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丘地区小麦高产的气候因素及栽培技术冉宪忠阎世忠余卫东李兰真(商丘地区气象局·476000)(睢县农业局1996年商丘地区小麦总产22.53亿kg,比1995年的17.4亿kg增产5.13亿kg,年递增率为29.5%;平均亩产300kg,比1995年...  相似文献   

2.
俞康财 《气象》1985,11(6):22-23
张掖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倾。川区拔海高度为1412—1700米,是依靠祁连山融雪的灌溉农业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光能丰富日照长,热量不多温差大,降水稀少变率大,大陆性气候显著灾害多。近几年来玉米种植面积9—11万亩,占秋粮作物面积的62—66%,总产量占秋粮总产的70—72%。1971年单产只有351斤,1980年达892斤,产量很不稳定。因此,我们分析玉米生育期间对热最条件的  相似文献   

3.
一、秦岭山区垂直气候资源与农业生产 1.种植业秦岭南坡农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8%,且90%为旱田,多集中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河谷盆地。种植业占当地经济收入的80-90%,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洋芋,水稻和豆类为主,其中玉米占粮食总产量的40-50%。1987年留坝县玉米产量占秋粮的53.2%,占全年总产的39.0%。据调查玉米生产以中、低山地区经济效益最高。每亩纯收入46.43元,是平坝水稻的1.2倍,小麦、油菜则以900-1000米左右效益最高。考察留坝县1949-1982年主要农作物平均种植高度,玉米、水稻,油菜实际种植高  相似文献   

4.
礼县是个农业县,全县94.64%的作物无灌溉条件。冬小麦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5—52%,占总产50%左右。冬小麦的丰欠直接左右我县粮食产量的高低。长期以来,冬小麦平均产量徘徊在100—120公斤。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冬小麦播种盲目追求季节性,很少考虑气候和品种条件。在海拔较高的地区8月下旬就开始播  相似文献   

5.
高汉民  王伟民 《气象》1980,6(8):15-16
北京农业生产近三十年来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粮食产量起伏较大。近些年来夏粮徘徊,秋粮发展缓慢。 是因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差吗?从农业现代化条件来看,每亩耕地占有拖拉机的马力已接近美国水平;农药、化肥也超过了美国的每亩使用量;京郊水  相似文献   

6.
1996年(1995年12月至1996年11月)陕西上半年气温低,降水少,日照不足,干旱严重。下半年风调雨顺。年降水量大部正常,平均气温偏低,日照时数偏少。全年夏粮总产433.9万吨,为1982年以来的最低值;秋粮总产783.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总产1217.0万吨,与大丰收的1993年基本持平。从农业角度看,全年气候明显好于1994年和1995年,属较好年份。  相似文献   

7.
大降雨型滑坡临界雨量及潜势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对湖北省1975~2002年发生的194次滑坡个例进行分析发现:滑坡时间主要发生在5-8月,占全年总次数的80%左右,与多年月平均雨量分布比较一致;滑坡区域主要位于湖北西部山地,高频中心在三峡库区;滑坡与前期降雨尤其是大降雨关系非常密切,大降雨型滑坡占滑坡总次数的63.1%。利用实效雨量计算方法,确定了大降雨型滑坡临界雨量,以此为依据建立了潜势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8.
1 前言 水稻是丹东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占全区粮食总产的44.5%以上,平均亩产不足400kg,在省内属中低产量。充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是在当前生产力水平下,提高粮食产量的商品率的重要途径。因此,开展水稻生产年  相似文献   

9.
我省小麦播种面积居全国第四,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的16%,是主要的小春作物。其占小春播种面积的比重逐年增加,在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分别约为40%、49%、59%左右,近年上升到68%;其占小春产量的比重也相应地出约50%、58%、69%上升到近年的75%。小麦生产的丰歉对全年粮食总产的增减,关系日益密边。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 1994年沈阳市玉米播种面积约为390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54%,正常年景总产近20亿kg,占粮食总产的62%,无论是其播种面积还是总产量在沈阳市粮食作物中均占首位。1994年本市气候异常,玉米减产现象严重,减产幅度为历史罕见。本文从玉米气象产量模型,玉米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的规律、机制与定量指标角度出发,分析造成1994年沈阳市玉米大幅度减产的主要气象原因。2 沈阳市玉米生产状况简介 沈阳市玉米主栽品种多为中晚熟品种(掖单13、6107×340、沈单7、330×5003等),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初播种,10月上旬收获,生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高原和丘陵地竟占国土面积的69%,每年都产生大量的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等灾害。它们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中部山区,即祁连山,川西高原一线东部;太行山、鄂西山地、武陵山一线西北、长城以南地区。这些地区因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人口迅速膨胀,山区资源大量开发,森林和地表植被日遭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降水年际变化大,故造成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等严重灾害。据统计分析:我国近百年死于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的已达万人以上。我国西南各省铁路沿线因受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灾害的有近万公里,占全国铁路总长度近20%。  相似文献   

