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Web-GIS的市县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市县级农业气象业务信息化与自动化建设,可有效提升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本文面向基层气象为农服务需求,依托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构建基于Web-GIS市县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系统首先应用ArcSDE技术,将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输出的农业气象监测、灾害诊断和利弊影响分析等数据产品,转换为空间数据库;采用ArcGIS Server for Flex API开发技术,在浏览器端实现对农业气象数据产品的空间分析。通过拓展省级农业气象周年服务方案、农业气象指标库及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对策等知识库,构建农业气象知识库在线维护与服务平台。并基于Internet平台,为县级气象为农服务人员,提供基础数据统计分析及省、市、县三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产品共享等功能。系统基于B/S结构,便于推广应用,可为基层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CAgMSS)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CAgMSS)是基于C/S架构,研发的面向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气象服务的业务工作平台,主要包括农业气象监测评价、作物产量预报、灾害监测评估、农用天气预报等子系统,是农业气象业务的基础性软件。系统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实现了全部子系统数据管理、模型运算、产品制作等业务流程的一体化。系统采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规范了农业气象各类业务数据,基于插件技术集成各项业务功能,实现多元数据、多指标、多模型在农业气象监测、评价、预报等领域的综合应用,提高了农业气象产品的定量化、精细化、客观化水平。系统于2012年投入业务应用,基于该系统制作的农业气象情报、作物产量气象预报、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关键农时农事气象保障等服务产品,在指导全国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显提高了农业气象业务能力和业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农业气象土壤水分处理系统的结构,对数据计算、报文编辑和报表制作等功能进行了全面说明。该系统将土壤水分数据从计算到报表编制融为一体,实现了农业气象数据的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农业气象信息系统业务平台是从气象要素信息的采集、气象条件的分析评价、农业气象指标查询、陕西省农业种植的布局和生产信息提取、农业气象周年服务计划和未来天气气候预测信息的获取等研制开发的。系统根据需求完成对气象和农业信息自动化处理,实现对气象要素的定性、定量分析。系统在生成数据表格的基础上,形成不同地理信息背景的气象和农业信息图形图像产品,实现农业生产的前期、当前和未来气象信息的全面快速提取和分析,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架设于稻田的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系统,并采用气象站数据与该系统采集的气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该系统的实用性,且构建数据到报率、数据可靠率等指标对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高精度的农田小气候信息,实用性强;数据到报率达94.5%以上,系统运行稳定;数据格式错误和数据异常时次少,数据可靠率达85.2%以上;雷电灾害是影响系统稳定性、可靠性最主要的因素.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总体效能较好,在农业气象研究和服务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软件设计模式在农业气象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当前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发展与变化的需求, 农业气象业务系统架构、数据管理、产品制作等方面仍然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应用先进的软件设计模式与开发技术,该文提出了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采用的以策略模式为主、工厂方法模式为辅的设计方式,以适应运行时用户不同功能选择和功能不断扩充的需求,提高软件的复用效率, 进一步形成通用、规范的应用系统,实现资源共享、集约化的系统设计模式。文章重点讨论了该模式下的总体框架模型、数据控制模型、数据服务模型、数据组件封装模型、插件管理与专业模块复用模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 并通过基于ArcMap的农业气象评价系统和Oracle的农业气象数据库应用系统研发的两个实例,说明以动态库插件技术和数据组件封装技术的开发与业务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1引言由国家气象中心开发的软件"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系统(AgMODOS)",自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业务使用。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系统由系统管理、农业气象测报数据编辑和农业气象测报数据应用服务三个主程序,以及帮助文档、系统参数文件、输入输出表单模板、数据库文件等组成。参数设置、观测簿的建立、观测数据录入和编辑、农业气象观测要素和旬(月)基本气象要素报文的生成、数据文件上传等,是目前该软件在吉林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系统是“浙江省农业气象业务系统”的子系统。系统集实时数据接收、数据转译和数据库的形成、旬气象资料查询、实时灾害监测、历史灾害查询、监测报告发送和报表打印等功能于一体,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9.
全国农业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郭发辉  宋超辉 《气象科技》2004,32(5):372-376
在分析我国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全国农业气象资料数据模式”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即以1993年版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为依据、以现行“农业气象观测记录年报表”的内容为基础、符合气象行业标准编写要求、具有延续性与可扩展性、面向现代化数据管理和应用服务等,对数据模式的结构和主要技术特点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数据模式的研制将有助于现存的农业气象报表资料的数字化以及今后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自动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国家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农业气象业务技术是开展农业气象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农业气象业务技术的研发一直是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核心工作。近年来,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已逐步迈向精细化、定量化,涵盖了农业气象监测评价、作物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与影响预报、农用天气预报、农林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等诸多领域。随着农业气象业务技术的发展,支撑农业气象服务的客观产品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既有站点产品,又有格点产品,涵盖了日、周、月、季、年等不同时间尺度。以农业气象指标、数理统计模型、作物生长模拟、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等技术为核心的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平台(CAgMSS)已成为全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的重要品牌。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精细化、精准化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与风险评估技术、作物长势评估与产量预报综合集成技术、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技术以及农业气象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技术将是未来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肖庆农  张颖  李微 《大气科学》1995,19(4):465-474
本文将锋面作为密度的零级不连续面,对锋面上扰动的非线性发展演变进行了数值研究,所用的锋面模型是f平面上的浅水、两层模型,差分格式具有位涡拟能守恒和动能守恒的性质。锋面波的发展与初始扰动尺度有关,天气尺度的扰动可以维持较长的发展时间,形成较大振幅的波动,其结构类似于具有锢囚锋结构的气旋,相反,较小尺度扰动不易形成锢囚锋结构。同时,锋面波的发展演变受Richardson数(Ri)的影响,Ri越小,锋面波发展的时间越长,波动振幅越大;Ri越大时,锋面波发展的时间越短,波动容易衰减。锋面波的发展类似于气旋的形成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容性支节加载的小型化超表面天线进行了分析与设计.通过在方形贴片上引入一对容性负载支节,可以有效地降低超表面单元的工作频率,从而将传统方形贴片超表面单元的尺寸减小55%.在单元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4×4阵列的超表面天线,并采用特征模分析(CMA)解释了超表面天线的辐射机制.为了验证设计思路,对天线进行了加工和测试,测量的-10 dB阻抗带宽为21.7%,并在工作频带内保持6 dBi的辐射增益.  相似文献   

