、季、年际、年代际变化的时间变化特征和异常年份同期7、8月的大气环流特征。发现:(1)南京57a来年平均出现高温的日数为14.7d,高温日主要出集中在7、8月份;(2)南京高温日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其年际变化最高可达29d(1965年为8天,1966年有37d),57a来南京高温日数异常偏多年有8a、偏少年有7a;(3)南京高温日数1950s到1960s相对偏多,1970s到1990s初处在一个相对偏少的时期,1990s至今,都处在高温日数偏多的阶段;(4)南京高温日数异常偏多时,南亚高压异常偏东、偏北,副高异常偏西、偏北,出现了纬向上"相向而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Himalayas (Tibetan side of Shisha Pangma and of Mt. Everest, 1984) are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s of the Karakoram (north side of K2, 1986). Both sites are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weather patterns within the global circulation. This is evident also in the expedition data obtained during September and October 1984 and 1986. Temperature gradi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aily wind system of the two areas are shown.With 6 Fig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