12.
云贵高原楚雄滑坡灾害与降水关系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雄地质结构复杂,加之人类活动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在降水的诱因下易发生山体滑坡、地面崩塌,小型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楚雄州地质灾害调查结果显示,滑坡在地质灾害中所占比例达80%,滑坡是楚雄地质灾害中的主要类型,故本文仅针对滑坡灾害展开分析。利用楚雄州10县(市)气象站2004~2006年5~10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不同滑坡结构山体滑坡与2004—2006年降水的关系,得出不同滑坡结构和降水条件下的滑坡等级预报指标,在降水预报与实况降水对比的基础上建立楚雄山体滑坡气象预警预报等级。2007年度试运行中准确率达70.4%,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取得了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13.
前言洋芋(学名马铃薯),具有高产、早熟、用途多、适应性强等特点,是我县主要秋粮作物。历年播种面积8—9万亩,约占粮田面积的14%,占秋田面积的47%;年产2000万斤左右,均占秋粮总产的53%。因此,洋芋丰欠对全县粮食生产形势和群众生活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影响洋芋产量的因素很多,诸如品种、栽培技术、病毒病害等。农业科研在上述方面做过大量工作.但播期问题历来少为人所注意.本文从农业气象角度,分析洋芋块茎形成和增长期的高温危害,讨论产量丰欠与播期迟早的  相似文献   

14.
1 前言 襄樊市位于鄂北,东连桐柏山,西邻武当山,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南北气候过渡带特点,四季分明,光热充足。本区具有种植小麦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光热资源丰富,春季连阴雨少,小麦种植面积、总产或单产历来为湖北省各地之首。据1995年湖北省统计年报,襄樊市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省的21%和35%。平均单产比全省高71%。因此,研制襄樊市小麦产量气象预报模式,对全省农业气象预报业务,尤其是全省小麦产量预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1 前 言 双城市属松嫩平原,土地肥沃,温度降水等气候条件适合大面积耕种玉米,玉米一直是双城市稳产、高产作物。几年来,玉米总产一直在20亿市斤左右,占总产的80%,所以玉米的丰欠决定了双城的粮食总产。双城的粮食总产占全区的三分之一,名列全省第一,从长远看,稳定粮食生产对  相似文献   

16.
资源县的中稻种植面积占水田总植面积的80.5%,总产占水稻的83.5%。种植高度分布:海拔450米以下约占15%;450—800米约占71%;800米以上约占14%。近年来该县中稻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总产、单产分别是解放初的2倍、2.3倍。1974年以来,中稻平均单产比早稻约高130公斤/亩,比晚稻约高245公斤/亩。找出影响该县中稻产量的大田中稻生育期农业气象症结,对采取相应对策,夺取稳产高产,进而繁荣山区经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市是辽宁省的重要产粮地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全市粮食产量不断增长,1990年粮食总产和向国家交售的粮食分别突破37.5亿公斤和25亿公斤。我市的昌图县、宝力镇、凡河镇,分别成为全国县级、乡镇级和100个明星乡镇的交售商品粮之最。因此,搞好粮食生产,对我市乃至全省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华亭县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和预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亭县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和预报模式缪翔汝淑玲(华亭县气象局744100)玉米是华亭县主要秋粮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为7333hm2,占粮田总面积的31%。由于该县地处高寒阴湿山区,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玉米产量的丰欠对全年粮...  相似文献   

19.
河北旱原地区是我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本区小麦产量在全省小麦产量和粮食产量增减产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都很大。如丰收的1975年全省粮食增产8.6亿斤,本地区即占65%;1976年全省粮食减产6.8亿斤,本地区又占74%。建国三十年来平均亩产只有一百五十一点七斤,比全省平均亩产还低二十二点四斤。本区小麦低而  相似文献   

20.
利用乌鲁木齐-昌吉地区3个城市气象站和3个郊区气象站1976-2008年的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及周边城市发展的热岛效应。结果表明,33年来乌鲁木齐-昌吉地区城市化对城市地面平均气温具有显著影响,气温随年代递增率城市大于农村,城市和郊区年平均气温递增率分别为0.79和0.38℃.(10a)-1;城市气温的极端性趋于弱化,近33年地面气温递增的最主要表现是城市平均最低气温明显上升,城市和郊区年平均最低气温的递增率分别为1.12和0.41℃.(10a)-1;城市气温日较差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郊区却略呈上升趋势;城市寒冷日数减少的趋势大于农村,城市采暖季最低气温随年代的递增趋势最为显著,采暖季城市和农村平均最低气温的递增率分别是1.46和0.57℃.(10a)-1;年平均热岛强度递增率为0.71℃.(10a)-1,冬季为1.06℃.(10a)-1,秋、春和夏季分别为0.63,0.57和0.46℃.(10a)-1。热岛强度夜间强、白天弱,02:00,08:00,14:00和20:00的平均热岛强度分别为2.9,2.9,0.0和3.0℃,其中02:00和08:00热岛强度递增率分别是1.17和1.13℃.(10a)-1,20:00为0.70℃.(10a)-1,冬季没有逆温的状况下,市区高温区与繁华区相吻合,城区中心的温度比郊区高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