13.
自忆性建模及其气候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制约系统运动的含时间微商项的方程,引进记忆函数后可导得一个差分—积分方程,它能包容含初值的多个往值。构建和求解系统的差分—积分方程的原理,称为自忆性原理,相应导得的数学模型称为自忆性模型。自忆性模型现已应用到气象、海洋、水文、市场、农业、交通和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建模、计算和预报,尤其在预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提高了预报准确率。文中还论述了自忆性—界门模型,讨论了自忆性模型应用效果好的原因,给出了气候预测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分拆数的角色访问控制模型的原理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分拆数的权限管理策略的原理及其在角色访问控制模型中的应用,实现了一个结构简单、伸缩性好、功能强大的权限管理系统。提出了自然数按集合分拆的新概念,同时给出了一个自然数按某个有限集狭义分拆唯一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波和M-K方法的商丘气温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5-2011年商丘气象站地面逐日气象数据,集成Morlet小波分析法、Mann-Kendall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商丘气温序列的年、季周期变化特征、突变特征、变化趋势特征及年际变率特征。结果表明:根据回归分析、5 a滑动平均分析,商丘年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年际变化倾向率为0.17 ℃/10 a;各季节气温变化趋势差异明显,夏季气温呈下降趋势,年际变化倾向率为-0.08 ℃/10 a,冬春秋季气温呈增加趋势,冬季增温最为显著,冬季气温年际变化倾向率为0.35 ℃/10 a。根据Mann-Kendall分析,年平均气温突变点为1992年,夏季气温不存在明显突变,冬季气温突变点为1986年。根据小波分析,20世纪50-80年代商丘年平均气温存在准17 a周期信号,之后该周期信号消失,80年代和90年代出现准32 a周期信号,在本研究的整个时间序列上存在准5 a和准2 a周期信号,周期信号显示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低温年。商丘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异系数为0.04,年际变率较小,年际变化较平稳。商丘作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集成多种方法的气温变化特征和趋势预测分析,对该区域的农业种植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44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干湿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西北地区1960—2003年131个测站降水和小型蒸发皿蒸发量资料, 综合考虑降水和蒸发这两个水分平衡最关键的分量构造了降水蒸发均一化干湿指数, 进而研究了西北地区干湿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一致性异常是西北地区近44年干湿特征的最主要空间分布模态; 西北地区干湿异常特征主要分为西风带气候区型, 高原气候区型和季风气候区型; 整个西北地区及其西风带气候区、高原气候区年干湿特征呈较为显著的变湿趋势, 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均发生了由干向湿的突变, 而季风气候区表现为变干趋势, 并且在90年代前期发生了由湿向干的突变; 整个西北地区及各分区近44年来主要以年代际周期振荡为主。  相似文献   

17.
自忆预报模式中记忆特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有限振幅斜压波的截谱方程对自忆模式中的的记忆性进行了理论探讨。推导了相应的自忆性方程,在给定记忆函数呈线性和指数衰减型时求出了它的解析解,并讨论了这些解的物理意义和预报含意;证明了零解自忆性方程与记忆函数形式无关。通过计算遗忘因子,对动力可预报性和回溯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指出可将其统一纳入大气记忆理论的框架中。  相似文献   

18.
A practitioner's guide to a low-carbon economy: lessons from the UK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rawing primarily on the UK experience, five practical lessons are identified for policy makers who seek to decarbonize their economies. First, decarbonization needs a solid legal basis to give it credibility and overcome time inconsistency problems. Second, putting a price on carbon is essential, but low-carbon policies also have to address wider market, investment, and behavioural failures. This in turn raises issues of policy complexity and coordination. Third, the low-carbon economy is likely to be highly electrified. Clean electricity could be a cost-effective way of decarbonizing many parts of the economy, including transport, heating, and parts of industry. Decarbonization therefore starts in the power sector. Fourth, the low-carbon transition is primarily a revolution of production and not consumption. Both supply-side innovation and demand-side adjustments in lifestyle and behaviour are needed, though the former should dominate. Fifth, the transition to a low-carbon economy is economically and technologically feasible. Achieving it is a question of policy competence and having the political will to drive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

Policy relevance

Practically all major GHG emitters now have climate change legislation on their statute books. Given what is at stake, 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task at hand, it is important that policy makers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establish a code of good low-carbon practice. The main lessons from the UK are distilled and presented. Carbon policy is considered for key sectors, such as electricity, buildings, and transport, and possible decarbonization paths are also outlined. It is shown that the transition to a low-carbon economy is economically and technologically feasible. Achieving it is primarily a question of policy competence and political will. This in turn means that climate change action needs a strong legislative basis to give the reforms statutory legitimacy. Low-carbon policies will have to address a wide range of market, investment and behavioural failures. Putting a price on carbon is an essential starting point, but only one of many policy reforms.  相似文献   

19.
A horizontal shear flow having a Rossby number, Ro, greater than unity on a rotating plane can become unstable when its shear value is less than −f, the Coriolis frequency. In this paper, this instability is investigated for an O(10 km) submesoscale, sinusoidal shear flow in a thin homogeneous fluid layer as in an oceanic mixed layer or a shallow sea. The most unstable mode is shown by a linear analysis to occur in a narrow localized region centered around the maximum anticyclonic current shear. However, nonlinear numerical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instability can grow to encompass both unstable and stable regions of the current. A consequence of this finite-amplitude evolution is the formation of surface convergence/shear fronts. The possibility that inertial instability mechanism is a source of some surface convergence/shear features seen in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the sea surface is discussed. A comparison is made with the shear-flow instability that can occur concurrently in a sinusoidal shear current, and inertial instability is shown to be the dominant instability mechanism in the immediate range above Ro=2.  相似文献   

20.
陆维松 《气象学报》2001,59(6):641-651
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广义能量作为 L yapunov函数 ,导出了包含两个联立不等式的一种新的非线性正压稳定性判据。并指出其中一个不等式是初始扰动振幅小于某一临界值 ,另一个则是摩擦系数大于另一临界值 ,前者对后者有很强的约束。该判据表明 ,在实际大气中对于有限振幅扰动容易产生正压亚临界不稳定 ,它大大地改进了以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